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313

第313章 平藩、除阉、斗相,悲剧三重奏(5)

起因是吐蕃的维州(今四川理县)副使悉怛谋率部向李德裕投降,李德裕认为这是削弱吐蕃的良机,立刻派部将虞藏俭率军进入维州接防,同时飞书朝廷,奏称:“臣准备派遣三千羌军进攻吐蕃,烧毁十三桥(唐与吐蕃的边界桥),直捣吐蕃腹地,一洗我大唐长久以来蒙受的耻辱!”

奏疏交到尚书省,文宗召集百官商议。多数朝臣一致认为,应该批准李德裕的作战计划。

关键时刻,牛僧孺发言了。

他说:“吐蕃的土地,四面各有万里,失去一个维州,并不能削弱他们的势力。况且近来我大唐与吐蕃两国修好,相约撤除边防警戒。大唐与西戎交往,信守盟约最为重要。如果他们以我国失信为由出兵,用不了三天,前锋骑兵就会直抵咸阳桥。到那个时候,西南数千里外就算得到一百个维州,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无端抛弃诚信,对国家只有害处,没有裨益。这种事情是连一个匹夫都不愿干的,更何况一个帝王!”

这番话说得高瞻远瞩、大义凛然,把文宗说得惭愧不已,觉得煌煌大唐实在不应该见小利而忘大义,遂下令李德裕逮捕悉怛谋及其部众,把人和城池全部归还吐蕃。

李德裕无奈,只好从命。

交接的当天,吐蕃人就在边境线上把悉怛谋等人全部砍杀,场面极其残忍。

目睹那一道道飞溅的鲜血和一颗颗滚动的人头,李德裕满腔愤怒,对牛僧孺的怨恨越发深入骨髓。

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十一月,在悉怛谋事件过去了一年多之后,由于原西川监军宦官王践言回朝就任枢密使,文宗才听到了来自牛党之外的有关这个事件的不同声音。

王践言不止一次对文宗说:“当初把悉怛谋逮捕送还吐蕃,不仅让吐蕃称心快意,还彻底杜绝了吐蕃人日后归降大唐的可能性,实在是下下之策。”

直到此刻,文宗才意识到,牛僧孺当时那个冠冕堂皇的建议背后,仍然是党派斗争和个人恩怨的动机在作祟。

眼见皇帝由此对牛僧孺产生了不满,李党成员纷纷发起反击,称牛僧孺当初纯粹是假公济私,目的是妨碍李德裕为国立功。

从此,文宗开始疏远牛僧孺。

有一天,李昂在延英殿上召集宰相廷议,忽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天下何时能够太平?诸卿又是否着意于此呢?”

天子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宰相们的一种勉励和期许,还不如说是一种责备和诘问。尤其在牛僧孺听来,更觉得天子是在暗示他,希望他引咎辞职。

意识到自己的相位已经不保,牛僧孺反而坦然了。他随即答道:“天下太平并没有迹象。不过,如今四方夷狄没有侵扰,百姓没有离散,虽然不是太平盛世,也可以称为‘小康’,陛下如果更要追求天下太平,恐怕不是臣等的能力所能办到的。”

牛僧孺之所以敢斗胆说这番话,前提当然是他不想当这个宰相了。退朝后,牛僧孺既无奈又伤感地对同僚说:“皇上对我们的期望越高,失望就会越深,我们怎能久居此位呢?”

随后,牛僧孺不断上表请辞。

十二月初七,文宗下诏,将牛僧孺外放为淮南节度使。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短短几天后,李德裕就被征召回朝,出任兵部尚书。数年前与他失之交臂的宰相之位,如今终于再度向他发出了召唤。

同盟者黯然离去,老对手卷土重来,李宗闵不禁忧心忡忡。

接下来的日子,李宗闵开始千方百计地阻挠李德裕入相。然而,李德裕这几年在西川取得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文宗对他的好感也是与日俱增,所以,尽管李宗闵挖空心思地在背后搞了一系列小动作,结果还是没能得逞。

太和七年(公元833年)二月二十八日,在仕途上浮沉多年的李德裕终于登上了宰相之位。文宗李昂接见他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谈起了令人头疼的党争问题。李德裕毫不讳言地说:“当今朝廷的士大夫,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朋党!”

当然,李德裕自认为他和他的同志们绝对是在这些人之外的。

所以,李德裕拜相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了。随后,李德裕便率领他那些“非朋党”的同志们,对那“三分之一”的朋党展开了新一轮的政治清洗。与此同时,一些早先被排挤出朝的“非朋党”的同志们,又在李德裕的援引下纷纷回朝。

而这些事情最后朝向的那个逻辑终点,无疑便是李宗闵的罢相了。

这一年六月十三日,李宗闵被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与牛僧孺罢相时隔不过半年。

李德裕这么干算不算是党争?

这似乎不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

我们相信,已经当了八年天子的文宗李昂,断不至于看不懂这些事情的真相。

然而,看得懂又怎么样呢?

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高层官员都已深陷党争的泥潭而无力自拔的时候,当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都已经习惯成自然地在党派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让路的时候,这个孤掌难鸣的年轻天子,又如何能够力挽狂澜呢?除非他不分牛党李党,一夜之间把帝国的高层官员清理一空,否则的话,他就只能在两党恶斗的夹缝中尽力寻求一种无奈的平衡而已。

除此之外,李昂又能做什么呢?

太和七年岁末的一天,就在牛李党争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李唐皇族的遗传病又在文宗李昂的身上爆发了——他忽然中风,一下子丧失了语言功能。

王守澄随即推荐郑注为天子治疗。

事实证明,郑注的医术确实不是吹的。他一出手,文宗的病情便大有好转,从此开始宠信郑注。于是,李昂的这场病就成了郑注实现第三次人生跨越的重要契机。野心勃勃的郑注紧紧抓住这个天赐良机,从而一跃成为天子跟前的大红人。

没有人会料到,在即将来临的新年里,这个政坛新贵就将与另一个野心家联手,在帝国朝堂上掀起一场狂飙突进的政治运动,并对所有既得利益集团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即将和郑注联手的这个野心家,也是我们的老熟人。

他就是李逢吉的侄子、当初的“八关十六子”之首——李仲言。

宝历元年,李仲言因武昭一案被逐出朝廷,流放边地。几年后,在一次大赦中回到了东都洛阳闲居。当时,李逢吉已被罢相,正以东都留守之职在洛阳坐冷板凳。叔侄二人劫后重逢,自然免不了互倒苦水,对当年的失败耿耿于怀。

这些年,李逢吉天天巴望着回朝复相,李仲言更是急切渴望摆脱目前的窘境,于是叔侄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由李逢吉拿出一笔重金,再由李仲言出面,回长安找人打点,谋求东山再起。

而他们决定打点的这个人,就是郑注。

郑注早年流落江湖时,跟李仲言有过一些交情。如今,老友找上门来,郑注自然要给点面子。更何况,李仲言带来的那笔重金也着实让郑注心动。收下贿赂后,郑注就把李仲言引荐给了王守澄,王守澄继而又把他引荐给了天子李昂。

此刻,在洛阳望眼欲穿的李逢吉绝对想不到,他拿出的那笔钱并没有打通他朝思暮想的复相之路,而是替李仲言铺就了一条攫取相位的金光大道。

由于李仲言深研《易经》,工于术数,而且能言善辩,富有文采,所以文宗一见倾心,将其引为奇士,宠幸日隆。

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八月,文宗准备让李仲言进入翰林院,作为近臣随侍左右。李德裕断然反对,说:“李仲言过去的所作所为,想必皇上也都清楚,这种人岂能用为近侍?”

文宗不以为然:“难道不能允许他改过吗?”

李德裕毫不退让:“臣听说,只有颜回这样的圣贤才能不二过,至于李仲言这种人,恶念早已在内心扎根,如何改过?”

文宗说:“他是李逢吉推荐的,朕已经答应了,不想食言。”

文宗不提李逢吉还好,一提李逢吉,一下就勾起了李德裕的伤心往事。就是因为李逢吉的排挤,他才在浙西浪费了七八年的大好光阴。李德裕随即斩钉截铁地说:“李逢吉身为前任宰相,竟然推荐这种小人来误国,他也有罪!”

见李德裕如此坚决,文宗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只好退了一步:“如果当侍讲学士不合适,那么,另外给他一个官总可以吧?”

没想到李德裕一点面子都不给,居然硬邦邦地顶了一句:“不可以!”

文宗狠狠地瞪了李德裕一眼,把脸转向了另一个宰相王涯。

李德裕刚刚举手要暗示王涯别松口,王涯却已经脱口而出:“可以。”

文宗不无得意地回过头来,恰好看见李德裕制止王涯的那个小动作,顿时大为不悦。

不过,有了宰相王涯的支持,文宗就有底气了。几天后,他便不顾李德裕的反对,让李仲言当上了太学的四门助教。

当然,这个职位只是一个跳板,迟早,文宗是要重用李仲言的。

李德裕此次面折廷争,把自己推入了相当被动和不利的境地。一方面,这种做法令文宗对他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又把权宦王守澄彻底得罪了。

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李仲言毕竟是王守澄引荐的,你李德裕如此不给面子,不就是跟王守澄过不去吗?

随后,王守澄、李仲言和郑注一合计,觉得这个李德裕实在太碍事,不赶紧把他弄走,谁也别想活得自在。

尽管李德裕贵为宰相,可在王守澄等人看来,要把这家伙弄走太简单了,甚至不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只要把某个人召回朝中,拱上相位,就能迫使李德裕滚蛋。

太和八年十月十三日,在王守澄等人的干预下,李宗闵翩然回朝,复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短短四天之后,李德裕就被罢去相职,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同日,李仲言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

至此,李德裕才意识到自己铸下了大错,连忙入宫向天子“陈情”,请求留在朝中任职。文宗考虑了一下,答应了,同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

然而,天子虽然收回了成命,刚刚复相的李宗闵却绝不答应。他的理由是,朝廷政令非同儿戏,岂能轻易更改、出尔反尔?

文宗哑口无言,只好把李德裕外放为镇海节度使。

牛党党魁卷土重来,李党党魁再度失势,紧随而来的,自然又是新一轮轰轰烈烈的权力倾轧和政治洗牌。

面对如此阴魂不散的朋党之争,文宗李昂束手无策,只能仰天长叹:“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太和八年岁末的那些日子,看着郁郁寡欢、愁肠百结的天子,李仲言和郑注不断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目光。

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此时的天子亟须信得过的人帮他排忧解难。如今,谁是天子最信得过的人?

当然是李某人和郑某人了。

李仲言和郑注认为自己责无旁贷,而且他们相信,只要能帮领导排忧解难,他们的前程必定不可限量。

这年十一月的一天,李仲言忽然上奏天子,请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训。

一个人改名本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已经活了半辈子才突然改名,肯定不会是毫无意义的举动。

那么,李仲言为何改名呢?

也许,他是想用一个新的名字,告别不堪回首的过去,拥抱即将到来的辉煌仕途,同时拥抱一个风生水起的崭新人生。

狂飙突进的政治运动

在中晚唐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太和九年(公元835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因为从这一年四月开始,在李训和郑注的一再怂恿之下,文宗李昂终于鼓足勇气,决定突围——从令人窒息的党争泥潭中,从宦官乱政的黑暗现实中,从上天给定的悲剧命运中,作一个历史性的突围。

尽管有着宋申锡的前车之鉴,可李昂并没有丧失信心。

因为他相信,自己不会永远都走背运,也不会永远都用错人。

李训和郑注没有辜负天子的殷切期望。

这两个野心勃勃的政坛新贵心潮澎湃地接过文宗给予他们的权力,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向暮气沉沉的旧世界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他们的第一波攻击目标是党人。

李德裕首当其冲。

尽管李德裕在去年十月已被逐出朝廷,外放为镇海节度使,可李训和郑注并未就此罢手。他们要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为此,郑注找来了尚书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让他们出面指控李德裕,说他几年前曾与漳王李凑暗中勾结,图谋不轨。

在文宗一朝,这个漳王几乎就是衰神的代名词,不管是谁,只要跟他扯上关系,保准倒霉。

文宗一听李德裕居然跟漳王有瓜葛,勃然大怒,马上把宰相跟郑注、王璠、李汉等人召集起来,讨论如何处置李德裕。

会上,王璠和李汉一口咬定李德裕跟漳王勾结。宰相路隋看不过眼,忍不住说了句公道话:“德裕断然不会做这种事。如果硬要说他谋逆,那臣备位宰相,也有失察之罪。”

可想而知,路隋的仗义执言非但没能帮到李德裕,反而引火烧身,把自己也给搭了进去。

四月中旬,李德裕被贬为太子宾客,到东都洛阳任职。稍后,路隋被贬为镇海节度使,补了李德裕的缺。

尽管李德裕已经被一贬再贬,可事情并未到此结束。

短短几天后,郑注就又找了两条理由,把李德裕踢得更远,连东都的冷板凳都不让他坐。这两条理由是,一、前年冬天天子患病,据说王涯曾邀约李德裕一同入宫探望,可李德裕居然没有去,显然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二、李德裕在担任西川节度使期间,曾强行征收赋税三十万缗,致使百姓困苦,怨声载道。

四月二十五日,李德裕再度被贬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市)长史。

看见李德裕被整得这么惨,李宗闵真是心花怒放,天天乐得合不拢嘴。然而,还没等李宗闵乐够,李训和郑注的枪口就已经转向他了。

这一年六月,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流言忽然在长安坊间传开,说郑注为皇帝配制的丹药,居然是用小孩的心肝合炼的。流言一起,整个京师顿时人心惶惶。

文宗大怒,马上命李训和郑注彻查流言的制造者。

同类推荐
  • 极品跑堂

    极品跑堂

    我就是个跑堂的,“啥?掌柜的让我做份工作方案?”“大将军让我带兵剿匪?”“皇上派我去对敌打仗……”“拜托,我就是个酒楼的跑趟,那么高大上的活儿还是交给别人去干吧……”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穿越到了古代,本来只想娶老婆生孩子,安安生生地过自己地小日子,哪知他终究逃脱不掉人生地宿命,工作琐事,军国大事一件件地跟他扯上了关系……且看他如何在风云变幻地时代左右逢源,大展拳脚,搅动起风云无数……
  • 宋朝张大炮

    宋朝张大炮

    一个顶级火炮技师穿越到了南宋时期,成了一个起义军小卒,他发现这个时代不安全。既有金国围剿,南宋暗中使绊子,更可怕都是成吉思汗即将带着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作为一个火炮技师,他只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开始放大炮了。“金国人来围剿?我炸得你人仰马翻!”“南宋拖后腿?我这暴脾气,你皇宫那火箭弹不是我发射过去的!”“高丽棒子和岛国鬼子,别以为我就治不了你了,我们的大炮足以把你们打回石器时代!”“成吉思汗,你有一万怯薛军,我有一万门火炮,谁怕谁?”“欧罗巴各国你们听着,告诉你们一句话,真理在我的大炮射程之内!”多年后,雄霸世界的张飞扬大声喊道:“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无数美女喊道:“张大炮又放大炮了!”
  •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本书假托“凤雏重生”这个并不新颖的题材,思维重点其实并不在三国史上,而写的是军师。“军师”这个题材,也被众多的文学作品所曲解过了,古代军师并不能等同于谋士,他得要打仗,往今来的军师,其思想过程大多有雷同的地方:孙武、孙膑、吴起、庞统全不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将军,但他们靠独特的思维解决了一切。本文就能给你这样的启发,若你回到了三国,当了庞统,必然要走这条路,如果你相信科学的话。庞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和诸葛亮齐名,但他在军事才能上强于卧龙。本文就能清楚的告诉你凤雏如何强过了别人,尽管本书写的不成熟,不完美,但应该有用。
  • 太上化魔经

    太上化魔经

    十方路屠城而过千邪崖一人独当玉青山,太上忘情,修魔饲骨。天生君脉一夜附魔骨,天涯血海自困苦挣扎。为了夙愿,走上一条万千白骨铺设直上的至尊路。。
  • 大唐土豪

    大唐土豪

    唐小东穿越盛世大唐,但现实可不是那么好混,他只能一步步的去奋斗,在红颜知已们的帮助下,努力去实现自已的目标—大唐第一土豪。
热门推荐
  • 三国之争霸四方

    三国之争霸四方

    他是一个新世纪残疾退伍军人,却意外来到混乱的三国时代,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无论是否能称霸天下,都应当挚起手中之剑,轰轰烈烈的拼搏一场。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个人,可事实往往是,我们遇见了一个人,才迎来了最好的年华。从小是孤儿的林思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袁妈妈收养并带往意大利,长大后,她为了报恩回国帮妈妈寻找多年前遗失在国内的儿子袁靖宸。当她一步一步按计划接近靖宸时,才发现耀眼如王子的靖宸却从小被心脏病折磨,让她痛心不已。随后两人在日渐的相处中产生了深刻的爱意。正当思楠鼓起勇气想要冲破尴尬身份的障碍来争取这份爱情时,却意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而此时,靖宸也同样被困在病房危在旦夕。上天真的这样绝情吗?连一点幸福的权利都不舍得施舍?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我都还记得。你等不了,我们说好的幸福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乱尘的书

    乱尘的书

    该是怎么样的一本书,里边怎样描写的情节才不是命呢,又该怎样的描写,才是命呢,是情理之中又实在意料之外呢。有人说,命在己不在天,有人说,命由天不由己。不论怎么的说法,没有人会知道未来甚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最没有必要纠结的事情就是要不要努力,因为前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如同必要般,人们一直地努力着。
  • 霸道工程师之催眠

    霸道工程师之催眠

    一个一事无成,年过30的普通男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拥有异能的戒指,开启了一个属于他的王朝,他的时代,坐拥天下美女,武艺超群,为共和国的安定团结,攘外安内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 厚德宗

    厚德宗

    “坏事手中做,德字心中留。只要你心中认为是对的就行了。”大长老的这句话或许会改变小未央的一生。且看一个男孩子的成长史。
  • 渴望树之歌

    渴望树之歌

    只是一部讲了一群无聊青年和所谓的反派角色在地球的一角进行着一场无节操的搏斗的小说罢了。。
  • 三国伐歌

    三国伐歌

    他,心黑手狠,小肚鸡肠,阴损毒辣,视财如命,好色多情。他,穿越三国,为了一个自己的一个士兵而灭了一个军队,为了一个亲人灭了一个诸侯,为了一个女人宁肯选择与整个国家所有人为敌。他,奸诈至极偏又多情,自私至极偏又大义。他叫唐龙,一个混在三国,以不战为名而战,以不称霸为名却偏称霸天下的阴险小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界蛮尊

    三界蛮尊

    三界之地,唯武独尊!在浩瀚的三界,武者便是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强大的武者可以粉碎天地,打破苍穹,战上九重天。而要想成为武者,就必须拥有武魂!萧尘,萧家普通子弟,凭借自己的努力,十六岁那年突破元神六重境,得以参加测试武魂,但最终未能觉醒自己的武魂,天才从此陨落。然而一次奇遇之后,陨落的萧尘,逆天出世,得太古水晶,以水之武魂修武道,踏九霄,破三界天地,傲苍穹!
  • 名侦探柯南之挚恋

    名侦探柯南之挚恋

    医学和化学的双料博士,宫野志保一手研制的APTX-4869让平成时代的福尔摩斯工藤新一变成了江户川柯南!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黑暗组织究竟隐藏的秘密将一一揭开,这是一个围绕灰原开始,却将以宫野志保结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