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263

第263章 德宗李适初政(3)

当朝廷使者来到淄青,把李正己的三十万缗分发给将士们的时候,淄青将士顿时欣喜若狂。他们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对着长安方向三拜九叩,不停地山呼万岁……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李正己傻眼了。

虽然心里很不爽,但对于朝廷此举,李正己还是不得不佩服。

只不过让他感到困惑的是:按说这世界上没人不喜欢钱,可如今的天子和朝廷,却为何能够如此洒脱,拿钱不当回事呢?

其实,德宗并不是不喜欢钱,他只是不喜欢那些拿着烫手的钱而已。如果是来路正当的钱,比如朝廷每年从地方收缴上来的赋税,德宗绝对是喜欢的,而且多多益善。

为了让朝廷的腰包鼓起来,以便将来更有底气拒绝藩镇的收买,德宗决定找一个善于理财的人来当宰相。

大历十四年八月,在崔祐甫的大力推荐下,一个数年前遭到贬谪的大臣被德宗召回了长安,并随即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这个从道州司马任上直接入阁拜相的人,就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财政大臣——杨炎。

两税法:危机与拯救

据说杨炎这个人有三大优点:一,长得帅;二,文章写得漂亮;三,擅长理财。所以史书毫不吝惜对他的赞美之辞:“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有风仪,博以文学,早负时称”,“救时之弊,颇有嘉声”。(《旧唐书·杨炎传》)

代宗时代,杨炎凭借前两个优点赢得了当权宰相元载的赏识,颇受重用,可惜元载垮台后,杨炎就被贬到了山高皇帝远的道州(今湖南道县)。直到德宗即位,他的人生才突然跃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他的第三个优点也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杨炎一入相,首先解决的是皇帝的“小金库”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主要用以宫廷和皇室的一些额外花销。一般情况下,小金库的钱是有限的,皇帝大人也得掰着指头过日子,稍不留神,大手大脚一下,皇帝也不免变成“月光族”。所以,大多数皇帝都会想方设法扩大小金库的收入。如果皇帝贤明的话,这方面往往还比较节制,要是碰上昏庸奢侈的败家皇帝,那朝廷的国库就遭殃了——小金库花光就从国库掏,反正天下都是朕的,朕爱怎么掏就怎么掏,想掏多少掏多少,谁也管不着!

有唐一朝,朝廷的国库名为“左藏”,宫内的小金库名为“大盈”。开国伊始,李唐朝廷就订立了一套制度,对国库实行非常严格的监管。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负责管理左藏的库藏部(太府寺)都会对各地上缴的金帛分批点验,然后悉数登记入库,同时还要由审计署(比部)负责监督,实地查对,以防出现贪污现象。因此,在安史之乱前的一百多年里,左藏库和大盈库泾渭分明,一般不会出现皇帝乱掏乱摸的现象。

然而,到了肃、代之际,一切就全都乱套了。

问题首先出在朝中那些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的武将身上。这些人自恃对国家有功,加之手中握有重兵,于是就把左藏库当成了他们家的提款机,隔三差五就来提上一笔,连收条都不带打。

面对这些肆无忌惮的军阀,管理国库的官吏们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当时的全国财政总监(度支使)第五琦就为此大伤脑筋,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左藏库里的金帛全都搬进了宫中的大盈库,交给宦官去管理。如此一来,军阀的魔爪固然是鞭长莫及了,但不幸的是,国家财富转眼又落进了宦官的腰包。在肃、代两朝的二十余年间,有权力染指大盈库的宦官前后多达三百余人。不管是库藏部还是审计署,没有人知道这三百多个宦官究竟从国库搬走了多少金帛,也不知道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到底是多少。

除了穷凶极恶的军阀和监守自盗的宦官外,还有一支无形的手也时常在内库中进进出出,而且比前二者更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那是谁的手?

当然是皇帝的。

以前内外两库泾渭分明的时候,皇帝大人也时不时会落入囊中羞涩的窘境。现在好了,没钱花的时候也不用跟度支使开口了,只要往大盈库伸伸手,想拿多少拿多少,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真是不亦快哉!

杨炎上台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腐烂的局面。

他知道,如果不从国库的整顿和监管入手,治理国家财政根本无从谈起。

大历十四年年底,杨炎向德宗李适郑重提出:“财赋者,国家之大本,民生之命脉。社稷兴亡、朝廷安危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管理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历朝历代,都委派重臣进行掌管,但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彻底避免物资损耗和账目不清的情况。如今,国库被宦官把持,每年的收入多少,开支多少,盈余或亏空的情况如何,朝中大臣全都一无所知,政治上的弊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臣建议,自即日起,将国库的管理和监管之权交回相关部门。至于宫中所需,每年可列出预算,由国库如数划拨,保证宫中用度不致匮乏。只有这么做,才谈得上财政的治理。”

德宗欣然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当天便颁布诏书,宣布从今往后,所有财政收入全部划归左藏库,每年只需精选三五千匹上好绸缎,作为宫廷用度送交大盈库。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杨炎又提出了一项重大的财政改革措施,彻底废除了已经在唐朝实施了一百多年的“租庸调法”,代之以一项全新的赋税制度。

这就是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两税法”。

旧有的租庸调法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是指田赋,“庸”是指劳役,“调”是指捐税,正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自唐朝开国以迄高宗时期,这项赋税制度一直运行得还算正常,但是从武周时代起,地主豪强兼并之风大起,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大量逃亡,到开元年间,逃户现象日趋严重,至玄宗末年,均田制实际上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在此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户籍、田亩档案就变得混乱不堪,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根据户籍、田亩档案进行赋税征收更是变成一句空话。各级官员为了交差,往往采用非常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征收、加重摊派,令辖境内登记在籍的百姓苦不堪言。

由于战乱频仍、开支激增,李唐中央入不敷出,只好在各级政府中拼命增设财税部门,以致各部门职能重叠,权限交叉,到最后谁也管不着谁,财政状况一片混乱。此外,各地的军政长官又巧立名目,任意摊派,不断增设法令,对百姓横征暴敛,于是旧法未除、新令已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中,富裕阶层和贫困群体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因为富人有很多逃避劳役和赋税的手段,比如入仕为官和削发为僧,就是当时普遍采用的逃税办法。而对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来讲,当官一途基本上是难于上青天的,甚至连和尚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因为当时出家必须有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度牒),富人只要找找关系塞塞红包就到手了,可穷人就算把自己卖了,也不见得能换来那份度牒。所以,穷人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乖乖让各级衙门和贪官污吏把他们身上的血汗榨干。

职是之故,整个社会就陷入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之中。在战乱和苛政的双重迫害下,贫苦的老百姓没有活路,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逃——从户籍所在地逃到没人认识你的地方,让天天逼你交税的官府见鬼去吧!

到了安史之乱后,各地官府统计了一下,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对照从前的户籍档案,仍然留在本乡本土的原住民还不到过去的15%(根据《通典》卷七“历代户口盛衰”记载,唐朝天宝年间的户数将近九百万,至代宗大历中期仅余一百三十万),其他的85%以上,要么死于战乱和饥荒,要么就是逃往异地他乡了。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如果还按照原来的“租庸调法”派发徭役和征收赋税,那各级官府的大爷们就只能自己去修水渠、建大坝了,而朝廷和天子到头来恐怕也得去喝西北风。

所以,废除旧法,出台新法,就成了德宗朝廷的当务之急和势在必行之举。

“两税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笼的。

这项赋税改革的重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意思是不管原住民还是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拥有土地和资产,一律要登记入籍,依法纳税;同时,不再以“丁身为本”征敛租庸调,而是根据拥有的土地面积和资产额度划分贫富等级,再按照不同等级缴纳相应的土地税和财产税。

具体的实施细则是:

一、将建中以前各种名目的正税、杂税及杂徭全部取消,只征收两税:以谷物方式征收地税(土地税),以现金方式征收户税(财产税)。

二、重新进行人口普查、户籍登记和土地、资产评估,根据贫富程度划分缴税等级,富者多交,贫者少交。

三、唐朝中央对各州府作出规定,以大历十四年的赋税收入为准,确定需要收缴的固定总额,再参照上面两条,将应缴的土地税额平均分摊到每亩,将财产税额按贫富等级分摊到每户。可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各州府均以大历年间当地赋税收入最高的那一年为准,因此各地额度参差不齐,全国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税额。

四、另有一条特别规定:凡异地经商者都要和当地居民一样承担纳税义务,按其利润的三十分之一(不久就改为十分之一)缴纳税收。

五、规定交税的时间为每年夏(六月之前)、秋(十一月之前)两季,所以此项赋税制度就定名为“两税法”(一说是根据“地、户两税”而得名)。

建中元年正月,德宗李适下诏,正式颁行两税法。

毫无疑问,这个新税制拯救了危机重重的帝国财政。

作为中国土地制度史和赋税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统一了此前混乱不堪的税制,把过去“以人丁为准”的征收原则进一步合理化,改变为“以贫富为准”,从而减轻了贫困阶层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德宗朝廷通过两税法的实施,把安史之乱以来被地方军政长官把持的财政大权重新收回到了中央手中,“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旧唐书·杨炎传》)

然而,在后来实行的过程中,这项新税法并没有从实际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并且还产生了许多流弊:一,长期没有调整贫富等级,致使“以贫富为准”的征收原则得不到贯彻;二,由于两税中的户税(财产税)部分是以货币形式征收的,而中唐以后,民间货币的流通量严重不足,于是产生了“钱重物轻”的通货紧缩现象,老百姓不得不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换取钱币缴纳赋税,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负担;三,在两税制下,土地的自由买卖被政府允许,所以土地兼并之风更加盛行,富人迫使穷人卖地,而土地依旧在穷人名下,其结果就是土地的实际拥有者不用缴税,而无地的穷人仍然要承担纳税义务,最后只能逃亡。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再度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尽管如此,李唐朝廷和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找不到更好的制度取代它,所以,两税法还是成了此后一千多年历代王朝的基本税制。

两税法的成功实施让杨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使得德宗李适对他更为倚重。恰好在这个时候,首席宰相崔祐甫患病,多数时候都在家里休养,而当初与杨炎一同提拔的另一个宰相乔琳则因为碌碌无为被德宗罢免,所以从建中元年春天开始,杨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独任大政”的首席宰相。

事业,名望,地位,权力,该有的都有了。接下来,杨炎终于可以做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了——算账。

算什么账?

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

一个宰相的快意恩仇

杨炎要报谁的恩?

答案是:元载。

虽然世人普遍认为这个弄权宰相恶贯满盈、死有余辜,但杨炎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元载当年提携了他。

在杨炎看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元载如何罪大恶极、臭名昭著,永远都是他生命中最值得怀念的恩人。

因此,杨炎要报仇的对象,就是当初整垮元载的人。

这个人就是刘晏。

尽管当时元载一案的幕后主使是代宗李豫,可刘晏却是该案的主审官。元载被定罪诛杀后,杨炎惨遭株连,被贬到了穷乡僻壤。这笔账,杨炎当然要记在刘晏头上。更何况,代宗死了,刘晏还活着,杨炎想要发泄心头之恨的话,当然不能找死人,只能找刘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私密的原因是——杨炎担心这家伙会对他的宰相之位构成威胁。

因为刘晏和他一样,也是一个理财高手,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还高他一筹。

如果说杨炎是在宏观政策的层面上拯救了帝国财政的话,那么首先必须归功于这个刘晏。因为许多年来,刘晏一直总揽朝廷的财政工作,长期兼领度支使、转运使、盐铁使、租庸使、青苗使等财政职务,在第一线上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既有材力,视事敏速,乘机无滞……军国之用,皆仰于晏”。(《旧唐书·刘晏传》)

刘晏掌管财政之前,李唐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四百万缗,刘晏上任后,一年的财政收入就高达一千余万缗。“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资治通鉴》卷二二六)

如果没有刘晏,从肃宗时代起便已千疮百孔的帝国财政也许早就轰然崩溃了。换言之,假如没有微观层面上点点滴滴的改善和集腋成裘的积累,杨炎后来创设的两税法就没有了施行的基础和成功的条件,最多也只能是个画饼充饥的东西。

因此,像刘晏这种“任事十余年,权势之重,邻于宰相”的人,随时都有可能一步跨到相位上来,分享杨炎的权力。

同类推荐
  • 极品小厨子

    极品小厨子

    贞观十年,十八岁五星级大厨带着鬼斧神工般的厨艺落户京城赛家,神秘的空间厨房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一夜之间,各式各样的新奇菜品被大唐的才子佳人津津乐道,超越时空的作物被大臣当做治国安邦的神物。无论是土豆、洋葱、番茄、木瓜、生姜、绿豆、辣椒……还是葡萄、草莓、西瓜、菠萝、橄榄、石榴……又或是调味盐、味精、鸡精、老抽、生抽、花生油、芝麻油……空间厨房都有。任何时代都挡不住小厨子大展厨艺。小厨子的菜可让李世民长居宫外,还可让武媚娘不入宫为妃。为此群臣激愤:“这才是真正的太白妖星!恐为祸大唐江山。必除之而后快!”夏商:“各位爷,有话好说,能不能商量。”“可以!给我等再来一次大唐全席。”
  • 三国之我是甘兴霸

    三国之我是甘兴霸

    叼丝男不慎落水生亡,醒来发现重生汉末甘宁。看甘宁横刀立马,一统三国
  •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这是承接《未央梦》的故事,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成为手握权力的实权皇帝后到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本书是小说,并不是历史真实,讲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睿智皇帝的后半生的故事,赵广汉之死,外戚的崛起,解忧公主的回归,在大汉帝国最强盛的后半段时间的故事。容我慢慢写。
  • 疯狂的汉末

    疯狂的汉末

    时光流逝,世人只会仰望成功者的光芒,却不会记得他手段的黑暗!一个普通人的厚黑成长录...一个失败者的奋斗崛起史...入关中,定天下!苦与甜,得与失,忠诚背叛,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是英雄?还是魔鬼?
  • 汉时游侠

    汉时游侠

    以西汉时期著名游侠郭解为中心展开故事;着重描写了郭解(历史人物)、楚伤(虚构人物)等一众游侠行侠除恶、抗击匈奴,在天下风云中逐流和逆袭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

    人活一世真的很不容易,女人更不容易。40岁女人不仅承担着传统的相夫教子的职责,而且和男性一样,需要撑起事业的“半边天”。父母需要照顾,孩子需要培养,一堆的家务不做不行,工作不出色有可能被淘汰,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很麻烦……这一切使自己几乎没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觉得很累很累。其实良好的生活在于调节,在于使身心进入一个健康的状态。
  • 笑傲绝颠

    笑傲绝颠

    滚滚红尘阑珊梦,铁血丹心侠客行。凭栏醉卧风听雨,人间何处无真情。魔皇啸天战仙凡,天人一族振翅行。妖兽称王遍地走,鬼族幽灵身轻盈。开了九重天上路,踏遍仙界寻净土。破得六道轮回门,策马仗剑有豪情。地狱无极门大开,尸山血海骨盈盈。张阳笑傲心已死,无厘小跳登绝颠。
  • 云凌九霄

    云凌九霄

    从现代穿越而来,历经艰难险阻,却发现自己失去了穿越之前的记忆,还被告知缺失一魂三魄。莫名的梦境,是不是在预示着什么?最后,他能实现自己宏伟的愿景,并且找到自己遗失的记忆与魂魄吗?
  • 重生原始之明珠的小日子

    重生原始之明珠的小日子

    7号,国安局的小宝贝,一次任务的失败穿越到了原始社会,开始了属于她自己的人生,带着部落的族人一起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啊不,是吃饱穿暖的……不归路。
  • 妇人集

    妇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袭华袍

    一袭华袍

    一袭华袍(都市言情)(内容简介)国际大都市,西风越浓郁,琐碎烦恼事,散落夜旋律,一袭华袍上,优雅华尔兹。我本道德,却与俗起舞。我本卑微,却与恶联袂!在这座最好也是最坏的城市,谁能到达自己希望的彼岸?
  • 惊世盛宠之王妃要改嫁

    惊世盛宠之王妃要改嫁

    虞皓玥因飞机失事莫名穿越,醒来后成了凤岚的公主,为了平息两国的战争,自己被逼送去和亲,成了龙越国睿王的王妃,本以为此路前去坎坷,没想到睿王把她宠上了天,连皇位他为了她,想要就夺,想不要就丢,这个一个宠妻成狂的男人为自己爱的女人创天下的故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魔韵万千

    魔韵万千

    幻律十二;五调非乐;极乐天韵;魔音万千。附着神秘色彩的沐寒羽,自幼天赋异禀,他的不平凡,注定演绎着属与他辉煌的传奇之巅。Ps:道友请留步,新人新书,跪求收藏和推荐,万分感谢!
  • 英雄联盟之锋芒毕露

    英雄联盟之锋芒毕露

    当国内的电子竞技逐渐走向光明,当电子竞技圈的环境越来越好,他是否会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梦想没有捷径,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主角,没有光环,因为他努力,因为他不放弃,所以,他才是主角。从最低开始,却用最高的姿态一路杀进LOL的最高殿堂。做人,低调。做事,高调!
  • 极速侠

    极速侠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果实,普通人吃了它就会拥有特殊的超能力。这种能够带给人超能力的果实就是超能果实。而吃下超能果实的人就被称作超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