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1100000038

第38章 惨烈的阳夏保卫战(1)

武昌起义的战场先武昌,后汉口,隔江过河,逆时针方向转到了汉阳,一个镇也不拉下。

阳历10月一过,天气有些冷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落叶飘零。

清军夺得玉带门及长江几个渡口,把整个汉口占了。当时,黄兴像黎元洪一样手刃退兵数人,仍不能挽回颓势,不得已带领军队、枪械粮秣从硚口码头撤到汉阳。历时14天的汉口争夺战就这样以湖南人黄兴来作收场了。

汉口的失利使黄兴的声望大损。这不知是黄兴的第几次失败了,屡战屡败是他的命运,屡败屡战是他的精神。他毕竟是革命党人的领袖,也是能够打出的底牌。气可鼓不可泄,11月2日一般同志开会,居正提议推黄兴为两湖大都督,可以兼领湖北湖南两省,节制各军。这实际上是恢复分设两省前的湖广建制,跨省行事。并认为黄兴的资望足以号召全国。吴兆麟首先就表示反对,这样黎元洪的位子往哪搁?宋教仁说,你们不要争吧,江那边的火烧得那样地大,炮放得那样地凶,恐怕议论未定,兵已渡河,岂不为敌人所笑。黄廑午此来是为奋勇杀贼而来,不是来争权位的。于是大家复议,推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所有各省军队,均归其节制调遣。

汤化龙提议,上次黎都督任命战时总司令,因为战事拖累,只是行文而未举行仪式,略显草率。现在大家都在武昌,请黎都督再举行一个仪式,将委任状亲手授予战时总司令,以示慎重。黎元洪对此当然满意,由自己设坛拜黄兴为将,我是主,他是次,军政府都督的位子就无人撼动。便趁热打铁说,战时总司令官虽有汉口失利,但责任不在他,他接手时汉口战事已是难以挽回。黎菩萨这话说得何等厚道,还说危难深重之际,克强能接受湖北父老重托实在是令人感佩。军政府应认真办好此事,请吴兆麟主持一切。

这次拜将设坛与10月17日军政府请黎元洪祭天登坛在同一个地方,但坛比上次要低而简陋,场面也不及上次隆重。拜将台的地点一说在后来的阅马厂喷水池处,不是现在立碑所在地。王振民在《参加独立将校决死团经过》一文中说,拜将台是“在鄂督府前阅马厂的土岗子上,用杉木搭起一座正方形的将台,四面遍插十八星军旗,中间悬挂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

解放后定名阅马场的拜将台历经百年,屡经兴废,由木质而石质,由粗陋而华丽。终像一柄剑,直指苍穹;亦像一根针,扎在武汉的穴位。这公元1911年的黄兴拜将台与公元前206年的韩信拜将台一水相连,一脉相承,其精神皆是“吾将取而代之”。最近的一次装修把拜将台移动较远,应该跟原咨议局大楼仍保持在一条中轴线上。辛亥首义铁血博物馆(筹)自命馆长沈汉生曾披露:我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你知道红楼和拜将台之间的孙中山铜像不在中轴线上,而居偏右吗?这是为什么?它的左边应该还有一座铜像,那将是谁呢?谁能与之比肩?

这个秘密不是后来人谁都知道的,但阳夏之战的失败当不是秘密。

42.黄兴拜将与湘军来援

黄兴拜将成为阳夏保卫战的一次誓师和转折。

黄兴在汉口作为事实上的防军总司令抵抗北军四天四夜。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汉口还是失守了。许多同志“以克强在汉口巷战数日,纯持革命党资望号令各军,终有名不正则言不顺之感。故各军有不受命者,克强无法驭之。今势必守汉阳,又非克强不胜任,若督师无名,则危险实甚。”于是,黄兴的地位安置就成了民军面临的问题。黄兴由沪赴汉途中,曾在船上对同行的田桐等人说:“黎元洪本非革命党人,我到鄂后,必须取而代之,且称两湖大都督。”可见黄兴是希望从总体上全面领导武汉革命的。

11月1日,湖北军政府内部就黄兴的位置安排问题展开了讨论。黎元洪、汤化龙、胡瑞霖等人当然不希望黄兴高高在上。《新生月刊》曾有一文载:孙发绪曾对黎元洪等人说,“此事不难,驱黄出省可也。”黎曰:“今日才迎,怎好便驱?纵驱之,其如黄不去何?”孙曰:“可用阳尊阴逐之策,请都督仿汉高祖登台拜韩信的故事,于明日就都督府前坪(阅马厂)高搭将台,……拜授黄为战时总司令,请其率师北伐,并于汉阳设置战时总司令部,迨登台拜礼毕,即送黄渡江就职。这么一来,黄兴即被逐出于省垣了。尔后战争若利,则黄率师北上,自然离鄂日远。战事不利,则军法所在,纵不便持法相绳,黄亦无面见江东了。”黎重光在《回忆我父黎元洪二三事》一文中说:“都督府对黄兴应采取什么态度,大家曾进行商议。胡瑞霖出了一个主意,用汉高祖‘登坛拜将’的仪式,由都督请黄兴任总司令,大家都同意。”(《辛亥革命回忆录》)

关于登坛拜将情形,胡鄂公在《武昌首义三十五日记》中记载最详:11月3日上午,“雨霁风清,朝阳光辉。”在早上6时以前台“已筑成,高可一丈,纵横约四丈余,坛上置一案,战时总司令之印信、令旗、令箭咸在其上,坛后立二柱,扩张长方白布一方,上书战时总司令五字,坛之四角,树立军旗,威严整肃,得未曾有。步兵约一标之众,已先集阅马厂四周,各军官长,均已到场。约少时许,军乐队亦至,文武威集。有顷,都督与黄兴并辔由都督府出,一时军乐队大作。各长官各队伍均举刀举枪致敬。都督及黄兴升坛后,乐止”。

“本都督代表中华民国四万万同胞及全国军界袍泽,特拜黄君兴为战时总司令,于本日此时就职,率我军民推倒满清恶劣专制政府,光复汉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共谋人民福利。我将士皆当诚心悦服,听其指挥,群策群力,驱除鞑虏,以卫国家。中华民国幸甚,同胞幸甚。”天阴沉着,武昌阅马厂旗旌猎猎,鼓乐阵阵。黎都督的口音早已不是黄陂腔,使宣读更显隆重:“中华民国军政府委任状,兹任命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官,中华民国军政府都督黎,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十三日。”身着黄呢将军服的黄兴登坛站在“战时总司令黄”大旗下,接过黎都督授予的委任状、战时总司令印、令箭,不胜恭谨之至,这是他空前绝后的一次,为万众瞩目、历史铭记。

迎着初冬的寒风,黄兴慷慨陈词:“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无知虏廷仍未觉悟,派兵来鄂与民军为敌,我辈宜先驱逐在汉口之清军,然后北进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今天承黎都督与诸同志举兄弟我为战时总司令,责任重大,实难负荷。但大敌当前,不敢不勉。因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艰苦奋斗为己任,兄弟愿从黎都督与诸同志后,直捣虏廷,恢复神州,虽捐躯献身,均所不惜。”

作为仅次于孙文的革命领袖,黄兴到汉后任职民军领袖是有资格的。台湾《革命思想月刊》曾登文章:“黄兴以同盟会实际之副领袖身份,且以黄花岗之役英雄之盛誉,赴汉督战,无论人、地,本极相宜,盖一则黄兴与两湖革命党人有历史渊源,新军将士均仰慕其威名,二则黄兴与各省均有联络,易于促进响应,三则黄兴与海外及日本志士早有接洽,且有日人萱野长知等莅汉助战。”另外,据与他并肩作战的李书城讲:“黄先生在日本代理同盟会总理时,中日陆军留学生的人员特别多。第四期陆军士官生有七十五人,第五期陆军士官生有五十七人,第六期陆军士官生有一百九十八人。其中加入同盟会的陆军士官生不下百余人。”黄兴将他们组织成丈夫团。“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各省举兵响应、充任都督及军、师、旅、团长的人,多属丈夫团的同志,都是黄先生所熟知的人。因此革命军人与黄先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在革命军人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这次登坛拜将的结果一方面造成了黎元洪权力的集中扩大。“汉阳失守,黄兴即无权指挥军队,当时如果多数同志反对委任,就不会是由黎委任的。后来黄兴离鄂,都与此事有关。”另一方面也加强黄兴的军事指挥权威,便于同心协力“驱除鞑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共谋人民福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振奋士气的作用,“这时,黄氏声望,如日月冲天。”“颇有汉初‘韩信拜将,一军皆惊’之慨”。(《黄兴传记资料》)

黄兴被黎元洪抬举到这个份上,武昌是不能停留了,当晚即与总参谋长李书城等同赴汉阳,先在城北伯牙台设总司令部,这里离前沿太近,时常有敌方炮弹射至院内(也可能那里太荒疏,连吃饭都是问题),次晨移往西门外昭忠祠,并设总粮台于归元寺。手中兵力只有蒋肇鉴的步兵第一协,原协统宋锡全带队去湖南后,留在汉阳的仅剩一营人。

就在清廷电令荫昌“收复武汉”并调兵赴信阳的10月最后一天,黄兴设总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之际,新创刊的《中华民国公报》托名发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总统孙”布告,号召各省同心戮力直捣黄龙府;并开出赏格“如能取得瑞澂荫昌以及张彪首级来献者赏银一万两”,这显然是一种攻心战。随后的11月2日至15日均无剧烈战事。这时的朝廷,已下罪己诏以缓解民意,在各地纷纷闹独立的情势下,对湖北尤其重视,先钦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袁世凯回京组织内阁,清廷又在一周内先后改命魏光焘、王士珍、段祺瑞、段芝贵暂代或署理湖广总督,显得有点手忙脚乱。据当时张贴在汉口街头的布告,冯国璋被标以“湖广总督”。袁世凯赴京前在孝感收到刘承恩送来的黎元洪亲笔信,立即给冯国璋发电报约束他行动,同时给海军统制萨镇冰发电文:“黎元洪有就抚之意,前请舰队攻击之事,姑缓谋之。”战场故暂时沉寂下来。

双方都在休整,像两头猛兽在喘息,舔舐伤口;同时也调兵遣将,以备再战。

湘军第一协统王隆中率部一标从湘江、洞庭湖、长江一线水路开来,先头部队11月3日抵达武昌。这是一场及时雨,也是一支生力军。“湘军士兵都不过三十岁左右,军容甚壮。每人都有一支长枪,装有刺刀,身上还背上一把大刀,大刀都有红布裹缠。每个人都以黑布缠头,足登草鞋;这种草鞋系由布条和草绳编织而成,经久耐穿,听说都是士兵们自己编织的。”(沈铸东语)据将校决死团王振民回忆:湘军的装备,都是穿对襟的中式号褂,头上打黄布或蓝布的包头,赤脚穿草鞋打裹腿,其形象颇似旧剧“铁公鸡”戏内人物的打扮。但每个战士都是精神奋发,雄赳赳,气昂昂,没有三十岁以上的人……个个都生龙活虎。武昌人民看见来了这多的队伍,个个头扎英雄结,青绉纱裹头,身着蓝色新军制服,看上去就像戏中的黄天霸或武松,大有“还我汉家衣冠”之意,甚是好奇。全城军民兴高采烈,意气洋洋。

黄兴召开军事会议,规定各部防御区域。以步兵第六协驻扎七里庙,以第十标驻扎归元寺附近,作为预备队。湘军第一协统王隆中率一标往汉阳十里铺驻防。随后湘军第四协统甘兴典亦带兵来援,军政府立即给他们发枪支弹药,派驻汉阳西门外。这是抗战之前的第一次“保卫大武汉”热潮,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分两批到达武昌,新洲仓埠人徐源泉也在其中,充当志愿者。日本浪人大元、后来的名将程潜也来军中任前线参谋。清军方面,汉口兵力还有一万多人,增援部队约五千人陆续到了黄陂祁家湾,又有步队约一标由信阳南下不日抵达汉口。

据《武汉战纪初稿》载,11月2日情报:“据探报,袁总督带大部队伍于明早上午十时到孝感。又探悉,敌军驻汉口之地点,一、贫民工厂;二、观音阁;三、满春茶园;四、硚口;五、签捐局;六、张美之巷;七、水塔前;八、刘家花园;九、大智门;十、玉成公司;十一、老打球场;十二、火车站;十三、跑马场。另派有一支队经蔡甸续行南进,并在汉采办番布及架桥材料,为渡襄河进攻汉阳之准备。”冯国璋既然把主力投入西路,那么汉口的兵力必定空虚,这不正是反攻汉口的绝好时机吗?知己知彼之后,黄兴那颗好胜的心开始跃跃欲试。

十里铺离司令部昭忠祠不太远,黄总司令前来视察时,王隆中表示湘军第一协全体将士积极要求参战,进攻汉口。他说,我们在长沙听说湖北以一个省的力量和满清朝廷抗争,就努力请战要来湖北。那时长沙正在扩兵,许多目兵被提拔为军官。哪个士兵不想当官?这可是做梦都想的,可是宁可不当官也要来湖北打满清。他还念了一段焦达峰宣读的援鄂檄文,“灭此朝食,与诸君同为黄龙之饮;建兹民国,俾万邦共睹赤日之光。”看到来自家乡的湘军士气旺盛,黄兴也有点情绪膨胀了:有两湖人的这种精神,还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实现同盟会的主张?听说湖南来了两协援军,防守汉阳的士兵大为兴奋,也以为转败为胜的时机到了。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黄兴缺乏应有的清醒。他认为:满清方面在武汉地区投入的兵力有第四镇、第二镇和第六镇各一个混成协,共3万多人;其中在汉口刘家庙至硚口一线的有万人以上。上关、花楼、赫山对岸,均构有地堡;沿江设有炮位,冯国璋的司令部设在汉口大智门。他们装备精良,受过长期训练,军事素质好,无疑占有优势;但就全国来说,已经有许多省份响应武昌起义,满清朝廷陷入四面楚歌,军队士气已经十分低落。革命军在汉阳的兵力有鄂军第一协蒋肇鉴的一千余人、第四协张廷辅二千多人、第五协熊秉坤二千六百余人、第四标胡效骞一千二百余人,加上炮队、工程队约一万余人,再加上新来援的湘军,总数在二万人左右。不足的是装备较差,新招来的士兵占六七成,没有进行正规训练,惟有突出优点就是士气高昂。好在民军控制了江面,渡江船只都在武昌、汉阳,补给也比较容易得到保证。在武汉三镇,汉阳地势最高,龟山的火炮可以控制整个武汉。若在用兵上指挥得当,保卫汉阳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军政府军务部和参谋部的同仁不是不知道,湖北方面以为王隆中湘军第一协有四五千人,实际只有一千七百多人,武器也只有步枪。本来有几挺重机关枪,却因行程匆忙,留在长沙没有带来。甘兴典率领的湘军第二协由巡防营改编而成,绝大多数是未经训练的新兵蛋子,几无战斗力,连王隆中也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

副参谋长吴兆麟表态说,我们仅凭现在的力量还不能进攻汉口,敌人虽然没有增加新的军队,但是在大炮等兵器上还有所加强。我们若进攻汉口,即或打下来也难守住,哪里谈得到北上幽燕?蔡济民说:现在各省响应武昌,对满清朝廷宣布独立的省份日益增多,全国局势对满清朝廷更是不利;见湖北危急将派兵援鄂的不在少数。我们不急于打汉口,大家集中精力保汉阳,静观事态变化而待援,汉口迟早是我们的。被任命为龟山炮兵指挥的程潜认为,“最好是利用长江天堑和各省响应的声威,作防御中的攻守准备,使敌人不敢越襄河一步。”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第一幕:西安事变秘闻

    中国的第一幕:西安事变秘闻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生动再现了“西安事变”这一错综复杂的斗争场面,对于事变涉及的国共两党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南京政府等有关人员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述
  • 长明天

    长明天

    鱼肉,刀俎,鱼肉是我,人为刀俎,为何?这是为何?前世,公子无愧于天下,今生,书生上路,只求长明天。罢罢罢我本性如此,求得,求不得,疯语焉……
  • 重书武穆

    重书武穆

    一次雪天的醉酒,退伍军人萧问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东汉末年这个战乱与英雄的时代,更离谱的是自己竟然还拿着沥泉枪、湛卢剑....还有那残存的意识,猛然惊醒,岳飞....好吧,即已重生,那就在这英雄并起的汉末,用这手中枪、腰上剑,重书一回岳武穆的传奇!改写那莫须有的冤屈,秋风五丈原的悲怆,还有那五胡乱华的血泪。。。。再创一个大汉盛世!
  • 帝临绝巅

    帝临绝巅

    天地之间,洪荒之中。诸天万域,三千世界。血与泪在山河中歌颂辉煌,刀与剑迸溅出大世火花。最高殿堂上,问谁能君临天下。重生的人杰,再世的天骄。不败的少年战神,无敌的,愈战愈勇的。当无数俊杰天骄出现在同一个时代时,又会创出一个怎样的盛世?
  • 大唐小农

    大唐小农

    小人物,梦回大唐;小乡村,朴实无华;小智慧,拈来富贵;小生活,怡然自得。
热门推荐
  • 神仙与爱情

    神仙与爱情

    一个人渴望神仙的自在,一个神仙渴望人类的爱情,当他们互换身份,结局会如何?
  • 妃倾天下:吾妻哪里逃

    妃倾天下:吾妻哪里逃

    当她穿越千年,成为女皇,亲纳三妃。一个逗比三个妃与易少:“轩妃你今天去了玉寺?”“嗯,女皇,我可是去玉阁给您求道符。”轩妃欢喜道,“还是“早生贵子”的符呢!”“噗!”倾狂一下子吐光茶水,早生贵子?尼玛让她生?与瑟少:“瑟妃你揍了我的御卫?”“是怎样?不是又怎样?”他阴冷的说,“他们既敢说我不得宠,我为何不能揍他们呢?”说着,还握紧拳头往前打去。妈呀,是她的错,连忙躲开拳头。与蓝少:“景妃,还是这里安全啊。”感叹道。“女皇,这儿也不安全。”景妃淡含忧伤的望着她,“本来我是要在蓝家为母报仇的但你已把我纳为妃,不如就赐我后位让我在这里安享晚年吧。”女帝丢下茶杯提着龙袍跑。嘤嘤~这里不安全我要回火星!
  • 狼妖冥皇

    狼妖冥皇

    陌九玖原本想要去人间找自己的弟弟,哪怕遭天谴也在所不惜。谁知道一个不慎捡了一只妖回来,本来是因为他身上有自家弟弟的气息,没想到却被死皮赖脸的妖王给缠住了……他们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
  • 妖孽护花保镖

    妖孽护花保镖

    一天,王文正突然接到了一个保镖任务,然后冷艳的女教师,傲娇的双胞胎小姐妹,泼辣的小警花、可爱的美萝莉纷纷扑来,让王文正陷入了温柔乡。只是突然出现的一块残石,却将王文正卷入了莫名的漩涡之中……
  • 仙魔七方界

    仙魔七方界

    一双手撕开苍穹之巅,一双脚碾压无数天才,踏进无数位面,习上古不传道经,炼妖灭仙,悟人生大道。
  • 为濒毁的世界献上希望

    为濒毁的世界献上希望

    为了生存而承接下永恒的契约,自此行走于只存在于幻想的世界中,为那频临破灭的世界献上微弱的希望。(没有太监,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战斗而已。)这是一个人不断变换着形态在世界间旅行的故事(那个...本书之前叫《都市之制卡者》,书友建立QQ书友群了,卡牌审判协会253025294。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玩。)
  • 归一记

    归一记

    白狐持剑将白衣男子挑开,转身直劈袭来的黑影。黑衣男子不料白狐身形如此灵敏,只能御刀抵挡那一击。“砰”的一声,两柄武器强烈的碰撞在一起。白狐借势双腿一猛,便朝着黑衣男子背后翻滚而去,在半空中,架起长剑,直袭黑衣男子脑门。一个身穿布衣的少年站在枝头。肩上挎着一个鼓鼓的锦绣包袱,很悠闲的注视着这边的战斗。
  • 起源: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起源: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挫折不是成为你拒绝前行的理由磨难不是成为你逃避现实的借口也许不是强者却要为了强者不断地前进波折,这异世界的求生一波三折,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结束什么时候才能让阳光真正的洒进这块大陆所有人的心里零前行着,为了自己不断的前行
  • 血染重天

    血染重天

    受诸神背弃,坠入星河,穿越诸天万界,崛起于微末,只为复仇,重掌诸天。诸天神魔妖佛,挡我者死,阻我者杀,心中自有正义,自有柔情。。。“道名无常,承天地之始,万法不全,启轮回之源。天以载道,道亦方天,无仁心,可以斩道;无信义,可以斩道;无公正,可以斩道。以本心为道,成己之道,以心为器,量天道之不全;以心为皿,善天道之不敏;以己之道,掌天之道,补天道之以情,合天道之以思,则大道废有仁义,天道缺有德善,道法不沽,众道不失。”看本书主人公如何在向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道,众生的道。本书已在凤鸣轩同时发行,谢谢阅读。
  • 妃同一般,皇上太嚣张

    妃同一般,皇上太嚣张

    本篇是第一次,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某女一朝穿越只为自己的奕哥哥,异世,碰到的第一个是他,但却不是他所救,对于这种冷血魔鬼,应该作何改变。“不是吧,你也有!”“依依可是对朕甚是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