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59400000039

第39章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原文”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译文”

一个人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等于给后代子孙种下了幸福的根苗,这就如同栽花植树一般,因为世间没有不把花木栽在土地内,就能使花木枝叶繁茂而开花结果的。

“解说”

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取,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这种严格的因果报应观虽然在现实中不尽其然,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原因出在行恶所产生的社会副作用会逐渐蔓延,一旦有了诱发因素,社会便会对恶行作出反应,即所谓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同样,为善在周围产生了正的作用,一有时机便会得到应有的报答,所谓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花花轿子人抬人”。

家庭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孙的为人品行,这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虽说不能一律,但书香门第的教育总是要相对高些。父母为官则儿女谙熟官场礼仪,父母从艺则儿女能习染艺术细胞,这些都是差不离的。父母若性情古怪,儿女也难免受到影响;父母为人慈善,儿女也总要有所仿效,所以为父母者不可不慎己。

“例解”

太宗李世民“三勤”保盛世

在出现了“天下大治”的昌盛局面之后,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对当时的史官褚遂良说了这样一段话:

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这段话,既是太宗对施政政治基本经验的概括,又表明他坚持力行的主要是这三件大事。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算得上是最重视以史求治的帝王了。考历代兴亡,辨前王得失,以汉文为师,思隋亡为戒,编纂史书,取鉴求治,贯穿于太宗施政致治的全过程。

太宗即位之初,不仅议政之间“引见群官,降以温颜,访以今古”,以至“夜夜忘疲,中宵不寐”,就是退朝之后,他仍然“披览忘倦,每达宵分。”自己如此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读史、议史之外,更注意指导地方军政长官读史。贞观三年(629)年底,为奖励凉州都督李大亮的“忠勤”,特赐荀悦《汉纪》一部,认为“此书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要李大亮“宜加寻阅”。所谓“极为治之本”,即认为《汉纪》中有大治天下的丰富经验可供吸取。同时,以宰相房玄龄为总监,副相魏征“总知其务”,组织了专门的修史班子。自贞观三年(629),至十年(636),修撰成《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五代史,总结出“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的这一取鉴求治的基本经验。“前王”之“得”,太宗最倾心于汉文帝,“前王”之“失”,太宗最感触于隋炀帝。从“贞观之治”表现出的“致治”之道,包括以“静”求治总方针的制定,农本思想、君臣相辅思想、任贤纳谏、民族德化,乃至释宫女、令得嫁等等,都能从汉文致治、炀帝丧国的正反经验教训中找到借鉴的痕迹。贞观十五年(641),太宗在辨前王兴亡的同时,又注意到典章制度的问题,命史官续修《五代史志》,直至高宗时才告成。

进入晚年,太宗又下诏修撰《晋书》,并亲自撰写了 4篇史论。指责司马懿未能“竭诚尽节”,“见嗤后代”,显然是想借历史告诫李唐功臣不要像司马懿那样有亏臣节。评论司马炎,是为了告诫太子李治,莫忘司马炎“居治而忘危”、“委寄失才”、封藩贻患的教训,免得“海内版荡,宗宙播迁”。这是试图以史安排后事。

进贤共治,在古代的名君中,也是唐太宗做得最为有成效。

当确定了大治天下的基本方略之后,太宗立即把进贤致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强调“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据《全唐文》所收,太宗亲下求贤举能诏多达5次。随时提及求贤者,在《贞观政要》一书中比比皆是。即位之初,太宗命宰相封德彝举荐贤才。几个月过去了,不见动静。太宗掩饰不住求贤的急切心情,斥责封德彝失职。封德彝辩解说,“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太宗反驳道,“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人才不会没有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人才。太宗深深懂得“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的道理,强调“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一次,太宗与宰相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王皀等酒宴。席间,太宗要王皀“品藻”诸相,王皀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很同意这一概括,诸相也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这一席对话,既表达了太宗用人“各取所长”的方针,又包含着对太宗用人“咸尽其才”的礼赞。贞观十一年(637),太宗面对隆盛的功业,不无感慨地说:“于兹十有余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短短的几句话,道出的正是他“进用善人,共成政道”的事实。这一年,太宗两次颁诏求贤,仍然强调“博访邱园,搜持英俊,弼成王道,臻于大化焉”,把“进贤”与“致治”的关系说得更加明白。十七年(643),为了展示君臣一体,共成政道,特诏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蠫、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眅、秦叔宝等24人,图画于凌烟阁。从凌烟阁24功臣可以看出,太宗“进用善人”,不论出身士庶,是否故旧,也不问为官为民,是汉是夷,均“委任责成,各尽其用”的用人之道。这正是太宗始终“勤行”不忘于“共成政道”的结果!

不为群小之辈所谗,是保证“广任贤良”的重要环节。唐太宗为实现“进用善人,共成政道”的目的,把“斥弃群小,不受谗言”作为自己“勤行”的三件大事中的一件,足见其对防佞杜谗的重视程度。

贞观初,为“致太平”,太宗广开“直言之路”。于是,便有群小之徒“各行谗毁,交乱君臣”。为此,太宗反复强调,“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蝥贼也”,把谗邪视为“逆乱之源”。为了防佞杜谗,下令“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贞观三年(629),魏征升任秘书监、参预朝政,为副相。于是,有人诬告魏征“谋反”。太宗立即反驳道:“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不仅不追究魏征,反而“遽斩”诬告之人。在这前后,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毁谤”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思虑有限”,想动摇房、杜相位。太宗说:“脱以至公治天下,今任玄龄、如晦,非为勋旧,以其有才行也。此人妄事毁谤,止欲离间我君臣”,便采用法律手段,“流陈师合于岭外”。对于某些大臣,太宗并不因其“功高”就听任其毁谤贤能。最具典型性的,要算是萧蠫对房、杜的谗毁了。萧蠫在高祖时,“凡诸政务,莫不关掌”。太宗即位后,重用房、杜,萧蠫“心不能平”。先是上书论二人不称职,但无证据,太宗罢萧蠫,“废于家”。过了一阵,复其官职。后来,房玄龄、魏征等执政中“有微过”,萧蠫又“劾之”。太宗“竟不问”,免去萧蠫相职,降级使用,过了4年,才恢复其相位。贞观十七年(643),萧蠫也图画凌烟阁,又诬房玄龄以下诸相“悉皆朋党比周,无至心奉上”,并“累独奏”称“此等相与执权,有同胶漆,陛下不细谙知,但未反耳。”太宗一面劝萧蠫要“推心待士”,一面表示自己不会“顿迷臧否”。太宗“积久衔之”,越发讨厌萧蠫,最终下诏斥其“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辨邪正之心”,罢为州刺史,除去封爵。

同类推荐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需要理解,但又有几个人能写到庄子心里去泥。我们只能去近似地理解庄子,以求更多地走近庄子的内心。天下滔滔,人为名利所趋,为世事而求索奔忙,从来不问何处有净土可退。生活有时一叶障目,耽于眼前物欲,我们便不知道也不相信有“至德之世”的美妙意境。而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也需要庄子的浓墨重彩、美仑美奂的理想王国。
  •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山海经

    山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时空穿越:神界前篇

    时空穿越:神界前篇

    在各个世界来回的他们会怎样和好,他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会和他们越来越疏远,他们以后会怎样?妖族的王是否会重生,如果重生,那么之后会怎样。这些和他到底有什么关系。
  • 谁能将青春进行到底

    谁能将青春进行到底

    校园青春,男男大爱,小编喜欢腐女哟,欢迎前排腐男腐女!
  • 王俊凯之那些年丢弃的青春

    王俊凯之那些年丢弃的青春

    她,曾经天真浪漫,可后来被他伤的遍体鳞伤,.....................
  • 俏皮丫头:恶魔校草吻上瘾

    俏皮丫头:恶魔校草吻上瘾

    『已完结』他被表白,拿着她当挡箭牌吻上去了她被伙伴误会和他有关系他低头吻住她她下楼梯摔跤被他救了不经意间双唇叠一起她过马路没看路,差点被撞一个转身初吻没了。四大美男各种撩妹方法,欢迎入坑
  • 神之重生记

    神之重生记

    一个远古关于主神的传说...
  • 一拍即合:捡个帅哥好过年

    一拍即合:捡个帅哥好过年

    登记当天被男朋友放了鸽子,林沫怒火中烧,发誓和耍了自己的狗男人一刀两断,许是老天爷垂伶她,被渣男悔婚后在民政局门口碰到一个英俊的军哥哥,长的这么帅也被悔婚了!林沫仰天大笑,哈哈哈!世界上还有个和我一样衰的。可是,军哥哥你媳妇儿不要你了为何让我来顶缸啊?没有最衰的,只有更衰的,在新任老公的朋友宴上遇到悔婚的渣男这是要闹哪般?啥?渣男是苍擎的大侄子!林沫一口狗血堵在嗓子眼儿,愣是吐不出来。“一切有我。”苍擎一把将林沫拽在怀里,许下了一生的誓言,仅仅四个字,就把林二货感动的痛哭流涕,心甘情愿的跟着苍擎回家,给他生包子......
  • 千临伤

    千临伤

    七岁的芮熙玗遇见十八岁的月溟卓,被贬芷苏岛。九年不见。女孩变成少女,一颗热火的心变成冰天雪地。当初的保护,没有人想过这是一场一颗心从热血到冷漠的转折。“宫主,我恨你!”女孩小小的身躯在狂风里颤抖,带着难以抑制的绝望与恨意。“熙玗,求你。只有你才能保护千临宫!溟卓失踪,只有你了。”青衣女子,满脸企盼,可她面前的少女一脸讽刺。千临宫灭了对于他是不是比死还难受?我就要他难过!“熙玗,你真无情!”青衣女子咬牙切齿。“这是代价,他无情的代价。”……“熙玗!你醒醒,别睡。我带你走,带你去江南,带你远离江湖。你醒醒!”溟卓颤抖得抱着已冰冷的芮熙玗,满面痛苦。爱情来得那么晚,走得那么快,他们就这样注定了错过!
  • 我的吸血鬼少爷

    我的吸血鬼少爷

    她的姐姐被吸血鬼给杀死了。。。吸血鬼少爷来到她家,要保护她,她也就那么天真的信了。可是后来,却不是这样的。他和他的哥哥要杀了她,说她吸血鬼基因觉醒后,会杀了吸血鬼族。但后来,他却成为了她的男友!!这是怎么一回事??
  • 狼颖溢血之君子泪

    狼颖溢血之君子泪

    啊呜!一声狼崖之上的狼吟,狼崖之下上万只银狼跟着嘶吼,树林的鸟飞走多少?难道这一代狼王注无双吗?唉!三年后,银狼长老:“终于有人管管狼王了!”“太好了!”……众人欢呼中。此时狼王的洞穴,狼王正跪着搓衣板写着反思书,检讨书。还时不时向一旁一个邪笑着的女子卖萌打滚各种求。【狼王你的节操捏?狼王你的威严呢?】狼王道:“主人面前皆浮云!”“嗯?~”
  • 泪落桃花恰相逢之呆萌青春

    泪落桃花恰相逢之呆萌青春

    自七岁那年在桃花树下遇见,他便成了她最美的留恋,十年后的再度重逢,波折重重,才明白原来她(他)就是那个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