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2700000018

第18章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坚持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所在,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标志。邓小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把继承马克思主义与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而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在开辟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了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邓小平的结论,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结论。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如何做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三代领导人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它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活动中。

1.“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坚持与发展的过程

坚持与发展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本质上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统一。“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过程。

首先,“相结合”要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相结合”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中国实际。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相结合”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偏离方向,也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要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而中国实际是具体的、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同时,中国实际也不是孤立的,要受到时代变化、国际发展大趋势变化的影响。可见,马克思主义联系中国实际是动态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中国实际的具体性、变动性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提出了要求,即“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来与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要求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认识,存在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相结合”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是永远不变的,变化流动的只是中国实际,犹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种观点违背“相结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双向互动的辩证本性,看不到“相结合”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邓小平指出,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能不变,要搞清楚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深悟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强调在“相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必须发展,要求从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以来世界的重大变化出发,从时代变化和总体国际形势出发,来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应否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另一种观点虽然承认在“相结合”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但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仅仅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个别论断的变化和发展,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不存在发展,只需坚持就行了。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在“相结合”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必然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不断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比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现在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从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到社会主义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等等,都充分说明,在“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发展的。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成不变,只是坚持,不存在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的,是不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所集中分析的四个方面都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方面,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既有坚持,又有发展,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

其次,“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在2001年7月1日纪念建党80周年的大会上讲话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开辟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实现的理论飞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特点是:永远不忘老祖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是科学地坚持和科学地发展,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实际,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大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其基本特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高度统一的实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统一

如前所述,“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体现了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同时,在坚持和发展统一的基础上,“相结合”的过程又体现为继承和创新、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呈现出既要坚持更要发展、既要继承更要创新、既要一脉相承更要与时俱进的三个统一的发展态势。三个统一贯穿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全部理论活动之中。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在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全部理论活动,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链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理论链条在本质上是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它们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统一科学体系,而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是发展的、前进的,它们都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并成为我们党继续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

3.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坚持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因此继承与创新就成为必然,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就成为最鲜明的特征。

这里,我们应注意,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的实质时,要防止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的统一性,把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用贬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做法来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或只强调突破和创新,看不到坚持和继承;甚至把邓小平理论说成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还有一种是否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性,不承认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认为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讲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有,属于马克思主义原有的内容,不承认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甚至否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必须指出,这两种倾向的实质就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链条之间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不到它们所具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这也充分说明,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正确理解和把握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由此,我们应该加深理解两个著名论断。一个著名论断是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再一个著名论断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这两个著名论断思想内涵一致,都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防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不丢老祖宗与开拓新境界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贡献,从根本上说,最关键的就是邓小平带领我们党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新的历史时期,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另一种是教条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搞“本本主义”。这两种倾向都背离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原则,因此不能正确处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就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相结合。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了这两种错误倾向,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不丢老祖宗”和“开拓新境界”,是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原则的鲜明体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不能丢掉老祖宗,另一方面要开拓新境界,这样才能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的具体内容在本章还要专门分析,这里我们主要分析邓小平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可以进一步加深认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

1.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邓小平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首先在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和信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前提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的问题时明确地表示:“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邓小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正因为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邓小平特别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强调老祖宗不能丢。邓小平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和理想,用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也是对全党的要求。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中国正在解放思想,开辟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之时,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十分重要和必要。邓小平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邓小平的结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理想,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连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都认为,邓小平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正因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和理想,所以能够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2.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同时,邓小平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邓小平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社会主义的理想与爱国主义的情操已经直接融合在一起了。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成为邓小平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是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推动力。在社会主义中国,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而爱社会主义就应把中国的发展搞上去。把中国的发展搞上去,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所以必须解决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就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也就是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不难看出,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推动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必然要体现在坚持爱国主义上。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中体现在他对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民负责。他说:“我们有我们的责任,要对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负责,要发展经济,使他们生活得更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带领我们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愈益增强,人民生活逐步富强,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不是狭的民族主义。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是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强调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不仅仅是为了救中国,为了发展中国,同时也是为了在世界上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不能不考虑和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认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革新了中国,邓小平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前途和希望,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吴明瑜所说:“我们这十几年中的很多决策,有世界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这场改革,我说是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命,也救了社会主义的命。”

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是邓小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立场,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照辩证法办事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照辩证法办事,使邓小平把握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首先带领我们党纠正“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求分清什么是“真高举、假高举”。正是在邓小平的倡导和推动下,我们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此,邓小平在开辟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坚持上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全面贯彻。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概念;第二,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和群众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统一思想;第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破除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第四,坚持“照辩证法办事”,反对形而上学,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才能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来源于他的哲学智慧,来源于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把握和运用。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集中体现在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研究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不能不研究邓小平理论。当然,这里主要从总的方面即从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来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具体的分析将在下两节展开。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

我们认为,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应先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入手。因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是对“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的基本界定。通过这一基本界定可以为我们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指明方向,而且可以说,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已经集中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是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党的十三大提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提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反映出邓小平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言简意赅,具有深刻的科学涵义。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这两处表述,实质完全一致。不同的是,前者高度概括,后者有所展开。综合起来分析,“邓小平理论”具有以下科学涵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表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反映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趋势,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基础。

第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表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同时表明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相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主体。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邓小平是这一主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四,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和作用。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第五,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本身就包含着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即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在上述科学涵义中,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最基本的涵义,它贯穿在其他涵义中,贯穿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从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2.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揭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最基本最深刻的涵义,是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理解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它们在本质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坚持与创新的关系。因此,既要强调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脉相承性,又要强调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开拓创新性,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独特创造,是扎根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就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整个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每一个理论成果,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所不同的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向发展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是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阶段性所决定的,是由每一历史阶段的主题和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时的主题是如何进行革命斗争,根本任务是夺取政权,如何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邓小平理论主要形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有各自的特征,具有不同的个性,但是任何个性中都内涵着共性。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历史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贯穿于两大理论的共性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离开这一共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链条就会中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就不可能继续下去。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间发展链条中的上下环节,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上篇”,邓小平理论是“续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又可以说是新的“续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将继续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续篇”必将继续写下去。这一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更要发展、既要继承更要创新、既要一脉相承更要与时俱进。

同类推荐
  • 县域管理研究

    县域管理研究

    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你读读吧!你发现吧!你感悟吧! 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创新者的心路; 一个学习者,一个生活者,一个事业者的历程; 一个公民,一个专家, 一个官员的境界。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本书从这七个大方面来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 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热门推荐
  • 淡定的智慧

    淡定的智慧

    淡然是一个人面对生活所把持的基调,它决定着你在生活中是忙忙碌碌、惊慌失措,还是悠闲自得、怡然自乐。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永远是当下的体验,无论其内容是对过往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保持一颗平常心,对自己充满自信,关注当下的感受,可以让灵魂跟上脚步,让内心的幸福感溢出来。
  • 英雄联盟之乱我为王

    英雄联盟之乱我为王

    一个气候突变的十一月,一间熟悉的网咖,一道熟悉的声影,然而却是一次又一次通往最强王者之路的defeat。如同舞王又一次倒在了S系列赛上,吴皓阳再一次倒在了晋级之路上。不甘,愤怒,绝望......充斥着他的心田,他摔坏了鼠标,敲掉了键盘,砸坏了屏幕,如同一只丧家之犬逃窜向了雨夜。这一逃,却是逃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一条不亚于最强王者的主宰之路。
  • 妖怪限界

    妖怪限界

    限界——这是一个被各种规则束缚着的世界,限制,限制,还是限制,限制的规则无处不在。这个大陆上也存在过数个纪元的文明,不过最后都因未知的原因消亡了,只留下了大量的古遗迹,供后人瞻仰曾经岁月的荣耀。文明纪元的失落,远古遗迹的残存,剑与魔法的碰撞!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谁又能扭转乾坤?
  • 异世源

    异世源

    尘封的岁月,化为无尽的回忆、、、、、永恒的记忆,沉醉在梦的怀抱里、、、、、、、化为尘封的少年血战、、、、征途!!!!!!!!
  • 冷婚也盛宠

    冷婚也盛宠

    一场意外让沈沫失去唯一的亲人,自称是爸爸朋友的南川璟臣接她去他住所,善意还是存在着阴谋?他为了留住她,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明着的顺从,暗着的挣扎,她何尝不是为了离开他而费尽心思?一场爱的追逐,心的迷茫。最后,谁才是谁的劫?(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皇之尊

    神皇之尊

    一代天骄,陨落重生,逆天出世。一念碎星辰,一指荡天地,终成神皇至尊。破天地,傲苍穹,神挡诛神,魔挡灭魔,一世尽张狂!
  • 心灵地图

    心灵地图

    我们对现实的种种看法,交织成一张心灵地图。要能安然走完人生中美好却又艰辛的长路,最大的挑战在于它需要不断的修订;然而修订的工作往往艰苦,令人却步。人生很苦……由此开启。点出这张地图上的艰难与精采难免在心理学的叙叙连绵和暂歇处,碰触到其与道德和神的话语不相同合之处,开之以浅显而专业的话语佐以平铺直述的详细案例逐步看见神的恩典在其中的奥秘带领读者悠然看自己也是作者从专业医师到神恩典的心路历程是一本容易亲近的心理入门书。
  • 白喉条辨

    白喉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水浒

    少水浒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本书根据原著进行改编,选取鲁智深、时迁、孙二娘的故事,保留了原著的风采神韵,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描写英雄传奇的典范。由冶文彪编写。
  • 美女总裁的特工保镖

    美女总裁的特工保镖

    只知道他从东方来,只知道全球杀手组织在他职业报告上的统计:杀手生涯执行任务1042次,斩首1042人,零失误,零损伤。外人都称呼他为杀神,可是他自己却知道,内心多么渴望一份宁静。卸甲归来,潜隐华夏,美女校花主动表白,霸道女总裁做知心大姐姐,可爱小萝莉要他做贴心大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