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279

第279章 四落四起,一代良相李泌(1)

战争与和平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秋天,历时五年的诸藩之乱终于尘埃落定,可德宗李适还来不及享受一下久违的安宁,西北边境就传来了令人心惊的战报。

战报中说,吐蕃宰相尚结赞悍然发兵,大举入寇泾州(今甘肃泾川县)、陇州(今陕西陇县)、邠州(今陕西彬县)、宁州(今甘肃宁县)等地,大肆掳掠人畜,强行收割庄稼,以致边境骚然,各州县莫之能御,纷纷闭城自保。

内忧方平,外患又起,这大唐帝国真的是永无宁日了!

接到战报后,德宗匆忙下诏,命浑瑊率一万人、骆元光率八千人,即日进驻咸阳,以防吐蕃趁势入侵关中。九月中旬,吐蕃前锋的游骑兵果然深入到了好畤(今陕西乾县西北)一带,距长安仅一百五十里路。

德宗大为震恐,慌忙下令京师戒严,又派左金吾将军张献甫开赴咸阳,加强防守。

虽然陆续派出了三个大将驻防长安门户,但是,二十多年前(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寇长安的一幕还是不断在德宗眼前闪现。

当年的历史会重演吗?

德宗感到了恐惧。

几天后,长安坊间忽然谣言四起,说天子李适已经备好行装、带齐干粮,随时准备逃离长安。宰相齐映意识到这样的传言不会纯属空穴来风,赶紧入宫去见德宗,说:“皇上,坊间流言纷飞,都说您打算离开京城,现在整个京师已经人心惶惶!皇上啊,两年前您巡幸奉天,虽有幸得返长安,但这样的福气还会有第二次吗?万望皇上三思,凡事与臣等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说完,齐映跪伏在地,涕泪交流。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坊间之所以流言汹汹,当然是因为德宗已经动了逃跑的心思,而且确实已经吩咐宦官着手准备了。其实德宗这么做,心里也是很矛盾的。如果唐军将士能够阻遏吐蕃人的兵锋,他怎么可能想去过那种丢弃京城、四处流亡的生活呢?

一想到流亡,两年前仓皇辞庙的酸楚不禁再度涌上李适的心头。

齐映说得没错,如果轻易放弃长安,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回来。

思忖良久,李适终于听从齐映的劝谏,打消了逃跑的念头。

九月下旬,尚结赞亲率大军进抵汧城(今陕西陇县南),兵锋直指凤翔。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晟决定在汧城打一个伏击战,杀杀吐蕃人的威风。

李晟命麾下勇将王佖挑选了三千精锐,让他在吐蕃大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王佖出发前,李晟对他面授机宜:“敌人进入伏击圈时,不要攻击他的先头部队,因为敌军主力紧跟着就会杀到,你肯定抵挡不住。所以,要让他的先头部队过去,等到举五色旗、穿虎豹衣的部队过来时,那才是他们的中军主力,你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定能大获全胜。”

随后,王佖遵照李晟的计划,果然把吐蕃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吐蕃中军被王佖的伏兵打得晕头转向,大败而逃。由于唐军将士都不认识尚结赞,他才得以在混乱中逃出一命。若非如此,这个堂堂的吐蕃宰相恐怕这一仗就挂掉了。

逃离险境后,尚结赞又惊又怒地对左右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二)

数日之后,尚结赞重新集结了两万余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凤翔境内。

令凤翔军民大为诧异的是,此次吐蕃人居然一反常态,一路上军令严明,对唐朝百姓秋毫无犯。抵达凤翔城下后,尚结赞并不攻城,而是亲自跑到城门口,对着城头上的守军大喊:“李令公(李晟的中央官职是中书令)既然以密信召我前来,为何不出来迎接犒劳?”

城上的唐军将士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尚结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随即把尚结赞的搞怪言行向李晟作了禀报。

李晟冷笑。

这是尚结赞玩的反间计,不过玩得有些拙劣。

李晟告诉将士们:大家坚守不出,看他还能玩什么!

尚结赞在凤翔城下扎营住了一宿,第二天一看,城上守军守备森严,显然对他这个略显小儿科的计策无动于衷。尚结赞很失望,可又不敢发动攻击,只好下令全军撤退,折往邠州、庆州(今甘肃庆阳县)一带继续游掠。

有来无往非礼也。尚结赞给李晟来了一次亲密问候,李晟当然也要有所表示。十月初,李晟再次派遣王佖等人率步骑五千,直插唐吐边境,目标是奇袭吐蕃人的军事重镇摧砂堡(今宁夏海原县)。

十月中旬,摧砂堡的吐蕃守军得到情报,立刻出动二万人迎击,与王佖的唐军展开遭遇战,却被王佖打得大败。王佖率部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克了摧砂堡,斩杀吐蕃大将扈屈律悉蒙,将堡内囤积的所有粮草和物资全部付之一炬,然后全身而退,凯旋回国。

尚结赞如今万万没料到,他在唐朝境内抢得热火朝天,李晟却趁其不备在背后狠狠捅了他一刀,还把他们几年来从唐朝掳掠的东西烧了个精光!

尚结赞知道后方战败,军心必然浮动,只好率部北撤。十月十七日,尚结赞撤到合水(庆阳县东),当晚在合水北面扎营。

此时的尚结赞当然不会知道,已经有一支唐军在夜色的掩护下逼近了他的大营。

这是邠宁节度使韩游环派遣的一支奇袭小分队。

就在吐蕃人呼呼大睡之际,唐军突然杀入营中,片刻之间就砍翻了数百人。等到吐蕃人回过神来,唐军又忽然撤退,一下子消失在了夜色里。尚结赞大怒,立刻集合部队,出营追击。

此刻,韩游环已经在不远处一个叫平川的地方摆好了阵势,而且命人携带大量战鼓藏在西面的山谷之中。尚结赞大军追到平川时,才发现唐军已在此严阵以待,而且西山又突然响起隆隆战鼓。尚结赞担心中了唐军的埋伏,慌忙掉转马头,带着部众连夜向北奔逃,把此次入寇所掳掠的粮食财帛全部丢弃在了大营里。

看来,吐蕃人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

这是李晟和韩游环不约而同得出的结论。

贞元二年冬,韩游环奏请德宗,要求主动出击吐蕃,克复不久前被吐蕃人占领的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等地,同时要求马燧的河东军配合出兵,攻击吐蕃人的侧翼。德宗当即准奏,命韩游环、马燧、浑瑊、骆元光等人联合行动。

十二月中旬,马燧率部进至石州(今山西离石县)。河曲六胡州(统称宥州,今内蒙古鄂克托旗)素闻马燧威名,遂望风归降。

得知唐军数路出兵,尚结赞大惧。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冬春之交,吐蕃境内又爆发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羊马多死,粮运不继”,尚结赞万般无奈,只好屡屡派遣使臣向唐朝求和。

德宗当然知道这只是吐蕃人的缓兵之计,于是断然拒绝。

尚结赞一看此路不通,随即又派人携带一份厚礼和一封言辞极度谦卑的信去见马燧,承诺要将这几年侵占的唐朝城邑和土地拱手奉还。

马燧心动了。

既然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夺回被占领的城池,现在吐蕃人愿意主动归还,那又何必动刀动枪、劳师伤财呢?

马燧随即驻兵石州,不再向吐蕃境内推进,同时上奏德宗,极力主张与吐蕃议和。

朝中的文武大臣就此分成两派:主战派是李晟、韩游环,以及不久前入朝为相的韩滉;主和派是马燧和另一个宰相张延赏。

马燧和张延赏之所以极力主和,除了对时局的判断与主战派不同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和李晟有过节,所以刻意和他唱反调。

尽管有主和派的掣肘,可刚开始,主战派还是占了上风。因为李晟和韩游环坚持认为:吐蕃人向来无信,“弱则求盟,强则入寇”,此时求和,必定有诈!德宗对此深以为然。而韩滉为了加强德宗的信心,更是主动提出——与吐蕃开战的军费和粮饷通通由他去筹措,不需要德宗劳心费神。

此时韩滉仍然兼任江淮转运使,有了他的财政支持,德宗自然是底气十足,于是否决了马燧的议和要求,并敦促他继续进兵。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春,正当主战派摩拳擦掌、准备大举出击的时候,形势忽然发生重大逆转——朝廷的“钱袋子”、德宗时下最倚重的财政大臣韩滉于这一年二月染病身亡,主和派趁机发起反扑,开始从两个方面对德宗施加影响。

这两个方面,一个涉及外交,一个事关内政,也可以说是德宗身上的两个软肋。

外交方面,德宗与回纥有旧怨,主和派与吐蕃人当然要对此充分加以利用;内政方面,德宗对功高望重的李晟已日渐生出猜忌之心,打心眼里不希望李晟在此次对吐作战中再次建功,而主和派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扳倒李晟、促成和议。

马燧和张延赏相信,只要死死抓住这两个软肋,就不难改变德宗的想法。

关于德宗与回纥人的旧怨,时间要回溯到25年前。当时是代宗宝应元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仍然盘踞在东都洛阳,德宗李适的身份是雍王、天下兵马元帅。那一年,回纥的登里可汗亲率大军南下,本来是想劫掠关中,后来经过仆固怀恩斡旋,答应帮唐朝攻打史朝义。雍王李适当时驻兵陕州,出于地主之谊,亲自带人前往黄河对岸的回纥大营会见登里可汗。

双方见面时,雍王李适以平等之礼晋见登里可汗,不料登里可汗大怒,强调李适必须向他行“拜舞之礼”,也就是臣对君的礼仪。李适及其手下官员当然不从,于是据理力争。双方就此闹僵。回纥人随即将李适手下官员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四人拉出帐外,每人鞭打一百,并把李适逐出大营,遣回陕州。第二天,魏琚和韦少华便因伤重不治而双双毙命。这件事情对年轻的李适来讲,当然是难以忘怀的奇耻大辱,当时的李适便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即位登基,必定要雪洗前耻。

如今,吐蕃千方百计想要求和,当然要拿这件事来做文章了。韩滉去世不久,马燧便亲自陪同吐蕃使者入朝,强烈表示要与唐朝结盟,共同对付回纥人。

德宗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与此同时,张延赏也利用德宗对李晟的猜忌之心,在朝中大造舆论,声称吐蕃人去年入寇时,大肆劫掠邠、宁等地,却唯独对李晟的辖区凤翔秋毫无犯,这足以证明李晟与吐蕃人之间,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听到谣言后,李晟大感忧惧,他绝没想到尚结赞那个近似小儿科的反间计,竟然会在此刻发挥可怕的作用。尤其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天子李适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对于这类谣言,他向来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

李晟为此寝食难安,随即派遣子侄入朝,上表请求削发为僧。德宗当然是好言劝慰,驳回了他的请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德宗对李晟的猜忌已经有所减轻。李晟很清楚这一点,随后便亲自入朝,以身患足疾为由,坚决要求辞去凤翔节度使的职务。

一开始,德宗并没有批准,但是禁不住张延赏一直在耳边吹风,说什么“李晟不宜久典兵”云云,便下定决心解除李晟的兵权,同时与吐蕃议和。

贞元三年三月,德宗召李晟入朝,和颜悦色地说:“朕为了西北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决定与吐蕃议和。你去年曾与吐蕃交兵,不适合再担任边境节度使,最好是留在朝廷,朝夕辅佐朕;至于凤翔的职务,你自己选一个人接替吧。”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这一刻,李晟黯然神伤,同时也如释重负。

三月下旬,德宗加授李晟为太尉,仍兼中书令,保留原有的勋阶和爵位,其余兼职一概免除。

五月初一,德宗任命浑瑊为会盟使、兵部尚书崔汉衡为副使、宦官宋奉朝为都监,命其率步骑二万余人前往清水(今甘肃清水县),与吐蕃签订和平协定。

浑瑊出发前,李晟一再告诫他,一定要在会盟地加强戒备,千万不可轻信吐蕃人。张延赏听说后,马上去向德宗告状,说:“李晟企图阻挠此次会盟,所以才让浑瑊严加戒备。皇上,我方一旦露出怀疑形迹,对方必然也会怀疑我们。这样彼此怀疑,还谈什么会盟?”

德宗随即召见浑瑊,严厉要求他一定要对吐蕃人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万不可心怀猜疑,破坏吐蕃人和解的诚意。

数日后,浑瑊奏称,已经和吐蕃商定,于这一年闰五月十九日会盟。德宗马上批复同意。张延赏随即召集文武百官,把浑瑊的奏章拿给众人传阅,得意洋洋地说:“李太尉坚持他的成见,认为唐吐两国无法达成和议,可结果怎么样呢?这是浑侍中的奏章,会盟日期已定,皇上也已批复。不知李太尉作何感想?”

张延赏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晟耳中。李晟摇头苦笑,对亲信说:“我生长在西北边陲,熟悉吐蕃的情况,也了解吐蕃人的心思,所以才会反对和议。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朝廷被吐蕃诓骗,从而蒙受耻辱!”

此时此刻,上至德宗、下至百官,都认为唐吐会盟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还有谁会去理会李晟的担忧呢?

五月初六,浑瑊等人按预定计划离开长安,前往会盟地点。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直到浑瑊走了半个多月之后、亦即五月二十二日,吐蕃才忽然派人来到长安,说:“清水不是吉祥的地方,请改在原州的土梨树(今甘肃镇原县东)会盟,一旦盟约签订,我方即刻归还盐、夏二州。”

德宗没有多想,立刻派快马去追赶浑瑊,通知他地点已改变。

吐蕃人为什么突然改变会盟地点呢?

满朝文武几乎没人对此产生怀疑,只有神策军一个叫马有麟的将领向德宗提出:“土梨树地势险恶,吐蕃人很容易在那里埋设伏兵,最好是改在原州的平凉川(今甘肃平凉市西北),那里地势平坦开阔,比较安全。”

德宗闻言,心里隐约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他说不清这种预感是什么。

为了防备万一,德宗还是采纳了马有麟的建议,旋即派人告诉吐蕃使者,将会盟地点改在平凉川。

同类推荐
  • 女贞剑

    女贞剑

    那年,晋主无故发兵楚国边境要塞-城父城,大军兵临城下。兵行险招,两军对垒,谋略、战术、诡诈...那日黑夜,楚军劫营,觅来新消息,原来晋军伐楚不过障眼之法,晋军的另一军队已屯兵商丘去攻楚国附庸宋国。城父城破,君侯自刎,“将军自怨我恨我,与城下平头百姓无关,孤自留了性命企望将军莫行兵祸。”君侯长子,上将幼女,逃出那兵祸之城。那年,逃亡路上多少女儿心事;那年,逃亡路上多少危情护花。此时,宋国求援,楚君欲要抗晋援宋,却不想,萧墙祸起。楚国内部政权风雨飘摇,外族亦来挑衅。一场攘外安内震惊中原的战争一触即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哥哥,你如此英雄,却是否记得那时铁山山麓茅屋里,谁许诺于我常伴描眉。”
  • 大明妖人

    大明妖人

    明朝底层小人物的奋斗史,一个无赖少年的成长经历。
  • 三国之战争系统

    三国之战争系统

    三国是什么?没来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片传奇的江山。来到之后,才发现,它是一个江湖,是温柔乡也是英雄冢,是地狱也是天堂。猪脚意外回到这个时代,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却悲催地发现一群恶人气势汹汹地要抢他的妹纸。怎么办?当他要抡菜刀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战争系统。神马情况?居然可以买各种士兵?更重要的是,那些兵可以来到现实世界中,成为他的小弟。而且,这个系统不过处在最低级的原始模式,只要满足条件,它可以随时升级,带来不断的惊喜。于是,一个牛叉的故事拉开了华丽的窗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猪脚哈哈大笑。“让票票、收藏、粉丝来得更猛烈些吧,保证完本!”——俺笑嘻嘻地说。
  • 玄武喋血

    玄武喋血

    中篇小说《玄武喋血》虽是围绕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演绎而成,但作者在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诸多历史细节上,进行了独特性解构和逻辑性推理,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惨绝人伦的历史场景。
  • 明末争霸

    明末争霸

    乱世显现我欲偏居一隅,奈何事不如人愿!前有流寇作乱乡里,后有鞑子南下欲夺我汉家天下。只能带领带领村民,杀流寇,逐鞑子。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热门推荐
  • 漫水随

    漫水随

    微弱的阳光从窗缝透进房间,感觉眼睛被刺痛年轻女子匆匆伸手去挡。“医生,她这样可以出院吗?”一旁的中年女子满脸担忧的问。“没事,她只是太久没有接触外界,稍微不适应,慢慢引导自会好的。”白衣的男子走过去拉上窗帘遮住光线。当我清醒的第一天,就呆在这灰暗的病房,没人告诉我原因,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从醒来一直缠绕着我,每当绞尽脑汁思考时,医生总会用“慈爱”的眼神告诉我“过去如烟云,即使想起也没有意义,不如从现在起好好生活。”他好像有魔法,看着他的眼睛,听着他的声音,会感觉脑袋空空,然后闭上眼睛美美睡上一觉。后来“我是谁?”好像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六界无缘:极品凰妃归来

    六界无缘:极品凰妃归来

    他们以为她就是“她”,所以费尽心机让她去寻找身世,让她明白她是“她”。可是当她相信一切时,为什么又要让人无情的去打破?她用命换来了一切,友情,爱情,振臂一呼天下豪杰纷纷颔首的魄力,可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她含着泪和着血,染血的红色婚纱还未脱下,却被他亲手将魂魄抽离,她的泪在这一刻停了,只剩下了笑。笑他,笑天下,笑自己为何如此之傻。明明走到了穷途末路,却仍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她走了,带着她唯一还剩下的东西离开。自此,她不再是任何人的替代,她,只是唯一的她。因为是她,所以一切都好。千星破碎,她涅槃回归。
  • 小佛

    小佛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三四十年代,苏州女老板的女儿周素绢从一个家境一般、生病辍学的中学生,追求学业、爱情、事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和民国某市长张子怡的儿子张一平的曲折婚姻。婚后,周素绢开厂创业的故事。他们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历经抗战、解放战争,在日本人和国民党的统治下,坚持暗中帮助共产党,毅然为我敌后游击队送情报,最后两人走上革命的道路。
  • 爱她的心

    爱她的心

    本书已在看书网发表想讲的是刚刚升入初中的萧雨天和王馨琳的爱情生活
  • 御荒大帝

    御荒大帝

    大灭世时,太古龙祖的精魂精魄各化九九八十一缕散落世间各处。平庸少年任风野偶获其一,从此踏上了逆天强者之路。踏自傲天才、屠蛮荒兽人,七尺大剑所指之处,谁敢不服?!御兽荒芜行,我乃最强大帝!…………初荒新书,已完本《武裂天地》,入坑有保障,还望新老书友多多支持,初荒感激不尽!
  • 艾塔伦进化

    艾塔伦进化

    2103年艾塔伦病毒局部爆发,爆发区域极少数人类存活,其余人类失去意识,发生突变。而存活下来的人类则获得了异于常人的力量。(基本上套路与病毒爆发然后变成超人套路相似)
  • 九皇夺嫡:腹黑帝女

    九皇夺嫡:腹黑帝女

    她,华夏最年轻的上将,她,古武世家继承人,一次任务的失败,不幸陨落。重生在华月国九殿下的身上,这一世她只为自己活,任何人也无法阻挡她的脚步,欺我者,杀之;辱我者,屠之;叛我者,灭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孙子断绝。
  • 佣兵穿越天才阴阳师

    佣兵穿越天才阴阳师

    堂堂佣兵之王,居然在玩网游的时候穿越到一个废材阴阳师身上。与游戏同步的剧情,看他如何反转。家族外强中干,看她如何让它强起来;废物如何,看我如何让她强起来。可是,我只想静静地当一个美少女,为什么招惹了这么多桃花呢?
  • 龙之孤女

    龙之孤女

    只是一个不慎,造就世界的改变,是因为天意,还是注定?
  • 女神驾到,校草请接招

    女神驾到,校草请接招

    “你选文科还是理科?”“不关你事!”“校运会你参不参加?”“不关你事!”“听说你喜欢我?”“不关你事!”某校草强吻,“现在你说关不关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