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5400000024

第24章 告子上(1)

【原文】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④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⑤;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子年长。

②湍(tuān)水:急流的水。

③信:诚,真。

④就:趋向。

⑤颡(sǎng):额头。

【评析】

告子曾经说过:“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冈。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可以迫使它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孟子的雄辩风范。随口接过论敌的论据而加以发挥,以水为喻就以水为喻。就好比我们格斗时说,你用刀咱们就用刀,你用枪咱们就用枪。欲擒故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一语杀入穴道,只需要轻轻一转,其论证便坚不可移,使读者读来,不得不束手就擒。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一尘不染吗?这种时候,我们即便不会成为荀子“性恶论”的信徒,多半也会同意告子的观点了吧:“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原文】

公都子①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②,以省瞽瞍③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日‘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④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⑥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⑦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④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⑨。’,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

③瞽(gǔ)瞍(sǒ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

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至于”等。

⑤情:指天生的性情。

⑥才:指天生的资质。

⑦铄(shuò):授予。

⑧蓰(xǐ):五倍。

⑨《诗》云:引自《诗经·大雅·蒸民》。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

【评析】

学生公都子更为全面地提出了人性问题来和孟子进行讨论,除了告子的观点外,还另外举出了两种观点,且有理有据,说服力强。这一次孟子没有以诘难或推谬的方式进行辩论,而是正面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说是阐述,其实也是重申,因为其主要内客,即关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们与仁、义、礼、智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公孙丑上》里已经提出并阐述过了。只不过在那里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探讨“四心”与“仁政”之间的关系,具有政治心理学的色彩。而这里则是纯从人性探讨的角度出发,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善良的问题。

因此,到底人性是如孟子的看法天生善良,还是如荀子的看法天生邪恶,或者如告子等人的看法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这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即便是哲学思想进步发展到今天,对于这个古老的话题,学者们往往也莫衷一是,各执一端。因此,孟子的看法的确也只能代表一家之言。

值得我们在意的是,孟子在这里进一步提出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问题。按照孟子的看法,不仅人性本善,人性本来有“四心”,就连仁、义、礼、智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我固有之也”,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这使人想到他在《公孙丑上》里面所说的,人有仁义礼智的四端,“尤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已经植根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像手脚四肢已长在我们的身上一样,由于太自然、太习惯了,反倒使我们浑然不知,意识不到了。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认为他是个百分之百的白痴才怪。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陆”呢?

从无到有,东南西北,多少人在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都是背着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抛开抽象的哲学论争不说,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是不是有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意义呢?

【原文】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②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弊麰麦③,播种而耰④之,其地同,树⑤之时又同,浡⑥然而生,至于日至⑦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⑧,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⑨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⑩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四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注释】

①赖:同“懒”。

②尔:这样,如此;殊:不同。

③麰(mǒu)麦:大麦。

④耰(yōu):本为农具名,此处作动词,指用土覆盖种子。

⑤树:动词,种植。

⑥浡(bó):旺盛。

⑦日至:即夏至。

⑧硗(qiāo):土地贫瘠,不肥沃。

⑨龙子:古代的贤人。

⑩蒉(kuì):筐、篮。

耆(shì):通“嗜”。

易牙:春秋时齐国最擅烹调的人,齐桓公的宠臣。

与人殊:即“人与人殊”之意。

惟:此处为语首词,无义。

子都:春秋时代美男子。

刍豢(huàn):泛指家畜。食草家畜如牛羊称刍;食谷家畜如猎狗称豢。

【评析】

我们都有共同的人性。

物质享受如此,精神也如此。

说到底,还是“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发挥。

孟子这段话,成为二十世纪中叶理论界讨论“共同人性”“共同美”的主要根据之一。这恐怕是孟子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吧。孟子本人则只知道刍豢悦口,理义悦心,说得亲切生动,有滋有味,令人真想亲口尝一尝那理义到底是什么味道。

然而,美苦众生,凡夫俗子又有几人真能像圣人那样亲切体味到理义之乐如口福之乐一样呢?

因为,理义之乐与口福之乐的确是有所不一样的。“理义之悦我心”所涉及的实际上是道德判断的方面,是精神满足的问题;而“刍豢之悦我”所涉及的,实际上是感官知觉的方面,是物欲满足的问题。前者是抽象的、精神的,后者是具体的、物质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这大概正是孟子所忽略的地方吧。

当然,说他有所疏忽,并不说明他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了道理。事实上,只要不推到极端,不说得那么绝对,共同的人性也罢,共同的审美感觉也罢,都的确是存在的。至于说共同的口味、共同的听觉、共同的对于美人的欣赏和喜爱,那更是人之常情,无可辩驳的了。关键是我们在承认这些共同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没有退路的被动位置上,把有道理的说法都变成没有道理的了。

【原文】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⑥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⑦之所为,有梏亡之矣⑧。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⑨。’惟心之谓与?”

【注释】

①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

②郊:此处作动词用,在……郊;大国:即大都市,指临淄。

③息:生长。

④萌蘖(niè):新枝嫩芽。

⑤濯濯(zhuó):没有草木,光秃秃的样子。

⑥平旦:黎明,天刚亮时。

⑦旦昼:第一天。

⑨有:同“又”。梏(gù):拘禁,束缚。梏亡指因受束缚而消亡。

⑨乡:乡里,“居”的意思。

【评析】

还是说性本善,只不过侧重于后天的滋养保持一方面罢了。

人性虽然本来善良,但如果不加以滋养,而是放任良心失去,那就会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的。而一旦良心失去,心灵失去把持,还会以为原本就不存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心灵的故乡在哪里呢?

现代人惶惑不安,不就正在到处寻找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吗?

问圣人,圣人也只是回答“操则存,舍则亡”,至于它什么时候出入,故乡在哪里,圣人也“莫知其乡”。

事实上,按照孟子翻来覆去的阐述,精神的家园或故乡根本就无它处可寻,而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就在我们自己的本性之中。

因此,关键是自我把持,自我滋养,加以发扬光大,而不要到身外去寻求。

一句话:“还是回家种自己的园地要紧!”伏尔泰笔下的老实人如是说。

【原文】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②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③之为数④,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①或:同“惑”。

②暴(pù):同“曝”,晒。

③弈:围棋。

④数:技术,技巧。

⑤鸿鹄(hú):天鹅。

⑥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

【评析】

孟子曾经说过:“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简单:当然不是。”

这里所说的王,赵岐注为齐王,指当时有人怪齐王不明智而孟子不曾辅佐,孟子因此而做解答。

一曝十寒,或者如俗语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很难见效。因此,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

世间万事莫过于此。即以生活小事而论,无论是练习写毛笔字、写日记还是练习晨跑、坚持冬泳,真正能够持之以恒的能有多少人呢?

至于孟子所举到的围棋,在他的那个时代也许的确只是雕虫小技,但在我们今天,可已是了不得的盛事了。所谓“旷代棋王”,所谓“棋圣”,其桂冠已大有与圣人比肩之势。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题内的话就很简洁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在今天,已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古今通则,放之四海而皆准。

【原文】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本书系统阐述了人的本质、人文意识、人文主体与个性、人文学科的方法、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等内容。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邪弑万界

    邪弑万界

    夜无殇,亿万年不出的神话,温和近人,年仅十七岁机缘巧合下窥得宇宙奥妙,掌控六道成就万古最强神帝,却被其它老怪物与天道联手对付,挚爱的惨死,让他性格大变,屠戮千万生灵各大门派死伤无数,最终被逼自爆~~~当他醒来后,他早已成为传说被称为-魔帝
  • 仙道任侠传

    仙道任侠传

    今年已经25了,写书的念头已经在我心头萦绕很久,想想也有8年之久。这是第一次创作,我希望循序渐进,讲述一个不落俗套的故事,不期望一举成名,只望有几个忠实的读者陪我走到最后。。。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书中大致分为人、妖两族;人中的某些武修因天赋异禀,得窥天道,出具仙体脱离人群,自成一类;妖类与人关系微妙,分布各处异境;本作的主人公是一个弃儿,与生俱来的异症折磨得他痛不欲生,自养父离奇身死之后就在江湖流落,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奇遇,他结识了与自己同生共死的手足,以及三位情投意合的红颜知己。
  • 死神高富帅

    死神高富帅

    这是我的第一份作品,写的是一个无敌高富帅修仙的故事。看我们的林渊可不可以在残忍的三界中打拼出一片天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魔兽炼金骑士

    魔兽炼金骑士

    还有比不满十级死亡骑士穿越到六十年代更苦逼的时候吗?血神哈卡复活在即,噩梦之龙将从翡翠梦境中挣脱。火元素领主突破封印,黑龙王子奈法利安计划征服整个人类。我是死亡的主宰,我行走在黑暗中控制生命。不死的奴仆为我效命,瘟疫是我的利剑。所以我更是凋零的君王。
  • 至尊神女

    至尊神女

    她,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被组织暗杀,一朝穿越,竟成废材?笑话,她七种灵根,有个无敌师傅,谁与争锋,看她如何逆袭强者之路……他,战神转世,天资禀赋,一次偶遇,遇见她,一见钟情,追妻之路从此开始……
  • 燃烧的百合

    燃烧的百合

    嘉懿,一个特别喜欢百合的离异女子。婚姻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影响到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个如百合般美丽的女子在现实生活里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楚岳阳,一个在成熟与孩子气间徘徊着的魅力男子。然而楚岳阳有家、有情人,他带给嘉懿的,比爱更多的却是痛苦,内心如百合般纯净的嘉懿将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楚岳阳?而一直陪伴在嘉懿身边,默默地爱着她的欧阳敬哲,嘉懿最终以什么方式来终结?嘉懿,这朵燃烧着的百合,能带给我们什么?哀惋?同情?嘉懿能否用她的方式,唤醒我们沉睡的爱情?我们能否思考,爱是什么?
  • 重生在港岛

    重生在港岛

    重生到八十年代初的香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重现记忆力里的人和事、从彷徨不安到游刃有余,只要有本事肯费心不怕混不出头,所以……擦掉嘴边的口水……男神,我来啦!!!ps:作者有点懒,开文鞭策一下自己,我还是很勤奋的吧?[二哈]
  • 流浪滋味

    流浪滋味

    谁不曾年轻,谁不曾疯狂,本文描写的是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学生,踏入社会的经历。纯真过、疯狂过,在得失之间,迷茫过、惆怅过,人生只有经历过,才能成长!经验的积累,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精彩的文笔,没有清晰的条理,有的是真实的经历,当然也有幻想!现实总是残酷的,虚幻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愿所有的人生,都如幻想般美丽!
  • 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

    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

    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不论你在什么场合,都得讲“礼”。不懂礼仪,会让你处处“献丑”,甚至一个无意识的小动作也可能毁掉你的大好前程。如果说人生中哪门学问时刻与人相关,那这门学问非礼仪莫属。生活在现代社会,拥有良好的礼仪,无疑会为你增加诸多资本。把本书的礼仪细节在你的生活中应用起来吧,争取成为一个拥有良好礼仪、处处给人好感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