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327

第327章 一盘散沙的唐朝(4)

他先是用诈降的手段击败了高骈的麾下猛将张璘,继而又一举突破了高骈的封锁线,从此军威大振。整个下半年,黄巢在北征的路上便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了。

六月二十八日,黄巢军攻陷宣州(今属安徽);七月,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横渡长江,大举北上;九月,攻陷泗州(今江苏盱眙县淮河北岸);十月,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阳市),横扫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徐州(今属江苏)、兖州(今属山东)各境;兵锋所及之处,士民纷纷逃亡。

十一月十七日,号称六十万的黄巢大军攻克东京洛阳;唐朝的东京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接拜谒。

十二月初一,黄巢的前锋部队开始进攻潼关,两天后将其攻克,大军随即直指长安,当天进抵华州(今陕西华县)。

十二月初四,僖宗慌忙下诏,封黄巢为天平节度使,可黄巢面对诏书的唯一反应就是发出一阵仰天狂笑。

十二月初五,大唐王朝的文武百官听说乱兵已经攻克潼关,散朝后便开始各自逃命。宦官田令孜带着五百名神策兵,拥着僖宗从金光门仓皇出逃,随行人员只有福、穆、泽、寿四王以及数名嫔妃。

天子和百官一跑,长安旋即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城中的士兵和百姓趁乱冲进宫中,大肆抢夺府库中的财物金帛……

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黄昏。唐朝的金吾卫大将军张直方带着几十名文武官员,毕恭毕敬地来到灞上,准备迎接黄巢。

一轮血红的残阳挂在西天,把长安城外的原野渲染得一片金黄。

远远地,张直方看见一顶用黄金装饰的轿子慢慢进入了他的视野,一群头发披散、用红巾扎束、身穿锦绣衣服的武士护卫在黄金轿两侧。在他们身后,是漫山遍野全副武装的铁甲骑兵。再往后,则是一望无际、仿佛绵延千里的各种辎重车辆。

此时,坐在黄金轿中的这个人正双目微闭,口中喃喃自语。

他在吟咏一首诗。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吟咏过这首诗了。

因为写诗的那一年,他正在经受屡屡落第的打击,正在咀嚼被社会遗忘的痛楚。而此刻,他情不自禁地再次吟诵它。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当年所有的痛苦,都已经在这一刻化成了冲天的快意和豪情。

当黄巢透过轿帘的缝隙,遥遥望见长安城上的那一排雉堞时,他忍不住把这首《咏菊》大声地念了出来——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黄巢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长安时,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夹道围观,如迎王师。黄巢的副手尚让一路上不断晓谕百姓:“黄王起兵,本来就是为了百姓,绝不会像李唐皇帝那样不爱惜你们,你们只管安居乐业,不要害怕!”

刚开始的几天,一切果然如同尚让所说——士兵们对百姓秋毫无犯,长安城内人人安居乐业,一派秩序井然。

这几年来,黄巢的士兵们从北打到南,又从东打到西,走到哪抢到哪,很多人早已腰缠万贯,所以他们进了长安城后,不但不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还时常慷慨解囊,把财物施舍给那些贫穷的人。

百姓们又惊又喜——都说黄巢的军队是强盗,可这样的“强盗”,显然比朝廷官兵好上百倍啊!

看来,官方的宣传根本就不可信。

然而,短短几天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因为大兵们实在是憋不住了。自从造反的那一天起,烧杀掳掠已经逐渐变成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大的乐趣,如今叫他们每天不烧不抢、无所事事,简直比叫他们去死还难受。

于是,几乎就在一夜之间,黄巢的大兵们就撕掉了温良恭厚、乐善好施的假面,纷纷抄起武器和火把,急不可耐地冲上了街头。

刹那间,繁华富庶的大唐帝京就变成了一座死亡之城。

到处都在抢劫和纵火,到处都在强奸和杀人。每一座房子都烈火熊熊,每一条街道都浓烟滚滚,每一处坊间都充斥着令人发指的暴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绝望和恐怖的气息。长安的士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眼中写满了困惑、惊恐和无助。

黄巢与尚让也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尽管他们频频勒令士兵停止暴行,可是却屡禁不止……

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凡是提到农民“起义”,总是会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和评价:“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因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在中国历代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到底哪一次真正“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除了攻城、杀人、抢劫、纵火、强奸之外,除了让黄巢和他的农民弟兄们翻身做主、从被压迫者变成压迫者之外,并没有任何制度建设的东西,也看不出他们对历史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当然,有一个贡献还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极大地消灭了社会人口,缓解了过剩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之间的紧张关系,客观上提高了人均土地面积的占有量。除此之外,黄巢“调整”了什么,“解放”了什么,“推动”了什么,实在是没看出来。

相反,凡是黄巢军队经过的地方,只看到了“赤地千里”、血流成河,只看到了落后、野蛮、残忍、暴虐、血腥,以及对社会的巨大破坏。尽管黄巢和他的弟兄们之所以揭竿而起,是因为朝政腐败和民不聊生,尽管农民们争取生存权的斗争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宣泄仇恨、滥用暴力的借口,更不能以此作为“革命者”剥夺他人生命财产权的理由。

据说,中国是世界上爆发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国家。历史上的欧洲,直到八世纪才有关于农民起义的零星记载,从那时起到十六世纪的八百年间,西欧几十个国家数得着的农民起义总共也不过七八次。如果按照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逻辑,中国应该早已领先于世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领头羊才对。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中国非但没有获此殊荣,反而早早陷入了僵化、停滞、封闭、保守的历史困局之中,到了近代,更是被飞速发展的西方文明远远甩在了身后。

由此可见,“农民起义”带给中国的,无非只是用一种“以暴易暴”的方式,不断重复并强化“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而已。无论历代农民起义最终有没有获得成功,都无助于中国摆脱专制制度的禁锢和束缚,也无助于中国走出几千年不变的循环怪圈。因为归根结底,无数的黄巢们揭竿而起的最大动力,不过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这种黄袍加身的梦想罢了;而他们的“革命”结果,充其量也就是通过暴力手段完成政治权力和私人财产的转移而已。即便他们成功摧毁了旧王朝,历史也仍然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有可能出现倒退。因为新政权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有可能比旧王朝更专制、更腐败、更黑暗。

既然黄巢们本来就不具备制度变革、文化创新的诉求和愿望,更不具备相应的智慧和能力,那我们凭什么认定他们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呢?

狼虎谷

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一日,为了让长安士民对李唐王朝死心,黄巢下令屠杀了所有来不及跑掉的滞留长安的李唐宗室成员。

连婴儿都没有放过。

十三日,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封其妻曹氏为皇后,任命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

一个所谓的“农民革命政权”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不过可惜的是,到头来,黄巢还是没有革掉李唐王朝的命,自己的脑袋反而被革掉了。

就在黄巢称帝的同时,僖宗李儇和他的流亡朝廷一路逃到了兴元(今陕西汉中市)。惊魂甫定之余,僖宗匆忙下诏,命诸道出兵收复京师。数日后,附近诸道的勤王之师相继来集,可兴元的物资和粮食却极度匮乏,根本供养不起这么多军队,也无法长久支撑流亡朝廷的用度。最后,在田令孜等人的劝说下,僖宗只好沿着当年玄宗的逃亡路线进入蜀地,于第二年元月二十八日抵达成都。

随后的日子,僖宗一再下诏,命时在淮南的功臣高骈征讨黄巢。

僖宗对高骈寄予厚望。他相信,这个能征善战的高骈当初既然能够平定安南、击退南诏,如今也一定有本事光复长安。

然而,僖宗没有料到,此时的高骈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忠于朝廷、急于建功的高骈了。如今,高骈一人身兼淮南节度使、盐铁转运使、东面都统等多个重要职务,手中既有兵权又有财权,俨然是一方土皇帝。有道是位子决定思维,屁股决定脑袋,眼下的高骈最关心的只是如何保有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根本不是社稷的安危。所以,接到僖宗的诏令后,高骈一直以各种借口推托,始终不肯出兵。

宰相王铎料定高骈已经心存异志,于是再三向僖宗请求亲自出征。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僖宗任命王铎为主帅,率忠武节度使周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宣武节度使康实等诸道兵马征讨黄巢。与此同时,僖宗罢免了高骈的东面都统之职,不久又免其盐铁转运使之职。高骈大怒,从此不再上缴赋税,公然与中央决裂。

对于高骈的反目,僖宗极为恼火,但却无可奈何。

因为,自从黄巢横扫天下、入据长安后,大唐帝国便已逐渐陷入分崩离析之局了。如今,不仅高骈在淮南与中央分庭抗礼,帝国的四面八方也都燃起了叛乱的烽火,如浙东、魏博、荆南(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平卢(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市)、怀州(今河南沁阳市)等藩镇州县,都相继发生了动乱,就连僖宗目前所在的西川,不久前也刚刚爆发了一场兵变。此外,这几年来,割据忻、代二州(今属山西)的李克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四境的袭扰,大有称雄北方之势……

总之,所有迹象表明——此时此刻,流亡西川的李唐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弱,帝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类推荐
  • 名商

    名商

    你猜吧!
  • 杀手十三

    杀手十三

    一夜之间,十三所在的单位小时不见,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邮件记录,银行账户流水,信用卡纪录统统都消失不见。他回到A市,寻找曾经的同事,可这些人几乎在一夜之间统统下落不明。十三被派遣去去S市执行一次任务……
  • 逍遥大雍

    逍遥大雍

    大雍朝,一段走上歧路的历史李洛冰,一个第二次重生的人。前生的落魄皇子,今世的郡王嫡亲。再从头,我命由我主,何故任凭人?
  • 后明风云

    后明风云

    崇祯十七年以前为明,永历十六年以前为南明,以后都是后明了,这算是一部小清新的穿越文吧,如果心黑手狠也算是小清新的话。朱宏三语录: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 山贼三国

    山贼三国

    浅宅男一个,毕业告别。喝酒之后迷迷糊糊的就来到了东汉末年,这时候黄巾还没起义,董卓也没火烧洛阳,蔡文姬当然没被掳走,……抱歉,别想太多。我只是个小人物,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在山上当个幸福的山大王……
热门推荐
  • 左手青春,右手浮华

    左手青春,右手浮华

    青青校园,朗朗书声。一场篮球赛作为导火线,为两位主角牵起了线,两人之间由此有了第一次交集。男生很优秀,很出色。女生很普通,学习很好。一个万众瞩目的男主角意外的喜欢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主角,两人存在着无限的不可能看似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为一些意外相识相知,他们之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男生最终会能如愿,能否克服重重困难?女生能否改变自卑的内心,从心里接受他?
  • 美王的宠妃

    美王的宠妃

    他们的相遇或许就是注定了的,江湖恩怨,爱恨纠葛,两条人命,真的可以无视吗?我回来就是为了解决上一世的恩怨的。。。。。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十指相扣,来时回首

    十指相扣,来时回首

    一吻之间,仿佛所有爱恨都消散他愿为她倾尽一切却不愿承认自己多害怕她愿为他付出所有却不肯告诉他自己有多爱他们之间相隔了一座山或是一层纱互相折磨互相迷恋最终是缘尽抑或是执手
  • 能工巧匠的故事

    能工巧匠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史记(第十卷)

    史记(第十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末世之未来日记

    末世之未来日记

    一本浮现未来事情的日记。一场改变世界命运的末世。丧尸,异族,变异兽,远古巨兽,虫族纷纷登场。无藏身之处的人类,只能手持屠刀,用最后一滴鲜血捍卫人类的地位。而后人类惊讶的发现,杀丧尸,异族等居然可以得到经验,末世币,提升等级可以获得技能,还有几率获得装备,黑色衣服上绣商的赤脚人可以购买许许多多奇异道具,恢复药水,武器宝石。此后全人类沸腾,开始一场为了生命而战斗的故事。手握未来日记,福祸预知,传奇人生从末世降临开始。神秘的未来日记,第一页,预知未来,第二页,无限兑换,第三页,特殊空间!以及记住各种领主,BOSS属性,弱点,NPC想法。征战末世,缔造传奇!
  • 大汉漠北荒

    大汉漠北荒

    她被嫡系姐妹陷害,被迫嫁到大漠。人生一片黯淡的她,却又遇见了如谪仙一般的他。他帮助她恢复了勇气,却也使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她本以为她坎坷的命运就此结束,突如其来的事件却让她措手不及。但她早已学会忍住眼泪,耐心等待,千年只为等一个他。
  • 成长能有几多愁

    成长能有几多愁

    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距今1.6百万年前,第一高等生物人类经过长期进化首次出现。人类的诞生意味着万物源心的兴盛,同时也意味着万物源心的毁灭即将开始,既然有毁灭,那么就一定有结束毁灭的生物,这个生物就是每隔一万年便复活一次的恐怖生物“幻邪”!时空错乱,本该在幻山复活的第二代“幻邪”阴差阳错地来到的繁华的都市,体内潜藏着恐怖力量,不明真相的苏小轩究竟又会与弱小的异界生物发生什么故事?他的命运究竟又会如何呢?
  • 非影

    非影

    影似影,非影,非影。无限就若一瞬之间。淡然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