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209

第209章 安史之乱爆发(1)

狼真的来了!

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夏天起,安禄山对朝廷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本来安禄山还想再摆一下迷魂阵,没打算这么早动手,因为他觉得玄宗待他不薄,想等玄宗死后再起兵,可如今杨国忠天天喊说他要造反,终于把安禄山给彻底惹毛了。

这一年四月,玄宗派给事中裴士淹去“宣慰”河北,主要目的是去安抚安禄山,同时当然也想再摸摸安禄山的底牌。裴士淹抵达范阳后,安禄山声称身体不适,不但不出面迎接,还把这位钦差大臣晾在了宾馆里,而且一晾就是二十多天。

后来,安禄山虽然接见了裴士淹,但却故意把所有亲兵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全副武装进行警戒,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一见这阵仗,裴士淹吓得魂都没了。

这是在接见天子使臣吗?这分明是在向朝廷示威啊!

裴士淹匆匆宣完圣旨,赶紧一溜烟跑回长安,向玄宗禀报了事情的经过,说安禄山包藏祸心,“无复人臣礼”。(《资治通鉴》卷二一七)

对于裴士淹的汇报,玄宗却不以为意。因为前不久心腹宦官辅璆琳刚从范阳回来,还信誓旦旦地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时隔不过两个月,安禄山怎么可能就包藏祸心了呢?

在玄宗看来,裴士淹纯粹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玄宗不把裴士淹的汇报当一回事,可有个人却如获至宝。

他就是杨国忠。

这些日子以来,杨国忠正“日夜求禄山反状”,如今听说安禄山怠慢朝廷使臣,总算抓住了把柄,立刻下令京兆尹出兵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师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并把他们扔进御史台监狱,连夜突击审讯。

可御史台审来审去,也没审出个子丑寅卯,杨国忠大怒,便命御史台把李超等人全部秘密处死。

如此一来,朝廷与安禄山的矛盾便进一步激化了。

当时,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和宗室的荣义郡主订了婚,住在京师。他眼见杨国忠动了杀机,大为恐惧,赶紧派人密报安禄山。

得知门客被杀的消息,安禄山又惊又怒,遂下定起兵的决心。

六月,安庆宗与荣义郡主的婚礼举行在即,玄宗亲自下诏,召安禄山入朝参加婚礼,可安禄山却推说生病,拒不入朝。

实际上,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玄宗当然不至于看不出这一点。然而,他还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不愿意相信安禄山真的会造反。

七月,安禄山向朝廷上表,说要献上北地良马三千匹,每匹马配备两名马夫,并由二十二名蕃将率部护送马匹入京。

在这个节骨眼上献马,还兴师动众地派军队护送,安禄山的心思不言自明。河南尹达奚珣赶紧上奏玄宗,说:“请皇上诏令安禄山,若要献马,可由沿途各地官府供应差役,无须另派军队护送。”

安禄山这马献得实在是蹊跷,玄宗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恰在此时,宦官辅璆琳受安禄山贿赂之事又突然被人告发(很可能是杨国忠所为),玄宗才猛然有所醒悟,觉得自己是被辅璆琳和安禄山给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把。他勃然大怒,马上找了个借口杀了辅璆琳,然后又派另一个心腹宦官冯神威前往范阳,给安禄山带去了一道手诏,告诉他说献马可以,但没必要派军队护送;同时,玄宗还在手诏中情深意切地对安禄山说:“朕最近专门命人为你新凿了一个温泉池,十月份在华清宫等你。”(《资治通鉴》卷二一七:“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如果说玄宗此前对安禄山的宠幸确实是出于真心的话,那么这一次,玄宗显然是在给安禄山灌迷魂汤了。

可是,安禄山会上钩吗?到了这个时候,他还会稀罕玄宗给他新作的这一“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冯神威抵达范阳后,得到的待遇并不比裴士淹好到哪里去。他在宣读玄宗圣旨的时候,安禄山居然不跪拜接旨,而是一脸傲慢地踞坐床榻,只微微欠了欠身,淡淡地说了一句:“圣人安好。”等冯神威宣完圣旨,安禄山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马不献也可以;你回去转告圣上,到了十月,我会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到京师去见他。”(“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

话说到这份上,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安禄山随即安排冯神威住进了宾馆,之后就再也没有露面。心惊胆战的冯神威在宾馆里寝食难安,度日如年。几天后,冯神威终于接到了安禄山的逐客令,却没有接到照例应该呈上的谢恩表。

可此时的冯神威也顾不上什么谢恩表了,一接到逐客令便马不停蹄地跑回长安,一见到玄宗就哭哭啼啼地说:“臣差一点就见不着皇上了!”

从冯神威离开范阳的那一天起,亦即天宝十四年八月开始,安禄山就把起兵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防止泄密,安禄山只和心腹幕僚严庄、高尚和将军阿史那承庆加紧密谋,其他文武将吏一概被蒙在鼓里。

众人只是觉得奇怪,自从入秋以来,安禄山便频频犒赏士卒,并且三天两头搞军事演练,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直到这一年冬天,当有奏事的官员从长安返回范阳,安禄山才借机伪造了一道天子密诏,然后召集众将说:“有密旨,命我举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诸君应全部随我出征。”

众将官相顾愕然。直到此刻,他们才终于明白——原来这几个月的好酒好肉都不是白吃的,比平时多好几倍的饷银也不是白给的,是通通要让他们拿命去抵的!

说白了,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阵杀敌也是他们分内的事情,这本来没什么好说的,可让他们感到郁闷的是——这一次并不是跟敌人拼命,而是掉转枪口跟朝廷拼命!

然而,不管众将佐中有多少是仍旧忠于李唐、不愿追随安禄山造反的,现在都已经是身不由己了。除了硬着头皮跟安禄山登上贼船,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集结了麾下的所有部队,并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正式在范阳起兵。

次日清晨,安禄山在蓟城(范阳治所)城南誓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宣布即日南征,同时告谕三军将士:“胆敢反对起兵、扰乱军心者,一律屠灭三族!”

是日,安禄山命节度副使贾循留守范阳,然后亲率十五万铁骑从蓟城出发,大举南下,兵锋直指东京洛阳。

“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一场彻底改写唐朝历史,并将深刻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战乱就此拉开序幕。

《资治通鉴》称:“禄山乘铁舆(防箭的铁轿),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狼烟滚滚,裹挟着安禄山觊觎九五的野心。

马蹄嘚嘚,裹挟着安禄山征服天下的欲望。

十五万范阳铁骑就这样以犁庭扫穴之势席卷燕赵大地,以所向无敌之威挺进中原。

盛世唐朝就在这一刻轰然崩坍……

狼来了。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可此时此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干什么呢?

他在泡温泉。他正和他最心爱的杨玉环一起,在美丽而宁静的华清宫中泡着温泉。

自从开元后期以来,玄宗每年十月都要上骊山泡温泉,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可谓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然而此时的李隆基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与杨玉环的最后一次骊山之行。

外面的世界天寒地冻,可华清宫中却温暖如春;北方的大地正在安禄山的铁蹄下呻吟和战栗,可骊山的天子行宫中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

李隆基和杨玉环一起沐浴在温泉池中,时而嬉水,时而畅游。池中热气弥漫、烟雾缭绕,美人肤如凝脂、巧笑嫣然,此情此景尽管已经看过无数遍,可玄宗还是忍不住心旌摇荡,一时间不知今夕何夕,亦不知人间天上……

如果时间就在这一刻悄然凝固该有多好。

如果人生就在这一刻进入永恒该有多好。

只可惜,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它可以让一个帝国在短短几年里走向繁荣和强大,也可以让一个太平盛世在一夜之间变得破碎支离,面目全非。

而人生同样是世界上最无常的东西,前一秒还在享受天堂般的快乐,下一秒就有可能陷入地狱般的煎熬。没有人知道哪一秒才是天堂地狱的转捩点,也没人知道是什么力量在主宰这一切。即使李隆基贵为天子,他也没有权力让时间停止不动;即使李隆基富有四海,他也无法用他的意志挽留住人生中的美好。

哪怕只是点滴。

哪怕只是一瞬。

安禄山率主力南下的同时,为了消除来自河东方面的威胁,派部将何千年率领一支小分队前往太原,以献神射手为名,设计掳走了北京(即太原)副留守杨光翙。太原守军大为惊骇,立刻将安禄山造反、长官被劫的消息奏报朝廷。与此同时,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也向朝廷呈送了战报,称安禄山已起兵叛乱。

然而,面对来自前线的奏报,人在骊山的玄宗却依旧置若罔闻。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玄宗“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也就是说,他仍然认为这是那些嫉恨安禄山的人在造谣,所以不肯相信。《资治通鉴》的说法符合事实吗?

恐怕未必。

事实上,早在宦官辅璆琳东窗事发,而裴士淹、冯神威等使臣连连在范阳遭受冷遇的时候,玄宗就已经察觉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了。而他之所以在危机来临的时刻还把军国大事抛诸脑后,不顾一切地陪着杨贵妃上骊山,甚至在接到前线战报时还执迷不悟,其原因恐怕不是因为他看不清现实,而是因为他在逃避现实。

是的,李隆基在逃避。

作为一个统治了大唐帝国长达四十余年的皇帝,李隆基对自己的能力和运气都太自信了。所以,他既不愿承认自己在识人用人上的严重错误,更不愿直面由于这种错误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换句话说,他宁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躲进温柔乡,宁可让自己变成一只自欺欺人的鸵鸟,也不想让残酷的现实剥夺掉他最后那点顽固而脆弱的自尊心。

可是,到了十一月中旬,当河北各郡县的战报像雪片般飞进华清宫的时候,玄宗终于不得不从醉人的温柔乡中百般无奈地抬起头来,勉强收拾精神,紧急召见宰辅重臣,询问他们御敌平叛之策。

对于安禄山的造反,满朝文武个个忧心忡忡、惶骇不已,唯独杨国忠得意洋洋、喜不自胜。

因为,他的预言成真了。他喊了这么久的“狼来了”,最后安禄山总算给他面子,真的来了。

“扬扬有得色”的杨国忠拍着胸脯对玄宗说:“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资治通鉴》卷二一七)

如今真想造反的只有一个安禄山,将士们跟他都不是一条心。不出十天,必能将他的脑袋传送行宫。

听了杨国忠的话,玄宗如释重负,脸上迅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其他几个宰辅大臣却人人相顾失色。

十天就能平定安禄山叛乱?你杨国忠这海口也夸得太大了吧?

接下来的事实马上就将证明,杨国忠这不叫夸口,而叫扯淡!

此后,唐朝政府军非但没有在十天内平定安禄山叛乱,反而在玄宗和杨国忠一错再错的决策之下,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而且很快就把洛阳和长安两座京城都给丢了,以致玄宗君臣不得不仓皇流亡巴蜀。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刚刚两个月,安禄山就在洛阳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大燕皇帝;而时隔不过半年,声称十天就能拿下安禄山脑袋的杨国忠,自己反而在马嵬驿被砍掉了脑袋。

安禄山刚刚起兵之时,尽管朝野上下都为之震骇,却还是没有人料到局势会恶化到后来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料到官军在叛军面前会那样不堪一击、一溃千里,更没有料到当时大唐军界最耀眼的三颗将星——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竟然没有一个能够阻遏叛军的兵锋!

尤其让忠于李唐的臣民们扼腕愤恨的是,这三个曾经叱咤风云、威震朝野的一代名将,最终竟然都不是死在御敌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谗言下……

威震中亚:高仙芝的锋芒

高仙芝,高丽人,将门之后,从小随父至安西,稍长因父荫被授予游击将军。史称高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二十出头便因军功被提拔为将军,“与父同班秩”(《旧唐书·高仙芝传》),在军中传为一时佳话。

高仙芝曾先后在安西军事长官田仁琬、盖嘉运麾下效力,但一直没得到重用,直到夫蒙灵詧出任安西节度使,才对高仙芝的才华欣赏有加,屡屡对他进行提拔。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居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兼节度副使。

此时的高仙芝虽然已经是安西唐军的二把手,但还称不上是名将。真正让他扬威西域、名动朝野的,当属千里奔袭小勃律的战役。

小勃律国位于吐蕃西北,大约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一带,介于吐蕃、中亚与安西四镇之间,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自从武周时代以来,这里便是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焦点。小勃律原本亲附唐朝,因而屡屡受到吐蕃的攻击。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吐蕃再次出兵小勃律,迫使其投降,并将一个吐蕃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王,从而牢牢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同时也切断了中亚二十几个小国与唐朝的联系,大有称霸中亚之势。

毫无疑问,大唐帝国要想夺回对中亚的控制权,首先就必须夺回小勃律。

同类推荐
  • 一本看懂中国史

    一本看懂中国史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 至尊顽主

    至尊顽主

    我是郑晓阳,前特种兵,后来成了军事收藏家。在地下要塞里从一死鬼手里拿了个镯子被炸回大明成了朱厚照。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能回到大明是正德那厮的魂儿捣的鬼,他还给了我一个任务。我凭啥要听他的,我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玩儿,因为我是顽主,不让我玩我就捣乱。所以,我在大明开始捣乱。
  • 王莽刘秀喋血皇冠

    王莽刘秀喋血皇冠

    西汉末年,南阳郡成为开国帝王将相批发部,批量生产出王莽及其皇后、刘玄及其皇后、刘秀及其皇后、大量东汉开国功臣,这种奇特现象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东汉之寒门

    东汉之寒门

    南宫寒穿越到西汉末年,阴差阳错下成为一个卫戍边疆的小卒,非凡的箭技让他渐渐声名鹊起……而星象的预言,真的会应验在他身上吗?这里有致力改革的王莽,一心复汉的刘秀,还有绿林始祖王匡,如今多了南宫寒,历史会改变吗?这里有端庄秀丽的阴丽华,废后善终的郭圣通,智勇坚毅的刘伯姬,她们的命运是否又会不同?云台二十八将,各路割据势力,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个群魔乱舞的年代。“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是魔门所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报复?”“什么,王匡就是魔门门主?”……“你们都是寒门子弟,而从今天起,你们将是我的寒门弟子。”乱世中披荆斩棘,只为生存。
  • 不一样的大隋

    不一样的大隋

    重生成隋文帝第六子杨睿,看本王如何驰骋疆场,收盖世勇将,灭突厥平高昌,成为一代圣皇
热门推荐
  • 回忆中的往事

    回忆中的往事

    我喜欢现实,不喜欢追溯以往,但不得以,因为我失去了他。我回忆是因为朋友们问我谈了多少次恋爱,什么样的男人是我喜欢的。这么些年了,原本埋在心底的秘密,再揪出来,心底的伤痛真的难以回笼。
  • 黑道蠢妻总裁跪下唱征服

    黑道蠢妻总裁跪下唱征服

    她是他一手带大的狼崽,在黑道里的势力根深蒂固.她是白家失散的千金,他是撑起帝国的首席.他因为心结离开她,她苟延残喘.两年后的再遇,擦出耀眼的火花.
  • 搏魅群侠传

    搏魅群侠传

    你是否觉得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如果当你醒来发现你变成了某个你喜欢的人物,那么你将是如何的反应?
  • 暗夜暴君:绝宠腹黑女帝

    暗夜暴君:绝宠腹黑女帝

    【正经版】她,本该富贵荣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偏偏牵扯进了天家的情爱里。转世而归,昔日的爱人已死,仇人尊荣至极。本该是黑暗绝望的复仇之路,却开满了桃花。是隐藏于黑暗之中的朱门之子?是心怀天下的谦谦君子?是君临天下的霸道君王?还是一心隐忍的别国皇子?这一路的波诡云谲,这一路的步步惊心,究竟谁能陪她走到最后?其实不过是一个转世之后咸鱼翻身,顺带收了一票美男的故事。【文艺版】这世间有那么多爱不得,从来都没有人是最后一个,她在仇恨中挣扎沉沦,只求黑暗中最后一丝光明。地狱里涅槃,烈火中重生,她终于放下仇恨,和有情郎携手笑流年。
  • 权凌异世:双重旋律斩天际

    权凌异世:双重旋律斩天际

    她是浣玦,大大咧咧还有点古灵精怪,可她却还有另一重身份,黑道上嗜血女王消隐!让人闻之色变,就在她混的不错的时候,少时玩伴却反目成仇,弄了一枚炸弹就让她直接狗血地到别的世界蹦跶去了……自从到了异世界,她发现,一系列坑爹的事情紧追着她不放。什么坑爹的考核,寻找什么宝物,还有为原主复仇……一大推事情需要她解决。“喂喂——开什么玩笑?这种破事为毛老找上我?“浣玦真是欲哭无泪……她也好想过个清闲生活啊,但是幻想就是这么美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喽——
  • 凤凄妆妾身不思量

    凤凄妆妾身不思量

    他是杀兄弑母的太子殿下,化身姑苏城第一首富。她是懵懂无知的青楼妓子,变身天下皆知的公主。在他眼中的,只有权利。而她不屑的,也是权利。一个女子从天真变成满眼心机,她懂得了复仇她懂得了杀人。她血溅四方,只为了当年骗她得那个人。凤凰涅槃,凄冷了红妆。妾身等一人,夜夜常思量。“孤以江山为聘,嫁给孤。”“妾身偏不。”
  • 逆世妖妃

    逆世妖妃

    『orz贼猫团出品』【免费完结】一朝穿越,她成了西缘大陆西缘国安家人尽可欺的废物十四“少爷”,因丑颜被家族抛弃,“死”于边城无人问津。在睁眼,她已不再是那个懦弱的废物。哼!欠了她的,她必十倍追究!荒垠的沙漠,青翠的草原,艰险的丛林,无边的雪地……为了天生体弱的哥哥,她一跃成为了绝世天才,从此踏上了强者之路,美男兽兽源源不断!凡事在己不在人,我命由我不由天!隔世轮回,情倾此生末,凝望寒潭风声破,不恋朝夕,只愿有此诺。——引言(男主天然黑,女主男装行天下~男主可萌了~强大?不要用这么低级的词来形容他~喜欢就快戳快戳~)结局有点仓促,介意的亲慎戳
  • 微笑假装不悲伤

    微笑假装不悲伤

    在外人面前,苏景殿永远是一副生人莫近的模样,就算有再多的仰慕之情,都不得不在十米开外停下脚步。对于慕微来说,男神的出现,却没有带来灰姑娘的故事?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主角却不是她。熟悉的感觉,陌生的名字,到底梦里的话,是真是假?
  • 启源之路

    启源之路

    一场奇妙的旅行;一些人一些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人。PS:练笔练脑洞之作
  • (完)妃贼出没请注意:误窃天下

    (完)妃贼出没请注意:误窃天下

    职业大盗穿越成王妃,美男和珠宝洗干净等我!她是超级大盗,身手敏捷,聪慧腹黑.一次意外地许愿却穿越时空,成为九王爷私养的宠妃。她不过只是想盗块宝石,没想到却误窃了他的心,误窃了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