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100000039

第39章 杜秋娘:美慧无双的女诗人(1)

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

江南名妓杜秋娘出生在金陵,那里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金陵这块风水宝地,不仅养育了无数的子民,还孕育了无数的文人雅士。曾经的西津渡小蒜山东麓,就让杜秋娘在这里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足迹。

杜秋娘本名杜秋,“娘”是因对其尊称而加上的。由于出身贫寒,杜秋娘只好去了教坊学歌卖艺,行走于粉黛之中,徘徊在秦淮河边。

杜秋娘与母亲相依,并常与邻家大哥虞仲文相伴相助。虞仲文是一介书生,虽是布衣,但也算是心系天下,满腔热血。

这一年,常州刺史李錡升任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其府衙就坐落在京口,与金陵相距不远。浙西观察使和诸道盐铁转运使都是美差,禁不住诱惑的李錡凭借自己的宗室身份,在任职期间大捞了一笔。正所谓“欲壑难填”,身为浙西观察使,李錡统辖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尝到甜头的李錡更加横征暴敛,日进斗金。而诸道盐铁转运使其实是一个税务官,敛财更为容易。面对如此的利益诱惑,李錡当然不会放过,他通过种种手段把江南这一带的盐、铁、茶的税收财政大权独自控制在自己手中。要知道,这可是朝廷的财政命脉。因此,李錡的钱财更是多了起来。

此时,因为各地动乱频频,朝廷需常用兵,加之宫廷开支太大,国库也日渐空虚。于是处世一向圆滑的李錡就极尽所能地向朝廷进奉,赢得了皇帝的宠信。一时间,他也成为当朝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些钱财都是民脂民膏,再加上李錡私下招兵买马,以权谋私,所以不到两年,原本是鱼米之乡的江南一带日渐凋敝,民怨不止,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贞元十七年,江南布衣崔善贞准备诣阙上书,状告李錡,恰巧其友虞仲文也正要进京赶考,于是一同前往长安。

暮春时节,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江水滔滔,飘荡着点点白帆。在长江岸边,一对恋人正依依话别。本该倾情相依、日日相见,然而现在却不得不面对离别之苦。女子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春衫窄袖,一袭嫩绿色罗裙,长发轻垂在肩头,婉然动人。而她便是杜秋娘,今日特来送别日久相伴的邻家大哥。杜秋娘心知“好男儿志在四方”,纵是自己万般不舍也是枉然。

“仲文,走了,快上船了。”崔善贞在船上向远处柳树下的虞仲文喊道。

“就送到这了,崔先生在叫你了。”杜秋娘说着,泪水已布满眼眶。

“秋妹,不必伤心,好在我们都还年轻,今日一别,即便三年五载,为期也不晚。等我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即便是他李錡,也要对咱们另眼相待了。我无父无母,又无姐妹,所牵挂的就只有你了。我不在你身边,你要照顾好自己。”

杜秋娘低着头,哽咽道:“可惜我只是一个女儿身,帮不上你什么忙。以后只等你回来,我们平安过日子。”

虞仲文望着杜秋娘,自己也是深感内疚,觉得对不住她,但离别已定,去意难回,现在只盼能早日功成名就,再赶回家乡与她团聚。

看着杜秋娘殷殷深情,虞仲文也很留恋,只是远处李錡正在击鼓鸣钟的敲击声提醒了他,虞仲文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他想,等自己考取功名做了官,就有能力涉足天下利弊、造福百姓了。

“江边风大,快回吧!”虞仲文不舍地说道。

“嗯,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一些换洗的衣物和鞋子,还有一些吃食,留着路上吃。到长安后记得常寄些书信回来。”杜秋娘望着虞仲文登上船只。

船家只等虞仲文上船,就解下缆绳起航。虞仲文站在船头向岸边招手,看见杜秋娘已满是泪痕,心中不忍,喊道:“快回吧,保重了!”

直至船影消失不见,杜秋娘才一步步顺着江堤往回走。杜秋娘内心万分不舍,恨不得随他一起走,但是却办不到。今日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送别了虞家大哥,杜秋娘凝眉展望天上白云朵朵,想着等虞大哥归来,自己也就退出歌舞生涯,从此做些针线女红,过寻常人家的日子。

虞仲文望着岸边消失的人影,有一些伤感。他拿着包裹回到船舱内,慢慢打开杜秋娘为自己准备的包裹,里面包着一只盒子,打开盖子,里面是一些烘胡饼、定胜糕和一个面团。虞仲文愣了愣,随即明白了杜秋娘的意思。刚想盖上盒子,他突然看见在面团底下还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竟是一个诗柬。虞仲文把它打开一看,竟呆在那里。只见诗柬上写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崔善贞见虞仲文一直在发愣,手里还拿着一张纸,不禁大为好奇,凑过来想看个究竟。

“嗯,好诗!”崔善贞称赞道:“咦?不会是杜秋姑娘写的吧?真是好文采。”

虞仲文没有回答,只是愣愣地发呆。过了好一会,崔善贞又说道:“仲文兄,考取功名不是坏事,杜秋姑娘一片深情,不希望你远走长安,可是她心里定能明白你的志向。你只需尽心尽力,等功成名就早日回乡吧。你不是常说,等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做个清廉的好官,造福百姓吗?现在李錡霸占着这块地,你若现在回去,你和杜秋以后的日子也定会更加清苦的。”

虞仲文低头不语,将手中的诗柬又仔细看了一遍后小心收好,贴身放入怀中。随后,他走出船舱,看着茫茫的江海深思。

杜秋娘借这一首《金缕衣》,勉励虞仲文不要太在乎那些华贵的金银服饰,享受奢华的生活,而应当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时要及时采摘一样,切莫要等到枝上花谢凋落后再想到去摘取,到那时就已经晚了。

人人都想活得精彩,既想建功立业,拥有灿烂不凡的人生,又想享受快乐,欢歌笑语一醉方休。似乎这两者,缺了任何一样人生就不算精彩。杜秋娘点点滴滴的心思融入了这首诗里,将自己的劝诫与情感一丝丝地传给了她想要相伴终生的人,希望他珍惜大好时光,把握寸寸光阴,珍惜身边的幸福。

杜秋娘一直和母亲相依相偎。由于杜母只是普通的妇人,所以家境很一般。稍稍长大后,迫于生计,杜秋娘便到教坊里卖艺养家。杜秋娘天资聪颖,在诗文歌赋方面颇有造诣,加之身材娇巧,能歌善舞,以致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在她身上得到了尽数体现。

夜幕低垂,点点繁星亮起,教坊里,悠悠的琵琶声如泣如诉,一曲终了,杜秋娘沉思良久。送走了虞仲文,杜秋娘想着过段时间就不再出来卖艺。虽然满腹才华,但这样的日子也不能长久,她只想在家同母亲接一些针线活过平淡的日子。但往往世事难料!

妾身年十五,歌舞震使府

北固山下,几椽瓦房,一院花草就是杜秋娘的家。杜秋娘顺着虞仲文的意思,在两家的篱园上开了一扇门,铺设了一条通往虞家书房的路。这样,杜秋娘可以一边照看着书房,一边读书习字。

每当整理完房间,修剪一下花草,杜秋娘都会在院子里坐着,或者望着天空发呆。偶尔还会在外边接一些针线活维持生计,或者熟悉一下教坊里妈妈新教的歌舞。

虞仲文已经走了两个月,至今杳无音信。时值仲夏,天气一片大好,晚春的杨柳絮积了一地,杜秋将虞仲文的书斋打扫得更勤了一些。这时,杜秋娘已是芳龄十五,过段时间就可以行及笄之礼了。只是她不知,平静地走过十五个年头,多才多艺的她注定面临的是曲折坎坷的人生。不久后发生的事情,彻底打破了她以往平静的生活。她没想到,自己无意间做出的一首《金缕衣》,竟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这天,杜秋娘整理完书斋的半壁图书,又修剪了一下院子里的花草,不觉间已是夕阳西下。不一会,听见院门声响,一位中年妇人走了进来,身上背着一小袋米,手里还拿着一个篮子。杜秋娘叫了声娘,并接过母亲身上的东西。

“闺女,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杜母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篮子。篮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条彩色绸衫,还有一些漂亮的头饰。

杜秋娘吓了一跳,问道:“娘,哪来的这么多东西?”

“说来也巧,今天我路过杏花巷,买了些米,路过教坊时碰巧看见了教歌的王妈妈,她正要找你,说过几天就是观察使的寿辰,让你们几个姑娘进府去献艺。这几件衣衫破了,还没来得及做新的,让我帮她改一改,过几天要急用,工钱也会多算点。”

“那你怎么说?”

“哎,你不是早就说不想唱了吗,我就跟她说你这几天不舒服,恐怕会误事。她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是给了我一些头饰,说是送你的。”

两人又说了一番话后,杜母去做饭了,杜秋娘看着夕阳的余辉出神。忽然,她一时兴起,想到自己好久没有弹弄琵琶了,于是就从柜子里将包裹着的琵琶拿了出来,试了一下音,然后弹起了自己作的《金缕衣》。由于她感觉微微有些伤感,便停了手。

正要起身,便听见门外有人喊了起来:“好个丫头,说什么不舒服,原来是躲在家里偷起懒来了。”

“王妈妈,这几天我真的是嗓子不舒服,刚刚只是一时兴起,想试试手。”杜秋娘连忙将琵琶放下,将王妈妈请进屋。

“傻丫头,给你说着玩呢,我是来找你娘的,她在不?”

正说着,杜母从里屋走了出来。王妈妈告诉杜母,说还有些衣服需要改改,刚刚给落下了,知道母女俩手艺了得,就给送了过来,接着又讲了一大堆观察使府中的风光。

“哎哟,你们可不知道,因为这李老爷的寿辰,这哪个州县不往李府送些东西,个个都是上等货色,那才是真叫堆积如山呢!李府上下都是金灿灿的,都能比上京城皇上住的了。不是我夸,李老爷这次过寿啊,那排场肯定不是一般啊。现在府里有一个牙将是李老爷的亲外甥裴公子,要送一班唱的,说是要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你看我那哪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啊,只得胡乱地凑了几个。我说啊,丫头,这次你要不就去试一试,就凭你刚刚唱的那一首新曲,保证能拿到不少的赏银,这一次就够你们母女俩过上半年了。”

“哎,这丫头对银子没有多大兴趣,反正只要能糊口过日子,我们也不要求太多。”杜母不怎么想让女儿去那里,毕竟给观察使献艺,不是一个多么好的差事。

“娘,这次我倒想去看看哩,”杜秋娘突然说道,“我想去看看李府,现在江南百姓哪个不是叫苦连天,我倒要看看,他观察使是怎样挥霍这些民脂民膏的。”

“哎呀,傻丫头,他们这些人是生来的福分。不过,你可以去看看,多少见见世面。”王妈妈听到杜秋娘愿意去,立刻兴奋起来。

杜母看了看女儿,虽然不赞同,但看女儿一直坚持,也就只好点点头。王妈妈一脸高兴,忙说让她回去准备准备,过两天就来接她。

送走了王妈妈,杜秋娘向余辉消逝的方向望了很久,只是她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将会让自己的命运都发生改变,让她后来度过了无数个后悔的日日夜夜。

李錡寿辰当天,教坊的王妈妈带着杜秋娘等一队唱班从侧门进入了李府。远远望见李府园门内外张灯结彩,门前车水马龙。送礼的人群来来往往,处处鼓乐升天,欢笑声、吆喝声、脚步声、马蹄声、奏乐声混杂在一起,好不热闹。阵阵风起,将府中的喧哗声、胭脂味带到了每一个角落。

教坊妈妈领着唱班的艺人在后花园的水榭亭边休息,近百位妙龄女子齐聚在后花园中,霎时给这里添加了无数生机。她们兴奋地谈论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边等待着妈妈的召唤。杜秋娘独自站在一角,向远处望着。池中荷叶飘出淡淡的清香,枝头的秋蝉无力地叫着。

不久,夜幕降临,水榭边的灯被逐一点起,闪闪灯影,绚烂了一处处荷花。池边的假山簇在一起,掩映生辉,假山脚下还有一块刻有“层嶂”字样的石匾。上上下下环绕着的明角长灯,将假山置于一片灯火辉煌之中。远远望去,似乎给它的周围笼罩了一团通红的火焰。从“层嶂”到旁边的水榭亭,铺着一条青石砌成的甬道,两边种满了牡丹与月季,红绿交织,一片繁花盛景。假山背后是曲折的走廊,曲曲折折,掩映在稀疏的花木之中,而路边有一列花窗,直通远处的角门。

倚翠园中,十几桌宴席逐渐摆上,鼓乐声陆续响起,笙笛并奏,悠扬欢快。终于,一阵欢笑传来,灯影下,李錡随着一群赴宴庆贺的官员缓步走来。一群人刚一落座,乐声大起,大家举杯庆贺,欢笑连连。艺人们弹奏说唱,衣袖飘飘,逐一进行着表演。不多久,牙将通知王妈妈,下一班就是杜秋娘一行人的表演了。

“秋丫头,刚刚来报说是一班要多准备一曲,你就唱那天在家弹唱的那首新曲儿吧。另外,你们几个可要仔细着,搞砸了可要小心你们的小命儿。”王妈妈吩咐着。

不久,有家童来领,杜秋娘一行出了水榭,过了九曲桥,又走一段,再转过一道假山,忽然眼前豁然开朗,灯光闪耀,恍如白日。杜秋娘偷偷抬眼看去,十几桌花团锦簇的圆桌摆满了珍馐佳肴,桌边的人推杯换盏,而一个稍大些的圆桌特别显眼,居于首席的应当就是观察使了。

杜秋娘捧着琵琶落座,心想:“想必这就是‘朱门酒肉臭’了吧!”两曲完毕,其他几人撤了下去,独留杜秋娘一人在席上。杜秋娘本不想再弹唱,只是迫于无奈,因为王妈妈在旁边一直朝她使眼色,示意她再唱一曲。于是,她又调了调弦,悠悠弹起。

歌声委婉如池中碧莲,清爽怡人,又似青萍之末的微风,清新迷醉。迂回徐缓之中,犹如春日里的绵绵柳絮,缠缠绵绵。曲中多情又似无情,宛若夏日里偶来的一丝凉意,让人清爽不已,又似夜莺般婉转、似清泉般清凉、似丝绸般柔软。听闻词意,又让人深思,似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

一曲完毕,似乎是唱了许久。台下一片寂静,众人如痴如醉,又惊讶不已。杜秋娘本不爱涂抹胭脂水粉,迫于王妈妈的劝说,只涂了些清淡的茉莉花发油。简单的衣着,但也掩饰不住她的清雅秀丽。李錡心头微微一动,带头鼓掌,说道:“好,重重有赏!”

底下立刻掀起一片叫好声,杜秋娘叩谢退下。而王妈妈更是喜得合不拢嘴,拉着杜秋娘的手赞个不停。

过后,有家童传话:“李老爷认为刚才那位姑娘唱得不错,以后就留在府里侍候。现在让她收拾收拾随我过去吧。”王妈妈不住地叩头道谢,杜秋娘可是她的摇钱树,虽然不舍但也是没办法。杜秋娘大惊,直叫“不可以”。王妈妈却说这是天大的恩德,让她赶快拜谢。杜秋娘坚决不从,这时又过来几个婢女,硬生生将她给拽走了。

就这样,杜秋娘无意间就成为了镇江节度使的侍妾。尽管她十分不情愿,但是迫于权势,只好告别母亲住入李府。好在李錡对她百般疼爱,吃穿用等各方面的侍候全不在话下。他将杜秋娘安置在一个独立的别院,杜秋娘喜好乐器,他便千方百计地从各地搜罗各式上好的琵琶、琴弦等供其使用。每逢遇见下面进奉的上好珠宝、丝绸等,李錡都不忘给杜秋娘送去。当杜秋娘奏乐歌唱时,他就在旁边静静欣赏。在这里,杜秋娘也算度过了一段奢华安逸的时光。

罪臣家眷为宫奴,才华引来君王宠

不久,唐德宗驾崩,唐顺宗继位,但八个月后又被迫让位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天子平定四川,宪宗的削藩之心日渐昭显。身为镇江节度使的李錡看到了这样的形势,心生策反之意,因为他不满于自己的权益无端受到削减,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切身利益遭受损害。

同类推荐
  • 浪卷千层雪

    浪卷千层雪

    这部小说是根据1942年8月3日,东北军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和苏鲁战区政务处长郭维城在鲁东南甲子山区举行起义这一真实的故事而改编创作的。小说以“八三”起义为背景,主要叙述在抗日战争初期,一个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的爱国进步青年洪图,与恋人许雪华双双投军抗日,参加中共秘密党工作。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多次化险为夷,最终成功起义。
  • 雪痕(高平作家丛书)

    雪痕(高平作家丛书)

    一群很普通的人,他们在社会的底层忙碌工作与平凡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与挣扎,他们有自己的幸福标尺。微子、陈前、肖冬花三人围绕报社副总编的位子,微子争与不争的矛盾、陈前的费尽心机、肖冬花的不择手段。在名利面前,人性暴露无遗。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 市委书记的两规日子

    市委书记的两规日子

    花季少女盘小琳在市委门口自杀,公安局长董为在自家门前遇刺,常务副市长石梓神秘失踪,汉州市这个两千多年前已经是郡级建制的小城,为何怪事接连不断?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详细描写党员领导干部被“两规”过程的长篇小说。作品刻画了一个深陷政治泥潭的市委书记形象,对特定时期的政治生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一个温情激荡、神秘莫测,因而你不能不读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获的鲨鱼腹中滚出了一个漂流瓶,里面有三张被海水侵蚀得残缺不全的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的文字。航海者们分别把三张纸上所能看清的词汇翻译了出来,然后连猜带想地用一种语言将这些文字填补全,原来是一封求救信!是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两年前发出的求救信。求救信引动了航海者们极大的探险兴趣和蕴藏在心中的英雄主义情结。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和他温柔贤惠的夫人海伦,还有他们的朋友麦克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带上了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聪慧的玛丽小姐和勇敢的小罗伯特,乘坐着“邓肯号”帆船,踏上了寻找、解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 绣楼里的女人

    绣楼里的女人

    《绣楼里的女人》是描写晋商家族的四代女子穿过跌宕的岁月,于冷暖和爱恨中一次一次重新认识,什么是女人。绣楼的文化标志如一道咒符,生死轮回的女人们或抗争或彻悟,寂寞地生,再寂寞地死,一如人类长河中所有昙花一现的女人们。
热门推荐
  • 富有的鸭太太

    富有的鸭太太

    本书包含两个故事:富有的鸭太太很有钱,吃得太多却不羞于承认,最后她怎么样了呢?两只狗请了一群朋友参加派对,结果宴会上发生了很多意外……
  • 至尊宝宝狂傲娘亲

    至尊宝宝狂傲娘亲

    被亲信背叛而死,她穿越至草包公主轩辕隐月身上。当昔日草包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潋滟风华让人不敢逼视!手持轩辕剑,脚踩万里鲲鹏,身边还跟着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她以绝代风姿傲视苍穹,睥睨天下!而回首时,总有一人站在灯火阑珊处,宠溺的看着母子俩,为她们保驾护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是左木杨

    我是左木杨

    巴巴颜赫家族麾下的五部三十六骑,推翻了星夜王朝,建立了大地王朝!岁月更迭,大地王朝衰落了,三十六骑被消灭了!神秘的五部,却不见踪影!樱鸦部,青衣部,阴蝶部,流炎部,天渊部,秘密潜伏在都市和山区,各司其职。为了延续祖辈的初衷,左木杨在热闹喧嚣的都市中,掀起滔天巨浪!我,就是我,我是左木杨,一名水蓝国军人。
  • 重生之超级巨蜂

    重生之超级巨蜂

    【免费新书】林铭遭遇到背叛,兄弟为了他而牺牲,他被追杀中,以外重生成为一只噬神蜂,能够吞噬动物精血,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那些曾经的背叛,以及对那个女孩的约定,随着林铭的重生,一切将重新改变!
  • 上古仙书

    上古仙书

    上古仙书所幻化成一包五毛钱的辣条,来到科技星球地球寻找主人。不喝酒,不抽烟,不嫖娼的三好学生的梁辰很幸运的被选为上古仙书的主人。于是就出现了吃辣条穿越的一幕,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苦逼的穿越之旅。
  • TFboys陪你们从青丝到白发

    TFboys陪你们从青丝到白发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里,她们与他们相见了。她们是可爱霸气的三个女生,他们是高攀不起的三个萌明星,她们与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来看看吧。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寂静的轨迹

    寂静的轨迹

    我不想让这个故事就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掉,我害怕再过几年或者再过二十年的时候,我再也没有那个感觉去写它了。趁着现在我还有些学生气的时候,趁着现在我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利用工作之余把它完成。这个故事只是本人的一个虚构,不是亲身经历,还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 1973老爸的故事

    1973老爸的故事

    经常听我爸聊他70、80年代的故事,那时候的苦日子,或许你曾经经历,又或许听你父母提起。我老爸的每一个故事都是70、80年代孩子的缩影,每个故事都真实发生过,在这些故事里,你能慢慢体味人间冷暖,有的人,有些事,一记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