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7500000012

第12章 本经阴符

本经阴符是《鬼谷子》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本经,意为基本纲领。阴,意为隐秘。符,意为符言。包括“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等七篇。由于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风格截然有别,有人认为是后人的附会,还有人认为是“鬼谷先生”的另一本古阴符,被误为一体。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些很有特点的论述,多为历代学者所注意。其中内容多为道家、阴阳家的语言,有隆重神秘色彩。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其纪也:一是道的开端。其,代词,指上文的“道”。纪,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造:创建、制造。《尚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礼·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

宏:广大、宏大。

化:造化,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本句意为:包容各种无形化育万物之气。

神灵:指上文“道”、“一”。陶弘景阐释云:“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物,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一说“神灵”为“神明”之误,可供参考。

化端:变化的开端。

德养五气:俞樾《诸子平议补录》认为即“得养五气”。此说可从。下文“五气得养,务在舍神”可为印证。本句意为:心、肝、肺、肾、脾五脏产生的精、魂、魄、神、志五气得到滋养。陶弘景则释为:“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陶说可为参考。

得一:一为数之始,又为物之极。得一,纯正之意。《老子》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天下为正。”其注云:“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乃有其术:于是术就自然产生。

心气之道所由舍者: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心气,即前文五气中的神气。舍,居住。

神乃为之使: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

九窍:指口、鼻、眼、耳及二便九个孔洞。

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而言。陶弘景云:“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

气之门户:意为五脏之气的出入口。

心之总摄:意为心的控制器。总摄,总管。

生受之天:道本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生,本性、天性。受,接受。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与天为一:与天合为一体。

内修炼:通过内心的修炼。陶弘景释之曰:“内修炼,谓假学而知之者也。”

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就是通过类推而明道。

人与生一,出于化物:人产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知类在窍: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是通过九窍。类,种类、分类。

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意为假如根据九窍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陶弘景释云:“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通矣。”

五气得养:指五脏之气得到培养。

务在舍神:努力使神气停留。

化:化育。

静:安静。

和:和顺、谐和。

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存而舍之:保有而停驻。

神化归于身:神道的变化归于自身,意为得道修养心性于自身。陶弘景对这一段诠释有助于理解:“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于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执一:专一。《荀子·尧问》有:“执一无失。”

产:养育。

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战国策·魏策四》:“怀怒未发。”

天心:天帝之心意。此处指天道自然之心。

施:散布。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行:施行。

士:古时四民之首,位于庶民之上,指行文习武之民。

“译文”

使人的意志和精神盛大可以效法五行中的龙仙。旺盛的精神中积聚有神、魂、魄、精、志五气,其中神气是居于首位的,心是神气居住的地方,德是人的本原。养神的途径,归于道。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一是道的开端,万物的创建,天地产生,都源于道。包容无形化育万物之气,在天地之间生成,不见形迹,不知其名,是神灵之气。所以道是神明的本原,也是变化的开端,所以能够养育五气,心能够纯正,于是术就自然产生。术,是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口、鼻、眼、耳、二便等九窍,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十二舍,是五脏之气的出入口,心则是其总控制器。道本是由天传授到人间的,那些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合为一体。而知晓道术的人,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是称作圣贤的人。圣贤的人通过类推而明道。所以人产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时就从物而化。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在于九窍,假如根据九窍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一旦相通,五脏之气得到培养,努力使神气停留,这就称作化育。化育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德气,神气是前提。安静和顺,就是养气,养气就可使五气和顺。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减,那么四边威势无所不为,常保存下来,那么神道的变化就归于自身,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同体,与道相合,执守“一”而养育万物,包容天道自然之心,布德养育五气,以无为方法包育志意、思虑,而施行威强之势。士人通达此道,神气强盛就能养育志气。

“原文”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应对不猛:应对不急骤果断。猛,急骤,迅捷。

仿佛:大体相像,此处指意志恍惚。陶弘景释云:“仿佛,不精明之貌。”

参会不一:志、心、神三者交会不纯一。参,配合成“三”的事物。会,交会。陶弘景释云:“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安已:指欲望少、心安静。

威势不分:威势不会散亡。

乃能分之:就能分散它。陶弘景释“分”字云:“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

“译文”

培养志向效法有灵性的龟。养志的原因,是因为心气不通达。有了欲望,就要存入心中而去满足它。心志受到欲望的驱使。欲望多则心气散,心气散则志气衰,志气衰那么思绪就不能通达。所以心气专一,欲望就不多。欲望不多,那么志意就不会衰竭,志意不衰竭那么思绪就通达。思绪通达就会和顺通畅,和顺通畅那么乱气就不会在胸中烦躁。所以内要养育心志,外应了解他人,养志就会心气通畅,了解他人就会职分明晰。如果想用来考察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育心气的功夫,判断人气盛衰的程度,而养育志气,考察他的安详程度,以知道他的才能。志气不养育,心气就不巩固;心气不巩固,思虑就不通达;思虑不通达,那么志意就不坚实;志意不坚实,那么应对就不果断;应对不果断,那么志气就会丧失,心气就会空虚;志气丧失心气空虚,那么就丧失了神气;神气丧失就会意志恍惚不精明;恍惚不精明,那么志、心、神三者交会就不纯一。养志的开始,务必要欲望少,心安静;内心安静,才能志意坚实;志意坚实,那么威势就不会分散。常固守神明,就能威镇别人。

“原文”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审:明白、清楚。

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意志无所相信,就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陶弘景释之云:“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

五脏:指心、肝、脾、肾、肺。

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内视:内自省察。

反听:外听他人意见。

定志:志虑安定。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

政理:为政之道。

牖:窗户。

天道:天象。

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连续上文之意,即不用所见即能发出命令,不用推行就能达到。

应:应和、应付。

无方:没有极限。

宿:停留。

“译文”

坚定意志,要效法传说中的神蛇。意志坚实,气就变得平和,虑就变得详明。心要安宁镇静,思虑要深远。心气安宁那么就神明爽朗,思虑深远计谋就能成功。神明清爽那么志气不可紊乱;计谋成功那么功业就难以干犯。意念思虑安定那么心绪就会安详,那么行为就不会错乱,神气就会得以成功。五气依附,奸邪之气就会乘机侵入,奸诈邪说就会得以迷惑,言语不是发自内心。所以要使心术诚实,抱守真一而不变化,待人接物必须诚心尽意,上下交流,倾听然后可知计谋,是存亡的关键。思虑不集中,那么听到的情况就不明白,等候也不能得到。计谋失败了,那么意志无所相信,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自然无为而求得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气神气魂气魄气固守不移动,就能内自省察,外听他人意见,安定志虑,思想进入虚幻,等待神明往来。以此可以观察天地开闭,知晓万物之造化,发现阴阳运动的终始,推断人事治国的本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推窗而知天道自然规律。不用所见就能发出命令,不用所行就能达到目的,这就是道:心知可与神明相通,应付无穷而神明永驻。

“原文”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馀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无能间者:没有能离间的。

以间见间:以离间的办法发现裂隙。

伏意:隐藏意图。

神存兵亡:神气存养武力对抗消失。

“译文”

分布威势效法匍伏的熊。分布威势,就是要覆盖自己的精神力量。所以应当使志向思虑坚固安静,神气就归入心中,那么威势分布就很深广了。威势深广,那么内在意志就坚实;内在意志坚实,就不可阻挡;不可阻挡,就能分散他人威力,震动他人气势,如天一样盖住。我实有而对方虚无,取之轻而易举,就像用“镒”来衡量“铢”一样。所以一举动就有人跟随,一倡议就有人应和。弯曲一根指头,观察其余,运动和变化都能发现,没有能够干扰的。仔细观察唱和的情况,以离间的办法发现间隙,行动明确而威势可以覆盖。将有所动作,一定要先养志气,隐藏意图以发现间隙。懂得自我巩固,就是自我修炼。自己谦让,是能包容他人。所以神气存养武力对抗消失,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形势。

“原文”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精五气:精通蓄积五气。五气,见《盛神篇》。

动而不失分散之实:行动而实际上不失去分散威势的作用。

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不以心神肃察,所以就威势衰败。

“译文”

分散威势效法凶猛的鸷鸟。分散势力,就是靠精神力量推动。用这种方法,必须乘间隙而运用。威壮整肃,内气强盛,推算时机而行动,那么威势自然分散。分散威势的人,心胸谦虚意志饱满。意志衰弱而削弱威势,精神不专一,其言辞外露而多变。所以观察对方志意作为揣度的标准,揣度然后图谋行事,尽圆方自然之理,使长短各有所用。时机不具备则不能分散威势,分散威势,就是等待时机而行动,行动而威势可以分散。所以善于判断时机的人,一定精通积蓄内在五气,观察外在虚实,行动不失分散威势的作用。行动要了解对方志意,知道对方计谋。势,是有利或不利的决定因素,是权变发挥威力的重要因素。不以心神肃察,所以威势就会衰败。

“原文”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兴:兴起、发动。

动作:行动、作为。

极:顶点、极限。

乃知转圆而从方: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陶弘景释此句云:“言吉凶无常准,故取类转圆,然圣人坐忘遗鉴,体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后转圆而从其方,弃凶而从吉,方谓存亡之所在也。”

圆者,所以合语: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陶弘景释云:“圆者,通变不穷,故能合彼此之语。”

方者,所以错事: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情。陶弘景释云:“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错有为之事。”

转化者,所以观计谋:转凶为吉,就可观察计谋的得与失。

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待人处事,可以观察进退是非。

皆见其会:以上四者都可以见到它们交会。皆,都、全部。指以上“圆者”、“方者”、“转化者”、“接物者”四者。

乃为要结:然后总结其中要领。

以接其说也:以继续其学说。

“译文”

智慧无穷,就像转动的圆一样不止,可以效法威猛无穷的猛兽。转圆,就是不可穷尽的计谋。无穷的计谋,必须具备圣人之心,以追究不可测度的智慧本原,以不可探测的智慧去通达心术。而神妙不测的造化自然混沌为一体,去议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阐说意义无穷无尽。智慧谋略,各有形象或状态,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根据事物类别各不一样。所以圣贤人就依靠这种方法,像转动圆形一样求取顺道合乎事理。所以圣人从兴教化之始,行为无不包容大道,以观察神明领域。天地没有极限,人事无穷无尽,各分为不同种类。通过观察计谋,必定知道吉凶、成败的归属。转圆变化,或者转而成吉,或转而成凶。圣人因为通达道义而预先知道存亡,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情;转凶为吉,可以观察计谋的得与失;待人处事,可以观察进退是非。以上四者都可见到它们的交会,然后总结其中要领,以继续其学说。

“原文”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

失人之言:抛弃别人的言论。

当:面对,遇到。

因自然之道以为实:谋划要以自然之道作为实际内容。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陶弘景阐发云:“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其常,岂非大功哉。”

大功:大的成绩。

益之损之,皆为之辞: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

分威散势:见《分威篇》、《散势篇》。

机危:危险。

“译文”

了解损益要效法灵验的蓍草。损益就是对危险的判断。事情有偶然,事物有成败。危险的萌动,不能不考察。所以圣人以无为对待有德之士,谈话时观察对方言辞,考察与事相合否。益,就是用其心眼,故能知之。损,就是排除其他观念,所以能实行。排除之后再行说服,事物有不可行,圣人不再多加辩说。所以智慧的人不因为自己言辞而抛弃别人的言论,所以言辞不见长,而内心不空虚;心志不迷乱,而邪念不产生。面对遇到的困难或者顺遂,后进行谋划,以自然之道作为实际内容。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这就是大的成绩。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用分威法、散势法中权变的办法,以使危机显露,然后做出处理,所以善于运用损益方法的人,就好比于千仞高的堤冲决的水流,于万仞高的山上滚落山谷的圆石。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鬼谷子》原文生涩难懂,该书配合《鬼谷子》的原文、译文及白话经典故事来诠释当今社会你必学的谋略。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阅读就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享受,领悟古典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人事无边际,计谋无穷尽。在时下这个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多样的人事中,运用现代计谋来为人处事,选择恰当巧妙的方法来给自己选一条通往成功的大路。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热门推荐
  •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陌路追忆荼靡谢

    陌路追忆荼靡谢

    魂穿异世与君见,奈何造化不如愿。思君千日盼久伴,怎知陌路天涯绊?
  • (完)本宫来自现代2

    (完)本宫来自现代2

    选老公一定要选潜力股,身为一个不知是幸运还是杯具的穿越者,我决定,这个潜力股要早早定下,嗯,就他了,一个没了母后的皇子,十分完美的潜力股啊。可是,好不容易等他长大了,他丫的竟然要做皇帝,还打算做一个花心的皇帝,难道我十年来的专一教育失败了?
  • 云生梦年

    云生梦年

    一生何其短暂,在那些曾经不被珍惜的回忆追忆而来,生亦是死,现在看来原来只是被风吹过一般罢了。哭过、笑过、都过了故事,由此写起,故事或许不是那样跌宕起伏,或许,这并不真实,可这就是故事,“真与假”何必追究
  • 妖孽首富校草的呆萌甜心小丫头

    妖孽首富校草的呆萌甜心小丫头

    儿时的一件事,让两人从此有了不寻常的事情!自古以来,青梅竹马大多数都会相爱。他们也不例外喜欢上了对方!原以为不会有分开的那天。可毕竟只是以为!那天,他什么都没有说,就出国了!她整整等了他1年,却还是没有音讯。于是乎;她选择了自杀!但命运总爱玩弄人。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天不让她死,她也很无奈。又因祸得福的是;她被第二首富收养了!美貌变得更美了!只是失忆了,唯一没忘的便是他以及手上这条手链,是别致的七彩水晶石做的!这条手链是他们相遇那年,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也送了他一条,也是别致的七彩水晶石做的!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链!他们能否找到对方?他们还能在一起吗?请期待哦!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七罪女王血华录

    七罪女王血华录

    这个世界不只有霸道总裁和傻白甜。半神是拥有神的力量,却不被神界承认的存在。作为被天主教视为邪恶之源的七宗罪,他们的力量来自全人类的欲望,欲望无止境,他们的强大就无上限。渐渐地,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甚至威胁到了神界,自封为半神。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里。你却是拥有颠覆世界权力的暗黑女王。你在不断的成长中尝遍世间百味。没错,掌权者。七个危险的恶魔美男任你差遣。德墨诺斯——傲慢【银发紫瞳】尼德霍格——暴怒【红发赤瞳】提尔——懒惰【黑发蓝瞳】洛基——贪婪【金发碧眼】米奥——暴食【粉发黄瞳】凌——嫉妒【栗发绿瞳】来吧,女王陛下,奇妙物语开始了。
  • 凤倾天下

    凤倾天下

    现世英武干练女警,变成懦弱无依,惨遭退婚的丞相府庶女——那她……就痛改前非,把嚣张跋扈进行到底!!不长眼的王爷退婚还嫌弃她,三番四次来挑衅她,呵呵,给你好看!斗渣男,报复家宅中多次暗害她的人,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一次宫宴,遇上了墨流云,这个注定要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波澜的男人,蓝颜贴心,但流言毙命。家族大难当前,她会接受渣牌前未婚夫的“好意”,还是冒着被卷入皇子暗斗势力的可能铤而走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杀手艺人

    EXO:杀手艺人

    她是杀手,代号Devil!她像天使,却本是恶魔!他并不强大,甚至渺小!她是头牌,却早已颓废,她被人宠溺,却厌恶他人,她乔装改扮,混入组合,她喜欢他,却不敢说,她来的轻松,却带着遗憾离开,她很脆弱,他叫朴羽枫。
  • 辰霄

    辰霄

    我们的一生,也许直到尽头,才会明白我们苦苦追寻得答案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