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5400000040

第40章 影响深远的孟子思想(5)

孟子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则是他大丈夫气概的第二个具体表现。他是一个富有使命感的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身于战国乱世之中,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当游说齐王失败后,他不甘心迅速离开齐国,他希望齐王能回心转意,任用他,以实现他以齐国为基础,安定天下百姓的抱负。但他终究没有被任用。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他仍以天下为己任。他说他想要“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仍要向天下宣布他的思想学说,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孟子的大丈夫气概的具体表现之三就是他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说:“我四十不动心。”即不会因困难挫折而动摇自己的意志。孟子终其一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多次游说魏惠王、齐宣王,虽然一次次碰壁,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去做官,绝不是为了求取富贵,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谢绝了齐王给他的俸禄;在齐王不能任用他时,他不收齐王的赠金。即使贫困,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也不会动摇。

孟子的刚直成就了他大丈夫气概的具体表现之四。当齐王任孟子为卿,但不能用他的政治主张时,孟子就“退而有去志”。孟子认为你任用我就应该采用我的政治主张,若我的主张不能推行,即使你给我官做,我也不会感激你。当齐王问孟子“贵戚之卿”的职责时,孟子回答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即换个国君)。”齐王听后,脸色即变。但孟子毫不畏惧,他说:“就应该如此。”还有另一个例子,众官员到公行子家吊丧,人人都给齐王的宠臣右师王驩说话,孟子却不如此。右师很不高兴,但孟子说:我这样做并没有违背礼。这就是那个刚直的孟子。

孟子有这种大丈夫气概、这种豪情是好事,但有时他又显得有些自负。他认为伯夷、柳下惠都是圣人,“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但是“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不值得君子学习。从中可以看出,私下里,孟子已认为自己要比伯夷、柳下惠高出许多的。对于他的政治理想,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认为只要推行他的仁政主张,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的霸业又怎么能比呢?

在那样的乱世里,由于孟子的自负,就不免有些清高了。他想做官,但又不想亲自去拜见诸侯,而是希望诸侯能亲自拜访他,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孟子》一书曾七次表达孟子的这种想法。这里举一个例子。当齐国大臣景丑氏问孟子:“为什么不领齐王之召去拜访齐王?”时,孟子回答说:“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等见到诸侯,孟子又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当孟子游说诸侯失败,有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就很恭敬地和孟子说话,但孟子却不理他。孟子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清高,不肯“屈以求伸”。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孟子。

孟子的大丈夫气概依然是令人钦佩的,即便他有些自负和清高。

(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孟子也是人,他的品格中必然会有一些缺陷。虽然孟子说“威武不能屈”,但他也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说明孟子也有妥协之处。孟子的弟子乐正子到齐国,孟子也在齐国,由于头一天没有找到住处,乐正子就未能及时去拜见孟子,孟子就很不高兴地对他说:“子亦来见我乎?”孟子把礼制看得太重了,就显得有点不亲切了,至少给人的感觉是不如孔子亲切。还有前面提到的,有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孟子不仅不理会人家,还生气地把人家教训了一番。这都是孟子不好的地方。

经过考察孟子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位善良、真诚且有大丈夫气概的人,具有十分优秀的品格。虽然其品格中也有一些缺陷,但白璧微瑕,终不能掩瑜。孟子依然是人中仁者、世之豪杰。

民本思想

一、断织受教,奋发成才

大约在二十多岁时,孟子就开业授徒讲学了。他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尽心上》)便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他先后招收过弟子几百名,确切可考的有几十人,最著名的有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屋庐子、公都子、陈臻、充虞等人。孟子曾先后两次到过齐国,在著名的齐国稷下学宫活动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经常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滕文公下》),有几十车辆跟随,跟从的人有几百,地位很是显赫。孟子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家,几乎一生从事教育,一直为教育事业奋斗不已。

“明人伦”(《滕文公上》)是孟子办教育的目的。“人伦”就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强调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他要求人人办事都要按照封建伦常,他始终围绕着这一中心教育学生,这明显表现出孟子教育思想的阶级性。

在具体教育方法上,孟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在今天仍是值得肯定的的主张。

孟子主张学习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告子上》)为了说明专心致志的重要,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全国下棋名手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有一个精力集中,一心一意地听讲;另一个呢,耳朵虽然听着,却心不在焉,心里在盘算着,有只天鹅要飞来,怎么才能把它用弓箭射下来。结果心不在焉的那个学生成绩不如一心一意听讲的那个,这不是因为他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不专心。(《告子下》)孟子反对急于求成和半途而废,他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孟子开导学生说:有源头的泉水滚滚地流去,昼夜不停,继续前进之前把沿途的坑坑洼洼先灌满,然后一直流到大海。如果没有源头,在七八月间,雨水众多,大河小渠都满了,但雨季过后,不是很快就枯干了吗?(《离娄下》)学习就如同农民掘井,即使掘了很深,但没见泉水就不再挖了,那留下的只能是废井一口。(《尽心下》)学习如果半途而废,也就等于不学。孟子还告诉学生,半途而废不行,急于求成也不成。他给学生讲了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个农民性子很急,嫌田里的禾苗长得慢,就去田里把禾苗拔高了些,回家还挺高兴地对儿子说:“今天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些。”儿子赶到田地一看,禾苗全枯死了(《公孙丑上》)。孟子用这个故事就是要教导学生做是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孟子还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孟子说,木工和车匠都能教给别人运用圆规和曲尺的方法,但却不能让别人像自己一样灵巧自如地使用。要想在技术上灵巧自如,就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心进行思考。(《尽心下》)孟子告诉学生,自求自得,发挥主观的作用才能得到高深的造诣,才能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才能积蓄很深,才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离娄下》)。孟子反对自暴自弃的人,认为自己残害自己、自己抛弃自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离娄上》)。

孟子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其阶级局限性,但我们依然能借鉴和学习其中有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孟子和稷下学宫

《古史辩》时期就争论孟子是不是稷下先生。当时钱穆认为孟子不是稷下先生,但有人认为孟子是稷下先生。这一问题至今似乎仍不明确。在整理稷下学宫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以证明孟子是稷下先生的材料,现以此为考证。

其一,从《孟子》书看,孟子就是稷下先生。

据《孟子》一书,孟子曾两次到过齐国。第一次到齐国,是齐威王时期。但这次他在齐国大概不甚得志,所以他没有接受齐威王馈赠给他的兼金一百镒(《公孙丑下》),很快就离开了齐国。第二次到齐国是在齐威王死后。那时齐宣王已经嗣位,孟子从梁来齐,这次他曾“加齐之卿相”(《公孙丑上》),为当时三卿之一。齐宣王五年,齐国伐燕。两年后,诸侯国要联合抗齐救燕,这时孟子劝宣王赶快送回燕国俘虏,为燕国立一新君,然后撤兵。但宣王不听。后来,诸侯国果然齐力攻齐,齐国大败。因自己的谏言未被采纳,孟子一怒之下而辞了职。“孟子致为臣而归”(《公孙丑下》)。在齐国犹豫了几天,他见宣王不肯再用他,就愤然离开了齐国。这一次孟子在齐国留存了至少有五六年的时间,时间还挺长。

孟子到齐国以前,稷下学宫就已设置,并且已闻名于当世。作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不可能不到稷下学宫的。从孟子在齐国的活动来看,他到过雪宫,到过薛地,到过昼地,到过休地,到过崇地,出入过齐王宫庭。既然这样,对于当时的文化中心稷下学宫,他大概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孟子》一书有没有他到过稷下学宫的消息呢?我们认为有。《滕文公下》记载了孟子和戴不胜的一段对话,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他曾经到过稷下学宫。这段对话是这样的: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庄岳之间”四字值得注意。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庄岳》条下说:“庄是衢名,岳是里名。”后来很多的注家沿袭此说,但看来未必正确。近年有人解释说,庄岳之间就是稷下学宫的所在地,看来理由更充足一些。如蒋伯潜说:“‘庄’即‘康庄之衢’,‘岳’指稷山,所谓‘庄岳之间’,即康庄之衢与稷山之间。盖此为齐都最繁盛之区。‘稷下’正指此处,所集学士,亦皆赐第于此,故谓‘稷下学士’尔。”(《诸子通考》,正中书局1970年版,第238页)这是一种较为充分的说法。

稷下学宫是齐国的文化中心,在这里自然是学习齐语最理想的地方。孟子这样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庄岳之间”四字,说明他十分熟悉这里的情况,很像是亲自在这里居住过。

从孟子和其他稷下先生的多次面对面辩论来看,似乎可以更进一步证明孟子为稷下先生,他和同时代稷下先生的辩论,可见下。

和淳于髡的辩论(二次):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离娄上》)孟子说齐宣王而不说,淳于髡侍。孟子曰:“今日说公之君,公之君不说,意者其未知善之为善乎?”淳于髡曰:“夫子亦诚无善耳。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鱼马犹知善之为善,而况君人者也?”孟子曰:“夫雷电之起也,破竹折木,震惊天下,而不能使聋者卒有闻,日月之明,遍照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见。今公之君若此也。”淳于髡曰:“不然,昔者揖封生高商。齐人好歌,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夫声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夫子苟贤,居鲁而鲁国之削,何也?”孟子曰:“不用贤,削何有也?吞舟之鱼不居潜泽,度量之士不居污世。夫薮冬至必凋,吾亦时矣,《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非遭凋世者欤?”(《韩诗外传》卷六)这段文字,与《孟子·告子下》的记载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从淳于髡称孟子为“夫子”看来,孟子为稷下先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和宋牼的辩论: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兵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志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告子下》)这里孟子和稷下先生宋牼在石丘相遇,他们发生了辩论。在此以前他俩很可能在稷下已经相识而且发生过辩论,所以在石丘一见面,他们就单刀直入,辩论起了义、利问题。而和淳于髡的辩论大概在稷下学宫里也已进行过多次。可见孟子是稷下名人应该不会有什么疑问了。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第二章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第三章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第四章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创新”当代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价值观之探究;第九章“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热门推荐
  • 术衡

    术衡

    没有魔法。没有神力。这个世界,术士主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敌神门

    无敌神门

    【2016无敌爽文,十万人追读】天岚大陆,强者为尊。召唤神门,灵修至上。旷世天赋被夺,成为天下第一废物。逆境之中,修无敌功法,打破桎梏。悍然崛起。以一往无前之势,成就无敌。什么?你有随身老爷爷?我管你有什么,就是干。什么?你说你是大帝重生?照干不误。什么?你有系统?杀了我就可以完成任务?必须你先死。什么?你说你新婚之夜被未婚妻背叛?放心,当我小弟。女皇也给你拉下马……无敌爽文,劲爆来袭。
  • 大世界之梦境

    大世界之梦境

    从小到大只会想东想西写东写西的穷屌丝雪舞,进入高中的那一天起,原本空虚寂寞冷、悲伤失意忧的生活一瞬间发生了巨大改变——只因两位异界女神闯入了他的生命里……而他的前世今生竟始终执迷于一个虚妄的念想……他无所不能,他怜悯众生,他胸怀风云,他执念和平……他不该孤独终老,寂寞长伴……
  • 若能知秋

    若能知秋

    叶知秋和赵夏亚同年同月同日生于同一家医院同一个房间,可就算是如此强烈的缘分也无法捆住两个注定没有姻缘的人。叶知秋这样的女孩,其实愿望很小,无非是和自己喜欢的男生一生一世。只可惜她拥有的一生比别人短太多了……这是一个关于一个男人怀念一个女人的故事,绵长至一生于现代成就一生一世一双人
  • 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澳大利亚的风光与民俗。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惘风

    惘风

    风是天地的吹息,或写意或轻松,但她也能带来迷茫,千古的英豪为何来到这家小店?这家看似平凡但又神秘的小杂货店里有个奇怪的店长他自称能办到任何事,但只限有缘人。。。。迷惘的风啊,要往哪吹呢?
  • 六月灼灼

    六月灼灼

    乔卓说,林六月啊,就是夏日的阳光,从没有云朵的天空投射而来,刺伤了他的双眼,也沉沦了他的心。
  • 末世之天赐者

    末世之天赐者

    黑暗来临,人性游走在堕落的边缘。隐藏在黑暗中的腐烂丧尸,吞吐着黑色幽冥气息的西方巨龙,如同地狱中冲出的暗黑骑士......这里是绝望的天堂!这里是黑夜所统率的地狱!一道流星划过了长空,洒下了万点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震惊的脸庞,它带来的是光明?是希望?还是另一种地狱?“当我的子弹出膛时,他所划过的轨迹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无论前方是什么,我们将义无反顾!因为我是黑暗中的狼王,而我的队伍则是一群凶残的饿狼!我们将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