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184

第184章 开元盛世背后(1)

都是封禅惹的祸:张说下台

泰山封禅这桩盛事,不仅让唐玄宗李隆基登上了历史的巅峰,同时也让宰相张说走上了人生的最高处,企及了仕宦生涯中最辉煌的顶点。在当时的满朝文武中,借封禅之举而极尽荣耀、备享尊宠的,几乎只有张说一人。因为他不仅全程策划了这场盛典,而且自始至终陪同在皇帝身边,抢尽了所有人的风头,俨然成了整个封禅活动中仅次于玄宗的二号人物。玄宗这个领衔主演有多风光,张说这个总策划人就有多炫!

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顶点的到来就是下降走势的开始,从灿烂再往前迈一小步就是腐烂。这既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是人世间的普遍法则,任何人都概莫能外,张说当然也不能幸免。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四月,玄宗君臣从泰山回到东都还不到半年,山呼万岁的余音还在人们的耳旁萦绕,令人震惊的一幕便发生了——封禅大典的总策划人张说,突然从风光无限的首席宰相,变成了披枷带锁的阶下之囚。

到底出了什么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张说这个人有才,可有才的人通常会犯一个毛病——恃才傲物。自从他就任首席宰相以来,凡是百官向他禀报事情不合他意的,轻则被他讽刺挖苦,重则遭他厉声叱骂,总之在他手底下当差,简直是一种精神折磨。那些被他“面折”过的官员,没有人不在背后诅咒他。

假如张说只是让一般官员讨厌,那问题倒也不大,可关键是他太过专横霸道了,一心打压冒尖的人,结果跟皇帝新近宠任的一个大红人也成了死对头。

这个人,就是开元中期著名的财政专家——宇文融。

宇文融,长安万年县人,高门显宦出身,曾祖父官至隋朝礼部尚书,祖父宇文节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宰相,父亲也官任莱州刺史。有这样的家世背景,注定了宇文融在官场上绝不会无所作为。史称他“明辩有吏干”,入仕没多久,就受到了前后两任京兆尹的赏识(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宰相源乾曜)。

宇文融的发迹始于开元九年。当时,民间的逃户现象非常严重,朝廷深以为患,时任监察御史的宇文融就向玄宗上奏,建议对各地的逃亡、迁移和虚假不实的户口进行彻底清查。一向对其才干甚为欣赏的侍中源乾曜也极力赞成此事。玄宗遂任命宇文融为特使,专门负责逃户和“籍外田”(不在当地政府登记注册的农田)的清查工作。

宇文融没有让玄宗失望,很快就查获了大量逃亡人口和私自开垦的农田。玄宗非常满意,立刻擢升宇文融为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让他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工作。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大政绩,宇文融又奏请玄宗,专门设置了十个“劝农判官”,让他们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分赴全国各地,负责监督括户1政策的执行。

特使们邀功心切,遂不顾地方上的实际情况,以严厉的督责手段逼迫州县官吏加大括户力度。由于宇文融圣眷正隆,连朝廷公卿都惧他三分,所以各州县的地方官就更是不敢抗命,为了交差,只好弄虚作假,把当地的原住户也当成逃户报了上去,“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

逃亡人口被查出这么多,所谓的无照农田也查出这么多,各地上缴朝廷的赋税自然就大幅增长了。当年年底,朝廷就额外“征得客户钱数百万”。(《旧唐书·宇文融传》)

对此,玄宗自然是满心欢喜。

即便民间颇受其弊,很多老百姓也被搞得苦不堪言,可玄宗看不见这一切,只看见了宇文融的显著政绩。当时有个地方官曾上疏朝廷,力陈括户政策导致的各种弊端,却旋即遭到贬谪。不久,又有一个户部侍郎据实上奏,称此次括户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但奏章一上,又被玄宗贬出了朝廷。此后,满朝文武再也没人敢对此多说一个字,而宇文融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玄宗最倚重的财政专家。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八月,宇文融荣升御史中丞,并以“劝农使”的身份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工作。面对这个天子宠臣,各州县官吏拼命巴结,不管政务大小,一律先禀告宇文融,然后再上奏中书省;朝廷有关部司也都不敢随意批复,总是眼巴巴地等到宇文融拿出处理意见后,才敢作出裁决。

一时间,宇文融俨然成了无冕宰相。

眼看宇文融权势日隆,张说当然是极度不爽,于是处处给宇文融小鞋穿。此后,凡是宇文融提出的议案和建言,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张说的推翻和否决。

正在春风得意的宇文融,当然受不了张说的打压,遂将其视为头号政敌,处心积虑想把他搞垮。

就这样,张说和宇文融结下了梁子。

不过,假如张说只是得罪了一个宇文融,恐怕也不至于落到锒铛入狱的下场。他毕竟是首席宰相,无论是资历、威望、贡献,还是天子宠信,哪一点都胜过宇文融。所以,导致张说败落的主要原因,其实也还不是出在宇文融身上。尽管最后出面扳倒张说的人是宇文融,可如果不是张说自己身上出了非常大的纰漏,不管宇文融再怎么使劲,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他送进监狱。

那么,张说到底出了什么纰漏呢?

说到底,还是封禅惹的祸。

虽然策划封禅是张说仕宦生涯中最辉煌的一件事,但是,世间万事总是利弊相生。张说虽然通过封禅成就了不世之功,但也恰恰是因为封禅酿成了不虞之祸。

准确地说,是张说在此次封禅中犯了众怒,把不该得罪的人全都得罪光了。

从封禅动议刚一提出来,张说就和另一个宰相源乾曜干上了。

源乾曜本来是很低调的一个人,不管是以前的姚崇,后来的张嘉贞,还是现在的张说,源乾曜都心甘情愿给他们当绿叶,老老实实无怨无悔,什么事都顺着他们,从没和他们急过眼。可这次不一样,这是封禅!事情太大了,他不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源乾曜的看法是:封禅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物、财力,既劳民伤财又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所以能不搞就不要搞。

然而,一贯目中无人的张说根本不把源乾曜当一回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甚至在劝请的奏章中,每一次都把源乾曜的名字强行署了上去,简直有点绑架的意味。源乾曜虽然对此无可奈何,但从此对张说极为不满。所以,当后来源乾曜成为张说一案的主审官时,就公事公办,据实上奏,一点情面也不讲,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除了触怒源乾曜之外,张说也触怒了朝中的文武百官。

由于封禅是件普天同庆的大事,所以相关的制度规定,凡是陪同天子上泰山的礼官,不管之前的官阶多高,一旦参与了盛典,天子就予以“推恩”,一律超拔为五品官。而满朝文武那么多人,当然不可能都以礼官的身份上去。所以,谁能上谁不能上,就要有一个取舍的标准。

这个标准谁来定?

当然是张说。

如果你是张说的亲信、朋友、亲戚,或是中书门下的官员,平时又很会巴结老大,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用礼官的身份上去了。就算你原来是九品,爬一回泰山你就“通贵”2了,胜过你奋斗大半辈子。

假如你完全不符合上述条件,是不是就没戏了?

不,你还可以临时抱佛脚,揣上一些黄白之物或者贵重珍玩去拜访一趟张老大。倘若分量不是太轻的话,那也要恭喜你,你也可以“通贵”了。

这就是封禅背后的猫腻。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光鲜亮丽的事情背后藏有如许见不得人的猫腻,满朝文武的眼睛自然就会像探照灯一样,牢牢锁定在张说身上。所以,当随同天子登山的人员名单一公布,百官立刻炸开了锅,纷纷指责张说滥用职权,营私舞弊。

其实,早在张说公布这份名单之前,就已经有一个下属提醒过他了,说这么干太过招摇,恐怕会惹来众怒,力劝张说三思后行。

这个下属就是后来的著名宰相张九龄,其时官任中书舍人,因富有文学才华而深受张说赏识。

可是,一贯专横的张说并没有听从张九龄的劝谏,还是一意孤行地把名单公布了,于是就把满朝文武全给得罪了。

在得罪文武百官的同时,张说还得罪了另外一大拨人。从人数上看,这拨人的数量最大,所以他们形成的舆论力量自然也不可小觑。

这拨人就是护卫天子出行的数万士卒。

整个封禅行动,最辛苦的莫过于这些当兵的。朝廷官员乘车骑马,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步行;夜里当官的都睡了,他们还要站岗放哨、巡逻值夜。所以,几乎每个士兵都认为,封禅结束后,他们肯定会得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由于封禅活动耗费甚巨,张说为了节省经费,就只给士兵们“加勋”,而没有发放任何物质上的赏赐。这些当兵的眼巴巴地盼着赏钱,结果只盼来了没有任何鸟用的荣誉称号,一个个肺都气炸了,拼命在心里问候张说的祖宗十八代。

“由是,中外怨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二)

就这样,张说把参与封禅的人几乎都得罪光了。

可纵然如此,也还不是张说败落的最主要原因。

假如张说因策划封禅而进一步受到玄宗宠信的话,那么就算天下人都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最后也还是奈何不了他。换句话说,只要哄得皇帝开心,把天下人全得罪了又有何妨?就算天塌下来也有皇帝顶着!

然而,张说的不幸在于——就连他竭尽全力要讨好的天子,最后也对他产生了不满。

这才是最要命的。

玄宗之所以对张说不满,就是因为他在拟定登山名单的事情上太过独断专行了。

就在封禅礼毕的几天后,玄宗大宴群臣,席间有一个穿五品大红官服的年轻官员引起了玄宗的注意。

这个年轻人是张说的女婿,名叫郑镒。

玄宗记得很清楚,郑镒本来只是一个九品官,印象中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政绩,为何短短几天就连升四品了呢?

玄宗随即把郑镒叫到跟前,问他突然升官的原因。郑镒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最后,还是玄宗身边一个叫黄幡绰的优伶帮他作了回答。

黄幡绰不无讥讽地笑着说:“此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

这句话既是在提醒玄宗,这个郑镒就是前几天在泰山顶上被“推恩”授官的人之一,同时也是在暗讽郑镒,说他纯粹是靠岳父的关系才得以连升四级的。后人之所以称岳父为泰山,其典故正出于此。

玄宗闻言,心里大为不快。

敢情那天跟自己同登泰山的所谓“礼官”,都是张说的亲党啊?这不是明目张胆地以权谋私吗?!

由此,玄宗对张说的倚重和信任之情大打折扣。

自从封禅归来,张说表面上还是那个风光无限的首席宰相,其实明眼人不难发现——张说已经失去天子的信任了。

开元十四年二月发生的一件事,足以证明张说的失宠。

当时,玄宗征召河南尹崔隐甫入朝,准备授予他御史大夫的要职。张说认为此人粗鄙无文,便奏请玄宗改任其为金吾大将军,同时推荐了另一个人选。

这个人就是几年前因贪赃受贿而遭贬谪的崔日知,据说与张说私交甚笃。

张说的奏章呈上后,玄宗愤怒了。

好你个张说!朕看中的人你认为粗鄙,可你自己推荐的又是什么货色?一个品行不端的腐败官员!就因为和你张说是好友,你就敢公然推荐他担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什么官?是监察百官的官!一个连自己品行都有问题的官,又如何监察百官?朕把中书令的大权交到你张说手上,难道就是让你这么干的?!

玄宗断然否决了张说的提议,还是依照原计划把崔隐甫调到了中央,担任御史大夫。

崔隐甫走马上任之后,听说自己差一点被张说搞掉,当然对他恨之入骨。

就这样,张说又多了一个仇敌。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张说基本上是自绝于人民了——除了跟他爬上泰山的那一小撮亲党外,他在朝中已经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眼看张说自己一步步走到了悬崖边上,他的宿敌宇文融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宇文融马上去找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新上司、御史大夫崔隐甫,还有一个就是日后大名鼎鼎、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不久前因宇文融援引,与他同任御史中丞。

三个人一拍即合,随即分头行动,大力搜集张说违法乱纪的证据。

这一次,张说注定是在劫难逃了。

搜集罪证、弹劾高官历来是御史台的看家本领,何况现在又是纪检部门的三个主要领导联手,加上张说自己的屁股又不干净,皇帝也已不再信任他,如果这样还不能把他扳倒,那简直是没天理了。

敏锐的张九龄觉察出了宇文融的异动,忧心忡忡地告诫张说:“宇文融受皇上宠信,正吃得开,而且头脑精明,工于权术,您不可不防。”

可是,一贯自负的张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他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鼠辈何能为!”(《资治通鉴》卷二一三)

开元十四年四月四日,张说眼中的“鼠辈”便正式向他发难了。崔隐甫、宇文融、李林甫联名上疏,以三项罪名弹劾张说:一、私交术士,占卜星象;二、结党营私,腐败奢侈;三、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这三大罪名,随便哪一条都够张说喝一壶的。

此案引起了玄宗的高度重视。他立刻将张说逮捕下狱,随后指定侍中源乾曜、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胡珪,会同御史大夫崔隐甫,组成一个特别法庭审理此案。

由于张说早把朝中的官员都得罪光了,大伙都盼着他早点完蛋,所以审讯结果可想而知。源乾曜等人会审后一致认为:此案证据确凿,张说罪无可赦。

直到此刻,张说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公卿百官的众矢之的,成了朝野上下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同类推荐
  • 清朝故事多

    清朝故事多

    从佛库伦生出爱新觉罗家族远祖布库里雍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舒尔哈齐,五大臣,四大贝勒,储英等等,一直写到清末帝溥仪退位中国走向共和,400年政治、军事、金钱、美色、文化等一应俱全,立体全面展示满清皇朝发展史,政治官场里的权谋手段,政客博弈的刀光剑影,普通小人物不懈奋斗的历史,拉帮结伙,结交人脉,消除异己,得到利益,用已得利益巩固己方力量,然后物极必反,此消彼长,永远没有常胜一方,继而陷入不断谁主沉浮的魔咒,不断上演着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处其境,难解其乐。
  • 刺客信条:清

    刺客信条:清

    以在这时代在背负的恶名,用剑刃代替救赎那些灵魂被侵蚀黑透的人,但刃尖从不抵向无辜之人。遵循刺客之道,诺下道义信条。清政府从兴直衰的结局已被注定,但曾有不少人试图用双手改变历史,最终改变的终究是自己的命运。这里所写的是晚清时期几位来自中国刺客的传奇一生,文章角度以第一人称开写暂时停更
  • 烨华

    烨华

    烨——虚构的国家,考证派请止步。当盛世的帷幕落下,面对昏庸的君主无能的朝廷,你如何选择。继续身为武将的职责保卫江山效忠于昏君,还是投奔叛军与昔日故有反目成仇。圣朝末世的硝烟,遥远时空中相依的少年,那一年,谁将拜金殿,负了离人的泪眼。
  • 名商

    名商

    你猜吧!
  • 天庭版三国

    天庭版三国

    穿越了,也有了一个天庭农庄,但曹青压力山大!曹操:贤弟,愚兄这里断粮了,看在典韦被你抢走份上,随便补偿个几万石吧!刘备:恶贼!三发四次抢我发妻,看在备身无分文份上,赏个地盘吧!孙坚:贤侄,不要再来挖墙角了,大小乔已经被你抢走了,再挖,我的俩个儿子就要打光棍了!曹青:以上都是通通胡言!天地良心,本人一向公正廉明,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大小乔:夫君,奴家最近皮肤又不白了,想吃蟠桃了。典韦:主公,狗肉还有没有了,俺老韦又没力气上阵杀敌了。曹青:你们等着,我这就给你们取去。【PS:已完本七十万字书唐,人品有保证,无需担心。】
热门推荐
  • 邪王独宠俏皮公主

    邪王独宠俏皮公主

    她,21st有着“笑面杀手”之称,身死,魂穿异世,在这里体会到了亲情,友谊与她一直渴望的爱意穿越后变成了“废物”啥子情况!人人嘲笑,人人欺负,没关系,咱慢慢来,左手一只神兽,右手一只变态兔子驭万兽,炼万药,催万魂……他,堂堂邪王,据外所知,无情无义,冰冷至极,残暴不仁,可是遇见她“萱儿,来,亲一个。”靠!大哥,你的节操呢!现在是什么情况!
  • 重整纪元

    重整纪元

    公元3124年,称为“天人”的异界大陆物种降临地球,自此以后,人类以“肥料”之名渡过了整整三千年。秦铮,一个普通人类,从十五岁起被关押在天人监狱,二十五岁被判处死刑,来到天人大陆,他逃过死劫,而作为代价,将要和天人少女共同打破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桎梏,重整纪元。重整纪元?那是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目标,却又是一个人类神话的伊始。
  • 星河之祭

    星河之祭

    一位偶然得到一块祭道枢纽的少年,抬头仰望着头顶的无垠璀璨星河,忽然,一道位面缝隙在他身侧敞开,一股弥漫而出的硫磺火焰的气息,让人作呕。钠塔路位面,可得高等献祭材料:恶魔精魂,恶魔精血,血污气息。晶球的提示,让少年皱了皱眉。
  • 宋仲基宋慧乔之遇见你真好

    宋仲基宋慧乔之遇见你真好

    这里只有一个跟后裔一样,一见钟情的宋仲基宋慧乔。你们只要把欧巴和欧尼想象成一个普通人就好咯~希望关注我哦!
  • 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孙子兵法》的智慧是生生不息的,直至今天依然给我们无尽的启示,《孙子兵法》不断教导我们:怎样对待问题?怎样把握机遇?怎么赢得胜利?……它始终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探索思考的空间。《孙子兵法》作为闪烁着哲学思想光辉的军事著作、为历代帝王、军事家、战略家所推崇,其用无限大、其行无限广,后代有人将它用于政治权谋之道,用于商战。《孙子兵法》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几个世纪前《孙子兵法》就被介绍传播到国外。世界著名的军校美国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作为军事战略、战术学教材。
  • 别了,我深爱的姑娘

    别了,我深爱的姑娘

    有缘相聚,无缘相守。命中注定,我终将失去你……
  • 血族迷踪

    血族迷踪

    青春少女唐薇,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蔷薇帝国的名校,与学长的相遇开启了一场奇异的冒险,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擅自离开了爷爷、奶奶,在曦月大陆,是否能成功将困难抑制。血族的邂逅、女巫的生世到底还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逆天绝修

    逆天绝修

    【完结】求支持~~~~平静了数千年之后,天澜大陆再掀起一股腥风血雨,魔族,神族,人类都纷纷的参与了进来。一个看似普通的少年,在这样的乱世中,一步步的修行,经历无数的生死考验,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点点的揭开乱世幕后的真相,终结了这一切背后的阴谋。【重复章节已删除】
  • 稚初

    稚初

    稚初稚初稚嫩的初恋幼稚的初恋。女主虞懿初的初恋和大多妹子一样发生在高中普普通通的她遇到不普通的他,进入一个和她本来没有半点关系的世界,一个让她丢失了很多却换来成长的世界。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她爱的人都像他差不多的开始差不多的过程差不多的结尾却有着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 九天凤女红颜宠

    九天凤女红颜宠

    她是现代的杀手queen,也是墨氏集团唯一合法继承人墨冰漩,十八岁生日礼物,让她穿越时空,来到异世。都说轩辕国长公主嚣张跋扈,仗着太后和皇上的宠爱肆意妄为,她是本就嚣张,还是在这副面孔下另有隐情?四大国表面和平共处,实则暗地里暗潮汹涌,她的到来,又有怎样的转机?他是洛王世子,才华横溢,冠绝天下。他不理政事,只管遍布自己的产业,敛天下之财。四国汹涌澎湃,他是继续不问朝政,袖手天下,还是以江山为聘,赢得美人在侧素手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