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1200000006

第6章 诗文成就

作为第一个君临天下、一统中华的少数民族,元朝统治者执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南人的地位最低,几乎没有什么权利。当时的文人墨客按照正统的忠君爱国思想是应该反抗元朝的统治的(如文天祥),至少也应该隐居起来,不能为元朝做官。但赵孟頫却不然,他以宋宗室的身份,竟然做起了消灭自己宗亲的敌人的大官,在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可想而知。赵孟頫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他的思想和诗文成就。

赵孟頫以书画著称,诗文也冠绝时流,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此外还著有《尚书注》等。何贞立为他的文集作序云:“若制诰、若碑志、记序、铭赞、若诗、若乐府,与他杂著,皆读之一再过,益信公为世所称慕者名非虚也。然犹惜今人徒称公书法妙绝当世,而未知公学问之博、识趣之深、词章之盛,乃以其游艺之末盖其所长,是固不得为知公也。”赵孟頫的一生位极人臣,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内心却忍受了无穷的折磨。他的一生可以用“矛盾、痛苦、悔恨、委屈”八个字来概括,一生富贵,却“中肠惨戚泪常淹”,痛苦极了。

赵孟頫对大宋王朝当然是有感情的,直到晚年,也没有停止故国之思。但南宋的腐朽又使他失望,破坏是不行的,因为他是宋朝的臣民,还是宋太祖的后人;维护又没有力量,况且大厦将倾,不是一木所能独支。他的心情十分矛盾,既爱又恨。他后来在杭州写的诗《岳鄂王墓》,是他的典型代表作品,可以见其思想之一斑:

鄂王墓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

在宋朝灭亡之前,他并没有叛宋降元。但他当时还年轻,不甘心终老于户牖之下,他希望干一番事业。赵孟頫说:“士少学之于家,盖欲出而用之于国,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此学者之初心。”其生母很早就教育他要“自强于学问”。元初,又告诫他“多读书”“以待圣朝之用”“以异于常人”。所以,尽管他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仍然是“昼夜不休”地读书,以期将来能有所作为。他很明白,当时参加任何政治、军事上的斗争都是无益的,事实上,他也没有那样做。他非常希望出来做官,干一番大的事业。但他又是宋朝宗室,不能降志辱身以事元。他很清楚,那样做会遭到世人和后人的非议。所以,当元朝贵族夹谷之奇第一次保举他做翰林时,赵孟頫拒绝了。元朝的统治者几次到江南搜访隐逸之士,大部分人都拒绝出来做官,谢枋不但拒不出仕,并且说江南人才做元朝的官是可耻的。在赵孟頫出来做官前后,还有很多人劝他不应如此。戴表元著有《招子昂歌》,牟巘有《简赵子昂》和《别赵子昂》诗。吴兴刘承幹跋《陵阳集》时还特别指出:“……如《简赵子昂》云:‘余事到翰墨,藉甚声价喧。居然难自藏,珠玉走中原。’曰‘藉甚’曰‘居然’,皆隐寓不足之辞也。又《别赵子昂》诗云:‘荆州利得习凿齿,江左今称庾子山’,亦以子昂之仕元而哀之也。”不过大家要知道,赵孟頫是王孙的身份,这和别人不同,他是出山还是隐居,乃是生与死的问题。谢枋拒绝仕元,后来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当赵孟頫第二次被官府“强起”出仕时,他仍然抗议,如此说道:“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孟頫、孟贯已为微、箕,愿容某为巢,由也。”然而到了第三次,他就不得不出仕了。这一次,可能还有点绑架性质。他自己的诗如是说:“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便是证明。赵孟頫毕竟出仕了,没有用一死来殉赵宋,正是他矛盾心理的归结。他从小“愿学而用之于国”的思想是不能不起一点作用的。

赵孟頫出来做官后,“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当他受到元朝统治者恩宠时,他有得意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痛苦的一面,而且最深沉处是痛苦。

他首先表现出的是深切的后悔之情。他的《罪出》一诗最为深刻:“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误,野性期自保。”“昔为海上鸥,今为笼中鸟。”还有《寄鲜于伯机》诗云:“……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泽雉叹畜樊,白鸥谁能训。”还有他的《自释》一诗说:“君子重道义,小人重功名。天爵元自尊,世纷何足荣。”因而他对那些抱节自屈的遗民特别尊重,即使这些遗逸对他很不满,他还是去拜访他们,写诗、赠诗称赞他们。

赵子昂由出仕之后悔,到感到富贵之压抑,导致他一生中最向往的是隐逸生活。在他的心目中,除了庄子,陶渊明便是他理想的化身,他画陶渊明形象,以陶渊明的诗入画内容最多。他在《四慕诗次韵钱舜举》中云: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

……

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

在《次韵冯伯田秋兴》中云“彭泽丹青顾虎头”。在《酬藤野云》诗中谓自己:“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在《五柳先生传论》中云:“仲尼(孔子)有言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当和他一同出仕的吴澄毅然弃官归去时,他写了《送吴幻清南还序》来表达他的心迹说:“……吴君翻然有归志……吴君之心,余之心也。”又云“吴君且住,则余当何如也:吾乡有敖君善者,吾师也。曰钱选舜举,曰萧和子中,曰张复亨刚父……(注:上面所说的人都是隐士)。吾处吾乡,从数子者游,放乎山水之间,而乐乎名教之中,读书弹琴,足以自娱……”此时赵孟頫34岁,进京才一年。进京的第二年,他35岁,写了著名的《罪出》一诗来自我谴责。第四年又写了“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的沉痛诗句。第五年他又写下了“宦游今五年……掩卷一淋然”之句。可以说句句带血,句句揪人肝肠。一连串的“淋然”“罪出”“尘埃”“俗梦”,坚定了他的“归志”。此后,赵孟頫更加向往隐逸,向往自由的生活。他去济南任职暂回吴兴,写下了“非干高尚幕丘园”的思隐之句,又写道:

多病相如已倦游,思归张翰况蓬秋。

鲈鱼莼菜俱无恙,鸿雁稻粱非所求。

空有丹志依魏阙,又携十口过齐州。

闲身却羡沙头鹭,飞去飞来百自由。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何等向往去官而过上自由的生活。

出来做官的第五年,赵孟頫有《次韵周公谨见赠》一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45岁时,他在题自画小像的一首诗中,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濯缨久盼从渔父,束带宁堪见督邮。准拟新年弃官去,百无拘系似沙鸥。”并且他还画了《陶靖节(陶渊明)像》,以寄托自己的向往。陶渊明的事迹一直是他最喜爱的题材,56岁那年,他还画了《白描陶潜事迹》成连环形式,其中有《陶像》《不见督邮》《弃官归去》《抚无弦琴》《醉菊》等14幅。就在他拜为翰林侍读学士那一年,他还画了一幅《松水盟鸥图》,以表达他的心迹。直至晚年,他在《次韵弟子俊》诗中还说:

岁云暮矣役事事,蟋蟀在堂增客愁。

少年风月悲清夜,故国山川入素秋。

佳菊已开催节物,扁舟欲买访林丘。

从今放浪形骸外,何处人间有悔尤。

这首诗可以说反映了赵孟頫一生的痛苦、忧愁、无奈的心情,并且饱含深切的沉痛。一生向往隐逸,却始终身陷官场的桎梏。“空怀丘壑志,耿耿固长存”,这么深刻的矛盾心理,怎能不痛苦?

赵孟頫,一个宋代王孙,在宋朝也只是谋了个司户参军的卑小职位,宋王朝灭亡了,他本与平民无异,但是很多人还希望他抱住宋代这只沉没的破船不放,甚至要一起沉下去才好。他自己虽然也曾希望如此,但又不甘心,矛盾极了。他出仕实为不得已,在当时已经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到了后世将会遭到更多人的唾弃,这一点他一定预料得到。他的内心无限苦痛,到了老年“中肠惨戚泪常淹”,其《自警》一诗,概括他的一生,最为沉痛: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于人间作笑谈。

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却“一生事事总堪惭”。矛盾、痛苦、委屈,正是造就伟大艺术家特有的土壤。

赵孟頫死后,宋代遗民存世已经不多。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对他似乎并没有非议,而只是注意到他的艺术,并加以推崇。但是到了明代,问题果然出来了。沈周《题赵文敏渊明像并书归去来兮辞卷》云:“典午山河已莫支,先生归去自嫌迟。”李东阳言之更甚:“赵子昂书画绝出,诗律亦清丽,其《溪上》诗曰:‘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意亦伤甚。《岳鄂王墓》曰:‘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句虽佳,而意已涉秦越。至对元世祖曰:‘往事已非哪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则扫地尽矣。其画为人所题者有曰:‘前代王孙今阁老,只画天闲八尺龙’。有曰:‘两岸青山多少地,岂无十亩种瓜田’。到‘江心正好看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则几近骂矣。夫以宗室之亲,辱于夷狄之变,揆之常典,固已不同。而其才艺之美,又足以为讥訾之地,才恶足恃哉?”傅山尤其“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谓其“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有人看到他画的马,作诗进行讽刺:“黑发王孙旧宋人,汴京回首已成尘。伤心忍见胡儿马,何事临池又写真。”“宋室王孙粉墨工,银鞍金勒貌花骢。天闲十万真龙种,空自骄嘶向北风。”后世文人常因赵孟頫以宋“宗室之亲,辱于夷狄之变”而责难他的人品,乃至影响到对他的艺术水平高低之评价。

若以今人眼光来看,做宋朝的官与做元朝的官并无二致,何况赵孟頫并没有出卖宋室,也没有在宋朝灭亡前投降元朝,而是在宋朝这只破船沉没之后,被人硬拉到其他船上的。若以旧伦理纲常论,赵孟頫当然应该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而饿死,能隐则隐,不能隐则一死以殉宋室。但赵孟頫本人既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又不希望出仕元朝,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半推半就地做了元朝的官。他到底缺乏猛士的精神,缺乏刚强的性格,缺乏磅礴的气魄。他为官后又后悔,一心向往隐逸,但是他缺乏一往无前的积极精神和果断决策。他虽遭人讥笑和非议,却不仅不计较,反倒能自责,宽以待人。他性情温顺平和,不违抗皇帝的旨意,小心谨慎,为官期间,不鞭笞一人,“士大夫莫不颂公之德”。可是他也伺机一举除去了残暴的桑哥,上下游说,左右捭阖,又显示他十分精明。

赵孟頫的一些小散曲写得有清丽味儿,如《黄钟·人月圆》写道:“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青山澹澹,秋水盈盈。”还有其《仙吕·后庭花》云:“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同类推荐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 最是惊艳民国范

    最是惊艳民国范

    民国时期,古老中国根深蒂固的东西依然存在,但民主之风吹进中国,现代社会新元素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在变革中动荡,人们在迷乱中求索,各种思想杂陈,各样异事叠现,各方奇才辈出。其中,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乱世之枭雄;有投笔从戎赴汤蹈火以报国之书生,也有宦海失意后钻进书斋潜心治学之政客……于是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风云际会,好戏连台,惊艳惊悚,沙场官场文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民国史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更有看点。本书发掘民国奇人奇事的耀眼点,述写民国人物与事件的未解之谜,揭示民国知名人物的情感经历,品评民国往事的悲喜结局。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魔幻笔

    魔幻笔

    突然出现的魔幻笔,神秘的穷奇雕刻,它到底从何而来,它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 蒙鸿记

    蒙鸿记

    一身转战蒙鸿三千里,一剑在手曾当百万师。今日金樽青酒看歌舞,明朝长剑在手为红颜。
  • 江雪映明月

    江雪映明月

    以民国时期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为线索,讲述了富家小姐江雪与农家子弟秦明月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经历。
  • 重生复仇:千金强势来袭

    重生复仇:千金强势来袭

    重生了,上一世,所有害我的人,欠我的人,我不会指望着老天爷的报应,我会亲手讨回来!我会笑着看他们哭,你们不是情深意重?相亲相爱,我会一步一步的让你们从爱人,变成仇人。新文求收藏,本文绝不弃坑,亲们可以放心收藏!!默默的读者群:148556463(沫默)进门拋书中女主角名,欢迎大家进群。
  • 限时记忆

    限时记忆

    假如我没有回到校园青葱,我们会相识吗?会。我曾经相信太阳不会为谁而转,直到遇见了你。假如当初没有那么多机缘巧合,我们会相爱吗?会。即使巧合的过程千变万化,可结局总是不变的。假如我用我的容颜换取你的最后一抹夕阳,我们会重续前缘吗?会。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本文讲述了本应回归就读大二的徐牧晋,因为一年在外参加足球比赛的缘故,返回学校时选择了复读大一,但他却因各种机缘结识了大一的学妹白潇洛。从此开始了一段重续幼时前缘的故事。
  • 魔耀传

    魔耀传

    千年前神魔二皇决战于修罗之门,二者皆败亡,两者因心中无尽的仇恨与怒火,以灵魂不能往生为代价留下传承,望后世之人延续此仇恨,千年后这份传承力量却改变了一个小子的一生。
  • 花儿努力在开放

    花儿努力在开放

    《原创阅读文库:花儿努力在开放》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挖掘生活中人性的闪光点为主旨,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与亲情的人文情怀为主题,塑造了一系列积极向上、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原创阅读文库:花儿努力在开放》对提高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培养美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有着积极的作用。
  • 东方大导演

    东方大导演

    做导演,拍电影,有钱有名有美女,为民为国为理想。这是一个灵魂穿越的导演在中华大地徐徐发展为东方电影代言人的故事。
  • 召唤师之传说

    召唤师之传说

    一次意外抢龙,让中国亿万玩家十数年的英雄联盟梦想终于实现,全华班的中国队在高高的舞台中央举起了王者荣耀杯,完成了前辈们未完成的梦想,所有人激动地留下了泪水高呼着“MG!MG!”。然而主角却清楚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 爱,不言

    爱,不言

    只是一部关于爱的神话,非关其他。或许浅薄,或许浮躁,或许老套,但皆出自于真心,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