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7700000042

第42章 怎么能让别人脱去衣服?

《壹本便利》偷拍及刊登艺人“钟欣桐(阿娇)更衣照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在香港炸了锅,港人义愤填膺,出现了集体烧毁刊有阿娇“更衣照”的杂志以及集体声讨的、针对对无良媒体多种形式的谴责或声讨活动,媒体这种堕落的趣味,窳败的道德情调,对女性的侮慢的赏玩态度,拙劣的商业炒作,而遭到大多数人国人的普遍贬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受害人阿娇担心被偷拍的照片会出现在其他地方,果不其然,北京娱乐刊物《演艺圈周刊》,新一期的内容竟堂而遑之地转载了《壹本便利》的封面和阿娇的四张更衣照片。对此,阿娇经理人霍汶希表示,这简直就是“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

娱乐媒体在艺人伤口上撒盐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比如从“王菲产子”到“菲女兔唇”事件,“阿娇更衣照”事件也同属此例,这何止是在伤口上撒盐,简直就是在伤口上捅刀!见血流的还不够爽,再给你补上一刀子。对于某些无良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艺人或践踏娱乐圈,因为见得多了,我已经感到麻木不仁,愤怒的声讨、真诚的呼吁、激情的呐喊都在无声无息中变得苍白直到消亡,娱乐媒体依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毫无一点收敛的迹象。

阿娇生活在这样一个“疯狂的娱乐时代”是她的不幸,遭遇这样一个“疯狂的人身迫害”是她的不幸,值得我们同情。这样的事之前也有发生过,比如网上曝光的陈紫函一组火辣写真,“激情豪放”的形象与她清纯的形象大相径庭,曾一度引起争议。陈紫函申明此组照片实为《壹本便利》“骗拍”。明星出这样的事会受人关注,但是普通人若遇到这样的事,眼泪也只有往肚子里咽,没有人为她们声援。可怜的阿娇,除了在惶惶不可终日中以泪洗面,恐怕也难能其奈了。再同情阿娇的同时,我不禁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这些无良的媒体为什么要脱阿娇的衣服?

媒体是严肃的,是崇高的,可是他们败坏了崇高的声誉,随之而来的精神矮化的“痞子流氓”娱乐和欲望化报道,毁伤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崇高在现今媒体圈和文化圈、娱乐圈里的生存境遇和悲惨情景。在当代中国的粗糙、混乱、肤浅的媒体景观里,我们看到了自暴自弃的放纵、胡编乱造的杜撰、不知羞耻的淫荡和鸡毛蒜皮的琐屑。

其实认真想想也不难理解,自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物质主义的享乐倾向和商业主义的拜金倾向,则使八十年代的娱乐媒体就已存在的消极势头得到了恶性的发展。八十年代的娱乐媒体原本就很脆弱的精神原则,如人道主义原则、介入现实原则、主体重建原则等,几乎在一夜之间以一些“事件”的终结为标志趋于瓦解,商业化的利益原则取代了超功利的价值原则。报纸杂志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精神文明产物了,它们被推向了市场,变成了商品,它们也需要商业的包装,它们也想千方百计地占领市场赚取白花花的银子。因此,虽然后半世纪很长时段里的娱乐等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等,确实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牢笼和控驭而呈现出苍白、暴烈、异化的精神风貌。

《壹本便利》为了发行量的暴涨无耻地脱去了阿娇的衣服,无情地将阿娇的肉体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是为了钱而对阿娇的残忍的强暴;媒体一炒,阿娇成为公众的“娇点”,北京的《演艺圈周刊》便敏锐地嗅觉到了它的“市场价值”,这种眼光是十分刁毒的,《演艺圈周刊》编辑张宇航感觉到,脱阿娇的衣服一定会使《演艺圈周刊》名利双收,不但发行量会翻三番,而且知名度也会随之大增,所以他利令智昏了,利欲熏心了,忘记国家的法律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脱去了阿娇衣服,步《壹本便利》后尘,再一次将阿娇残忍地强暴。《壹本便利》为了不义之财便去偷拍,偷拍了阿娇的照片就赤裸裸地刊登在杂志上;《演艺圈周刊》明知是偷拍,还要无所顾忌地转载;可见,他们从来不爱自己所报道的阿娇,即使爱也是一种病态的爱,其性质就是对阿娇进行惨无人道的羞辱和伤害。

当一个时代的爱金钱的利欲、爱享乐的奢欲、爱权力的权欲成为普遍而难以治愈的痼疾的时候,人的灵魂的腐败和艺术的堕落,就会成为在在可见的景象,《壹本便利》和《演艺圈周刊》都是如此。《演艺圈周刊》编辑张宇航说他们刊登的“阿娇更衣照”是向香港有关合作机构购买版权的。至于是否真正购买了版权还有待于验证,我认为所谓的版权拥有只不过是想过“法律关”,就是为了避免惹上官司,受到法律的制裁,有法律意识固然是好,但我想问的是,难道只要避开了法律就能欲所欲为么?一个人的道德良知又去哪里了?人的道德良知只要不受到法律的束缚就可以真正的“为人”了么?只要购买了版权就可以自由地刊登别人的裸照了?就可以视健康为粪土了?就可以什么也不顾了?

媒体敢于自我作贱,分不清无耻和伪善其实同样有害。媒体也常常鼓说和吹嘘着什么“新闻报道底线”等等,认为只要不触到“底线”或“雷区”就不算是“失去良知”,其实这些所谓的“底线”云云,全是废话;很多媒体进行自我辩护简直就是笑话,你都有勇气把粗鄙的说成不俗,你还敢替“痞子”进行道德辩护,并且颠倒黑白,意思是媒体这一群无法无天的人对别人并不构成冒犯,这不是放屁吗?现在的某些媒体实在很聪明,他们明白在一个具有仇智倾向的社会里,揭露或侮辱明星演员,既能迎合大众心理,这种“大众”心理就是,红眼病的人太多,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看到别人红透了天便嫉妒,明星就是活该,就要承认这种痛苦,这就是出名后应有的报应……所以说,这就是某些媒体向“大众”采取的明智可行的策略,他们具有逮谁灭谁的“激进”和“叛逆”,其实这就是无法无天的造反,他们将人推向兽性的桎梏和野蛮的深渊,他们不懂得优雅得体和高贵尊严的意义,而是蛊惑、纵容人沉溺于极度自私的道德放纵和精神堕落;他们没有稳定而可靠的道德基础,残酷地摧残着一切值得爱的人和事物,因此,他们不管别人罹受多么严重的摧折和不幸,他们都会逞一时之快地逃避崇高、否定道德,从而贬低别人的尊严。

《壹本便利》和《演艺圈周刊》强暴阿娇是无良的媒体的典型作风,这是丧失“个人价值观”和“媒体价值观”的沦丧,丧失价值观的后果就是文化相对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就是给虚无主义打开了长驱直入的大门。在金钱驱使着一切的时代,媒体的社会职能似乎被完全否定了,眼下许多媒体,全盘否定了媒体教化的职能和对社会、对别人的价值意义,任意践踏人之为人的价值,对人性作无情的暴露,甚至以它的黑暗面为着眼点,以耸人听闻的情节制造轰动效应,诱使读者掏腰包买报纸、买杂志;报纸杂志媒体太过关注销售潜能,往往在内容中加入许多他们自己认为能够取悦读者的作料,恶俗和无聊之极。

纵观我们时代的期刊杂志或其他音影媒体,数量虽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却很少,如《壹本便利》和《演艺圈周刊》就是这些“丧失价值观媒体”的典型代表,为何?究其原因就是艺术粗糙、思想贫乏、内容空洞,这些都是问题。在我看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它们的情感态度和伦理境界上出了严重的问题。我们的许多媒体沦为自己时代流行价值观的牺牲品,成为利己主义世界观的信徒。在《壹本便利》等媒体看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的,而“利他主义”则是虚伪和落后的,他们只把娱乐报道和杂志内容当做“自己”的事情,他们总是乐于表现那种阴暗的心理和扭曲的情感,他们沉溺于“痛苦”,陶醉于“颓废”,炫耀着“堕落”,他们把羞辱明星当做自己的“骄傲的事业”,既不尊重自己,更不知道尊重别人。他们无耻无聊地脱光阿娇的衣服,对阿娇进行无人道无良知的强暴,我感觉现今诸如《壹本便利》此类的媒体的堕落。感觉现金的媒体似乎没有了绅士和君子,几乎人人都是暴徒、流氓和打手,这种滋生出的媒体异常病象甚至严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社会和道德的反常现象风靡一时;人生似乎不再有明确的目标,有些媒体耽于淫乐而不顾道德准则;另一些媒体则不务实际,捕风捉影胡编乱造,逐渐变成一群啄食娱乐圈腐肉的秃鹫。

庆幸的是,当《壹本便利》刊登了阿娇的更衣照后立即遭到各界的谴责,这无疑是给《壹本便利》当头一棒,担愿该刊能在大众的讨伐声中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国家对此类事件有明文规定:“严禁期刊刊登低俗的图片和内容,若有杂志社涉及非法使用新闻数据或图片,将受到法律制裁。”相信有关部门会对《演艺圈周刊》进行制裁,最好也能桶它几刀,查封刊物,将它彻底消灭,也好让这天下尖滑的猴子们看看这只已经被剁了头的鸡仔,看看还有哪些不要脸的猴儿们还敢裸露出它那块通红的屁股。

同类推荐
  • 韩愈文集4

    韩愈文集4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甄家红楼(下)

    甄家红楼(下)

    本书揭开了《红楼梦》内幕,阐明了幕后的真人真事,记叙了“一叙一脂”、“白雪红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这一对痴情儿女的生平历史、离合悲欢、音容笑貌,以及他二人撰写和评注《红楼梦》的全过程,并作了论证等。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热门推荐
  • 唐宋谁的锅

    唐宋谁的锅

    大唐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再无真正盛世。两宋之后,游牧民族第一次真正入主中原。这一切究竟是李唐王室骄傲自满招来的悲剧?还是赵宋官家胆怯懦弱引来的梦魇?本书从武则天末年的政治动荡讲起到南宋幼帝坠海结束。以皇帝为经,用历史事件作纬,来探讨这两个王朝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 绛珠新语

    绛珠新语

    本书乃因一古书《石头记》中之一缕幽魂而起。自那缕幽魂来到人间,便在这现世和古代来往穿梭。也因为那部古书重现于世,在人类的世界里,神仙、修行、功法秘籍等这些属于传说中的事物也就重现于世。而书中主人公则在承担超脱幽魂的重担下不断成长,不断磨砺,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绚烂的人生。
  • 台湾,你一定要去

    台湾,你一定要去

    一本书,缩短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一种情怀,展开了关于台湾的娓娓讲述!一次记录,打开了一个让世界了解台湾的绝佳视角!台湾的地理、历史和文化铸就了她独特的魅力,也锤炼出一种多元交融的气质。作为一个在大陆生活二十余年、移民加拿大20年、游历过世界多地的海外华人,作者有幸随家人在台湾居住一年,得以充裕的时间行走于台湾的山水、城市之间,饱览名胜古迹,领略人文风情,并以其客观、独特、深远、广阔的视角以及朴实、平和、凝练、饱含深情的笔触,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行走台湾、游历台湾的美好记忆,以娓娓道来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台湾的感人故事。
  • 为你我愿负天下

    为你我愿负天下

    他父母早逝从小和奶奶一起相依为命,受尽别人欺负,被人叫作‘废材’。一次偶然的机会学会了绝世武功,命运也为此改变。。。而她却生于武术世家,倾城的容貌,却又不近人世,可望而不可即有冰美人之称。。。命运的捉弄使两个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人相遇并且相爱了,却又波折不断,最终他为了她不惜与天下人为敌。‘为你,血洗天下又何妨’一段神话就此展开!
  • 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情感卷)

    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情感卷)

    《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情感卷》荟萃了当代闪小说名家莫言、孙方友、秦德龙、闵凡利、蔡中锋、程思良、王雨、王平中、段国圣等的情感类闪小说精品力作256篇。书中以短短600字内的篇幅,演绎人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和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类情感,缠绵悱恻,委婉动人,于方寸之间盈含万物,于尺幅之间涵盖天地,于简洁之中蕴藏丰富,在宁静之中风起云涌,在瞬息之间变化万千……
  • 每一个都是他

    每一个都是他

    每一个主角都是他,参不透看不破。生命中总需要点什么来怀念和希冀,只是解脱的尽头在哪里?
  • 网游之逆

    网游之逆

    主人公不仅有着令人羡慕的奇遇,超凡的技艺,还有着牵绊内心的纠葛以及肝胆相照,不离不弃的兄弟们,
  • 我的青春是伤口上的盐

    我的青春是伤口上的盐

    有人说“青春不老,岁月如歌”,但赵倩的青春确是一抹伤,痛彻心扉,却不能改变,有些人,有些事,遇到了,便是一辈子的痛,便是一辈子的伤,身边环绕的朋友或真心,或假意,经历的爱情或疼痛,或可惜,只是,如果说,当时没有遇到你,我或许还是那个纯洁如纸的好学生,但如今……
  • 五家正宗赞

    五家正宗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