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9000000030

第30章 家庭——初始与最终的巢(2)

后来我就对孩子放松了许多,不再逼着她学这学那,她的情绪真的渐渐好起来,也没再发现她说谎。以往是我真的把孩子逼得不得不说谎,我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没想到孩子出现的问题,与我这个当妈的有这么大关系,是心理老师的话,像一记重锤把我敲醒了。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承认,像我这样的家长,教育理念与21世纪的要求严重脱节。家长的教育能力达不到新时代的要求,就可能会把孩子逼出毛病来。打这以后,我开始学点心理学,并注意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母亲。

二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A、加码的结果

一位母亲给心理医生写信说:我儿子是初中三年级学生,为了准备中考,他日以继夜地看书写作业,很少有12点前入睡的时候,脸熬得灰灰的。可他爸还嫌他懒,每次准备夜宵,除了面包加奶油,还要给他沏杯浓浓的咖啡来提神。最近儿子出了一种怪毛病,无论是上课还是在家,只要坐在那儿超过1小时,他的头就开始发晕,继而感到精神恍惚,眼前的一切景象都发生了“画”一样的变化。比如看教室的桌椅,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以及窗外射进来的阳光等等,都好像是一幅静静的画,这时自己便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似乎他就在此画中。

我们一家三口吃晚饭,有时我和他爸说些家常话,儿子总是竖着耳朵听,好像在听邻居讲话一样。他的解释是,听你们讲话,好像和我相隔10米开外,那声音可远啦。上周日,他父亲来了个朋友,这人本来他没有见过,可他却一反常态,上前又打招呼又握手,热情得像个老熟人。

心理医生给这位母亲回信说:如果把你儿子的现象孤立看待,说他濒临精神分裂的边缘是不过分的。首先他已出现了非真实感;其次是知觉障碍,对远近距离产生了空间错位;第三是有似曾相识感。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症状的出现,都预示着重症在心,但由于其他精神表现仍处在正常范围,所以我们还不能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是很清楚的,就是用脑过度。是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出现了超负荷的觉醒与睡眠的中间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与感知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实验心理学家曾对正常人进行过睡眠剥夺实验。当人困得要命时,给他以强刺激或给他喝浓咖啡,迫使他兴奋下去。结果被试者就会发生一定性的疯狂、呓语现象,出现丰富的错觉、幻觉。不可否认,你儿子的情况和此有相同之处,只能从养生养心的角度进行调整。最好休学一年,让他充分放松。如果不愿意休学,那么首先要放松一下现在的紧张学习状态,保证每天不少于8个小时的睡眠,若不能自然入睡,可以吃两片舒乐安定。我要提醒他父亲,不要再给儿子施加压力了,儿子的健康比中考成绩重要得多。

这个中学生的症状很典型,家长不断给孩子加码,拔苗助长,不仅学习成绩上不去,反而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摧残。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觉得自己的外孙在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与同龄的孩子有差异,便去心理咨询。小外孙11岁,读五年级,性格内向,和同学素无往来,学习提不起精神。在家长督促下勉强完成作业后,就闷头写些带科幻色彩的故事和诗歌,其内容就是地球毁灭,生物绝迹,人类绝种。孩子的父亲性格内向,郁闷,不爱与人交往,工作又不顺心,因此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知让孩子一味学习,不让外出玩耍,不让与其他孩子们交往。

以上两个孩子的情况,所反映的都是大人的心理问题和认知问题。他们不愿看到儿女去重复自己曾经的遗憾,于是让孩子去完成自己当年未曾达到的愿望,往往就成了他们交给下一代人的目标和使命。他们不顾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忽视了孩子的自然天性。这是一种残酷的爱。

B、呼唤“星期八”

都说现在的孩子幸福,赶上了好时候,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穿什么来什么,很少有满足不了的要求。

孩子们真的感到幸福吗?某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孩子们的回答让大人们大跌眼镜。孩子们说:“生活没多大意思”,“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父母和学校的要求让我们承担不起”,“我们活得太累了”!乍听觉得不理解,细细想来,孩子们的感受并不是没有道理。

孩子中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在学校课间10分钟最幸福,在家中厕所里最温暖。虽然这话有点偏激,但道出了孩子们心中的压抑与忧虑。现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谈起小时候的游戏,多数人都能神采飞扬地讲出一段段故事,什么爬树、掏鸟窝,什么红军、白军打仗,什么跳绳、捉迷藏,或到地头偷红薯吃等等。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孩子们的心情放松了,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远比课堂的学习在头脑里留下的印象鲜明得多、深刻得多。

而今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却患了关怀强迫症。总是爱向孩子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关怀,最终使孩子不能独立。而当孩子依赖自己时,父母反而感到了满足。这是一种不良心理。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完全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父母苦心孤诣地呵护和监督;即使是双休日,父母也不给孩子一点自由,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做作业,还要学外语、学电脑、学钢琴、学画画等等。孩子们无可奈何地说,双休日不属于我们,要是有星期八就好了。据说有个学校的几个学生给他们的教育局长写信,让学校安排星期八。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米勒认为,成年人的困扰大部分与儿时的经历有关。父母的爱,很多时候爱得不清楚;而孩子从小就清楚地感受到,要满足父母的期望,不然父母就不爱你。为了获得父母的爱,渐渐地孩子学会讨好父母、满足父母,以求得父母的赏识。

让孩子过得好一些,是大人的责任;但培养孩子能够独立直面人生,更是大人的责任。不妨给孩子的生活留一点缺憾,留一点空白。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期盼和向往,就能在失败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艰辛中感悟人生的乐趣。一句话,让他们感觉有得不到的东西,要由他们自己去奋斗,去争取。

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中国是个人口密度高的发展中国家,既然一切教育最终服务于生存,那么做家长的就要懂得,生存仅靠智力与成绩是不够的,尤其要注重孩子独立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培养。

C、尊重孩子

黄女士每次谈起自己的女儿,都是痛不欲生,泪雨潸然。她读高中的女儿16岁,出脱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一天黄女士在清理女儿物品时发现,紧锁的抽屉里有一本日记。她好奇地打开看了。女儿以少女独有的细腻,描绘着美好的学校生活,其中有几段文字,朦朦胧胧流露出对语文老师的敬慕之情。这还了得!黄女士满腔激愤地冲到学校,把日记本甩在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指责他心术不正,勾引自己的学生。

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呼冤枉;在场的老师们也都说没那么回事。然而黄女士不听解释,有板有眼地渲染着这场师生恋,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后来在学校领导的干涉下,虽然澄清了事实,然而却在孩子心里投下了阴影。原本温顺听话的女儿,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本来有把握考上重点大学的她,却名落孙山。

高考失利后,女儿将怨恨一股脑地直指父母。在一次暴风骤雨般的家庭大战后,她离家出走。一年后,父母费神费力总算把女儿找了回来,但严重的心理障碍使她精神崩溃了。父母四处寻医问药,整天看护陪伴,弄得心力交瘁。每当谈起家庭的不幸,黄女士追悔莫及。

从女士比黄女士聪明得多,她对女儿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母女俩之间的亲密信任,使两代人的心理都获得了惬意和满足。女儿上中学后,她把小房间布置得那么温馨。那天喊女儿吃晚饭,刚掀小屋的门帘,便见女儿顺手拿起一张验算纸,飞快地盖在一个小本子上。见此情景,从女士恍然大悟,女儿已是出水芙蓉般的少女了,只在衣食住行上关心已经不够了。

第二天,她上街买了一把漂亮的小锁,连同锁上的三把钥匙,一起交给女儿说,把你最保密的东西锁上吧。女儿十分感激妈妈的心意。过了很长时间,女儿神秘地说:妈,我给你一样东西。她张开手,手心里是那个漂亮小锁上的一把钥匙。从女士深情地望着女儿,收起了钥匙,也珍藏着女儿对自己的信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越发把妈妈看成她的知心朋友。学习之余总是围着妈妈身前身后转,兴高采烈地讲学校里的事,讲同学中的事,有时凑到妈妈耳边,说几句悄悄话。女儿总爱这样说:同学们都羡慕我有个好妈妈。

刘女士的女儿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可她的日记不让妈妈看。不让妈妈看,妈妈越想看。于是,偷看女儿日记,就成了刘女士了解女儿的一个窗口。有一次她趁女儿不在家,就打开了日记本。可她发现上面写了一句话:妈妈可能总偷看我的日记。以防万一,我在日记里夹一根头发做记号;如果头发没了,就是妈妈偷看了。

慌乱之中,刘女士赶紧找那根头发,可就是找不到。刘女士索性从自己头上拔了一根夹进日记里。她觉得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晚上女儿放学回来,走进自己的小屋,一会儿出来说:妈,你为什么总偷看我的日记?刘女士说,胡说什么,我从来没碰过你的日记!女儿拿着那根头发,哈哈大笑说:这就是你偷看日记后,夹的一根头发,还不承认?刘女士一脸赧然。

作者曾应邀参加过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主题班会,其主题是“心雨”。孩子们谈得最多的甚至当笑话来说的,是母亲或父亲如何偷看他们的日记、信件,有时甚至偷听他们的电话。我作为成年人,作为家长,真觉得脸红和尴尬。这样的家长在儿女心中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我虽然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但孩子们所讲的故事,以及那份哂笑的眼神,仍然令我如芒在背。

隐私权属个人所有,是一块不愿被外人窥视的心灵的秘密花园。如今,尊重他人隐私,在社会交往中已得到一定的重视。但在家庭成员中,尤其是孩子们的隐私,不仅得不到尊重,而且常常受到侵害,以至使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家长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隐私。

D、学会活着

学校开学前夕,哈尔滨某社区服务中心,经常处理家长为孩子请钟点工的服务请求。这些家长说,开学前老师让孩子们打扫学校的卫生,整理教室桌椅,可是孩子在家里什么活都没干过,他们哪会干这些事啊。如果家长去替他们干,又没有时间,不如花钱请个钟点工去学校完成任务得了。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最近的服务项目,几乎都是请钟点工到学校帮助学生打扫卫生。

小学校长说,像擦桌椅、扫地,这类劳动既没有危险,又适合孩子做,为什么不让他们动手锻炼锻炼呢?这样的劳动其实是一门功课,孩子如果从小不会动手,不愿意动手,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动手能力,其实是一种生存能力。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切包办代替,实际是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阻碍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是过分控制,即把孩子的活动限制在父母身边,强调听话、服从,干预了孩子的个人意志,制止了孩子的独立行动。这种倾向是将孩子幼稚化,不想让孩子长大。

过分保护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将在走向社会后表现出来。他们没有社交能力,不知道怎样和人交往,产生社交害羞感和恐惧感;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以我为中心,对谁都爱不起来,以至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产生严重的人格障碍。过分保护与其说是不良的教育方式,不如说父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孩子不可能永远待在你的身边。他将走向社会,他将爱别人和被别人爱;他将要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父母不可能跟他一辈子,保护他一辈子。学会活着,学会生存,是父母对孩子衷心的愿望和最终的教育宗旨。

在我们身边,常见有的“读书人”闹出一些笑话来。他们不会生活,不会与人相处。这都是高分低能教育的后遗症。这里只说一个外国的例子。

澳大利亚男孩康罗伊是最聪明的孩子,据说他智商高达197,但是这个小家伙又是公认的大笨蛋。都说他是天才,他1岁能懂加减法,2岁懂得微积分,4岁能解开数学教授都难以解开的复杂方程式。可是这个小天才,却是生活中的低能儿。

他关汽车门时,让门削掉了手指尖,当看到手指流血,吓得用头去撞车门;他烧一张纸时,不慎点着了椅子,慌乱中他到厨房拎着油桶去灭火,结果酿成大祸,把房子化为灰烬;他到游泳池游泳,不看池子里有没有水,就纵身一跳,结果摔断了胳膊;为了让父亲洗澡暖和一点,把一个通电的暖风筒放进水中,致使父亲受到严重电击;他用钉书器钉学习本,竟多次钉到自己的手指上;他用煤气炉烤曲奇饼,开了煤气却没有点着火。当一个邻居按动门铃时,煤气引爆,他家的房和邻居的房同时被炸毁,幸好他正在外面玩耍……

记得小时候,母亲教我扫地;再大些,让我去野外挑野菜,拾柴火;再往后,让我学着做饭,洗衣。我说,男孩子也要学会做饭洗衣吗?母亲说:你要活着,这些事都得会做。后来我还学会了缝补衣服,野外做饭,在没有碗筷的情况下如何吃饭等等。

母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一个人一生不知会遇到什么事情,但你必须学会活着。

学会活着,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学会生存。让孩子学会生存,只能是放手让他自己去做,而不是代替他做。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首先是一个懂得生活常识,有相当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学习文化只是人生教育的一部分,家长更要重视生存教育,即能力教育。一个生存能力很差的人,他的生命质量不可能令人满意。你想让孩子一辈子活得满意,你就得让他从小去做自己的事情。

E、两个爸爸的做法

先说第一个爸爸:他的女儿今年10岁,读小学四年级,既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又是少先队中队长,可以说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可是有一次,老师来电话让家长到学校去一趟。原来,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女儿没有完成,这发生在一个公认的好学生身上,的确是难以理解的。老师怕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希望家长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

晚上,女儿回到家,见爸爸明显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爸爸说:我今天到学校去了,你知道为什么吗?知道,我没完成作业。女儿胆怯地回答。

爸爸生气地说:你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带头不完成作业,那其他同学就要以你为榜样了。本来你应该是老师的助手,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帮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才对。你这次的表现,太让爸爸失望了。女儿的头低了下去,沉默了几秒钟。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找到内心的出路,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跟北大学者们聊聊心理!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就必须从研究北大心理课开始!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等众多北大学人、学子的人生感悟和精彩观点,解读现代人的焦虑的心理问题,借大师的智慧之眼,帮助读者理清困惑,还心灵一片宁静之地。
  •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本书以轻松易懂的文笔,叙述了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基础知识入门,成功催眠的方法,生活中有哪些便于实践的催眠术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催眠等常识性知识,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读物使用,也很适合有一定催眠知识的人进行深入学习。
  • 心理学不是教你诈: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心理策略

    心理学不是教你诈: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心理策略

    本书分为16章,内容包括:自我认知的心理策略、情绪管理的心理策略、成功说服的心理策略、获取他人支持的心理策略、金牌销售的心理策略等。
热门推荐
  • 柔情女子暖心夫

    柔情女子暖心夫

    穿越了要提前说一声吧,我先把我的积蓄花了啊,整个容再穿也不迟啊,还有,能不能好好穿,下水道?没搞错吧!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 屠天长歌

    屠天长歌

    无尽的星空,苍茫的深处,一尊尊古圣血洒长天。来到修仙世界,是走失,还是回归?一个来自混沌之外的人族,一步步走上仙途,屠杀万古。那摆了无数年的阵,那下了无数年的棋,一一挑翻!圣人不仁,屠!天道不仁,屠!
  • 幻蚁

    幻蚁

    某个现代渣男因渣事做绝,遭天谴之灾!故事要从头说起…
  • 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孩子的到来使二人世界变成N人世界,新生家庭完全卷入到双方的原生家庭系统之中,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教子思路等方面的不同会引发各种困扰和冲突。
  • 逆天魔妃妖孽神王

    逆天魔妃妖孽神王

    她是魔界最尊贵的魔界公主,拥有连神灵都无法抗拒的力量,拥有魔族最纯净最高贵的血统,却遭人算计,灵魂出窍,附身在一个绝色倾城,却废物无比的人身上。当魔界至尊成为废物,天下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预言,现在却以实现。是否,魔女降临,天下大乱。四大神兽既出,毁于天下!可当魔女遇到神王,是神魔不两立,还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以为他犹如嫡仙,俊美无比,可为何当狐狸尾巴露出以后,他却是一个无比闷骚男,我的妈呀!谁来救救我!【本文结构还没定,不过结局一定是一对一。】流星划过天际,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星空。
  • 江枫记

    江枫记

    草根励志与现实百态的结合,爱情与亲情的沉沦。
  • 龙舞洪荒

    龙舞洪荒

    禅伏邪魔归净域,剑破苍穹灭红尘。魔乱乾坤逆天命,龙极鸿蒙舞洪荒。穷尽一生,大千须弥。界元七轮,重铸乾坤。鸿蒙圣道,唯我龙极。灭世纷繁,龙舞洪荒。
  • 撼魔

    撼魔

    一个一心向往东土大唐,带着做个有钱人梦想的书生,于多次次落榜后,无奈的走上了大青山,扔下了一个葫芦,他在葫芦里塞进纸条,里面有他的执念。葫芦随着水流飘荡,然有因必有果,葫芦与书生之间的缘并没有断,书生种下的因成为了今日的果,若干年后,葫芦流入星空,化作完整,其执念做天,其纸条化一卷经卷。一个乡下小子,意外接触修仙,唯一的牵挂就是爷爷,而得知爷爷不需要他担心的时候,他决定……要好好看这个世界。看一世轮回千转,悟一朝无岸回头,愿为你成魔。可何谓魔,心中有魔就是魔?心中有魔,为之癫狂才谓魔。不,那不是魔,那是我。我林阳的魔不是九天之魔,而是……你们的心魔。
  • EXO之魔幻时代

    EXO之魔幻时代

    一千多年前,有十二位少年。代表这十二星座。各有不同的魔力。在一次灾难之中。他们的星宫遭到破损,需要两千年的时间修复。在天宫的公公同意之下,可下凡。被迫在地球上生活。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千年过去了。他们在地球的地盘上有优越的成绩。各自碰到了,十二位女孩。在一次,天宫的人要十二位回到星空门去是他们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尽请期待!
  • 可惜我不爱你

    可惜我不爱你

    俏皮外表下是腹黑的她双面性格下的她可爱冷酷温柔下透出冷漠疏离的她还有,淡漠一切的她诠释着什么ps:小米第一次发文,望各路大神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