登陆注册
7493200000015

第15章 魏晋南北朝州佐吏及其职责(5)

2.料理军务。齐末,萧衍于雍州起兵伐东昏侯,车骑谘议参军张弘策随萧衍东伐。“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又访宁远将军庾域,域又同。乃命众军即日上道,缘江至建康,凡矶、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测,皆在目中。义师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于大航方战,高祖遣弘策持节劳勉,众咸奋厉。是日,仍破朱雀军。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从这段引文至少可以看到谘议参军弘策的如下几点。第一,参与谋划,即建议高祖立即乘胜长驱,直指京邑。第二,在食宿上,为军队在向建康的行军中,预先做了及时周到的安排。第三,犒劳将士,激励士气。第四,负责石头城的安全,保护齐政权中愿意投萧衍军队的士人。第五,清检宫城,封检府库。第六,保护建康城内的财宝。

3.插手行政事务。谘议参军本属军府僚佐,参与军政事务是情理之中的事,州行政事务理应由州行政官吏来办理。但在战火不熄的年代,军政压倒一切,于是军府的权力之手也就包揽了一切。谘议参军插手行政也就顺理成章。如元嘉七年(430年)宋军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当时宋、魏两军交战的兖豫之地,土境荒毁,人民凋散,城郭颓败,盗贼公行。旧芍陂良田万余顷,堤?久坏,秋夏常苦旱。时任豫州刺史的刘义欣,“遣谘议参军殷肃循行修理。有旧沟引鮯水入陂,不治积久,树木榛塞。肃伐木开榛,水得通注,旱患由是得除”。从上述谘议参军的职掌情况来看,在南朝时期这一职务大体成为一个机动职位,其职事随着州府的需要而随机变动。

四州军府其他重要参佐

东晋南朝时期,州军府佐吏中,除长史、司马、谘议参军等重要参佐之外,还有部分参佐在当时也很活跃。

(一)中兵参军

《北堂书钞》卷69引干宝《司徒仪》云:“中兵参军掌督帐内牙门将及军器,给其事。中兵之任,凡在军者各于赤录,以时科其器械,稽其人兵,身上除死及老,所以罚奸诈,均劳赏也。”此文所记乃公府之职,然而随着州郡军府纷纷建立和中兵参军的设置,其在州郡军府的基本职掌,与在公府中的职掌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火不断的时代,中兵的职掌也相应的有所扩展。

1.带兵参战。中兵的最初职掌只是主管帐内兵将、兵器、兵籍之属。东晋南朝时期则纷纷统兵征战,且成为其主要职责。如宋大明二年(458年),魏主拓跋轈遣军寇清口,时任青冀二州刺史的颜师伯,遣中兵参军苟思达与台军配合抵御魏军。后来魏军又遣青州刺史张怀之屯据济岸,“师伯又遣中兵参军江方兴就傅乾爱(清口戍主)击破之”。元徽二年(474年),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逼朝廷,晋熙王燮“遣中兵参军冯景祖袭寻阳,休范留中兵参军毛惠连、州别驾程罕之居守……”最能说明中兵参军是当时统兵作战主力的,是宋后废帝元徽五年(477年)十一月,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萧道成。十二月十二日,沈攸之遣兵五路二十支,其中中兵参军为军主的,就有辅国将军、中兵参军孙同,率宁朔将军中兵参军武宝、龙骧将军中兵参军王道起等为前锋。又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王灵秀、辅国将军中兵参军丁珍东,率宁朔将军中兵参军王珍之,相继俱下。攸之自率辅国将军中兵参军沈韶、宁朔将军中兵参军皇甫贤、宁朔将军中兵参军胡钦之、龙骧将军中兵参军东门道顺到夏口。后又遣中兵参军公孙方平马步三千向武昌。共十一支。五路大军中,除两路由司马和沈攸之指挥外,其余三支皆由中兵参军加军号率领。而萧道成所派二十一位将领中,犹有三位中兵参军。

齐梁陈三代,中兵参军作为州军府的重要参佐依然经常统兵出征或镇守。如齐建元二年(480年),魏军寇司、豫二州,豫章王萧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豫章内史庄铁据郡反,时江州刺史寻阳王大心“令中兵参军韦约等将军击之,铁败绩,又乞降”。陈骆牙,武帝永定三年(559年),“除安东府中兵参军,出镇冶城。寻从世祖拒王琳于南皖”。

2.兼领军府其他职务。中兵参军除在军府中统兵作战外,有时还兼领府中其他曹事。如宋申谟,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出镇豫章,谟为中兵参军,“掌城防之任”。张欣泰,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改领河东内史。“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梁时张齐,为南兖州刺史张稷中兵参军,“始委以军旅”。刘垣,“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垣为西中郎中兵参军,领长流”。郑绍叔,“高祖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席阐文,“复历西中郎中兵参军,领城局”。

3.领郡守、内史。中兵参军在东晋南朝时期也常领掌郡国太守内史之职。如宋王玄谟,“元嘉中,补长沙王义欣镇军中兵参军,领汝阴太守”。沈庆之,两为广陵王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先领南东平太守,后加建威将军、南济阴太守。刘延孙,为“世祖抚军、广陵王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齐张欣泰,“(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出为镇军中兵参军、南平内史”。曹景宗,“齐鄱阳王锵为雍州,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

4.带县令。南朝时期中兵参军亦有少数兼带县令者。如宋末韩幼宗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南阳王岁羽中兵参军,带临湘令。荀伯玉,“太祖(萧道成)为南兖州,伯玉转为上镇军中兵参军,带广陵令”。齐永明五年,萧轈明为龙骧将军、安西中兵参军,带松滋令。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始兴王伯茂出镇东州,复以文季为镇东府中兵参军,带剡令”。

中兵参军在军府中,若与长史、司马相比,属于一般佐吏,但也有发动兵变的能力,不可小觑。《梁书》卷9《王贞秀传》载,王贞秀因居丧无礼,朝廷下诏徙留广州,“乃潜结仁威府中兵参军杜景,欲袭州城,刺史萧昂讨之”。

(二)记室参军

记室之职,据考证出现在东晋中叶。一般情况下,记室参军只设在有都督衔的州军府中,监、督以下州军府通常不置记室。“宋太宗已来,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入梁以后,又置中记室,位居记室之上。不久又增限内、限外记室。记室之下又置记室掾。这一机构的不断扩展,表明其在军府中的地位不断增加。

记室职掌。《北堂书钞》卷69引干宝《司徒仪》曰:“记室之职,凡掌文墨章表启奏,吊贺之礼则题署也。”“记室主书议,凡有表章杂记之书,掌创其草。”干宝所记虽为公府记室职掌,但州府记室所主之事也与此无异。如宋“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滕演”。孔觊,被转任为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安西府记室时,奉蕂辞曰:“记室之局,实惟华要,自非文行秀美,莫或居之。”说明要任记室参军之职,写不出好文章是不能胜任的,这正与其职掌有关。前废帝景和元年(465年),江州行事邓琬鼓动叛乱时,“使记室参军荀道林造檄文,驰告远近”。齐孔稚皀,“太祖为骠骑,以稚皀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梁刘?,“稍迁湘东王记室参军,又转中记室。太清中,侯景乱,世祖承制上流,书檄多委?焉……”赵知礼,陈高祖引为记室参军,“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都说出了记室的职掌。不过南朝时期记室参军在履行其基本职掌的同时,也贴带了不少其他职务,其中在州行政方面:

1.兼领别驾、带郡丞。陈徐伯阳,“及新安王为南徐州刺史,出镇北新安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郡丞”。

2.兼带郡守。宋张畅,为“江夏王义恭征北记室参军、晋安太守。又为义季安西记室参军、南义阳太守……”江智渊,“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何佟之,“齐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领丹阳邑中正”。

3.兼带县令。梁沈约,为蔡兴宗征西府记室参军,带厥西令。周舍,“寻为后军记室参军、秣陵令”。江革,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革为征北记室参军,带中庐令”。

4.兼州军府职。宋初傅亮,“为刘毅抚军记室参军,又补领军司马”。梁韦粲“及(晋安)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

5.兼任内官。南朝时期作为州军府佐吏,比较多的兼任朝廷内官还数记室参军。如兼中书通事舍人。梁傅岐,“入兼中书通事舍人,迁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舍人如故。……俄复为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镇南谘议参军,兼舍人如故”。孔子祛,“……又云麾庐江公记室参军,转兼中书通事舍人”。殷不害,“大同五年(539年),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还有兼博士的,梁严植之,“天监六年(507年),迁中抚军记室参军,犹兼博士。”兼学士的,陈张讥,“高宗世,历建安王府记室参军,兼东宫学士,转武陵王限内记室,学士如故”。沈不害,陈文帝“天嘉初,除衡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兼助教的。王元规,“天嘉中……转镇东鄱阳王府记室参军,领助教如故”。兼太常丞的。许亨,“太清初,为征西中记室,兼太常丞”。兼通直散骑常侍的。徐陵,“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太清二年(548年),兼通直散骑常侍”。

不过,南朝时期尽管记室参军经常兼领许多其他职务,而它本身却也经常被将军、外兵参军、谘议参军、行参军、中录事参军等别职兼领。

记室参军职掌的这些变化,大都发生在梁以后。实际上早在宋末,记室参军已逐渐摆脱了文记之事,成为州府中谈客们的一种荣崇之职。《南史》卷24《王纶之传》载:“为安成王记室参军,偃仰召会,退居僚末。司徒袁粲闻而叹曰:‘格外之官,便今日为重。’贵游居此位者,随以不掌文记为高,自纶之始也。”梁陈时期,记室参军开始兼职内官,可能正与这种变化有关。

(三)典签

南朝时期在州军府佐吏中,还有一种重要参佐--典签,对南朝的政治、监察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鉴于典签制度的研究,已有高敏、张旭华二先生的《南朝典签制度考略》(上、下)一文,论述颇精,于此从略。

(四)录事参军

东晋南朝时期,在军府佐吏中还有录事参军一职,也经常兼带州行政职务。如《梁书》卷11《张弘策传》载:“(建武)五年秋〔永泰元年〕明帝崩,遗诏以高祖(萧衍)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同卷《庾域传》载:“(庾域)长沙宣武王为梁州,以为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此外,还有其他没有标明是军府中哪个部门的参军的,也经常带郡丞或太守。可见,东晋南朝时期,军府佐吏兼带地方行政职务成为一种常态。其余的如檀凭之,“转桓修长流参军,领东莞太守……”则不胜枚举。

五州行政佐吏

南朝时期州行政佐吏系统中,别驾和治中仍然是刺史之下最为重要的属佐之一,并在州行政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别驾

南朝时期的别驾仍为州之上纲,人选极为慎重,通常为士族所占据。《御览》卷263《庾亮集答郭逊书》云:“别驾。旧典,与刺史别乘周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具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梁书》卷9《柳庆远传》:“高祖之临雍州……求州纲……因辟别驾从事史。”都说明这一点。

在职掌上,《宋书》卷40《百官志下》载:“别驾、西曹主吏及选举事……”这一职掌史书中确有反映。如《梁书》卷10《邓元起传》载:“初,元起在荆州,刺史随王板元起为从事,别驾庾荜坚执不可,元起恨之。”所以,州吏的辟除,孝秀的选贡,别驾都要参与其事。但这只是制度内的规定,南朝时期别驾的职事远在主吏及选举之外。能够见到的还有如下情况。

1.代刺史总一州之任。南朝别驾,间或亦像州长史、司马一样,总一州之任。如东晋襄阳人习凿齿为桓温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宋张茂度,“还为扬州别驾从事史。高祖北伐关洛,复任留州事”。蔡廓,“及高祖领兖州,廓为别驾从事史,委以州任”。南齐张岱,“新安王子鸾以盛宠为南徐州……高选佐史,孝武帝召岱谓之曰:‘……今欲用卿为子鸾别驾,总刺史之任……’”

同类推荐
  • 璞金三国

    璞金三国

    前世基友穿越至东汉,不巧的是一个穿越至南,一个穿越至北,还相互不知道。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二人,不知在相识之日又会如何呢?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我理解的三国里没有庸才没有蠢材。
  • 天下归魏

    天下归魏

    《天下归魏》,写的就是三家归魏,立志在曹操时代就统一天下,喜欢曹魏的请进。一次空间的转换,一次不同寻常的穿越,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争雄,曹魏第一!不一样的曹操,不一样的刘备,不一样的孙权,不一样的三国。非爽文,不合作,要的只是一个真切的三国争霸,尽力还原历史人物!
  •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很多驭人治国治军之策始终为有识之士所称道,甚至被后来的政治者奉为法宝。关于他的一些传说,至今在苏鲁豫皖川陕晋冀一带广为流传。本书通过对这些传说的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既生动又客观地塑造了刘邦作为历史上最伟大政治家的形象。(本作品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大唐创意节度使

    大唐创意节度使

    唐天宝末,安史之乱爆发,四海纷乱,苍生荼毒,曾经辉煌的帝国摇摇欲坠,帝国贵胄迎难而上,平民英雄风起云涌。试看一个平凡的中原茶马小贩,是如何逐步华丽变身,挽狂澜于既倒,显其英雄本色的?而他出道的第一关,竟是以残酷、惨烈名闻天下的睢阳之战......
  • 重生三国之袁基

    重生三国之袁基

    一次意外使得原本宅男一个的石林穿越到了三国的袁府成了袁逢的小儿子袁基,难得来一次不好好折腾折腾多对不起自己啊。且看袁基从一个痴傻之人一步步走向一统天下的帝王之路。
热门推荐
  • 我在瓦罗兰那些年

    我在瓦罗兰那些年

    虚空怪物神秘的出现在地球,国家秘密派遣军队前往,年少时白羽凡阴差阳错的来到一片神秘的世界,看白羽凡如何塑造自己的传奇。
  • 天截杀

    天截杀

    千里奔袭,一路截杀!强者路,流血浮尸...
  • 天策录

    天策录

    人之初,性本善;天之策,阴阳谋。原本只想平凡逍遥过一生的陈青帝被逼无奈走上修习之路,为了带回妹妹,像条野狗一般,撕扯着往前。
  • 网游之邪圣

    网游之邪圣

    纯情的小仙儿,可爱的甜心教主,美丽的千金大小姐..美女纷纷而来。随着终极公测,三无二坏青年吴渊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女,金钱,权势,应有尽有。凌绝顶,俯八方,天地之间,唯有邪圣。
  • 玉洞萧

    玉洞萧

    在咸阳街头遇见的那个女孩,注定是我唯一的正妃,总有一天我会亲自把这支洞箫送给她。
  • 予子一生宠

    予子一生宠

    寒子叶对谢予道,“哥哥。”谢予,“嗯。”寒子叶“哥哥,我每次喊你,你都能答应吗?”谢予,“好。”本文主线是宠女主,副线是小虐男主。可能还会加入灵异的元素,喜欢的亲请收藏,不喜欢的请点叉。么么哒。
  • 青咫

    青咫

    洪荒瀚海大陆,深罗妖鬼,圣者仙踪。对与错,善与恶,正与邪相互交织。是我们扭曲了定义还是天道轮回本就理所应当。残破的天地又是谁驱使着谁。太古铜门,瀚海泥泽下,一双深邃鬼瞳正窥探着世界。正道逆流,不惑之天,正悄然改变...
  • 问道苍茫

    问道苍茫

    读书二十载,曾放豪言气冲霄,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三年闯荡一事无成,蓦回首,到底错过了什么?灵魂出窍,来到地府恰逢地府巨变,人为之轮回转世,在人间修道苍茫,体万源之变,追寻天道而驶!
  • 破风尘

    破风尘

    当人类被自然灭亡后,再一次兵强马壮之时,魔界却来临人间。当暴君和魔王的双重危机,人类该如何面对。
  • 戏子歌前

    戏子歌前

    一场游戏,一具尸体,一场爱情。我对你只有温柔与维护,对于工作我只有严肃。无论你要我等多少个明日,我都会得到你。这个世界我唯一留恋的,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