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9200000008

第8章 报告文学(8)

龚老身材不算魁伟,但还硬朗,思维敏捷,性情开朗,一对长寿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给人以洞察世事练达人情的印象。每次在文联大院的中央大道上碰见他,他总要问我又出了书没有,出了可得送给他,或者说,你在什么报刊上发表的随笔,我已看到了,写得好写得好。我说都是小文章,不能登大雅之堂。他说,小文章并不好写,是浓缩艺术,微型景观,要有见识、有笔力才行。大手笔往往也写些小文章,小文章可能出大手笔。当编辑的就是要勤动笔,时间是挤出来的,坚持不懈地写,就越写越活,越写越好,写得好的人也编得好,编辑和写作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龚老的教诲和鞭策,我牢记在心。

那年他访问德国期间,他老伴在家不幸去世,这对他无疑是沉重打击,气血有些亏损。在他业已退休的女儿的照护下,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再碰到他,步履虽显蹒跚,精神仍是矍铄,总是兴致勃勃地说要学电脑,问我是五笔字形好学,还是表形码好学?我说我是学的五笔字形,不感到困难。龚老说南方流行表形码,送给我一本讲表形码的16开的书,要我学会了再教他学。

忽然就听说龚老住院了,不知他得的什么病,我急着要去看他,他女儿对我妻子说,医生要他静养,见到熟人想说话又说不出来容易激动,对病情好转不利。我只得请他女儿捎去一纸短笺以示问候,用绿色泡沫笔写道:“龚老,既然您从昙华林走到紫光阁,又从紫光阁走到东湖之滨,定然能走到21世纪去。暂时不能张嘴与人说话,就多用眼睛与窗外的树木对话吧,让绿色滋润生命,给您注入新的活力。

不要着急,相信药物和身体内部的抵抗力能战胜病痛,祝您早日康复!”

1996年夏秋之交,我去十堰深入生活了个把月,回家后发现龚老送给我和妻子的一本新着《舞台行脚》,便立即去看他。客厅里支着一张小床,他蜷曲在草席上,见了我便支撑着坐了起来,两条细腿悬在床沿上,够不着地面。我握着他一双青筋毕露的手,感到有丝丝温热。龚老能够说话了,但吐字不大清楚,我还是听得懂大意。问及病情,他女儿说是江这边的医院误诊,迅速恶化,连夜转到江那边的医院里,立即手术,截了一段小肠,才脱离危险。问及饮食起居,他说只能吃麦片粥,每天多吃几次,还吃一种进口的什么药。多卧床休息,可以看电视,读书报,还看到我新近发表的文章。我谢谢他送的书,说中国文联编“晚霞文库”,真是办了一件好事,书很厚重,印刷装帧也很精美,出得实在好。龚老说,文集是中国戏剧出版社的编辑编的,只收了他着述的十分之一。行脚的本意是指云游四方的僧徒,龚老却说,行脚就是挑水的,我一辈子在为演戏的打杂。这是他的谦虚。龚老在抗日时曾转战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创作、改编过大量汉、楚、京剧剧本,尝试在戏曲剧团中建立导演制,将田汉的多部剧作搬上戏曲舞台,还与洪深合作了爱国戏剧《新天河配》。他编写的连台本戏《岳飞》当年上演时在陪都重庆引起轰动,激励起大后方的军民的抗战热情,1955年号称“厉家班”的斌良国剧社还在重庆演出过。武汉解放后,龚老参加接管新市场(后改称民众乐园),任武汉市戏曲改进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与陈伯华、吴天保、关啸彬、高月楼等表演艺术家一起,对汉剧、楚剧的改革作出重大贡献;又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俞振飞、厉慧良等戏剧大师时有切磋,对我国戏曲各大流派特别是地方戏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对推陈出新、戏曲改革做不懈的探索。我是1979年从《人民文学》第三期上看到龚老回忆周总理的文章《从昙华林到紫光阁》,才对龚老的经历和建树有所了解。新时期以来,湖北在全国打响的新剧目几乎都融注了龚老的心血和智慧。

龚老青年时代走出房县求学,只有两次回过故乡,一次是1937年,一次是1987年,相隔半个世纪。他说,故乡认识他的人已经很少,而他认识的故乡人就更少了。我送给他一包房县茶,他高兴地说,又尝到“家园的味道”了。我见他气色尚好,也就放了心,祝他健康长寿。

谁知1996年10月9日,我出差住到南京,住在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招待所给家里打电话,妻子却告知龚老去世了。我稍微轻松了些的心情一下子又变得沉重起来。龚老,我准备与妻子再去看望您,还没有去,您就走了!龚老,您看了我写林希的文章,要读林希的小说,我还没来得及给您送去,您就走了!龚老,您等着看我的新着,书还没出版,没有得到您的指点,您就走了!您的电脑还没学,您还有好多文章没有写,就这么走了!您是走得太突然、太急促了,太让我等后辈缺乏思想准备。遥望江天,思绪万千,怅然惨然,悲不自胜。

10月10日夜里我赶回武汉,得以11日上午参加龚老的追悼会。省市文艺界两百多人向龚老遗体告别,哀悼这位献身戏曲事业的老艺术家,灵堂两侧悬挂的挽联是:

人生天地间,历经民族危难,国运变迁,恒以善心善举善处;戏曲园林中,致力探索革新,提携后辈,倍显多艺多智多才。

任人评说周韶华

美术家周韶华就住高知别墅龚啸岚的隔壁,龚老去世后他在二楼顶上用轻型材料加盖了一层做画室,有一百多平方米,画桌比两张双人床还大,墙上挂着如椽大笔,笔杆特别长,这是他专门为在地面上作大画的特制工具。画室一侧,摆着他在景德镇烧制的数百件艺术陶瓷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0世纪70年代,周韶华在中共郧阳地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时,我认识了他。在地区召开的文艺创作会议上,他就对当时强制推行的“三突出”之类的教条表示出强烈义愤,借用当地农民的话“老是一碗酸菜,酸菜一碗,有谁愿意吃呢?”来表达他对陈腐的厌恶和创新的渴望。新时期以来,周韶华在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研究中,总有那么一股劲,敢于闯,敢于“冒”,终于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作为美术家的周韶华,其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是“双轨同步”并驾齐驱的。

他的创作实践主要是水墨山水画,其次是书法、摄影和电视文化评论片,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国画创新之道,其评论对象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通称的四大画种,也涉及水彩、水粉、连环画、漫画等通称的一些小画种。周韶华也治画家论,对石鲁、叶浅予、刘国松等名家有精辟老到的专论或专着,对省内外的中青年画家和业余美术作者多有奖掖与提携。周韶华还肩负湖北文艺界和全国美术界的一些领导工作。他担任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时,引进了美术评论家陈方既、彭德、鲁虹和祝斌,创办的刊物《美术思潮》,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还从陕西引进了画家李世南,从河北引进了画家梁岩。对文艺尤其是对美术活动的组织和推进,耗费了周韶华的大量心血,取得了显着成绩。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海纵横》一书,收录周韶华55篇文章,比较集中地总结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概括了他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也勾勒出他组织领导艺术工作的思路和轨迹。

“真言直吐,论不空发”,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山东大汉周韶华,出生在荣成县的黄海“天尽头”,睁眼就见太平洋,在“碧水、蓝天、潮起潮落、太阳升沉中度过了童年时代”,从小就是个喜欢赶海乐于冲浪的角色。一个人儿时养成的性情对他一辈子的走向和作为都有潜在的驱动力。“小八路”

出身的周韶华,新时期以来在艺术上那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的探索、创新精神,使我不时想到一句话——弄潮儿敢于涛头立。而他所推崇的“抱一论”和他创造的“全方位观照”、“横向移植、隔代遗传”等理论构筑,有力地支撑、导引、推进着他的艺术实践。

周韶华的《艺海纵横》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芒,有许多三位一体的东西,如“天·地·人”、“去·今·来”、“东·中·西”、“主·客·本”、“理·意·情”、“形·神·韵”、“蓄·纵·控”等,他都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统一起来,有重点地突现出来。

而从他的绘画特色和理论流变上看,又呈现出“吴冠中——周韶华——刘国松”的三点一线态势。

艺海弄潮,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探索不止。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使人感到其中的历史纵深感、哲学的穿透力、文化的包容性和艺术的征服欲。

周韶华既有“大河寻源”的横空出世,又有“横断启示”的空谷足音,更有“大唐雄风”的浩荡辉煌。

2001年,我在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任教时,周韶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我应邀参加开幕式,一一观看他的画作,正如他自己提出的“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搬出周韶华的三大本画册,说“他的画真大气!”不曾想到,这次画展在京城美术界引发了激烈争论。开幕式当天,在美术馆附近的华侨饭店午餐后,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召开研讨会,一位当红的美术评论家批评周韶华的画太粗太糙,慷慨激昂,言辞喷火。他的话音刚落,站起了一位陕西大汉——着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发表了与这位评论家截然相反的意见。他直指这位评论家说:“听说你在美院读书时业务水平很差,如今却对美术家们说三道四。由你来指导美术创作,中国美术还有什么希望?”那位评论家急红了脸,站起身愤然离场而去。周韶华稳坐不语,修养和气度令人佩服。散会时,作家、画家鲁光走到周韶华身边,诚恳地说:“你的画很有个性,别管评论家们说什么,你画自己的。”

2005年春,周韶华在杭州市浙江美术馆举办《大唐雄风》画展,闭幕后,鲁光又与他一道去义乌参加艺术市场论坛。他俩下榻的房间门对门。第二天早晨,鲁光打开房门,周韶华便招呼他:“鲁光,过来给她画幅册页!”

这个“她”,名叫毕惟惟,居住上海,模特身材,专业是服装设计,名片上印的是“周韶华艺术工作室助理”。册页是新的,还未开过笔,鲁光只得从命,画了一盆水仙和一只黑猫。周韶华关照毕惟惟:“今天,我们去鲁光山居呼吸新鲜空气,带上这本册页,请鲁光盖上印章。”

鲁光仿佛意识到什么,午餐时便问:“周老,杨振宁的婚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周韶华满怀激情地说:“我从内心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毕惟惟倒还实在,马上说:“我和他在一起三年了,在上海办的手续。”

又是一对忘年恋!

后来,鲁光去上海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时,毕惟惟去看他,在锦江饭店咖啡厅里聊了很长时间。毕惟惟向鲁光透露了与周韶华的相爱经历,她说:“我想帮周老打理书画……”可见她是一位有抱负、有真情又坦诚的知识女性。

若不是鲁光披露,我和院子里的人真不知道这桩喜事。

年逾八旬、高大壮实的山东汉子周韶华已迈入“夕阳红”。他不停笔,继续大刀阔斧往前闯,画大山、大海和大河,四处办展览,艺术魅力光焰四射。

2005年深秋,鲁光到山东荣成参观了设在荣成市博物馆二楼的周韶华美术馆,很大一个展厅,陈列着周韶华几十幅精粹画作。有管理人员引导参观并讲解。这也是文联大院的人不知道的。

一二三四吉学沛

与周韶华晚年的热烈对比鲜明的是,住在另一栋高知别墅里作家吉学沛晚年的严峻。

吉学沛1926年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既偏僻又落后,既贫困又闭塞的小山村。

他的祖母(祖父早已去世)、父亲和母亲都是很好的人,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却是他们的唉声叹气和诉说日子的艰辛!上到小学四年级,吉学沛才找到医治“精神饥饿”

的办法,就是读旧小说,什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大八义》、《小八义》、《七剑十三侠》、《济公传》都看了个遍,也偶尔读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叶绍钧的《倪焕之》和翻译成中文的《茶花女》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日本投降后,吉学沛到县城初中插班读二年级,学校一次文艺竞赛,他的作文《我的母亲》,被评为全校第一名。四位得奖同学,为学校办了墙报《零星》,由他当“主编”。国文老师鼓励吉学沛“可以向报社投稿了”。1948年冬季,解放区的《豫西日报》发起征文评奖。吉学沛的老师牛健,写的一篇人物特写《菱花》获得三等奖,这对他启发也很大:“菱花这个人,我也是熟识的,牛老师能写,我就不能写吗?”吉学沛当乡村小学的校长后,就熬夜写文章,赶早跑九里路到县城去向《豫西日报》投稿。一连跑了几个月投稿,连一个字也没有发表。准备洗手不干了,谁知快到新年时《豫西日报》给他寄来一张贺年片,于是劲头又来了,仍然是每个星期一篇,搞“越野赛跑”去投稿。1949年春天《豫西日报》停办,《中原日报》、《河南日报》、《新洛阳报》又相继创刊。吉学沛把稿子给它们寄去,都被原样退回来,他又泄气了,准备再一次洗手不干。有篇稿子又被《河南日报》退回来,编辑在退稿信中说他“没有生活”,还说,你像这样写下去是“没有希望的”。

吉学沛实在想不通:我不天天都在生活吗?一气之下,他把所有的退稿信和稿子搜寻出来,一把火烧掉了。这时候,正在发动群众“诉苦”,为“土地改革”作准备。

每逢开诉苦会,吉学沛都带着学生参加,“苦主”诉到痛心之处,台上哭,台下也哭,哭成一片,口号声喊起来,此起彼伏,接连不断。阶级仇,民族恨,燃烧着每个人的心,发誓要推倒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不久,吉学沛写了一个女人诉苦时诉说的故事,四千多字足足写了一个月。写成之后,不慌着去搞越野赛了,而是坐下来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再也改不动了,才寄给《河南日报》。投稿时不仅把名字改了,连通讯处也改了。稿子寄出不到二十天,就在《河南日报》发表了。他本名叫吉清江,发表时署名为吉学沛,从此“弄假成真”就叫吉学沛了。

1949年年底,吉学沛被调到河南省文联编《翻身文艺》,1953年又从郑州调到武汉,在新成立的中南作家协会与姚雪垠一起任专业作家。1953年10月,他到河南鲁山马楼去深入生活,写出短篇小说《和解》,回武汉后送给《长江文艺》的编辑看。

副主编李蕤带着这篇稿子找到他说,准备发表,但觉得矛盾解决得过分简单,要他改一改,增加一些情节,通过情节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更加突出,要求他尽可能地改得更好些。吉学沛把后半部推倒重写,直到再也“拱”不动了,才把稿子交给编辑部。这篇作品在《长江文艺》发表了,就是《一面小白旗的风波》,连题目都是李蕤代拟的。这篇小说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吉学沛的“代表作”

或“成名作”。不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吉学沛的小说集《一面小白旗的风波》和《玉米事件》,前些年我从旧书店淘到一本土黄色封面的《玉米事件》初版本,请他签名留念。

同类推荐
  • 润物细无声:文史作品选读与鉴赏

    润物细无声:文史作品选读与鉴赏

    本书分人物春秋、诗家气象、词中风情、游记四部分。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起点不同,各自设定的目标不同,采用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都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面对的都是人生;尽管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命题,大家都在采用加减乘除等不同的方程式来解答这些人生命题,或许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愿我们都能有一份自己满意的结果。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所欲心迹

    所欲心迹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之诗文70余篇,并配以相应诗文之书法,书法作品为“毛体”,亦诗亦书,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热门推荐
  •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3—24计)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3—24计)

    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优胜劣汰的世界,人人者渴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顺遂。但想要在官场、商场、家庭和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高超的处世哲学与计谋是根本行不通的。三十六计是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 虹杏蝶叶三生缘

    虹杏蝶叶三生缘

    尸骨村的一个叫夏侯松的男孩儿和花药山一个叫苏美的波斯后裔的女孩子,两个未解的身世之谜,花药山的诅咒等众多因素,开启了一段三生绝恋.......。
  • 星夜传说之巅峰王者

    星夜传说之巅峰王者

    他们是一群原本生活快乐的人群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过信心亦无对未来的道路产生过迷茫却有人在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下,把他们从各自的世界中集合到这个神秘的空间,将他们抛入一个又一个世界里面,经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文明,他们所需要做得就是完成它交代的任务在这里,不能变强,就要死亡
  • 折了翼我还能去哪里

    折了翼我还能去哪里

    她,凡多兰西斯家的当家,换句话可以这么说:她,凡多兰西斯家唯一的幸存者......
  • 边伯贤,我还爱着你

    边伯贤,我还爱着你

    18岁的吴研遇到了19岁的边伯贤,随后他们恋爱了。因为一场意外,吴研失忆了。而边伯贤一直在找她。
  • 二次元家教g27

    二次元家教g27

    By贝诺尔:相同的时间,相似的人,相同的场景人或许会记不得这一生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但总有什么永恒存在的东西,替你记下了遗忘的过去。就好像天空和大地纵然相隔四百五十年,这片天空从未改变它将无数光阴铭刻与天空之碑这地点至今保持四百多年前的模样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于是,天空和大地回忆起了已逝的过去不同时间,两相重叠我以此为契机,贯穿彭格列的纵向时间轴,将你带回过去,与他相遇!To:泽田纲吉
  • 星星守护的人

    星星守护的人

    十年前,一位韩国爷爷出差时救下一个中国女孩,女孩和他约定去韩国一起看星星。女孩长大后,只身前往韩国寻找那位爷爷,阴差阳错成为爷爷公司的职员。当意外得知真相后,第一次和爷爷偶遇,她发现爷爷已经认不出她了,心情难免失落,但她并没说出事实,而是选择在爷爷身边默默守护。在这期间,爷爷的孙子因初次见面的误会,对她百般刁难,后来喜欢上她……还有一个人,在她默默地守护爷爷的时候,默默地守护她……
  • 凤鸾心动

    凤鸾心动

    执行完时空任务的白思卿却意外卷入时空裂缝,掉在了天澜大陆。异世孤女摇身变作了丞相府三千金,备受宠爱。化身成男人,误打误撞招惹了当朝太子。白思卿囧了,太子莫非喜欢男人?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白思卿正准备收拾东西开始自己的寻家之路,只是为啥太子大人偏偏赖着自己不放?
  • 谁主江山

    谁主江山

    灯烬棋未收,江山风雪骤。耻辱宏图,阴谋亲情,家恨,国恨。被皇帝厌弃的皇子谋夺江山,是非成败,且待后人评说。
  • 冰剑传奇

    冰剑传奇

    聂灵抚着手上的冰剑,而面前矗立着的,是霸绝天下,凶冠神州紫眼虚皇,冰灵盘碎,靛青剑断,体内的剑气带着血箭由四肢百骸中一道道迸出……不知道中了多少剑了,真的……要死了吗?导师凌风的养育之恩,魔客厉寇的舍命之托,都……完成不了了吗?心碎之后,方可舍剑,心死之后,方能忘剑一直沉寂在聂灵背上,承载着无尽冤魂与嗟叹的魔剑,此刻,终于爆发。“此刻,我明白了!”本应鲜血流尽而亡的聂灵抬起了头,直视阮灵止,气势再无一丝颓废,"舍生向死,拔剑灭世!"那阮灵止一直端坐着的剑气领域中心的虚空中,再次透出毫无感情波动的四个字“暗——裔——八——剑!”绝世杀气——震慑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