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064

第64章 贞观制度:开明政治的典范(3)

事情缘于一个叫张好德的人,此人因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妄为妖言”,被有关部门逮捕下狱。张蕴古上奏为他辩护,说他癫痫病的症状十分明显,胡言乱语在所难免,根据法律应该判处无罪。李世民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张蕴古随即前去探监,将皇帝准备赦免的消息透露给了张好德,并且颇为忘形地在狱中陪张好德下棋。以张蕴古的身份,这么做显然已经触犯了法律,而且是执法犯法。侍御史权万纪立刻发出弹劾,声称张好德的哥哥张厚德曾在张蕴古的家乡相州担任刺史,与张蕴古有过交情,所以张蕴古替张好德辩护显然并不是在秉公执法,而是在徇私包庇。

李世民大怒,未及调查便下令将张蕴古斩于长安东市。

张蕴古被杀不久,李世民经过一番冷静的反省之后,深感后悔。他对房玄龄等人说:“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

李世民之所以责怪大臣们没有及时谏诤,正是因为他认识到:即便张蕴古确有徇私,论罪也不至于死,自己显然是在盛怒之下办了一桩错案。

为了汲取教训,杜绝此后类似错案冤案的发生,李世民随即下诏,规定今后“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贞观政要》卷八)具体而言,就是凡判处死刑的案件,即便是下令立即执行的,京畿地区内也必须在两天内五次覆奏,其他州县也至少要三次覆奏,以确保司法公正,避免滥杀无辜。

此举是对“三司推事、九卿议刑”的死刑复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随后,这项“五覆奏”的死刑复核规定就被纳入了《永徽律》,成为正式的成文法。后来的《唐律疏议》对这条法律的执行做出了详细解释和严格规定:凡是“不待覆奏”而擅自处决死刑犯的官员,一律处以“二千里”的流刑;即便经过了覆奏,也必须在上级的最后一次批复下达的三天后,才能执行死刑,若未满三日即行刑,有关官员必须处以一年徒刑。

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唐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之严及其对待死刑的态度之慎重。

贞观五年,李世民在做出“五覆奏”的规定后不久,发现许多司法官员在审判中完全拘泥于法律条文,即使是情有可原的案子也不敢从宽处理。虽然如此执法不失严明,但李世民还是担心这样难以避免冤案,于是他再次颁布诏令,规定:“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卷八)也就是说,门下省在复核死刑案件的时候,凡是发现有依法应予处死但确属情有可原的,应写明情况直接向皇帝奏报。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贞观法治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制订一部严明而公正的法律需要执政者具备一种卓越的政治智慧的话,那么在执法过程中既能贯彻“法理”又能兼顾“人情”,就不仅需要执政者具备卓越的智慧,更需要有一种悲悯的情怀。

在李世民身上,我们显然看见了这种悲悯。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又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更是把这种难能可贵的悲悯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纵囚事件”。

贞观六年的十二月末,年关在即,李世民在视察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时,想到春节将至,而这些犯人却身陷囹圄,不能和家人团圆,顿时心生怜悯,于是下令把这些已判死刑的囚犯释放回家,但规定他们明年秋天必须自行返回长安就刑。

相信在当时,肯定有很多官员为此捏了一把汗。

因为要求死刑犯守信用,时间一到自动回来受死,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且这批囚犯的人数足足有三百九十个,其中只要有十分之一不回来,各级司法部门就要忙得四脚朝天了。况且,在把他们重新捉拿归案之前,谁也不敢担保他们不会再次犯案,这显然是平白无故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到了贞观七年(公元633年)九月,三百九十个死囚在无人监督、无人押送的情况下,“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

他当天就下令将这三百九十个死囚全部释放。

这个“纵囚事件”在当时迅速传为美谈,而且成为有唐一代的政治佳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中就有“死囚四百来归狱”之句赞叹此事。

然而,也有许多后人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是李世民为了树立自己的明君形象而表演的一场政治秀。北宋的欧阳修就专门写了一篇《纵囚论》进行抨击,说李世民此举纯粹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他说,这种标新立异的事情只能“偶一为之”,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那么“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圣人之法”,“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也就是说,真正好的法律必须是合乎人之常情的,没必要以标新立异为高明,也没必要用违背常理的手段来沽名钓誉。

欧阳修的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这种“纵囚”的事情要是经常干,那法律就变成一纸空文了。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也不会这么愚蠢,他断然不至于每年都来搞一次“纵囚”。平心而论,“纵囚事件”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作秀的成分,但是如果认为此举除了作秀再无任何意义,那显然是低估了李世民,也错解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这么做,最起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要让天下人明白:刑罚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众所周知,“刑罚”只是社会治理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其目的不仅是对“已然之罪”进行惩戒,更重要的是对“未然之罪”进行预防。从理论上说,如果采取道德教化的手段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刑罚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当那些死囚都能遵守“君子协定”,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返回,那起码表明他们确实有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决心和行为。既然如此,李世民取消对他们的刑罚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个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就像李世民一直在强调的那样,“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弥足珍贵的。就算有人犯了罪,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也并不因此就在他身上有所减损。而且整个社会,上至执法者,下至普通百姓,都有责任和义务挽救这些失足的人,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重新做人。其实法律真正的本意也正在于此。当然,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很简单的,而改造人的生命却要困难得多,但是后者绝对比前者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李世民的“纵囚”举动,实际上就是凸显了上述理念,只不过他采取的是一种最典型、最特殊、最不可复制的方式而已。

由此可见,“纵囚”事件绝不是李世民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更不是单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在“宽仁慎刑”的立法思想的基础上,把“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贞观法治精神发挥到极致之后必然会有的一种结果。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按照贞观一朝的立法思想和法治精神,假如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允许的话,贞观君臣就完全有可能将这种“宽仁慎刑”的法治进行到底,最终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废除死刑”的结果。

其实,我们这个假设并不是没有历史根据。

——天宝初年,唐玄宗李隆基就曾秉承贞观的法治精神,一度废除了绞刑和斩刑。他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发布的一道诏书中强调,这是为了“承大道之训,务好生之德”(《册府元龟·刑法部》)。这项刑法改革后来虽因“安史之乱”而中辍,没能延续下去,但足以表明贞观的法治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几乎与唐玄宗大幅度削减死刑同步,日本平安王朝的圣武天皇也于神龟二年(公元724年)停止了死刑的适用,将所有死罪降为流罪,从而开创了日本刑法史上347年无死刑的奇迹。而日本此举,无疑受到了唐朝的影响。日本学者桑原骘藏曾经说过:“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与精神上,皆依据唐律。”

时至今日,限制死刑、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理性程度的标志。

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人权运动的发展,限制并废除死刑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据有关学者统计,截至2001年,在全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中,在法律上废除死刑和事实上停止死刑适用的国家已经达到123个,占总数的64%;保留死刑的国家只有71个,占36%。在欧洲,“废除死刑”甚至成为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此外,在美国,联邦法律虽仍保留死刑,但已有12个州废除了死刑。

在这些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虽然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废除死刑,但是在“少杀、慎杀、防止错杀”这一司法原则上无疑具有普遍共识。而我国同样是将“慎用死刑和逐步减少死刑”作为刑法的改革方向,并且已经有很多法学家提议,希望我国最迟能在2050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后实现死刑的全面废除。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尽管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化,但是直到今天,“宽仁慎刑”的贞观法治精神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而这种精神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同类推荐
  • 三国风云榜

    三国风云榜

    我不是在写小说,我是在写人生。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性格决定命运,所有的大师转运的说话都是骗鬼的,只有你自己才是你人生的主宰。这部小说它就是白话版的三国演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吕布、关羽、曹操、贾诩、貂蝉、赵云每一个人物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边读边写,就当是与书友交流。如果说之前还带有点功利之心,写到现在就只剩一种兴趣了,有兴趣交流三国的朋友请点击。
  • 环宇大陆

    环宇大陆

    环宇大陆,帝国争锋,两大帝国的争斗,让姬氏一族险遭灭族,姬氏一族后辈姬玄为给父母亲人报仇,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奋斗历程。
  • 周游唐朝

    周游唐朝

    现代“有为青年”周康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历史上的唐朝,附身于一个本应该悲剧的女子身上,当历史的车轮向其碾压时,事情都变得不可控制。
  • 愤而崛起

    愤而崛起

    一个只想通过时空走私赚点小钱过过逍遥日子的男人偏偏被卷入了另一个时代的变革。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全是巧合。由于本人的工作性质属于长期户外,很难做到及时更新,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大侠谅解。
  • 历史掌故(中国文化史丛书)

    历史掌故(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蠢萌学妹:腹黑师兄你别逃

    蠢萌学妹:腹黑师兄你别逃

    五年前,他和她是人人羡慕的情侣。五年后,她华丽归来,她不再是五年前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他也不再是那个温润如玉的少年,两人意外相遇,后来却不得不在一起合作,还能再续前缘吗?
  • 空劫传

    空劫传

    有一神奇世界,当披荆斩棘从远古走来的人族终于成了主角时,妖成人奴,巫匿地底,而有道之士凌于众生,渺渺而无踪,居隐地仙山吞灵养灵,殊不知大劫之将至。地球武学奇才,机缘之下,竟成了此界一小宗纨绔。且看来自异界的他,如何挽大厦于将倾……
  • 你是我的心上刺青

    你是我的心上刺青

    再遇上江修哲的时候,他依旧英俊潇洒,身边挽着美女,还不忘勾搭她的下属,勾搭她的朋友。她愤愤的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江修哲,你就是空有一副臭皮囊。”他亦反唇相讥,“你也不过是一个心毒嘴贱,虚伪透顶的女人。”后来他说,我本以为你是石头,我终有一天能把你捂热了,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你是死人,死人是捂不热的,所以我要离开你。她本以为他们永远不会再有交集,可有一天她失去了所有,快濒临崩溃的时候,他开始象个鬼一样缠着她。不是所有人都勇气都象陈默一样走完完美前的荆棘路,因为每走一步都是伤,也不是所有的人能象江修哲一样耗尽六年的力气去爱这样一个顽固颓废的人,所幸的是他们等到了对方。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立身于世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看成是关键时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态度。它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小到一个人日常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它既包括获取物质财富的绝妙策略,也包括对自我精神的完美塑造。可以说无数成功人士都是精于做人之道的高手,他们纷纷将成就归功于做人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
  • 他们都是纸老虎

    他们都是纸老虎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却妄想扳倒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商业帝国,凭什么?长得帅?有决心?还是智商高?且看小人物如何蚍蜉撼树。不以风骚惊天下,就以淫荡动世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云朵上的花

    云朵上的花

    这爱,本就没有永远,本就没有谁对谁错,本就不公平,可我们依然还爱着,是因为,爱着,所以无悔……如果可以,我宁愿不把花种在云朵上,我宁愿爱你。有时间,我会想,倘若我没有遇见过你,那结果会是怎样??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 血僵

    血僵

    林川遭遇女友背叛,突遇车祸,灵魂被僵尸王将臣吸入混沌空间,接受将臣的传承,从此人界将不在安宁。
  • 温皇

    温皇

    弑君令,白纸红,挡万敌,破江山,万古灵兵为我用,争霸天下温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