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6600000033

第33章 附录(2)

稻盛:我进的那家公司赤字连连,公司也面临倒闭。一到该发工资的那一天,公司就会告诉我们暂时发不出工资,让我们等一星期。这么一种情况,当然当初满怀希望进入公司的员工们都会对公司表示不满。我是研究人员,正好那时候开始涉足新金属陶瓷领域,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了。我认为别人罢工、向公司发泄不满根本就没有意义。就算发泄不满、罢工,工资也不会涨,公司财政赤字确实没有钱,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标研究搞好,所以我不随大流,专心地搞研究,并把我的研究成果投入生产。于是就有人骂我是怪人,是工贼,是公司的走狗。大家都不理睬我,我感到孤单寂寞,就很自然地想起我的故乡。正好公司宿舍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深夜我就坐在河边,朝着故乡的方向唱一首叫做“故乡”的童谣,用歌声来安慰自己。宿舍里的老员工们经常在深夜听到我的歌声,第二天去公司做研究的时候就会问我“昨天晚上是不是哭了”,我否认说没哭,他们就会笑我说“怎么没哭?我们听到了‘故乡’这首歌”。一想起故乡,想起父母的容颜,想起弟妹们也在家乡努力工作,我就又有了勇气,第二天继续努力做研究。

转场:从白手起家创立京瓷公司,到成为日本第一优质企业,登上东京证券交易所“日本第一股”,进入全球500强;从“稻盛奇迹”到“稻盛精神”,稻盛和夫成为日本成千上万的人们追随和学习的对象。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1997年9月,稻盛和夫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决定,他在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专心修禅。

杨澜:1997年的时候您剃度出家,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是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这一切的功名利禄,专心向佛。当时您怎么会有要出家的愿望?

稻盛:我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正如您所说,日本国内外都有很多人说佛教和企业经营赢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我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日本有句话叫做“人情并不是为别人”,意思是说善待别人就肯定有回报。中国也有类似的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孙孙都会得到幸福。就这点来说,我认为说佛教不适合资本主义、不适合企业经营赢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以佛教思想为基础从事企业经营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杨澜:您做了许多慈善事业,也经常帮助别人。当您自己穿着草鞋、拿着钵出去化缘,接受别人施舍的时候,心态上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稻盛:那天是初次去化缘,脚露出草鞋,走着走着磕到小石子,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挨家挨户地化缘,化些大米杂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个大婶在公园旁边做清扫工作,她看上去比较贫穷。她走近我,给了我一个100日元的硬币,一语不发地给了我100日元。我有些吃惊搞不清状况,但猜想这100日元大概是给我的,就道了一声谢。她说:“师傅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

禅宗的寺院吃得很简单,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那位大婶肯定知道这个情况才给我100日元的硬币。当时我拿着这枚硬币,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感到无上的幸福,眼泪难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位大婶给我的100日元所蕴含的伟大的爱把我整个包围住,把我带到幸福的顶峰。

解说:稻盛和夫的商业精神和哲学思想深植于佛教的道德准则,这种思想的本身,就是稻盛和夫所谓的“利他主义”和“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

公司的座右铭——“敬天爱人”四个字其实来源于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领袖人物西乡隆盛,也就是稻盛和夫的鹿儿岛老乡。

稻盛:我的家乡出了两位对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维新”作出过很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就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曾经两次顶撞萨摩的长官,被流放荒岛。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儒教的书籍,即使是在贫瘠的荒岛上遭受牢狱之灾也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他是一个非常清正廉洁、清心寡欲的人。他经常说,如果是位于人上施政的话,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忘却自我的人,他自己也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我希望当今日本的政治家中能够多几位像西乡隆盛这样的人。

解说:1984年,稻盛把自己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在他的着作《人生与经营》一书中写道:“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甚至许多员工选择身后葬于京瓷的公司墓地,墓碑上写着:为那些永生不愿离开京瓷的人。这样的企业文化受到日本年轻一代的挑战,他们认为缺少人员流动,就意味着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杨澜:读过稻盛先生写的《人生与经营》这本书,在里面,您也提到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调动员工的心力,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达成一种凝聚力。但是现在您的企业已经有1.3万个员工了,作为一个最高层的领导怎么还可能和他们进行这样直接的交流?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呢?

稻盛:您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企业是人的集团,如果在这样的集团中无法做到自上而下齐心协力的话,企业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但是怎样把我的想法告诉员工呢?我花了很大工夫,这比开展实际的工作更加花时间。比如说,白天有工作,我就利用晚上和他们一起吃饭,偶尔一起喝酒,边喝边聊,我一直努力地做这样的沟通工作。现在,光是京瓷公司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万人的员工,有各个种族,语言各异,要我直接和他们谈话是办不到的,因此我要求各国的部门负责人要理解我的想法,把我的想法告诉员工们。现在看来,这比起我直接和员工对话,力量确实有所削弱,但还是能够维持沟通的。

杨澜:您曾经说过,“相扑”是不能等被挤到边上的时候才开始着急的,要在中间的时候就把它当做最后一搏来拼命才能够胜利。那么做企业的话,如果说创业时有那种危机感需要拼命的话,现在您的企业已经有4兆日元的营业额了,危机感是否还存在呢?

稻盛:危机感是让一个企业保持年轻的生命力,健全发展的必要因素。不过,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有了丰厚的利润,要让全世界4万多个员工一直保持一种危机感是不太可能的,很容易骄傲自满。我从中国的古典当中学到了一个道理,骄傲自满,失去谦虚的态度就会失去一切的幸福,中国叫做“满招损”,我经常以此告诫我的员工。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的公司,KDDI和京瓷还能期待有更大的发展,现在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完善。

串联词:看来,对于稻盛和日本经济来说,危机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在2002年,“摩根·士丹利”评选的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40家企业当中,美国企业占25家,欧洲占了12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日本只有两家入选,分别是本田和索尼,这是不是说明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呢?稻盛和夫先生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10年是日本失落的10年,不过他相信,在2003年,日本的经济将会有所起色。

稻盛和夫在北京大学国际MBA学院演讲

大家好!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和夫。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经营为何需要哲学”。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大学的专业是无机化学。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古都京都的一家电瓷瓶制造公司,当一名技术员。后来在几位友人的支持下,于1959年,也就是在我27岁的时候,在京都创立了一家生产新型精密陶瓷的“京都陶瓷”公司。

虽然是白手起家,但我开发的新型陶瓷材料深受业界欢迎,京瓷也努力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各种领域。

创业以来的50年里,“京瓷”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开发了各色各样的产品,从各种精密陶瓷元器件到太阳能电池、医用材料,以至于手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终端产品,京瓷已经成长为日本代表性的制造型企业之一。

在中国,“京瓷”已在上海、东莞市石龙镇以及天津建立了制造基地,生产电子零部件、打印机、复印机和太阳能电池。

另外,在日本还有一家同样也是由我创办的KDDI公司,京瓷是其第一大股东,KDDI从事长途电话和移动通信业务。KDDI公司在通信行业的新准入企业中位居首位,现在已成为日本国内第二大通信运营商。

除此之外,京瓷还有宾馆以及从事电脑系统服务等等的企业群。从材料到零部件、元器件,从机器设备的制造到通信、服务,像这样业务涉及整条产业链、业务领域又如此广泛的企业,我想在全球也是极为罕见的。

这些我创建的企业集团2009年3月期的年度合并销售额达到约4.6万亿日元,税前利润约5000亿日元。

在日本中小型企业之中,有很多经营者想要学习我的经营思想。因此,从1983年起我就义务传授我的经营哲学,并以“盛和塾”这种经营塾的形式在全国展开。

“盛和塾”以日本国内为主,现在在全世界已经发展到60家,塾生超过了5500名。另外,在中国我也受到了邀请,在无锡开设了“盛和塾”。

我经常有机会访问中国,而且每次访问都发现中国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充满着活力,让我大为惊叹。

同时,看到如此高速发展的中国,使我想起经历了“二战”的毁灭性打击之后复苏的日本,克服了战后的贫穷和混乱、全体国民团结一心朝着高速经济发展的方向勇往直前的景象。

“二战”后的日本,在自由竞争中出现的许多企业,互相切磋琢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每一个国民都满怀着对富裕生活的渴望,拼命工作。结果,在“二战”后仅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就把日本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工业大国。

虽然日本国民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裕,但在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许多日本企业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无视国民生活和地球环境,因而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弊病。

公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战后20年时,产业活动所引起的公害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忽视自然环境,只顾追求企业利益的产业活动,使山清水秀的日本列岛变成了污滩。河川和大海被污染,连鱼虾都无法栖身,工厂周围的上空,被工业废气所笼罩。

公害问题一时成了威胁日本国民生存的社会问题,通过官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然而,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风气,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日益膨胀。国民渴望富裕的欲望没有止境,人们一味追逐个人的私利。结果,经营者和国民染上了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庸俗习气,片面追求物质富裕的欲望导致了精神上的贫困。

正是这样的世风才产生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在这样的风潮中,不仅经营者,就连普通市民,也热衷于对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看着自己的资产不断膨胀而得意忘形,甚至有人还傲慢地说,日本人的资产足以买下整个美国国土。

这样的狂妄和贪婪不断蔓延,最后以经济界、政治家、官僚等相继贪污及丑闻等形式一举爆发了出来。

然而,泡沫经济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理所当然地破灭了。结果,日本经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陷入了通货紧缩,从此就是所谓“失去的十年”,日本陷入了长期萧条的痛苦之中。

另外,从去年开始,由美国的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的风暴吹遍了全世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至今它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实体经济,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

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其直接原因似乎是金融衍生产品使用过了头。但我认为,它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失控的资本主义本身的问题。

然而,初始的资本主义,并不只是将人类的欲望作为动力的。

着名的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他们贯彻基督所提倡的“邻人爱”,尊崇劳动,生活尽量俭朴,他们的基本信条是将产业活动所得的利润用于社会发展。

同时,企业必须以任何人看来都是正确的、光明正大的方法去追求利润,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贡献于社会福利。就是说“为社会,为世人”,才是初期资本主义的伦理规范。

在距今约300年以前,商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江户时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位名叫石田梅岩的思想家。

他认为“在商业活动中追求利润并不是罪恶,但行商必须正直,决不可欺诈,决不能有卑劣的行为”,他强调行商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另外,他还说,经商必须要做到“人我双赢”。

就是说,在日本资本主义的萌芽期,“企业应该追求社会正义,企业人应具有高尚的伦理观”这个基本思想是相当普及的。

如此看来,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日本,初期的资本主义被理解为是一个“为社会做好事的系统”。其推进者们力求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社会正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伦理观,所以资本主义经济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曾经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原动力的伦理观,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而逐渐被淡漠。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企业的经营目的和经营者的人生目标逐渐堕落到“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主义。制约人的内心的伦理规范的丧失,导致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趋向堕落。

尤其是日本,因为缺乏像欧美各国那样的基督教的社会背景,“二战”

以后,人们一味追求经济上的富裕,而对道德、伦理以及社会正义的重视程度急剧下降。人们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富裕,但是社会却偏离了资本主义的本意,陷入颓废。

资本主义的本意决不是只要为了赚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只有具备了严格的精神规范,资本主义才有可能正常地发挥它的功能。

特别是经济界,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经营者本身,必须重新认识支撑资本主义发展的伦理道德这一层面的重要性,确立从任何人看来都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并以此严格自律。

观察中国的情况,贵国在坚持社会主义体制的前提下,引进市场经济的模式,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营者们以类似于资本主义一样的自由度,从事经济活动,经济的繁荣举世瞩目。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

    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

    1900年,“神奇故事”第一次在最早的《成功杂志》问世之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巨大轰动。应成千上万人的强烈要求,一本银色、微小的书籍出版了。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开斯图尔特万特的故事,一个忍饥挨饿的窘迫艺术家用3美分买了一本残破老旧的剪贴本之后,他的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本剪贴本里面,他发现了他所说的一个“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斯图尔特万特看到这个“神奇的故事”后,向人们宣讲他从故事里获得的神奇力量,几乎每一个听这个故事的人都获得了成功。
  • 社交圈

    社交圈

    在中国生存,不懂点社交技巧几乎等同傻子。真正的聪明人,从来都是把社交放在第一要务,他们总是主动出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结交高层次的人脉关系,他们为自己的人生铺平了道路,也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就是教你如何在社交圈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轻松获取高端人脉的超级指南。作者通过经典的案例、精练的社交技巧,生动地讲述和展示了社交圈里的各种知识、技巧和方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想让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更大,就一定要对这些规则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人与处世,如何以低调处世与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尽量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轻松地领悟做人与处世的艺术,借鉴本书中的众多经验,举一反三,把握住做人的准则,衡量好处世的分寸,在芸芸众生中拓展你的人脉,打开你的成功之门。
  • 人生的资本全集

    人生的资本全集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它挖掘了不同背景、不同条件下客观存在于人们身上的每一种资本,以我们身边和大家熟知的成功人士的真实故事来说明这些资本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及运用这些资本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借鉴一些经验,为每位渴望成功的人士指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勤劳节俭故事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勤劳节俭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热门推荐
  • 尚七录

    尚七录

    我,姓尚,名七。本来就应该普普通通,随波逐流的一生,但因为祖上琐事,变了命数。学校鬼楼,神秘组织,贩毒集团,奇妖异兽,将领,军衔,六道轮回……我,曾为了爱情拼过命,曾经为了我该守护的人直到倒下,曾为了祖国的荣耀而战于江海……
  • 学霸系统

    学霸系统

    有了系统就想称霸天下?气运逆天就能考上清华?系统天降辅助屌丝学渣,步步高升书写璀璨年华。无论你想要985,还是211,学霸系统为你指明方法。勤学苦练,渣渣也能逆袭学霸。翻云覆雨,摘得桂冠回家!
  • 剑家神歌

    剑家神歌

    七百年后,拥有来自不明历的强大灵魂印记的杨若天横空出世,孤身一人以身饲虎,虽千夫所指,但一往无回;血染长剑杀身成仁,纵留千古骂名,但,卓然不悔。红尘三千炼狱,唯我独舞,一剑孤天。
  • 风神:行者神舟

    风神:行者神舟

    冲冠一怒为红颜,伏尸百万为兄弟;携美逍遥尘世间,天地六道任我行!男人的世界,是永不停息的战斗,是自由自在的强者之路,是那海阔天空!设定:聚灵,散脉,灵体,开灵,灵属,通灵,圣阶,神阶。
  • 武道祖

    武道祖

    一个名满全城的庸才少年,一个受尽同辈冷嘲热讽的少年,一个不屈的少年。一个机遇挖掘自身的潜力,从此踏上了一条为伊人战,为自己尊严战,战天战地,成就天上地下武道祖。
  • 时空之歌

    时空之歌

    浩瀚的宇宙一望的星空有多少欢笑有多少忧伤有多少是回忆真实如在昨天确又那么虚幻
  • 末日第三次重修

    末日第三次重修

    "噗"的一声柳天被尸皇贯穿了身体心跳慢慢停止."╮(╯▽╰)╭唉老子又得重来一遍"“哎~?我为什么要说又!”
  • 火爆冲突

    火爆冲突

    为了梦想和亲人,收获友情和兄弟,渴望金钱和地位,在成长中每个人都走过弯路,但是弯路的尽头一定会有种力量把你拉回正途。
  • 火影忍者:我爱罗物语

    火影忍者:我爱罗物语

    忍者,到底是什么?世界,到底是什么?爱情,到底是什么?深爱的人深爱着天下,镜花水月与唾手可得只在一念之间。最后她告诉他,语调悲凉:成佛成魔,也只在一念之间。你听见了吗?那是昙花绽放的巨大声响。
  • 梦境:死亡回忆录

    梦境:死亡回忆录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死掉,时光倒退,一切的一切都将重蹈覆辙。你知道这个人即将会在你面前死掉,你会怎么做?——“廖启承,这一切都是梦,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