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9700000004

第4章 “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3)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居世界前列,光芒四射,泽被天下,如众星拱月、百鸟朝凤,历史上受到许多国家的仰慕、膜拜,“以中国为师”,几乎成为当时这些国家求道的不二法门。一个被称为“儒教文化圈”的文化地理区域,就在世界上出现了。

在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有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菲律宾、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亚次大陆乃至南洋群岛一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中国周围,除西北地区影响稍微小点外,儒学作为各国共同的文化传统,曾经以各种不同的渠道普遍、深入地影响到东亚、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结构、教育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组织等,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思想为特征的“儒教文化圈”。虽然,近代以来,东亚、东南亚各国的儒教文化体系,都在西方文化急风暴雨的冲击之下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作为文化传统的根脉并没有完全消失,其中某些因素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还被激活,并对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作用。

可称日本“维新之父”的福泽渝吉,尽管提出日本“脱亚入欧”的主张,但他也在其论著《文明论概略》中承认:“把我国人民从野蛮世界中拯救出来,而引导到今天这样的文明境界,这不能不归功于佛教和儒学。尤其是近世以来儒学逐渐昌盛,排除了世俗神佛的荒谬之说,扫除了人们的迷信,其功绩的确很大。”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突出了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孔子思想,并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才孕育出一个今天的日本。韩国著名学者金日坤在《儒教文化圈的秩序和经济》一书中,也如是说:“儒学是日本、韩国最具优势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作为秩序和原理而发展。儒家文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是由于儒学伦理具有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新加坡情况有些特殊,虽然其百分之七八十人口为华人,但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并存。“没有李光耀,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就是李光耀用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地治理了新加坡。在1978年该国的国庆节大会上,李光耀公开表示:存在其内心的“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曾给予他自信心、胆识、热情及充沛精力。1982年初,在他提议下,新加坡开始编纂《儒家伦理》课本,此后并在中学里普遍施教。同时,李光耀将儒家观念贯彻在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其父子的先后治理下,1965年才独立、建国至今尚不到半个世纪的新加坡,在民族纷争、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频繁的东南亚,从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的现代化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窥一斑而知全豹”。

孔子不登泰山,不知泰山之高;曹操不临东海,不晓星汉灿烂。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过一番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够在摒弃传统价值体系糟粕的同时,精心钩沉出其中暗投的明珠,让其光芒莹莹地投射到今天。什么时候,也让我们的后人像我们遥望汉唐一样,欣悦地说:原来“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

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这块土地上最长最壮阔的水运动脉——长江,那么,它既不是一潭死水,也不是湮塞湖,它浩浩渺渺,穿三峡,过荆楚,掠金陵,九曲回肠,吐故纳新,与无数支流湖泊交融,终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才有了“不尽长江滚滚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一番壮丽风景。

与此类似,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发展进程,也不是一成不变、泥古不化,在历史进程中,虽然风云变幻,兔起鹘落,面临各种内忧外患的挑战,但它善于应变,激浊扬清,庄敬自重,日臻完善,因此而生命常新,精魄永在。其中,最值得赞赏的,就是泱泱中华秀蔚山川,始终挺立有那么一批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民族的脊梁”!

中国历史进入明朝末年以后,社会连续出现严重的动荡,诸如倭寇之乱、宦官专权、后妃干政、官员腐败、农民起义、清军入关等,明王朝岌岌可危,命悬一线。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许多学者、文人挺身而出,集会结社,论学议政,其影响广布者,莫过于“东林党人”。其他还有复社、几社、山左大社、望社等民间社团。

“东林党人”得名于位于无锡城东的东林书院。这书院由北宋儒士杨时创建。杨时,乃宋代大儒程颢、程颐二程的弟子,成语“程门立雪”说的就是杨时拜见程颐的故事。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免职回到老家无锡。经与弟弟顾允成商议,修复了古老的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即顾宪成撰写,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这实际上是东林书院所标榜、追求的社会抱负与政治理想,即入此书院大门者,不能只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冬烘先生(书呆子),而必须忧国忧民,关心天下大事。

作为东林党首领,顾宪成还有一句话传之于后世,那就是“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他的志同道合者可谓济济,当时在野、当政之士皆有,主要成员有高攀龙、钱一本、邹元标、赵南星、李三才、杨涟、左光斗、黄尊素、史孟麟等人。他们在理事讲学之余,常聚在一起议论朝政,臧否中央及地方官员,并用“君子”、“小人”去褒贬当时政坛上的正、邪两派。如此久而久之,逐渐在苏南地区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地方政治势力,对当时的社会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有了“东林党”之称。

东林党人多清正孤傲,不畏强权,敢于直抒胸臆,为民请命;也敢于直面抨击朝廷腐败,反对“矿使”、“税监”及贪官污吏。

东林党人李三才任职凤阳巡抚期间,大胆查抄当红太监陈增的手下程守训数十万赃款及大量古玩珍宝,并将程守训绳之以法,大快人心,百姓拥戴。他还多次上疏陈述苛烦的矿税对民间实业的祸害,并提议大兴水利,防范水旱灾害。但他的这些主张不但不被采纳,反而遭政治对手诬陷,上告内阁大臣论处。顾宪成闻之,立刻上书称颂李三才的政绩。御史吴亮更是将顾宪成的书函抄入邸报,寄希望于舆论干预。

东林党人还利用“京察大计”力图整肃官场。“京察”,是明朝考察在京城任职官员的一种制度,6年一次;考察内容主要为官员的政绩、品行,以决定其升降调或罢免等。若有人在“京察”中被罢官,就将“永不叙用”。万历三十三年,都御史温纯、吏部侍郎杨时乔等东林党人主持“京察大计”,便排除一切干扰,终将钱梦皋、钟兆斗等一些有劣迹或名声不佳的官员予以贬谪。

东林党是明朝末期出现的地方知识分子群体,成员多为在职或下野的中下级官员,主要代表的是江南中下层地主的利益。他们试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危机重重的明朝江山,反对不知大厦将倾的权贵及官场醉生梦死的腐败。其用心无可非议,正如顾宪成在《东林商语》中所言:“自古未有关门闭户独自做成的圣贤,自古圣贤未有绝类离群孤立无与之学问。吾群一乡之善士讲习,即一乡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一乡矣;群一国之善士讲习,即一国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一国矣;群天下之善士讲习,即天下之善皆收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乎天下矣。”但平心而论,他们“毕竟是书生”,拂尘清谈,坐而论道,脱离百姓,虽看似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但改造社会的客观效果并不明显。当时的文人夏彝仲,就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指出:“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敌、制寇卒无实着”。

东林党人可谓当时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多半受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害,派别不一,各行其是,互相倾轧,特点是高谈阔论,空谈义理,纸上谈兵,而对具体的国计民生则隔靴搔痒,无关宏旨。所以,待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满洲铁骑入关、大明江山垮台之时,这批自以为饱读圣贤经书、参透儒家精髓的读书人,却“愧无半点匡时策”,虽然其中不少人,如陈子龙、李待问、夏允彝等,也头戴方巾、身披战袍,投入勤王行动或抗清斗争,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挽救不了明王朝的灭亡。

怀疑、叩问的电闪,划过现实变局沉痛的长夜便是必然的了。

明清之际,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为代表的学者,对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几百年的宋明理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批判。他们认为,太突出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宋明理学,在实际上游谈无根,空疏无用,甚至清谈误国,儒家经世济民的优秀传统被其弄丢了;要想真正把握儒家的精神,唯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孔孟立论的依据,否则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他们打出“舍经学则无理学”的旗号,提倡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恢复儒学作为经世致用的学问,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在这方面,顾炎武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病起与蓟门当事书》)。

顾炎武初名绛,别号亭林,字宁人,后世称为亭林先生。祖先世代明朝为官,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然中落,从10岁起,顾炎武就跟随祖父读书,受到过比较严格的儒家教育,特别是他的嗣母王氏给他讲过很多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深深熏陶了他幼小的心灵。这些对于他以后人格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时的江南继东林之后,再组复社,复社声名传遍天下,年仅14岁的顾炎武就加入了复社。由此,他广泛接触当时的名士大儒,以天下为己任,年轻时就认识到科场应试无足轻重,应用心研习实用之学,他常叹谓:“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

公元1645年,清兵入关后的第二年,南渡长江,大肆屠杀江南民众。史可法扬州殉难以后,江南半壁战局每况欲下,但江南民众依然奋起抵抗,陈子龙、夏允彝起兵于松江,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起兵于昆山,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千里》《亭林诗集》)。清廷派兵血腥镇压,嘉定、昆山和扬州一样被屠城,杀戮甚是惨烈。顾炎武在其《秋山》诗里记载当时的景象是“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岗峦”。仅昆山失守,死难者就多达4万人。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他本人城破之前已往语濂泾而侥幸得免。其嗣母王氏,在家乡沦陷后绝食10天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言给顾炎武:“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先妣王硕人行状》)这成了他一生的天条律令。

此后,风萧水寒,离乡背井,远游北方,开始了他的颠沛流离的游历生涯。北上山东、河北,特别对河北的形胜之地做了广泛的实际调查,重点关注了山海关、居庸关、昌平、古北口等地,写出了《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等诸多军事地理名著。到了陕西后,他不顾年高体弱,履及关中山山水水,并在华阴买了50亩地,决定余生就在此垦荒。他给一个在家乡的侄儿写信道:华阴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势险要,消息灵通。一旦天下有事,十里远的地方便可屯兵守险。若大军东出潼关,争夺天下,此地实有高屋建瓴之势啊!直到鬓发皆雪,眼漶齿摇,他朝思暮想的,依然是反清复明的大业。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正始》)。

在顾炎武心目中,“保(一姓之)国家”,那是当官的事,而保天下则是人人有责,当仁不让。这是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初表述。他的这一基于天下为公而不为私的看法,明确否认以往天子代表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陈辞旧说;同时这一“匹夫”的权利、义务观,又与黄宗羲所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治学上,顾炎武不依傍、不盲从,信其所当信,疑其所当疑,主张多学而识、明道救世,探求有益于民生国命的实学。他对明末许多“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文人嗤之以鼻,他们“稂不稂,莠不莠”,入衙不能理政,上阵不能御敌,简直就是一个臭皮囊!《日知录》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撰而成的一部煌煌巨著,在其第十三卷之论《风俗》部分,他详细考索了历代社会风气的演变情况,认为“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指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整齐风俗、拨乱涤污的关键,即在于“士大夫”是否有廉耻;并举出“魏晋人之清谈”亡天下的历史教训,说明士大夫不顾国家、民族的安危而空谈心性,从而致使风俗大坏,是天下覆亡的重要根源。

顾炎武极力主张建立廉洁政治,对明末官场严重而普遍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他在《日知录》中说:“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乃以今观之,则无官不赂遗,……自其束发读书之时,所以劝之者,不过所谓千钟粟、黄金屋,而一旦服官,即求其所大欲。君臣上下,怀利以相接,遂成风流”。在这里,他将批判矛头直指专制时代至高无上的君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认为皇帝为大不尊,助长了满朝贪污、受贿之风。

在金石考古和历史地理学方面,顾炎武亦卓有成就,其志仍在经世致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著作。长编性质的两书,虽然主要出于钞录,但有断制,极富价值,不仅为清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开启了先路,也是后人研究地理沿革、古代经济,特别是明代经济史的不可缺少的必读书。

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议以撰修《明史》,特开博学鸿词科,征举海内名士。许多江南文士为利禄所诱,曲迎阿附,屈膝做官,顾炎武的同乡叶方霭等人也联合举荐他出来,他回信严词拒绝。第二年清廷还不死心,让主持编写《明史》的大学士熊赐履派了两个差人来到华阴,请顾炎武到北京做其助手,他毫不迟疑以死自誓,“唯办刀与绳”。他不与清政权合作的立场如松柏青青,桑槐郁郁,不说是清朝的名公巨卿了,就连自己的亲外甥——时任清政府高官的徐乾学,也很少走动。有一回,徐乾学力邀舅舅到家中做客,他无奈去了,却拒绝饮宴,以示不食清禄之义。后来,徐乾学又在江南替他买田置地,多次请他回故乡养老,他始终不肯南归。1680年,顾炎武原配夫人于昆山病故,远在关中平原上的他,闻讯后,吩咐仆人买来香烛等祭品,布置好妻子的灵位。灵位前,他老迈之身,拜之甚恭,又痛哭失声。“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这首悼妻诗的大意是:你逝世在遥远的江南小镇,送你入土为安的仅有6岁的长孙。你在九泉下见到年迈的父母,请秉告二老吧:明朝的遗民还有我这个人。这一年顾炎武已经68岁了。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神婆奶奶的一生

    神婆奶奶的一生

    奶奶是个神婆,无论人们遇到多么难缠的鬼怪,奶奶都会帮他们解决。无论是下水道的冤魂,还是幼儿园里的怪婴,奶奶都帮他们解决了麻烦。因为奶奶的身份,也使得奶奶付出了最惨的代价……
  • tfboys之四行情书

    tfboys之四行情书

    tfboys的一段千年之恋,勾勒起了转世前后的故事。在隔着是千年之后的爱恋中,是否能有奇妙的火花(感觉一笑好逗啊!写得这么古风,文笔不好,望读者见谅)
  • 我的大学生活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的大学生活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人超级真实的原型不希望千千万万的同行者,但看到反思的快乐。
  • 界魂战尊

    界魂战尊

    世界之外是什么,不知道,世界之内,一切存在,皆为傀儡。他没有武脉,但却拥有超越一切武脉的木偶傀儡。他最初只是一颗棋子,但却最终跳出整个棋盘。他在世界之内,但却终将操纵整个世界。境界划分:玄武、灵武、地武、天武、道武、界虚、界灵、界王、界皇……
  • 逆仙灵尊

    逆仙灵尊

    要不是这颗该死的珠子,老子早破开灵武六重了。林海愤懑却又无奈的咆哮着。。其实呢,主角很怂却怂出了不一样的天际。。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腾龙世界

    网游之腾龙世界

    腾龙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游戏世界攻破腾龙世界,才能得到宇宙联合会的承认司马腾龙,一个以游戏事业为生的游戏热爱者在他的带领下,游戏终于被攻破,但是也知道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游戏里的一切都在现实里展现不一样的修炼之路,气的修炼,让你体验气的世界且看司马腾龙如何成长起来,守护太阳系,守护一切值得守护的人召唤精灵出品,必定完本,请放心收藏推荐,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大家都知道新书的推荐很重要,希望大家能投给召唤精灵一票再次万分感谢,接下来请您欣赏不一样的游戏异界
  • 星云圣传

    星云圣传

    先天心脏病的星云死后。灵魂穿越到了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星云很想把那些古生物学家都掐死,谁说人类的起源才几十、几百万年?当然,如果他能复活的话。两亿年前侏罗纪,来自猎户座的神武、圣星、威武三大统治神族,以及不甘被统治的附庸族之间矛盾丛生,战乱不止。渐渐崛起的恐龙魔兽,也是蠢蠢欲动,和人类争夺着起盘古大陆的统治权。而星云的到来,更是将这一切矛盾彻底激化,他该何去何从?一副记载了远古谜团,物竞天择,生存灭亡的长篇历史神话卷轴即将展开。
  • 封印之境

    封印之境

    一个被封印千年的家族...一个从小立志要当村长的孤儿...一个机会让他破印而出,外面的世界好精彩,但他却背负着解救家族的使命...一个选择,他到底何去何从...
  • Cousin Maude

    Cousin Mau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