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305

第305章 青春皇帝,玩乐天子(4)

裴度忍无可忍,愤然上疏穆宗:“逆竖构乱,震惊山东(太行山以东);奸臣作朋,挠败国政。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若朝中奸臣尽去,则河朔逆贼不讨自平;若朝中奸臣尚存,则逆贼纵平无益!”(《资治通鉴》卷二四二)

裴度口口声声所说的“奸臣”,当然就是元稹了。

至此,双方的矛盾陷入了不可调和的境地。

一边是元勋重臣,肩负平叛重任;一边是朝堂新贵,深受天子宠幸。没有人知道,穆宗内心的天平最终会倾向谁……

相权之争:渔翁得利的李逢吉

面对裴度言辞激烈的奏疏,穆宗采取了装聋作哑的态度。

因为这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他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裴度怒不可遏,数日内又连上二表——前后三次,所奏的内容完全相同。

穆宗当然很不爽,但同时也很无奈。

看来,不给裴度一个说法,河北的局面是无从收拾了。最后,穆宗只好解除了元稹的翰林学士之职,把他调任工部侍郎,同时把枢密使魏弘简罢为弓箭库使。

表面上看,元稹好像是被天子疏远了。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穆宗此举纯粹是一个权宜之计,而元稹更不可能轻易放弃对相位的角逐。

到了长庆二年春,形势变得对裴度越来越不利。虽然没有了元稹的掣肘,但河北战局仍然不见丝毫起色,加上恶劣天气、粮草不继等客观因素的困扰,裴度纵然有心杀贼,但也是无力回天。

这种时候,元稹当然不会闲着。他力劝穆宗就此罢兵,昭雪王庭凑,把这场毫无获胜希望的战争结束掉。与此同时,河北又传来了田布自杀、史宪诚自立的消息,穆宗彻底死心,随即下诏承认了河北三镇。

数日后,亦即长庆二年二月十九日,穆宗把碌碌无为的宰相崔植罢为刑部尚书,同时命元稹以工部侍郎衔入相。

在仕途上辗转多年、几经浮沉的元稹,终于否极泰来,位极人臣。

短短几天后,穆宗又颁下一道诏书,任命裴度为司空、东都留守。

裴度原任检校司空,现在转正,貌似皇恩浩荡。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穆宗这么做,其实是外示尊崇,内夺其权。不仅解除了裴度的兵权,并且让他到洛阳坐冷板凳去了。而且穆宗的这项任命,十有八九是元稹在背后做的手脚。

满朝文武都替裴度抱屈,纷纷上奏穆宗,说:“现在时局仍然紧张,裴度有将相全才,不应该放到闲散的位子上。”

迫于舆论压力,穆宗只好改任裴度为淮南节度使。但是朝臣们还是普遍反对,认为裴度应该留在朝中,不宜出外。

穆宗知道裴度的群众基础好,可好到这种程度,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三月底,穆宗不得不再度收回成命,把备受时论抨击的宰相王播罢为淮南节度使,同时任命裴度为相,让他留在朝中辅政。

至此,裴度和元稹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谁也没能阻止对方入相,同时谁也没能把谁整垮。

既然二者势均力敌,而且已经同朝为相,就算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至少是没有必要再争个你死我活了。然而,裴、元之争的暂时平息并不意味着穆宗朝廷会从此波平浪静。

因为想当宰相的人,绝不止裴、元二人。

很快,又有一个人摩拳擦掌地加入了这场博弈。

这个人的来头还不小。

此人不但与裴度一样,曾任宪宗朝的宰相,资历深厚,人脉宽广,而且又曾担任太子侍读,算是穆宗李恒的授业恩师,具有常人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随着此人的强势介入,这场围绕着宰相之位的权力斗争,注定要波澜再起,并且变得比此前更为扑朔迷离了。

这位闪亮登场的新选手,就是李逢吉。

李逢吉是元和末年的宰相,与裴度位列同班。当时,因宪宗将平定淮西的重任交给了裴度,李逢吉就犯了跟元稹一样的毛病,背地里频频使坏,企图阻挠裴度建功。宪宗察觉后,一怒之下将他逐出了朝廷,贬为东川节度使(几年后调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李逢吉栽了跟头,就把这笔账记在了裴度头上,发誓总有一天要报仇雪恨。长庆二年春,裴度与元稹几乎同时拜相,李逢吉随即敏锐地意识到,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

在李逢吉看来,裴度和元稹是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如今虽然表面休战,但绝不可能化干戈为玉帛。所以,只要制造事端激化他们的矛盾,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他就能在鹬蚌相争中坐享渔翁之利,夺回失去的宰相之位。

当然,要想重回相位,前提是得先回长安。

为此,李逢吉立刻派侄子李仲言入朝打点,很快就结交了时任枢密使的权宦王守澄,打开了一条回朝复相的快速通道。三月,在王守澄的积极运作下,李逢吉被召回朝中,就任兵部尚书。

第一步大功告成。接下来,李逢吉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激化裴、元二人的矛盾了。

正当李逢吉苦思冥想之际,他派去监视元稹的探子忽然送来了一条绝密情报,顿时令他笑逐颜开。

这则情报显然跟河北战事有关。

当时,朝廷虽然赦免了王庭凑,并已任他为成德节度使,但王庭凑依然没有退兵,还是想把富庶的深州据为己有。被围已达半年多的深州守将牛元翼频频告急,令朝廷非常苦恼。在此情况下,若有人能解深州之围,无疑是大功一件。

三月的一天,有个叫于方的朝臣找到了元稹,自称有办法解除深州之围,救出牛元翼。

此时,元稹虽已贵为宰相,但朝中不服他的人比比皆是,他正想干一两件大事树立威望,一听于方之言,赶紧问他有何良策。

于方故作神秘地一笑,说:“办法倒是有,但还得宰相大人通权达变,此计方能成功。”

元稹瞟了他一眼:“怎么个‘通权达变’法?你倒是说说看。”

于方这才把他的锦囊妙计和盘托出。他凑近元稹,压低嗓门说:“下官有两位门客,一个叫王昭,一个叫于友明,都是燕赵奇士,熟悉河朔的风土人情,如果派他们潜入成德军中,施以反间计,不难救出牛元翼。但他们不能空手而去,必须带上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必须给他们二十道兵部和吏部的空白委任状,让他们相机行事,才能诱降那些骄兵悍将,也才能确保反间计的成功。”

“二十道空白委任状?”元稹冷笑,“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

“下官知道,所以方才已经有话在先,需要大人您通权达变。”于方神色自若地说。

元稹很清楚,于方是在暗示他用宰相权力去搞那二十道空白委任状。虽说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毕竟是违法乱纪之举,万一曝光,绝对是一大丑闻,对他这个新任宰相是很不利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事要是成了,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本。有了这个功劳,日后在天子和百官面前,自己的腰杆就绝对够硬了。

干,还是不干?这是一个问题。

元稹沉吟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

此刻的元稹当然不会知道,这一把赌下去,他就将身败名裂,懊悔终生。

李逢吉派出去的探子显然是个职业高手,第一时间就获悉了元稹和于方的密谈内容。

不过,搞到情报是一回事,如何利用情报又是另一回事。本着把水搅浑、把事闹大的指导精神,李逢吉决定把这个情报略作修改,然后透露给裴度,让他去跟元稹死磕。

五月的某一天,裴度的府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名叫李赏,并未说明来路,只是神秘兮兮地告诉裴度:元稹和于方密谋,要派刺客干掉你。

裴度是大风大浪闯过来的人,当然不会听风就是雨,而且对这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也心怀警惕,所以听完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当回事儿。

裴度如此气定神闲,李逢吉自然是大为恼怒。他想来想去,最后索性授意李赏去禁军告发,把这事捅上天去。

消息传开,朝野哗然。

穆宗立刻命人逮捕于方,交给三法司会审。审讯结果,所谓买凶杀人固然是子虚乌有,不过于方和元稹的密谋可就藏不住了。看过本案的卷宗后,穆宗对元稹大为失望——堂堂宰相,居然如此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而且还执法犯法,怎堪为百官表率?

六月五日,穆宗愤然下诏,罢去元稹的宰相职务,贬为同州刺史;同时也免去裴度的相职,贬为右仆射。

很显然,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结果是不公正的,所以诏书一下,谏官们纷纷替裴度叫屈:“裴度无罪,不当免相;而元稹身为宰相,却跟于方搞阴谋诡计,处罚得太轻了!”

可是,穆宗却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原判。

至此,穆宗一朝的相权之争总算告一段落。裴度和元稹双双出局,李逢吉则坐收渔人之利,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相位。

事实证明,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不管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裴度,还是才华满腹、灵活多变的元稹,在权力斗争方面都不是李逢吉的对手。

为了权力,李逢吉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他才能笑到最后。

元稹被贬同州后,愤懑难平,就给穆宗上了一道奏表,竭力表明对朝廷的忠心。他在奏表的结尾说:“臣若余生未死,他时万一归还,不敢更望得见天颜,但得再闻京城钟鼓之音,臣虽黄土覆面,无恨九泉!”(《旧唐书·元稹传》)

元稹把自己说得可怜巴巴,就是想唤起穆宗的恻隐之心。

然而,奏表呈上却如泥牛入海,一点回音也没有。最后,元稹终于意识到——这一生,他再也没有机会听到长安的“钟鼓之音”了。

十年后,元稹卒于鄂州刺史任上,终年五十三岁。

敬宗登基

长庆二年,宰相们在朝堂上斗得不可开交,而在地方上,藩镇叛乱更是此起彼伏。这一年三月,也就是河北战乱刚刚平息不久,武宁镇又传来了兵变的消息。

武宁镇的治所在徐州,地处江淮,历来是帝国的财赋重镇。这个地方出了乱子,对朝廷显然是一个沉重打击。消息称,发动兵变的人是武宁节度副使王智兴,他在三月中旬驱逐了节度使崔群,夺取了军政大权,然后纵兵劫掠了中央盐铁专卖署在甬桥(今安徽宿州市)的转运院,抢走大量财帛,同时洗劫了各道停泊在汴水(连接黄河与淮河的运河)的进奉船,甚至连过往商旅的货物也强行搜刮了三分之二。

面对如此恶劣的反叛行径,穆宗李恒很头疼。

河北乱了,还可以依靠江淮的财赋发动一场平叛战争,如今江淮也跟着乱了,朝廷要拿什么来打仗?

最后,穆宗只好再度采用他那屡试不爽的“平叛”法宝——妥协。

三月二十八日,亦即兵变爆发仅仅十多天后,穆宗就忙不迭地授予了王智兴武宁节度使之职。

在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藩镇面前,与其说李唐朝廷的底线是被一次次突破了,还不如说此时的朝廷已经没有任何底线可言。

既然朝廷没有底线,那么造反也就成了一件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了。这种好事,当然是人人抢着干。这一年七月,宣武(治所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又爆发兵变,将领李介驱逐了节度使李愿,自立为留后。

眼看藩镇叛乱已经从河北蔓延到了江淮和中原,再这么乱下去,帝国迟早会分崩离析。穆宗意识到事态严重,不敢再轻易让步了,连忙召集宰执大臣们商讨对策。

大臣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宰相杜元颖和财政大臣(度支)张平叔为首,他们认为,既然已经承认了河北三镇,宣武也未尝不可援用前例。

另一派以李逢吉为首,他坚决反对说:“河北的事情是迫不得已,现在如果连宣武也抛弃,那么江淮以南就都不再是国家的土地了。”

虽然李逢吉在权力斗争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但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他的立场还是值得称道的。可碌碌无为的杜元颖向来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对李逢吉的强硬立场很不认同。他对李逢吉说:“李大人,难道你宁肯顾惜这几尺长的旌节,也不顾惜一方百姓的生命吗?”

这样的理由听上去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让人很难反驳。

可事实上,杜元颖是在偷换概念。因为,李逢吉拒绝承认李介,绝不是出于对那“几尺长旌节”的爱惜,而是在维护朝廷废弛已久的纲纪,重拾屡屡被突破的底线。试想,假如李唐朝廷对所有叛乱藩镇始终采取妥协纵容的态度,那么天下藩镇必然会以河北、江淮和宣武为榜样,动不动就拥兵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到那个时候,损失的就不是“几尺长的旌节”,而是帝国的秩序和天下的安宁。所以,与其说杜元颖等人的绥靖政策是在“顾惜百姓的生命”,还不如说他们是在以苍生社稷的福祉为代价,换取虚假而脆弱的表面上的和平。

说白了,这就叫饮鸩止渴、苟且偷安。

李逢吉当然不会听杜元颖等人扯淡,所以坚持原议。双方争执不下,穆宗无所适从,这次御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不久,宣武下辖的宋、亳、颖三州因不服李介,遂相继上表,请求朝廷另行任命节度使。穆宗大喜,这才感到李逢吉的意见是正确的。李逢吉随即向穆宗献计:“征召李介入朝担任禁军将领,然后命义成节度使韩充转镇宣武。如果李介抗命不遵,就命武宁镇与忠武镇东西夹攻,再由义成军从北面攻击,韩充一定可以顺利赴任。”

穆宗依计而行。

李介果然拒不从命。

七月底,穆宗下诏讨伐,命忠武节度使李光颜等部对宣武发起进攻。李介发兵抵御,却屡战屡败。到了八月中旬,李介在忧惧中一病不起,只好把军政大权交给兵马使李质。李质历来倾向于朝廷,于是再度发动兵变杀掉了李介,并将其麾下所有反叛将领全部诛杀,最后把李介的四个儿子逮捕,一起押赴京师。

随后,韩充顺利赴任,并驱逐了一千多名参与李介叛乱的士兵,迅速稳定了宣武镇的形势,一场祸及中原的叛乱终于得以平息。

同类推荐
  •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山西洪涝之灾,数日大雨倾盆不止,临安县内有一程家村跟赵家村,两村间有一河流以为界,此河不知多少年岁,村里老人亦不知,只道古时两河间不通往来,后来建一木桥以通之。两岸村民皆饮此河之水。这年天涝,大雨已连绵下了数日,村民皆去龙王庙里以祈福。一日,雨骤停,忽见天色半青半红,似一道霞光。村民皆以龙王显灵去庙里还愿。这时有人惊呼发现河中之水与那天色一样,皆是半青半红
  • 紫欣花的尽头

    紫欣花的尽头

    在莫名其妙的事故中,来到了莫名其妙的世界,开始了莫名其妙的路途,就这样感觉非常莫名其妙.....
  •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以许青云、许克、许鹏飞三代人为背景展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 九重业火,十世缘劫

    九重业火,十世缘劫

    宇文宥,他是为民族复仇的黑客他是因杀戮过多而被业火炼心的罪人九重业火劫,十世轮回的考验十世的轮回中遇见她他与她十世相连,最后他们可否在一起?
  • 天策上将军

    天策上将军

    天下第二行书字帖——《祭侄帖》里,祭奠的是他的同胞弟弟;文天祥的《正气歌》里传颂着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叔父是当世最伟大的书法家,却更是爱国者;他只身一人,奔走千里,求回父亲遗骸,赎回亲友、父亲部下后代,救济三百余口人,却遗失女儿。他的家族满门忠烈,浑身傲骨,在安史之乱为国捐躯者超过三十人。如果没有他们家族的抗争,也许唐朝便会亡于安史之乱;从常山到平原,流不尽的是他们家族的鲜血;从平原到常山,说不完的是他们流芳千载的忠贞死节。他叫颜泉明,颜杲卿的长子,颜真卿的侄子。他从后世来,只为了大唐不唱响最后的挽歌。
热门推荐
  • 逆战逐鹿

    逆战逐鹿

    一个原本是天界至尊之一,却被打落凡尘,不知道经过多少世才得以重回巅峰,但当站到巅峰时却发现以往所认为的极限只不过是坐井观天!修炼永无止境。天若阻我我便逆天,即便战至魂飞魄散。地若伴我,我便犁地,搅他个天翻地覆。人若阻我,即便差距再大,我也要想尽办法除灭与之相关的一切。逆战,如果不逆怎算修炼。逐鹿,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 妖女逆世:灵师娘子狠嚣张

    妖女逆世:灵师娘子狠嚣张

    她助他登上帝王,他却毁她容颜,瞎她双目,断她性命,遭世人唾弃……她以为这一生是白活了,却不想她命不该绝,是命硬,还是那满腔的怨恨,就连老天也不收她!就在她双手沾满鲜血,欲化身为魔之时,遇上了他。他爱上她,是在她最不堪的时候……前世,今生,遇上,离别,究竟是缘深,缘浅?是福,是劫?再回首,定要抓住那深爱之人的手,紧紧相握,至死不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京剧猫之轮回

    京剧猫之轮回

    白糖他们意外被抓,武崧能否救出同伴?黑暗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野心?希望的火苗,为何一步步燃烧殆尽?他们能否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的友情为何一步步走向尽头?“我自年少,韶华倾负…”最后的救命稻草,能否握住?“命运弄猫……上帝向我们开了个玩笑……”泪已流干,心已麻木,无所谓友情。“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巧合,只有必然。”
  • 男王

    男王

    简介:后世英才得鎏金小鼎,农村城市、现代古代,美女如云,金钱无数。商业之尊,一方之最,正气之中,玩笑人生,我等唯有,志欲翟钺,羡慕其名。。。。。
  • 南岳总胜集

    南岳总胜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魄闪影

    灵魄闪影

    一名双亲过世的少年,因觉醒灵魄之力与超能力改变命运,他将创造怎样的传奇?他将有哪些逆天的技能?他又将面对怎样的对手?请直接看书
  • 染宠成婚:男神老公夜敲门

    染宠成婚:男神老公夜敲门

    他对谁都冷情淡漠,偏偏就宠她上天入地,底线一舍再舍。唯一的目的就是她心里只有他!于叶梓而言,霍庭衍浑身上下都是缺点,霸道,暴虐,还……是只喂不饱的饿狼!可她就是舍不得逃开。霍庭衍姿势撩人的靠在床头:“老婆,来陪我睡觉。”叶美人冷眼旁观:“丑拒。”霍庭衍炸毛,将某人摁倒在床:“我颜高活好身材佳,哪里丑了!”叶美人反扑:“活好不好试试才知道!”
  • 吞鬼传

    吞鬼传

    六岁那年,我中了鬼蠱,被恶鬼缠身。六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爷爷,因为他,我成为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存在。我半人半鬼,人类叫我通灵者,我自称为吞鬼者!我以鬼为食,恶鬼,怨灵,僵尸,幽灵,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食物。这是我的传奇,是我的传记。(死后为魂,头七后为鬼,鬼分幽灵,怨灵,恶鬼等,如果魂气不散,肉体为僵,一月后为僵尸,僵尸分青僵,白僵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疯魔剑

    疯魔剑

    历经千山万水,辗转数千里来到通天教,通过层层苦不堪言的考核,成为了如今的杂役弟子。之后,更是忍受着万般屈辱,冷言热讽,苦苦修炼。不就是为求武道有成,报得灭族之仇嘛?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了枉然!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贼老天连如此简单的一个梦想,也不愿让自己实现!“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如果真是老天作梗,纵是你有万般能耐,我也非要与你斗上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