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9200000026

第26章 报告文学(26)

以前,该厂曾现场制造过12米、16米混凝土梁,但现场制造32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对他们这支刚从铁道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的施工队伍来说,确实是个新课题。不要说是基层干部和工人,就是公司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在1985年刚接受任务的时候,桥梁厂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材料,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4、5月份的塞北,风沙弥漫,一天到晚刮个不停。有两次帐篷顶被风刮跑了,夜里一场大雨下过,床铺下的鞋和脸盆被水冲走了职工们还不知道。但是,再苦再累职工们都不怕,因为他们常年驻山沟受苦受惯了。可是没有技术、设备,确实令人心急火燎。而且,一开始就是技术性很强的设备安装,没有技术简直是寸步难行。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桥梁厂费了不少精力,花了不少代价。他们主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走出去,请进来。在工程指挥部领导介绍下,他们和焦庄桥梁厂建立了联系。

他们分期分批到焦庄桥梁厂进行技术轮训。在施工中遇到一些技术疑难问题。他们随时到丰台、焦庄、紫荆关等老厂学习请教。从厂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都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过。由于兄弟厂热情帮助指教,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他们培训了一批技术工。他们还先后四次请铁道部科研院专桥2039号图纸的设计者吴省华工程师和焦庄厂的工程师来厂讲课,作全面技术指导。在设备安装中,还多次请来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师傅到现场帮助指导。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干边学。因为任务紧迫,不可能等什么都学会了再干;因为到处都有新问题,也不可能遇到难题都外出取经。他们动员职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闯新路,把生产实践当作技术培训的大课堂。把造梁的过程作为一个学习新技术、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生产一片梁要经过一百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相当高的技术标准。例如绑扎钢筋骨架这道工序,要把二百余种不同规格尺寸的钢筋绑扎成一条“巨龙”的骨骼,最小误差要求控制在±5毫米以内,负责此道工序的是刚从隧道施工中调来的十一队职工和从当地农村雇来的民工。他们经过必要的训练,即上台操作。

开始八天绑扎一片,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提高到一天绑扎两片。张拉预应力筋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既要控制拉力,又要控制伸拉长度,稍有疏忽,造成超拉或欠拉,都会直接影响梁的强度。负责此项工序的六队职工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姿态进行操作,张拉的278片梁,6116束预应力钢丝都达到控制标准,没有出现断丝现象。

在实践中他们还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拜能者为师,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

建厂以来,举办各种技术讲座22期,登台讲课的是他们的工程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钢筋对接焊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开始只有个别工人会焊,在师傅的传带下,几个月时间培养出11名电焊工。电气焊工作量大,每月仅消耗电焊条就达一吨半。经过检验,电气焊质量都达到技术标准。

鼓励职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他们要求工人不但要会干,而且要干好,坚持高标准;不但要会操作,而且还要懂理论。除局、处下发大批技术书外,许多工人还自费购买技术书。据六队、十一队统计,两队工人自购技术书285本。不少工人白天施工,晚上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学习。这样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现在工人都能达到三会(会识图、会操作、会检修)。

六队吊装工工班长郑广华和邓开军,十一队钢筋工工班长张发光坚持刻苦自学,技术熟练,在指挥部组织的技术工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又在参加铁道部组织的技术工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厂的技术骨干。

在实践中,他们还进行了一些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开始,混凝土拌和塔用的水泥一袋袋地往下灌,这样既不方便,拌和不均匀。后来他们试用高压风为动力,用管道输送,效果很好。预应力筋管道固定支架原设计一米一个,他们发现距离大了些,容易使管道产生凹陷,造成穿丝困难。他们把固定支架加密为半米一个,保证了管道平滑。

购置材料设备和培训技术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比起技术培训来,更有其特殊的困难。附着式震动器需要量大,要求密封条件高。全国只有广东佛山生产的震动器达到了密封要求,但他们缺少原料原件,满足不了供应。梁厂多方奔走求援,经国家物质总局批准,购买了30吨铝,又从北京、武汉等地买了900套轴承运到佛山,才给梁厂生产了一批。但数量仍不够用,后又从沈阳、安阳买来密封不合格的震动器,经过厂里自己改进后才保证了使用。桥梁生产开始了,可两台蒸汽锅炉没能按时到货,只好调用新运处一台蒸汽机车作蒸护用,后来又从重庆、沈阳买了两台。65吨龙门吊是梁厂自己购买万能杆件拼装的。

混凝土减水剂需要量大,一年需要60吨,梁厂是从湛江减水剂厂订的货,由于他们供不应求,1986年梁厂曾三次去人要货,仍保证不了需用,9月,焦庄厂支援梁厂3吨。他们采用混凝土掺用高效减水剂技术,在大秦铁路制造的32米长钢筋混凝土大梁,全部达到一级产品标准,节约水泥210多吨。道砟槽面用的隔水剂是国家统配物资,北京石油公司生产的隔离剂主要供应丰台和焦庄桥梁厂的。梁厂订货时苦苦哀求,才给了三桶,没办法只好到处求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采购人员跑遍了全国20多个大城市,购置了878套(件)设备,保证了桥梁按期生产。

这次现场制梁,作为一次尝试现在可以说是成功了。1986年以来,怀来电视台、指挥部摄影组、中央电视台先后对梁厂进行了采访报道。还被《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工地制梁创奇迹。大秦铁路建设者首次在施工现场生产出32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这是我国混凝土桥梁生产上的一大突破。1986年9月27日,铁道部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做法。

工地制梁是一项节省基建投资,缓解铁路运输压力的有效办法。30米以上的长大梁生产在我国还是首例。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四处,解放思想,大胆攻关,他们生产的260片梁,全部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这个局仅运费一项就节约了600万元。(原载《工人日报》1986年10月1日)敢挑大梁的硬汉子安熔南。按过去的常规,建一座现场生产32米铁路大型桥梁厂,“一年设计,二年建厂,三年出梁。”那是厂址选在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地方,而工地建厂、生产这种大梁,在国内还未听说过。困难-时间,时间-困难,安熔南的眉宇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

沙城有一首民谣:“大荒滩,黑风口,风卷沙石遍地走。”果然如此,就在建厂紧张之际,呼啸的狂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刮来,双层砖砌好的围墙被推倒,支起的帐篷被吹跑10多米远,大自然的威力阻止了建厂速度……安熔南不甘心“走麦城”。他把全厂职工集中在沙滩上,面对残墙断壁,顶着狂风大声呼喊着:“同志们,困难不可怕,就怕我们失去信心……”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崭新的厂房。安熔南带领职工只用半年时间,就建好了一座生产32米混凝土大梁的桥梁厂。

1985年9月,这是安熔南难忘的日子。他为生产出第一片梁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一位工程师关心地对他说:“您睡一会儿吧!”他吼道:“这是什么时候了,还睡得着觉!”是啊,面对这前途未卜的事业,他怎能放心呢?

全国能生产这种大梁的工厂没有几家,而工地灌注这种大梁更是史无前例,比在恒温厂房中生产大梁不知增加多少困难。气温的变化,材料的差异,需要攻克配合比试验、捣鼓养生、张拉锚圈等一道道难关。更何况,他们生产的这种“双线重载桥梁”,技术要求更高,既要早强,又要抗压、抗震。单混凝土中沙、石怎么配?

加什么附加剂?就得通过数十次配合比试验,每一次试验要产生上千个数据,然后再从这上千个数据中寻找出一个最佳值。他们太需要别人成功的经验了。

安熔南带领助手们到正规工厂学习参观,碰到不少白眼和规劝:

“算了吧,你们工程局连十几米的小梁都搞不好,还想打32米的大梁!”

“不是不给你们参观,而是工地上生产这种大梁根本不可能!”

明的不行,来暗的,安熔南把跟去的人化整为零,化装参观。回厂后,又把“偷”来的技术“化零为整”。终于,一道道难关在安熔南和他部下的努力下让道了。他们走出了别人从未走过的道路。你看他们所用的工具是多么奇特:火车头喷汽代夫蒸汽锅炉放汽升温;帐篷毡覆盖大梁代替恒温厂房保温养护……第一片大梁终于像初生婴儿出了襁褓,随着试验台上加压加力的喊声,安熔南睁大了布满血丝的双眼:他担心的不是丢掉自己的乌纱帽,也不光是浪费2万多元一片梁的成本费,主要是铺轨列车能否按时通过十八局管区,同时,能否为祖国铁路施工在工地上生产大梁闯出一条新路。

“抗裂系数值1.21!”

“强度超过国家一等品标准!”

实验梁打成功了,但成批生产又是一道难关。机具不配套,原材料供应不上,职工技术素质差……身体刚刚康复的安熔南把“诸葛亮”们找来,集思广益,一套施工工艺流程图和一套施工管理网络形成了。产量由三天一片梁上升到两天一片梁,又由两天一片梁上升到一天一片梁,一天两片梁。到去年9月,他们生产的340多片梁,经检验,全部达到国家一等品标准!

庆功会上,铁道部副部长尚志功来到安熔南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大梁挑得好啊!”(摘自《光明日报》1987年2月2日)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梁厂的成功经验,起到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全国先后有15家桥梁厂的领导、专家莅临该厂指导和观摩学习。这给梁厂以很大的鼓舞。

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心里很不踏实。他们生产桥梁刚好一年时间,可以说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在进一步的摸索之中。于是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

现场制梁非常必要,而且可能。以前梁厂修过不少路,架过不少桥梁。但是像32米预应力混凝土这样的大梁,从来都是从工厂买的。因为存在着运费昂贵、运输困难等实际矛盾。虽然也想到过现场制梁,但作为一种愿望,直到今天才实现。

架桥买梁,似乎已很正常。当然,工厂制梁有许多好处,可以批量生产,设备利用率高,不受外界气候条件控制,质量可靠。但是运输问题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新建铁路都远离桥梁厂。比如,大秦线本局管段所需用的梁,原计划从四川省养马河桥梁厂供货。养马河至沙城2844公里,运这544片梁,要花54对专列,这将给铁路运输增加多大负担?而且因梁超高起重,机车限速运行,加上车辆周转,停车占用时间,运完这544片梁,至少要18个月的时间。局原定铺架工作1986年9月开始,工期难以实现。大秦线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对于解决晋煤外运,缓和华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局势将起到重大作用。时间就是金钱。铁路提前一天通车,将给国家创造多少利润呢?根据上述情况,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领导决定用这600万元的运费为建厂投资,让本局自己现场制梁。

如果单位从设备利用率考虑,制造这些梁花这么高的代价建一个桥梁厂,有点不合算。但从宏观上考虑,从国家全局考虑,从今后的发展考虑,他们认为现场制梁还是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的,至少可以说解决了运输这个矛盾问题;可以确保工期,争取时间;砂、石料可就地取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自己制梁,自己架梁,有利于建设一支具有综合性施工能力的队伍。

他们现场制梁的实践,也有力地说明了施工单位现场制梁是完全可能办到的。

从整体上看,制造32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工艺复杂,但它是由一道道工序组成的。就每道工序而言,并不十分复杂。他们的施工队伍过去都有一定的圬工和钢筋加工经验,只要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就可以参加施工。如果每道工序都能控制好质量,整个梁的质量也是能保证的。

企业领导要有一定的胆识和气魄。他们是从兵改工不久的队伍,对经营企业还是一个后来者,很缺乏经验。他们承揽现场制梁这项任务,当时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他们内部也有些同志信心不足。归纳起来有四怕:

一怕蚀本。因为建厂投资大,梁的生产成本高,出现一片废品,就要损失五万多元;二怕丢面子。任务揽下来了,但如果生产不出合格产品,不好向领导交代,从此声名也就臭了;三怕担风险。生产桥梁是百年大计,不但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经济上的风险,而且还要对以后的运营负责,一旦出现事故,随时都有可能追查到头上来;四怕背包袱。这批梁生产完后,如没有其他任务,这些设备如何处理?针对上述反映,工程指挥部、局、本公司等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给他们作思想动员。

梁厂也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使大家认清了当前的形势和现场造梁的意义,鼓舞了士气,树立了信心。大家表示,一定要长工人阶级的志气,把这一仗打好,即使赚不了钱,也要闯出一条路子来。如果说这是一次“冒险行动”的话,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两年来,他们在北京、承德承揽外委工程中,也干过类似的工程。以前闻所未闻过的,也都意外地成功了。这次现场造梁的实践,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在当前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企业领导,应具有远见卓识的本领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要自信、自强、自立,以前没有干过的活,要敢于承担;以前没有走过的路,要勇于走;以前没涉猎的领域,要敢于插足;以前没有攀登过的高峰,要敢于攀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别人能做到的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在改革与守旧、开拓与后退需要你选择的时候,要勇敢地选择前者。

要建设一支思想稳定、技术全面、纪律性强、适应性强、管理先进的施工队伍。

同类推荐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 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 《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 》、《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 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 一片扁扁的阳光

    一片扁扁的阳光

    本书是孙宗信的作品集,用乡土文化的土腥味和充满哲思风格的凝练古色,来铺陈和描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带来的农民思想观念的嬗变。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就像是平时,见到陌生人,硬生生打完招呼就卡在那里,不会找话题不会聊天,甚至自己一个人开始发呆,不知道说什么。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不了一个字,连自己曾经的那点伤春悲秋都没有,连谈论自己的欲望都没有。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后来慢慢地我尝试写短句,每天记下流水账,写一点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我发现,不是我无法写作,而是时间改变了我。十年里,我们邂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故人归来。
  •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普及之广泛是空前绝后的。作者宏观分析了唐诗的总体成就,精选几十首经典唐诗佳作,从时代背景、思想内涵、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品评鉴赏,深入浅出,别具韵味。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热门推荐
  • 重生吧——少年

    重生吧——少年

    只有最渴望生存的少年,才能逃离死神的枷锁,降临到这亡者的世界;只有最勇敢的少年,才能在无数次战斗的历练中,变得更加强大;只有最强大的少年,才能度过这三年地狱般的生活,去追寻那最初的目标——重生。
  • 御起天下,何为妃

    御起天下,何为妃

    看她如何懵懂变成百毒不侵、凭空穿世发现自己异样身世。她是谁?她的恩恩怨怨爱恨情愁
  • 万蛊独仙

    万蛊独仙

    罗云是一个普通人,一生注定过得平平淡淡,一次夜巡过后,他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世界里的另一个罗云身上重生了,原因是一个精通蛊术并且的老魔头施展了禁法让他重生,而且这个罗云尽然还是一个国家的亲王世子。大魔头的召唤,贵为亲王的爹,听起来罗云就是要逆天了,但事实是:老魔头施展禁法,是因为自己深受重伤,只能夺舍罗云,但是出了岔子,导致罗云灵魂重生。亲王的爹儿孙满堂,只有一个儿子是白痴,那就是重生前的罗云。老魔头不过是用了一些法术和丹药向罗云的亲爹要了个白痴儿子夺舍罢了..........
  • 元界巅峰

    元界巅峰

    这是一个元气的天下!元力、功法、符宝构成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少年身怀绝世秘宝,在千年器灵的指引下一步步踏这个世界的巅峰!
  • 绯红色日记

    绯红色日记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有一天,一如往常的平静日子,被纱也加姐姐带回的重磅消息打破,咦?公主要来我们家寄宿,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 爱妻萌萌哒:腹黑总裁请止步

    爱妻萌萌哒:腹黑总裁请止步

    “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头!”金小萌忍不住发出一声呐喊,在她身后的殷寒,故作正经的说道:“来,先卖个萌。”
  • 我是邪少我怕谁

    我是邪少我怕谁

    靠!给美女当保镖,这种差事除了我,还有谁能够胜任吗?知道“臭流氓”这个词语是怎么传开的吗,那是多少美妞被逼得喊出来的,是谁逼得她们,除了我,还有谁。哈哈,我真有才……
  • 129师谍战传奇之锄奸十杀令

    129师谍战传奇之锄奸十杀令

    取材自八路军情报工作史上真实历史资料,首部揭秘八路军129师谍工传奇的特工悬疑小说。“一刀杀、二枪杀、三石杀……”漳河城突然出现的一纸“锄奸十杀令”,不仅惹得漳河城内外汉奸谈之色变,内心惶惶,而且,也引得日军宪兵队特高课、侦缉队、伪警备队、驻城日伪军倾巢出动,并惊动了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最高长官多田骏,派出了特使池田一郎大佐,想方设法抓捕八路军高级特工“武曲星”。这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情报卧底与日军特务机关展开的一场高智商的较量,阴谋与智慧、栽赃和谣言、借刀和策反、欺诈与心计……在敌我秘战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对决与较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 天下三之异世神话

    天下三之异世神话

    天下三的一个玩家穿越啦。金手指当然要有啦,手机自带的软件多多,天下口袋版绑定有十个角色“荒火,天机,云麓,太虚,幽篁,翎羽,弈剑,冰心,鬼墨,龙巫”(没有魍魉);天下藏宝阁“珠子,雷钻”全都有;网易贵金属“异界金币”和元宝的交易。就这样,主角带着大荒的气息,迈开了新的一步。
  • 框架战争

    框架战争

    科技与魔法?异形加虫族?一言不合就强拆星球?当名为“虚空”的生命体与心智者的卷土重来,宇宙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科技、魔法与功法又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什么,你还会画符?又有谁能想到拯救宇宙最后的希望竟然是二十四世纪制作的人体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