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070

第70章 出门有忠臣,回家有贤妻(2)

在一种难以排遣的寥落和寂寞中,李世民不禁对侍臣发出了一番感叹,这番话从此也和他们君臣二人的名字一起,永远镌刻在了青史之上,令无数后人感慨和深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长孙皇后: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站着一个女人。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李世民这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就站着一个了不起的女人——长孙皇后。

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配得上这个称号的皇后实在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其中非常出众的一位。她是一个绝对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男人都热衷于追求权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相当一部分女人在这方面似乎也不遑多让。

所以才会有哲人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在男人看来,一旦得到权力自然就会得到一切;而在女人看来,一旦征服了男人自然就会得到权力。中国历史上好几个垂帘听政的皇后相信都会对这句话深有同感。

可是,这句话在长孙氏身上却不太适用。长孙氏既不热衷于征服男人,也不热衷于征服世界。

她唯独热衷的事情只有一件——辅佐他的男人征服世界。

当我们翻阅史籍时不难发现,长孙皇后身上最值得后人称道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尽力辅佐,但绝不干政。

早在长孙氏还是秦王妃的时候,就在政治上为李世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当时李世民正和太子齐王斗法,在后宫这条战线上显然处于下风,于是长孙氏便“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为李世民最终成功夺嫡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而玄武门事变当天,长孙氏更是和李世民一起站在了第一线,既解除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更坚定了李世民及其麾下将士的信心和斗志。

正是由于一路走来,长孙氏能够与李世民一起沐风栉雨、同生死共进退,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对长孙氏更为倚重,时常想和她讨论朝政,可长孙氏却说:“‘牝鸡之晨,唯家之索。’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一)李世民坚持要和她讨论,可长孙氏却始终保持沉默。

长孙氏不但自己绝不干政,而且极力避免让自己的亲族掌握太大的权力。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衰亡都和外戚擅权有直接关系,比如两汉在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典型。长孙氏从小在舅父高士廉的影响下熟读经史,自然对此深怀戒惧。所以在贞观元年七月,当李世民准备擢升长孙无忌为宰相的时候,长孙氏就极力劝阻,对李世民说:“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可李世民不听,执意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左武侯大将军。

如果长孙皇后不再表示反对,默认了这件事,那人们似乎就有理由怀疑——她先前的劝阻只不过是一种欲迎还拒、故作谦让的作秀罢了。

然而,长孙皇后绝不是作秀。诏书一下达,她私下里立刻去找他的兄长,坚决反对他接受任命。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好向李世民一再请辞。最后搞得李世民也很无奈,只好改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至此,长孙皇后才如释重负。

长孙兄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叫长孙安业,比他们兄妹年长许多,是一个“嗜酒无赖”的纨绔子弟。当长孙兄妹尚且年幼之时,他们的父亲长孙晟亡故,长孙安业立刻把兄妹二人赶出了家门,让他们去投靠舅父高士廉。

当时的长孙安业当然不会想到,被他赶出家门的这两个孩子日后居然飞黄腾达,一个成了帝国的宰相,一个成了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皇后。

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长孙氏得势之后,不但没有因为以前的事情报复他,反而以德报怨,屡屡让皇帝对他“厚加恩礼”,最后还让他当上了京城的监门将军。

可惜长孙安业终究是一个不懂得惭愧和感恩的小人。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他居然恩将仇报,丧心病狂地参与了一次未遂政变,把自己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当时,心怀异志的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因事入朝,暗中联络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与他们“互说符命”,准备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禁军发动政变。不料未及行动,他们的阴谋便全盘败露。以李孝常为首的政变分子当即被一网打尽,全部被捕入狱。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长孙安业。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按说这回长孙安业绝对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任凭天王老子来也救不了他了。可是,居然还是有人想救他一命。

这个人就是长孙皇后。

不过,她之所以想救长孙安业,绝不是简单地出于妇人之仁,而是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她流着眼泪对李世民说:“安业之罪,诚当万死!但是天下人都知道,他曾经对臣妾做过绝情之事,如今一旦将他处以极刑,天下人必然认为是臣妾想报复他,这对于朝廷的名誉恐怕会有损害。”

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随后便赦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将他流放巂州。

从长孙安业的事情上,我们不难发现,长孙皇后身上确实有许多优秀的品质。首先,对长孙安业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这足以表明她的善良和宽容;其次,当不知好歹的长孙安业竟然又“以怨报德”的时候,长孙皇后能再次替他求情,这就不仅仅只是善良所能概括的了。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智慧——一种顾全大局的智慧。

如果说李世民是一块蕴藏在矿石中的金子,那么善于对他进行“斧凿”的良工绝不仅仅只有魏徵一人。

除了朝中还有很多善谏的大臣之外,在后宫,长孙皇后也是时常对李世民进行规谏的一大良工。

李世民扬言要杀魏徵的那次,我们就已经领略了长孙皇后的聪明和善巧,下面这则故事同样可以表明这一点。

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匹骏马,喜欢得不得了,就命宫人好生饲养。没想到刚养了几天,这匹马突然无病而暴死。李世民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要杀了这个宫人。

为了区区一匹马而杀人,这显然有损李世民的明君形象。于是长孙皇后当即站出来劝谏。这一次,她还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手段,并不直接进谏,而是给李世民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也因喜爱的马死了,要杀养马人,当时的三朝老臣晏子就指着那个养马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你犯了三宗罪你知不知道?第一宗罪,好好的马被你养死了;第二宗罪,害得我们的国君为马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骂我们的国君不仁;第三宗罪,四方诸侯知道这事,也一定会轻视我国……”等晏子骂完这些话,旁边的齐景公很自觉,一句话也没说就把那个养马人放了。

说完这个故事,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陛下肯定从史书中读到过这个故事,莫非是把它忘了?”

李世民听完后,反应和齐景公如出一辙,马上就赦免了那个宫人。

类似这样的劝谏还有很多。比如李世民有时候一生气,难免会迁怒宫人,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就要治她们死罪。而长孙皇后总是装出一副比皇帝更生气的样子,让皇帝把这些犯了错的宫人交给她,由她处置。然后皇后便将她们暂时拘押,事实上是把这些宫人暗中保护了起来。等过了一些日子,李世民的气消了,长孙皇后才慢慢分析个中道理给他听,证明那些宫人其实是无罪的,从而多次避免了滥杀无辜,“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

正是因为有长孙氏这样的贤内助屡屡帮李世民矫正错误,弥补缺失,所以李世民才会颇为感慨地对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贞观政要》卷二)

很显然,有长孙皇后和魏徵这一内一外两大良工的“斧凿”和“敲打”,李世民这块矿石中的金子想不发光都难。

长孙氏在后人的心目中之所以能成为皇后的楷模,李世民夫妇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其主要原因不仅是长孙氏能在政治上尽力辅佐李世民,更是因为在生活上,他们的伉俪情深也足以让后人感动。

大约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患上了“气疾”,将近一年都没有痊愈,长孙皇后一直守候在李世民身边,日夜悉心照料。由于担心李世民的病情不能好转,所以此时的长孙氏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她把一包毒药藏在衣带中,对亲近的侍女说:“皇上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绝不独自求生!”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长孙氏自己其实是抱病照顾李世民的,因为她本人恰恰也是从小就患有气疾。贞观八年,长孙氏陪李世民一起上九成宫避暑养病。有一天下半夜,柴绍等人突然上山,向李世民报告了一起突发事件。李世民大为震惊,当即全副武装,到前殿询问事件的详情。长孙皇后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带病跟随,左右极力劝阻,长孙皇后却说:“皇上如此震惊,我岂能心安!”

或许是因为这次半夜出宫感染了风寒,再加上紧张和焦虑,长孙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从此一病不起。太子李承乾向母亲建议:“所有该服的药物都服过了,您的身体还是没有好起来,不如奏请父皇大赦囚犯,同时度化一些人出家,也许可以得到冥福的庇佑。”

同类推荐
  • 君子无所争

    君子无所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与人无争,其乐融融。与天无争,其乐无穷。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其实依然陌生的往事。
  •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本书从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中精选500则故事原文,加以注释、翻译、点评,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使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三国之魏国无双

    三国之魏国无双

    谁说三国一定要真实,我写的就是玄幻,呵呵主人公身上的血是猪妖皇之血,我召唤的东西不是亡灵什么的,是小猪仔,只不过小猪仔站起拿武器罢了,看主角在科幻的世界,从造魏国的辉煌,为曹操征战四方!!!
热门推荐
  • 未见梨花染红妆

    未见梨花染红妆

    她是地位岌岌可危的丞相之女,他是在外游历多年归来的将军之子。一场邂逅,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当家破人亡之后,她,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吃莲藕……”某女一副馋样,完全忽视某男无限抽搐的脸。某男一脸严肃,“大冬天的,你让我上哪里找莲藕?”“我不管我不管!你要不给我吃,我就离家出走!”于是乎,为了自己的幸福,某男只好厚着脸皮,带着某女去了一个人的家,然后……(预知后事如何,请自行脑补一个吃货装上另一个吃货外加吝啬的人的场景)
  • 你微笑的弧度刚好让我陶醉

    你微笑的弧度刚好让我陶醉

    谁的青春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呢?哪怕是一点点的小幸福或者小辛酸都会有。在这作品里希望能勾起你那些深埋在心底的回忆!
  • 极致宠爱:总裁的情人

    极致宠爱:总裁的情人

    她的婚礼上,他用枪抵着新郎的头,冷笑道:“你若敢嫁给他,我便要了他的命。”她看着他,眼里全是恨,语气却带着无限哀求,“你到底想怎样?”“做我的女人,跟我回去!”他几乎是命令口吻对她说。“决不,我宁愿死!”当她发现自己冰冷的心,被他渐渐的融化,才知道他的禁锢掠夺,不过是想让她生下孩子,送给他那即将过门的妻子。当她执意要离开的那一刻,他冰冷的世界全部幻灭,悔恨,无尽的懊悔,他愿意穷其一生只换她一人。五年后,当她再次出现,站在他的面前。他便疯了一般的宠她、爱她。而她热情,任性,不要名分,她只做他的情人。却不知她真正要的,是他的命!
  • 饮得浮生醉华尘

    饮得浮生醉华尘

    他前世,爱得为她赴死,莲胎再出,却已物是人非,他不记得,只是提起她的名字,耳根痒痒,却还是记不起什么,然这世事纷扰,人情纠葛,再次倾心他人,却是投陷男色,为神所不许,与她的再次相见,不过回眸一眼,从此,生生世世,与君相守。
  • 生命中多出你们

    生命中多出你们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 私宠小宝贝:总裁老公好疼人

    私宠小宝贝:总裁老公好疼人

    她是公司小职员,被嫌贫爱富的前男友抛弃,谁知道转眼就睡了霸气总裁当男友!原本的唯唯诺诺顷刻不见,她差点被总裁大人宠成无恶不作的小混蛋!她闯祸,他兜着!她被欺负,他护着!为了她,他将那些花花草草踩在脚下,把狂蜂浪蝶全都掐死!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遇见你的结局

    遇见你的结局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出现过,其他人就会变成将就。”一场意外,让一对甜蜜如漆的情侣分地两国,五年后,他的爱如曾经。他曾是她在遥远岁月里最初却最懵懂的爱。想起他的时候,便想到了永远。五年前的不堪过往,会让五年后的他们爱如曾经?还是会让他们相顾无言?
  • 弱冠少年逐道行

    弱冠少年逐道行

    学生杨书因一场没有目的的旅行,接触到了这个世界一直存在于传说中的一面,而后踏上了修行的道路。一路高歌猛进,挥手降魔卫道。随着杨书前进的脚步,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庞大的世界,逐渐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天赋平凡的女孩,凭着坚定如铁的道心,排除万难,趟过险境,追逐着杨书的脚步,为的只是当杨书累了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千万年的神魔征战,让世界都朽灭了;一场永恒的爱情在朽灭的世界里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 双向轮回

    双向轮回

    这是一颗轮回的星球,同时它又孕育了两个世界。这里拥有着一种叫做杀气的能量,是衡量实力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