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5100000015

第15章 土豆大战(1)

又恨又爱的洋芋

倒粮的吃肉,

种粮的喝着汤。

———民间俗语

定西洋芋的微笑曲线里,翘起的两头正不断发力,势头强劲。自然在洋芋的微笑中,人们更容易理解洋芋直接作为鲜蔬菜卖出去,即直接成为终端消费。事实上,这几年正是菜用鲜薯在全国各大市场高歌猛进地占领和销售,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001年,安定凤翔镇景家店原来的村支书用28亩承包地种了23亩洋芋,挖了4万斤洋芋,除当地政府收购几百斤外,其余全部自销,最低价每斤是0.06元钱。《甘肃经济日报》一版头条发出这个令人叹息的新闻。

第二年中秋节前后,洋芋丰收的季节,《甘肃经济日报》又将定西洋芋放在头版,标题是:《金秋土豆又飘香》。报道重点是安定的第二届马铃薯贸易洽谈会。

种洋芋需要付出很强的劳动,在定西,这种劳动往往还不是强劳力来做的。劳务输出是贫困地区政府的大工程,也是农户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手段。定西的人均纯收入,这一项甚至占到近三分之一。所以,强劳力,尤其是年轻人,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只春节回一次家来,常年留在家里、田地里的也就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知道那洋芋从土地里挖出来,种洋芋的人都因为高强度劳动,手掌变形了,粗糙难看;妇女们尽管头上顶个头巾,脸仍被风吹日晒变得不再有一点白皙。洋芋是圆的,种洋芋的人的手、腿、腰都已经弯了,披星戴月的辛苦,灰头土脸的劳作,产出一车洋芋不容易。没有什么技能,走出去是廉价的劳动力,留在家里可能是更廉价的劳动力。早几年,贴上“有机土豆”的标签,在南方超市里每斤洋芋卖到8元钱,而这可能就是定西洋芋,但人家收购只出8分钱。

中国什么问题最大?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农产品卖难,农产品贱。

卖不出去,多种了三五亩,多产了几百斤,又有什么用!

洋芋产业能否为农民增收,重要的一个“瓶颈”在销售上。

俗语说:倒粮的吃着肉,种粮的喝着汤。

种的时候管得多,卖的时候管得少,农民最担心的是种多了怎么办?如果仅仅种也就罢了,要谋求高产出,还有高投入。

定西的洋芋产业发展迅猛,和政府更早出手抓销售关系密切。《甘肃经济日报》两个头版报道就是一个分水岭。

2001年,洋芋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加强,老百姓听说了“脱毒种薯”、“专用薯”、“精淀粉”等新名称,洋芋也被说成是发家的“金蛋蛋”。虽然政府强力推动,洋芋丰产却卖不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

那“土蛋蛋”还是原来的“土蛋蛋”。

农民本来不恨土蛋蛋,却恨把它当成“金蛋蛋”。那种心情很复杂,农户种收洋芋不容易,洋芋从一个薯块长成一窝不容易,热心让他们种洋芋的乡村社干部也不容易啊,可卖不出去能怪谁。市场的手,看不见,摸不着。

成为全国种植大县的安定区,在2002年,一方面加大产业调整,“严防死守”地扩大种植面积,一方面把重心放在秋季的销售上。

这一年安定符家川就搞了一个“万亩洋芋”片带。

通渭县大力抓种薯培育。

各乡各镇的千亩万亩洋芋片带生机勃勃,气势磅礴。去年,吃过洋芋亏的农人可能不屑:多么壮观的形象工程。

安定区也不惜为形象工程买单,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参观这壮观工程。

但不是为了人家的溢美之词。

各乡镇组织村社干部,相互学习;一批又一批的客商,为签订单;一批批媒体为宣传,为扩大影响。同时召开各种与洋芋有关的总结会、座谈会、洽谈会。洋芋还在地底下生长,定西已做足了洋芋的销售工作。

这一年,定西照样发生冰雹。安定很多地方农作物受灾,地下生长的洋芋却大多安然无恙,避过风雨,仍顽强地生长着。

这一年,定西种洋芋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收获季节,定西洋芋产区的大街小巷塞满了外拉洋芋的大车,农户送洋芋的小四轮、驴拉车。收购点上人山人海,一派忙乱的景象。

记得曾经问一位来卖洋芋的老农,记得拉他洋芋的小毛驴很乖顺,记得他说这洋芋是他自己种的收的,最记得他说,外出的娃们就是没挣到一分钱,家里也有饭吃了。

不说收购大户,不说种植大户,洋芋自从在陇中大地上展现出它的价值,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它是家庭经济,也是养家的口粮,还是走出去打工人们大后方安定的保证。

听政府的,听科技人员的,听邻居的,对普普通通的洋芋蛋金贵起来,尽心起来,喜爱了。喜爱了,才能更加尽心,更加付出,得到更多回报。

几百年前,洋芋到定西,它可能和现在的样子差别很大,可能容易发绿,吃起来酸麻,我们只看到洋芋救过饥饿人的命,很少从记载中看到一个地域和一个群体以洋芋为主食,以洋芋为生。十多年前,自然种植的洋芋也灰头土脸的,缺少口粮的定西人,两个煮洋芋可能是一顿午餐,不过一株洋芋里的小洋芋还是有让猪吃的。如果小洋芋都被淀粉企业收购,如果定西的猪喜食洋芋而没了口福,这意味着大洋芋值了大钱,小洋芋通过加工也值了大钱。要知道这样完美的结局,不全是轻易得来的。

农民协会

镰刀割下草着哩

党的政策稀不好着哩

小红姑娘瞅着哩

专业协会搞着哩

———定西花儿

红火的收购季节,堵塞的交通,忙乱的景象,令人为定西的农户和洋芋感叹。但这绝不同于赶大集唱大戏,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吃亏上当,有人大发黑心财。收购洋芋的大战,也可能是一场混战,杨国维之所以成为收购大户,是他的一台电子秤砸掉了百斤只称出70多斤的黑心秤。

农民种粮食,但对一斤粮食值多少钱,很少有话语权,这是中国的现实。那么多的洋芋,怎么卖,卖多少钱,农民有自己的想法,政府有自己的思考。农民的自发组织,政府的协调领导,定西的洋芋有了农民协会。

为顺带说说定西的其他区域优势发展产业,我们说一个蚕豆变青豆的故事。

渭源县五竹乡青年农民张义,早几年就跑出去在东南沿海一带打工,他不属于那种最终能拿到工资就固定在一个地方下苦力的打工仔,他很不安分,东奔西走,这山望着那山高,像猴子摘桃,一年到头,可能也只剩手中最后一个桃。让他细说起来,他也不明白到底要干什么,干什么最好,他最后成功了,让我们说话也方便了:他是在寻找机会。

他在饭店里看到一盘青豆很值钱,这青豆正是家乡大量种植的蚕豆不等成熟提前一个月剥出的青豆粒。他太熟悉这东西了,小时候在田间地头没少偷吃过青豆角。家乡大量种植蚕豆,一方面是获得一点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传统种植的目的是豆类作物根系大量的新鲜根瘤菌繁育,能够为来年积累良好的肥土。头年一茬豆,来年一茬麦。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粮。

他发现南方人都喜吃青豆,把青豆视为美味佳肴,他有了自己的想法。

现代都市人对绿色营养食品都有一种渴求,青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脂肪很低,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和C,同时具有开胃、和脏腑、解酒等独特的药用价值,是绿色优质的多营养保健食品。

他自然先不会考虑青豆这些好处。他先看到的好处是人家喜吃,需要量大,而自己家乡就有。他最想知道的是一盘青豆值那么多钱,一斤青豆能值多少钱。这一问,让他兴奋不止。

他接着跑了几家大酒店,签订了购销合同,然后迅速返回家乡。他以每公斤高于蚕豆干豆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青豆,这让种蚕豆的农民兴奋不已,一亩地的青豆产量比干豆要高出许多,只不过青豆还有个从豆角荚中剥出来、加工的过程,但这是一项简单的劳动,只要手能动,小孩也会加工。一时间,他脚步所到的乡村都为他剥青豆,种豆农民自然也乐得为自己剥出钱来。

他第一次收购青豆50吨,销给客户,一次性获利10万多元。

显而易见,这又是一个事关千家万户的市场。五竹乡和周边地区都适宜种蚕豆,来年大家可能大量种蚕豆,大家担心来年卖不上青豆价,他也担心大家种不出好青豆。如何把青豆产业做大做强,他发现一家一户地分散经营,使青豆在收购、加工、包装、运销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缺乏竞争力。

他联络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他的方式种蚕豆,亲朋邻里再联系更多的人,他实际已举起发展青豆基地这杆旗,加入的农户、村庄、乡镇越来越多,他就是一个青豆大队长。在政府的指导下,他成立“渭源县蚕豆技术开发协会”,他为会长。

有了协会,有了会员,无疑也就有了青豆基地。他这个会长也开始抓大事了。冬末春初,协会与会员签订青豆种植与回收合同,实行订单生产;播种之前,协会给会员统一发放优质的蚕豆种子,严把良种关;青豆生长季节,协会为会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组织种植观摩、科技讲座,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青豆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模式,到了安定区,到了洋芋产业区,就是各种洋芋协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个老话题,又是新事物。从英国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至今走过了150多年的历程,现已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几乎全部,美国、法国80%以上,德国70%以上的农业生产者加入了以供销为主的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大部分农产品也都是借此销售的。

洋芋协会,使农户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有了一点话语权,洋芋销售大战中,协会起到了价格平衡作用,也大大提高了种植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协会是农民自发自愿的组织,“阳光操作”,即使洋芋卖不出个好价钱,也能卖个明白。

“洋芋书记”

牡丹开花园儿里香

你不开腔我开腔

开腔的名声我背上

———定西岷县花儿

农业种植结构由对抗型向适应型、适应型向市场型的转变,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这其中,定西市委、市政府及各基层的领导干部功不可没。

安定区是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比重大、发展快的一个县区,我们在安定区一提到马铃薯,基层干部和群众不由说起他们的区委书记李旺泽,他们叫他“洋芋书记”。

我们在“洋芋书记”工作的空隙见到他,或许他满脑子都是“洋芋经”,我们提出想了解情况,大约半个小时,他都在给我们算洋芋的账,他说洋芋的产量、总产量、每年种植面积、种植面积的增量;去年的价格,今年7、8月份的价格,9月底的价格,10月初的价格,这几天的价格,不同品种的价格,山、川地区不同的价格;加工能力,多少粗加工,多少细加工;外销上月几车皮、几万吨,本月几车皮几万吨等等。他以为我们听清楚了,可我们一头的雾水,记不住这些数据,也不明白这些数据的内涵。半小时后,书记另有安排,我们不得不请他再抽空和我们谈个明白。

“洋芋书记”说,这一年这一茬洋芋还没有收获完,就要为下一年准备了,远处说该为两年、三年、五年之后思考了。其实,马铃薯产业发展起来,他每时每刻都在为产业长远发展思考着。

2004年,安定区洋芋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基层干部就在地里抓落实,实打实地抓。如果说面积达到75万亩容易做到,规划种什么品种的洋芋,每一步的技术措施都要求跟上去,做到尽善尽美,那便不是件容易的事。规划让其中的一乡镇符川搞出个洋芋种植万亩带,有人便说这是形象工程,图政绩,好看。买方市场,你要商家觉得好看,商家觉得品种质量符合自己的要求,商家才会跟你谈,才会给你订单。洋芋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用途,虽然看上去都是洋芋蛋,其中是有差别的。如果任由老百姓自己选种、选地,可能遍地的洋芋,在行家眼里就分成了大米、高粱。杂七杂八在一块,商家不敢相信你的数量,也怀疑你的质量参差不齐。说到底,洋芋现在种出来的目的,不是填饱自己的肚子,要卖出去,就要讨买家的欢心。一茬洋芋,政府要组织好几次现场会,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参观学习的目的为当年,也可能为来年,要让农民的收入稳中有升,订单农业十分重要。一家一户左右不了市场,就不会拿到农业订单。只有千家万户形成规模效应,才能赢得牢靠的大订单,这一点在马铃薯产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安定区2004年种植75万亩,其中35万亩是订单种植。责任田是农民自己的,你要完全左右他种什么不容易,完全左右他在哪块地里种什么更不容易。农民家庭状况有区别,对农业的投入有区别,对种植作物的管理有区别,进行的技术措施如病虫害防治、深耕作业有区别,因此上了片带规模后,要洋芋的生产情况和收获质量统一起来,也十分不容易。所以,洋芋能长多大,农民要操心,各基层干部要操心,他这个当书记的更要操心。

生产要操心,购销更要操心。2004年,来定西收购洋芋的客商1400多人,安定区来了广州、河南、安徽、四川等地的580多客户。这么多客户来了,要买走定西的洋芋蛋,可能出现争抢,但那不见得就是好事,很容易引起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更有可能压级压价,损害农民的利益。安定区为此组织大量的政府信息员在其他一些洋芋的生产地了解洋芋价格,并在终端销售市场如上海、广州等地派出信息员,了解销售价格,同时利用网络等所有收集到的信息,给农民提供一个指导价。客商来了,面对的不是农民,而是当地的洋芋贩子,洋芋贩子更可能会只图自己眼前的利益,对内克扣农民,对外给商户掺杂使假。一个发育良好的市场链接带,搞不好往往会毁在二道贩子手中。“洋芋书记”出招,利用广大的基层干部参与和推动,在各村庄组织各级马铃薯产业协会。产业协会由农民自发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担当洋芋的初级收购工作。政府部门同时组织工商、物价、税务、公安等部门,成立市场维护稳定小组,在市场这个环节,切实做到保护农民利益。客商掏了钱,收购了洋芋,要把洋芋送出去,还需要政府帮忙。跑车皮,是过去一些人至今也有不少人发家致富的好营生,要客商自弄车皮,成本会很高,而这成本终究会转嫁到农民头上。区委、区政府通过和铁路部门的反复磋商研究,由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同铁路部门就马铃薯从铁路外销车皮一次配标,把车皮送到客商的手中。这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成本,客商方便又获益,农民在其中更获益。在定西,马铃薯包括其他农产品销售季节,定西大大小小各级公路都是绿色通道,一切为了“苍生温饱”,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同类推荐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慈恩雁塔趣闻

    慈恩雁塔趣闻

    本书编辑了大慈恩寺的轶闻趣事,包括《念母建寺》、《偷渡五烽》、《沙漠失水》、《太宗雄略》、《雁塔由来》等。
  • 争途

    争途

    在未来的某一年,五星国旗下的某个国家将一队探险者送进了时空机器,去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奥秘,可是机器并没有完善,所以后果很严重······刘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
  • 郢吹雪

    郢吹雪

    世间百态,人间黑白。和平过后便是战争,乱世里有着千万种风景。沙场官场江湖,无数的人共同构成了这个年代。有人智谋无双,有人勇武无敌,有人背负家国,有人只是想要活着......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热门推荐
  • 唐七畅销作品套装

    唐七畅销作品套装

    起弦风雅,落笔生花,感动千万读者的惊才绝艳之作,要怎样才可相守?是梦境抑或现实?此生绝不可错过的入骨相思。
  • 青渊兽

    青渊兽

    随着封印的破解,傲娇狗狗林渊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拥有什么样的机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乐事。林狗狗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精彩战斗呢?
  • 只愿一人

    只愿一人

    生遇贵人,乐极生悲,欠债难偿,薄命无福。她在高一那年遇到了两个男人,一个是玩世不恭的专情阔少,一个是风度翩翩的温暖少年,有了一段明媚的时光,却留下了满是遗憾的爱。她说:“我欠你的那一声感谢用眼泪还了!”可他从心底落出的泪呢?这又用什么还,他们之间能就此两清吗?......他选择先走,因为他爱她也怨她,他用十年的时间却未换得她一个人的心......
  • 异界忍术风云

    异界忍术风云

    我吧,早就有了写本小说的想法。其间也尝试到了失败的滋味,可是还是决定再次坚持至少也成一部吧!因为最近正在看火影忍者的火系所以当想写些什么的时候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便是这个。想到这个第一个想法是写本同人吧,可是在别人的框架上写感觉很不爽,于是就想在遍布魔法的异界写点忍术的事情。不过想想那些已经泛滥了的魔法文又不怎么甘心,于是又对魔法斗气做了一番修改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而忍术也因为个人的观点原因被我阉割不少,创造不少。写轮眼之类的血继吧,修改是少不了的,九大尾兽的能力嘛,修改还是少不了的。于是这修改来那修改去的之后就有了这个修改成不伦不类的文了。总之您凑合着看吧,行的话给点鼓励,不行的话就到别处再找找,这就是本书的简介吧!
  • 仙君请留步

    仙君请留步

    一朝穿越,莫名其妙身死、废柴、被毁容?深仇大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场试炼,恭喜你获得“残损的神器”,要恢复请找齐二十三块碎片么么哒!尼玛这真不是开玩笑?!一只仙君,面瘫、冷漠、寡言。可是看起来帅帅哒!跟前跟后、嘘寒问暖,简直不能更忠犬!一场劫数,谁解了谁的红鸾?如果不能全给我,那就全都别给我!当云娆面对众多修者追杀之时,唯有他不离不弃,不惜此身入魔道,屠尽天下人!化魔失忆后...云娆:“前面的仙君请留步!”宫:“怎?”云娆:“怕你丢了,我来带你回家!”
  • 围城:一树梨花压海棠

    围城:一树梨花压海棠

    山区里看似平静的职工家属大院,住着形形色色的女人,这样的地方少不了惊心动魄的恩怨,少不了鲜为人知的秘密,更少不了若隐若现的韵事。为了上一代的恩怨,她做了什么?而他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一切都那么扣人心弦,一切都那么出人意料……
  • 穿越百分百:冥王大人我错了!

    穿越百分百:冥王大人我错了!

    她是二十一世纪国际政府首席特工杀手,经历背叛,偶然穿越成相府废柴嫡女。那一刻起,她就知道,此生一个失足,便是万劫不复。片段一:某天,某男突然抱起某女,对着某女说:“你这辈子,下辈子,都是我的。”某女将手贴在某男额头:“有点烫。老战,你没吃药?”某男一个翻身就把某女压在身下。某女:得,又别想睡个好觉了。片段二:一天,某男坐在亭子里喝着茶。“老战老战!”某女兴冲冲的拿着帖子跑到某男面前。“听说男欢馆来了两个小鲜肉,你快带我去看!”某男缓缓放下茶杯起身,打横抱起某女,一个轻功就飞回了屋。“带着为夫去找姘头?”话落,某女就已经在某男身下。某女默……她真的只是想去凑个热闹啊啊!
  • 不老丹皇

    不老丹皇

    狂暴丹,灭法丹,化形丹,九转还魂丹,太极造化丹,九阳补天丹,秦风神色肃然端坐在九天之上的王座,长袖挥舞间一颗颗珍贵的丹药化作五彩缤纷的流光飞向四面八方。他要布一个阵,以无尽丹药为阵眼,以整个三界大陆为阵图,以无数生灵为根基的灭天之阵。
  • 救了小孩中状元

    救了小孩中状元

    该书是《青少年爱读的中国民间故事读本》系列丛书之一,分为“德行善报”、“鬼狐精怪”、“帝王官宦”、“奇案故事”、“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等六辑,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构思创作成一个个青少年喜爱阅读的小故事。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