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1200000011

第11章 情意绵绵,爱之幻影(3)

《一天》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导演:罗勒·莎菲

主演:安妮·海瑟薇/吉姆·斯特吉斯/萝玛拉·嘉瑞/派翠西亚·克拉克森/拉菲·斯波/肯·斯托特

上映日期:2011年8月19日

根据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天》,讲述了潇洒轻浮的花花公子德克斯和出身普通的聪慧女孩艾玛,在毕业那年经历了一夜狂欢,却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

其实艾玛一直都是爱着德克斯的。二十几年间,他们以知己的身份时聚时散,彼此分享着人生的苦辣酸甜和各种感悟。德克斯经历着事业的低谷和婚姻的背叛;艾玛品味着底层人生的辛酸,和自己不爱的人一起生活。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渐渐少了问候和联络,一边是诉说的心情,一边是倾听的要求,对彼此的思念终于在争吵中爆发。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但两人却试图在斑驳的回忆中抓住彼此,那种苍白无力的感觉令人纠结。

觉得艾玛对德克斯的付出、忍耐和等待特别美好吗?但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用二十年的时间等待一个男人从幼稚变成熟,等待着他慢慢想明白何为生活,何为追求。我甚至很难想象,艾玛如何用爱情的心情陪伴这个所谓的朋友一起旅行,一起躺在沙滩晒太阳,一起在海水里裸泳;又是如何忍住思念,看电视里的他主持,打电话轻描淡写自己的关心。她选择了友情,这样至少可以在该离开的时候离开,该需要的时候去拥抱、亲吻、鼓励、搀扶。

没有期望,没有失望;没有牵绊,只是陪伴。

只是终究未料到电影的结局会是这样。我们正期待着尘埃落定,突如其来的车祸提早让剧集谢幕。不是说“好事多磨”吗?那么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心酸等待,为何没能终成眷属呢?艾玛死后,那个没有爱情却和她生活很久的男人对德克斯说:“是她让你变成一个正人君子。”没错,我们都会迷失,也总会有个人让你回归所有美好的最初。那个人甚至不要说、不要做,仅仅是他的存在都能让你找到自我。我们认真而骄傲地活着,是因为感觉到在最隐蔽的地方被一副期待的眼神时刻关注着。那副眼神不一定真的存在,只要活在你心里就够了。就像柴静遇见陈虻,她说:“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都会遇见这样给自己温度的人,他的存在,让你的心不会凉,血液也不会冷。”如此得以持续生活下去。

只是,一年只有一天相聚,这一天,却成了永远。

故事虽好,主题虽妙,但电影的叙事手法却遭到质疑,流水账式的记录手段让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沉思或者干脆走神,整整107分钟都在期待“会有转折吧?”“这么平淡吗?”然后电影就在这样的质疑中结束了,就像他们之间二十多年的等待,无疾而终。全片唯一的惊讶之处就是艾玛被汽车撞飞,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毕竟综合了前90分钟电影的调调,以为结局难免会大团圆,像所有的小清新小文艺片一样,而这大概只不过是我的小心愿。现实是,故事急转直下,最后一无所有。小说与电影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天》的叙事更巧妙一些,故事的带入感更强一些,将又会是一部好的爱情片,也不至于让人在观影之后感慨:“还是那张海报最美啊!”

不过我还是相信这样一个理论:电影过后,最为感动和值得回忆的要素是人物,其次才是故事本身。而人物角色的表达离不开演员的演绎和诠释。从这点上来说,《一天》的男女主角真是文艺片的优秀代表。从《爱情与灵药》到《一天》,安妮·海瑟薇脱了又脱,但前一刻脱得干净,后一刻又一身蓝色旗袍亮相,显得保守而内敛,凭借后来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悲惨世界》,海瑟薇的实力早已被众人认可。长相古典优雅的她,似乎一心想要摆脱出道时阳光偶像的路线,她想证明自己不仅有奇妙的脸蛋、剔透的眼睛和傲人的胸部,还可以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好演员。于是,跟文艺青年合作文艺片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而男主角吉姆·斯特吉斯更是新一代优质偶像。那部《回来的路》就让人回味很久,他的眼睛会说话,能静静地告诉你所有忧伤和欣喜,这气质用在《一天》里恰如其分,从年轻到成熟,从一脸青涩到满脸胡须,最后就连眼角的细纹都性感了起来,可谓尤物。

《爱疯了》

爱与时间的拉锯战

导演:德雷克·多雷姆斯

主演:安东·尤金/菲丽希缇·琼斯

上映日期:2011年10月28日

2011年被普遍认为是艺术电影的大年。作为一个独立电影制作人,《爱疯了》的导演德雷克·多雷姆斯借此机会坚持做了一部“半文艺”的独立片。所以有人说,《爱疯了》是大学生版的《蓝色情人节》,在我看来更有《远距离恋爱》的忧伤,且在“背叛”这个小主题上还有点《一夜迷情》的味道。但这终究不是一部“小清新小文艺”的电影,因为经历过异地恋的人都知道远距离恋爱永远都不会像小清新小文艺那般美好。

影片成功因素之一是能够引起普遍的共鸣。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段和青春相关的恋情,每个人都忍受过恋爱中的分分合合,每个人也许都说过:“I love you……like crazy.”所以,无论电影拍成什么样,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激发起观众身上多愁善感的细胞群,一发不可收拾。当然,这也要遇到那些善于感同身受的观众才行,一切电影在主观认同感的带动下都会显得饱满而丰富。而对于那些老练世故、习惯了冷眼旁观的人,这感情就略显苍白了。

年轻时候的爱情,什么才是最无力的阻碍?时间。没错,是时间。《爱疯了》通过画面将这种对时间把握的无力感传神地表达出来。暗恋的时候,神秘而明媚,一个偷偷的眼神,紧张递去的情书;热恋的时候,老派的游乐场,奔跑在沙滩上;难舍难分的时候,化作一整个夏天的静止“床照”……这种MV式的处理方式几乎概括了每段恋情的走向。相爱了,被迫分手了,相思成灾了,重归于好了,恋上别人了,再度分手了,然后某一个寂静的夜晚又想起对方了……导演似乎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他究竟想要表达爱情中的什么,我们却不得而知,甚至他的爱情观我们都寻找不见。于观众而言,我们只不过听了一个别人的、如裹脚布般漫长无力的异地恋而已。

尽管曾经那么疯狂,但明明已经从“相爱”走到了“爱过”,两个人为何还是莫名其妙地抓着学生时代的爱情不放呢?因为长大后你会发现再也遇不到那样纯真的爱情表达方式了。她写给他的矫情的诗歌,他送给她的刻有“忍耐”的手链,这些过于“青春”式的爱情既俗套,又珍贵。可惜两个人都很自以为是,所以爱得再热烈也会坚守自己的立场。爱到后来,他们各找一个候补情人,并且说好就好、说甩就甩,这两个备胎还始终死心塌地、毫无怨言,我们凭什么就此认定男女主角的爱情才是真爱呢?凭什么就能够对那些同样受伤的备胎视而不见呢?爱情是狗粮,但还没有廉价到被肆意毁坏的地步。

电影的结尾大概是90分钟里最好的段落。爱与时间的拉锯战,烟火飞散后,冷灰之下还有什么?他们沐浴相拥,各自脑海里怀念那相恋的最初——回不去了吧!你手心里紧紧抓住的还是最初的彼此吗?你爱的还是此刻与你相拥的那个人吗?抑或是执着于那份爱情的感觉,固执地想让时光倒流呢?原来爱情片仍旧有出路,因为关于爱情的每一个小话题都值得再三讨论,并且可能永远没有结果。

你我的爱情会枯萎,但爱情这个话题却真的如裹脚布一般,繁冗漫长。

如果我有一个小小的文艺电影院,《爱在黎明破晓前》系列一定会是循环播放的电影。从1995年开始,美国青年杰森和法国女学生塞琳娜在旅途的火车上相遇,然后导演每隔九年为我们献上一部他们生活的续曲,于是有了2004年的《爱在日落黄昏时》和2013年即将上映的《爱在午夜降临前》。一段情,两个人,三次相逢,竟然跨越十八年。电影中的人与电影外的时光一同流逝,当初看电影的观众或许已为人妻为人母,戏中的男女却仍旧在错过。

初次相逢,一见钟情的他们牵手游览维也纳,那夜的浪漫让他们在分别时难以割舍,于是相约半年后再见。可惜太阳升起,两人各奔东西,说好的约定也阴差阳错没能完成。九年后,成为作家的杰森将那个浪漫的夜晚写成畅销书,两人在巴黎书店相遇,久别重逢的他们街头散步,在塞纳河畔共度美好的下午。而太阳落山,塞琳娜用一曲歌声与杰森互诉衷肠,直到飞机起飞,两人再次分别。

那么,继维也纳的浪漫邂逅与巴黎的意外重逢之后,这一次,他们将在希腊展开怎样的故事呢?还会再次分离吗?

原本都是希望一个人旅行的两个人,他们信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周围人们的影响,于是一味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他们或许已经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像杰森和塞琳娜一样,我们都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段恐惧、寂寞的路之后会遇到某个人,你信任他,依赖他,这样就有了支撑和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原本只是一个人的旅程,却因为意外多出一个人而体会到爱情的本质。

关于时光与爱的拉锯战总让人唏嘘。十八年的光阴给人希望,也让人畏惧,真爱究竟是什么样的?维也纳、巴黎和希腊,何时相遇才是属于他们的最好的时光?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最好的时光”是一个属于过去时态的词组。但人们又通常认为,幸福则是将来时的,甚至是趋向于无穷远的将来。以此来看,两个词相隔迢迢、永不碰面。也就是说,最好的时光并不是幸福的——这个结论令人沮丧。

不过,也许真的没有太多人愿意用过去最好的时光来替代想象中幸福的未来。甚至不愿意拿当下既不幸福也不美好的生活与之交换。当我们感慨过去某段时间是最好的时光时,并没有期待它挣脱时间轴的束缚来到现在,重新发生或者继续发生。如果它忽然站在眼前,我们大概也会手足无措。正如日日思慕对方的杰森和塞琳娜于巴黎相遇后,言谈中透露着疯狂的爱恋与极限的克制。他们拼命怀念过去,却不敢期待未来,一种不知所措的幸福横亘在两人中间。

在那段时光里,他们也许爱,却不再需要爱,只想在孤独的时候,凭借记忆对它意淫一番,假装还在它的怀里。或者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说给别人听,那时我们也好像和它还在一起——这情感热烈而虚伪。但虚伪是时间的错。它让我们不停向前走又向后看。它让我们盼望一直走下去又想永远停留在某个位置。

它让我们野心勃勃又心灰意冷。我们被它挟持,从未获得自由的意愿。

电影过程中每一次时间场景的转换,都带我们回去相同的岁月。也许每一次相遇和重逢都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他们来说,分别是人为的选择,既然如此也就可以选择相守。其实岁月并没有偷走什么,是他们自己离开了。最好的时光是那些被忘掉又渐渐记起来的时光,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时间,是画面,是影像。

我们是它的演员,是它的作者,是它的观众。不过是一场戏而已。待到有一天回首,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最好的时光。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志明与春娇》

可不可以谈一场不赶时间的恋爱

导演:彭浩翔

主演:杨千嬅/余文乐/司徒慧焯/方皓玟/谷祖琳/缪菲林

上映日期:2010年3月25日(香港)/2010年6月18日(中国大陆)

这并不是一场善男信女的爱情童话。余文乐饰演的张志明与杨千嬅饰演的余春娇因室内禁烟而在后巷聚集吸烟时相识,从开始的聊天试探,到后来的渐生情愫,爱情在烟雾缭绕的城市一角渐渐蔓延。但也许是出于性格的原因,两人从来没亲口向对方表白,仅以短信传情。那句“I love you”似乎太直白,在爱情里受过伤的男女早已不敢这么直白。

以短信传情,是大时代的变迁而导致的沟通方式变化,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有人觉得这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走远了,但我觉得却使得文字的意义重要了。想当年,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不也正是用对联一上一下、一来一去互相调情吗!如今感情通过指尖在志明和春娇之间传送,爱情在两人的烟雾中滋生。经历过一场猜心战,春娇终于决定与现男友分手,投入与志明的恋情时,志明却忽然混混沌沌、含糊不清。烟雾继续在香港街头的后巷里弥漫,却无法弥补两人之间产生的莫名的隔阂。

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分寸感,一切情愫都不得要领,暧昧的产生或许并不由人。而成年以后的暧昧则是更多出于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刻意地去保持最安全的距离,一切都因为过分熟稔,或许不再是爱,而是躲避——就像志明与春娇之间的进进退退。那句“有些事情不用一晚上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太感人、太体贴。

由于片中的粗口和写实,《志明与春娇》在香港上映时被定为三级片。片中很多的情节都是导演或编剧本身及朋友的经历。比如港女在网络误交贱男,女子背着男友偷吃事后败露,还有那个喜欢往厕所里倒干冰自娱的男孩。与其说是志明与春娇的爱情故事,倒不如说描绘了香港男女的大众恋情。速食年代,速食爱情,连谈个像样恋爱的愿望都是奢侈。那种“对你好”、“想念你”式的爱情方式好像忽然就过时、被摒弃了。好像再也没有人愿意平心静气去谈一场不赶时间的恋爱了。

香港,本来就是座盛产暧昧的城市。一边是大英帝国留下的贵族气质,一边是市井小民烟雾缭绕般的廉价生活。香港在这两种文化的碰撞之下产生的暧昧,像一块悬浮在空中的云,易挥发,却难沉淀,没有依畔。它是生动的,有血肉,但没有骨头。而且它有一种亦庄亦谐的气质。早年看香港电影和电视剧,真的是有过笑着流泪的体验。昂贵的和低劣的永远隔街相望。你会觉得香港是特别轻灵而百变的。这是它的性感所在。像一簇一簇的小火焰,亲近得热烈,所以很容易把你点燃。

所以,暧昧可以昂贵,也可以低廉,就像一顿下午茶,是坐在香港半岛酒店看着海景慢慢享用,还是在7-11的便利店里买个牛角面包,这些你都可以自己选。不过,我们是否已经在无度地摄入这种甜点的过程中,降低了对甜的品鉴能力?我们的头脑是否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小刺激中变得疲惫和麻木?迷浸于用小聪明来做的游戏中,屡试不爽,我们是不是正在变得愚蠢呢?

可是不要因为走得远,就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喜欢你究竟为什么?明明知道丢掉一段旧的关系重新去适应一段新的关系有多难,明明知道把干冰倒进马桶里是多么幼稚的行为,明明不确定你对我是不是会有回应,仍旧简单却炽热地在手机里打出“I miss you”send给你——这就是我听到的最美的情话。

同类推荐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热门推荐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十世帝

    十世帝

    历经九世重生,十世红尘,经历天下风云,一步一天下,觉醒九世记忆,掌握红尘大道,终成就一世大帝,凌云天下。
  • 旧事难掩

    旧事难掩

    唐铭从不曾忘记宋语,在最意气风发的年代,他自以为万事皆在掌握,包括宋语。后来,他眼见那人一言不发离开,成为自己二十几年辉煌历程中唯一的败笔。不甘,愤恨,羞辱,折磨,直至再不相见。时光荏苒,那些难言的往事都已成过去。最后他说:宋语,我的以后都给了你。旧事如流水,我就在河流的对岸守望你。而你,可愿渡河归来……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的恶趣味女友

    我的恶趣味女友

    分手后,27岁的大龄剩女何熹兮竟然在一夜之间成了抢手货!三个男人整天围着她转,他们各怀心思,一个比一个厚颜无耻,一个比一个胡搅蛮缠。只见何熹兮冷笑一声:这可是你们逼我出招的!
  • 死神之辰星云隐

    死神之辰星云隐

    猪脚穿越至死神世界,为了生存,一步步成为强者的故事!非11,扮猪吃老虎,当然作弊器是肯定带的!拙劣之文,希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 忘情箭

    忘情箭

    一个传奇的人。南宋时代的高富帅,临安富商之子乔山,姿容俊秀,聪颖善良,有经天纬地之才,锦绣前程唾手可得。两本神秘的书。一本洞悉天机、预测大宋百年国运的《天眼拾遗》,一本承载着鲜卑人上古神功的《天玺三诀》,把乔山卷入了江湖,从此命运风起云涌。三段“箭”的境界,从“化气为箭”到“箭有神思”,再到“以神驭箭”,不断自我超越,隐约中控制着人物的命运转折和聚散离合。少年乔山在一步步失去家庭、财富、容貌、才华、朋友、甚至爱情的历程中,几经浮沉挣扎,人性亦在不断沉沦、变迁和升华,最终脱胎换骨……(欢迎加入作品讨论群272757442)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活色逍遥

    活色逍遥

    心若寒冰冷翡翠,明月无声孤无泪。霸刀十七杯残酒,风萧玉剑指向谁?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学院护花狂龙

    学院护花狂龙

    江小楼十七岁入伍,一年后,因为在部队表现优异,被徐卫国看中,调入了华夏最神秘的组织,青龙特种大队。半年前执行任务时,徐卫国替他挡了一枪,死在了国外。徐卫国死前,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妻子和女儿。欠了别人一条命,江小楼在部队里,过的一直不快活。两年兵役结束,江小楼放弃了晋升的机会,毅然选择退役。为了保护长官的妻子与女儿,江小楼住进了长官徐卫国的家,并成为了天南大学的一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