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91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比每次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3)

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他的女儿上课认真听讲,回到家也会主动写作业,但却是一个马虎大王,做功课很容易出错。每次写完后检查出了错,只好擦掉重写,有时错得太多或者太不工整,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写作业花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考试成绩也忽高忽低。

这位朋友为此很苦恼,不知对她的这种马虎劲有什么对症下药的办法。

做功课马虎,可以说是孩子的一个通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性格不拘小节办事粗心、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学到的知识练习不够等等。

面对马虎的这个问题,仅仅靠提醒孩子“多注意、仔细一些”,是无济于事的。靠惩罚来让孩子杜绝“马虎”,更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其它的问题。

孩子马虎犯了错,有错改错就好了,不必太计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简单的一道3×4得几,成人可能张口就来,但是孩子却可能出错,因为他还没形成对这个知识的自动反应。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和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

这样做,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但却会好心办坏事。因为孩子是从父母的“眼睛”来评价自己的,如果过于渲染马虎的严重性,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强化孩子内疚和恐惧,甚至形成自我否定的心态。

有些孩子做作业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有检查的概念,因此从来不会主动发现错误。他把检查工作都留给家长和老师,一旦查出错误他才改。对这样的孩子,可以要求他放慢写作业的速度,要求他必须自己检查,而且不是做完通盘检查,而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父母要允许孩子的作业出现错误,即使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问题,也不要马上替他更正。如果孩子交上去的作业每次都是对的,老师很可能认为,你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可以继续向前学习新的东西;而如果整个班都在往前学,而你的孩子以前的东西还没弄懂,那么错误只能是改不胜改。

相反,如果让他把带错的作业交上去,也正好实施一次“自然惩罚法”,让他记住教训。

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孩子克服“橡皮综合征”——写作业喜欢使用橡皮改错,不停地擦来擦去的习惯。

日本着名教育学家系川英夫,曾将300名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可以使用橡皮涂改作业中的错误,另一组只许在错误处用红笔打个“×”。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使用橡皮的那组学生,在作业相同的情况下,其差错出现的几率比后一组高出30%。

系川英夫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为新异、醒目的刺激所吸引。用红笔给错误打上“×”,把犯错误的教训保留下来,对帮助学生汲取教训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再让学生在错误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使其进行正和误的鲜明对比,则又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用正确知识去改正错误。

这种“不用橡皮法”对强化记忆和理解作用显着,而并非提倡“马虎”,有时使用橡皮也是必要的。提出“不用橡皮学习法”,是为了帮助学生主动战胜错误。

内地有一位着名教育工作者叫詹文玲,在山西通宝学校当校长时,就曾对全校学生有个要求,就是学生一律不准用橡皮,孩子刚开始不适应,经常把本子弄个大花脸,后来慢慢习惯了。

因为不能用橡皮,结果就逼着孩子们一下笔写作业就必须认真工整,写作业非常专心。错误率大大下降,孩子反而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对自己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要鼓励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就有一定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不再依恋橡皮,马虎的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28

遗忘曲线:在刚要开始忘记的时候去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不能认为隔几个小时复习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

无论是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孩子学到了知识,只是学习的开始。如果孩子在学习后,从来不去复习学过的内容,无论花了多少时间,也无论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学了也等于没学。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孩子要复习,首先要学会安排复习的顺序和时间。而要合理安排,就需要对记忆和遗忘规律有所了解。在这些规律当中,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当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的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受时间间隔影响;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对课文记忆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中间隔的时间越长,你忘的就越多,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左右,如果不经再记忆,遗忘率则高达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和记忆实验室”

杰出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RobertBjork)的最新研究,又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如果学了之后,隔一段时间再学,这时候隔的时间越长,复习的时候你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把记忆和遗忘都当成朋友,充分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约克表示:“当我们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时候,我们做的不只是说它在那里就行了。记忆不仅仅是回放。我们这次取出来的东西,下次要再取的话,取起来就会变得更容易。

我们每次取的过程越难、涉及的东西越多,整个记忆就越有效。”

所以,从学完到开始复习的最佳时间,应该是你刚刚好要开始忘记的时候。这样,越是拼命地回忆之前学过的东西,复习的效果就会越好。如果学完之后马上复习,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根据这个研究,比约克建议说,笔记最好下课之后才开始记,以强迫自己回忆课上讲过的东西;而不是在课堂上记,黑板上有啥抄啥。必须下苦功才行。花的工夫越多,学到的就越多。

怎么样,是不是颠覆了我们以前的一些认识呢?想尝试一下效果吗?OK,扣上书,在纸上凭回忆写下本节的主要内容吧!

29

感官协同效应: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时尽量多使用几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这对学习是很有效的。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个方法被后人总结为“三到”读书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利用了“感官协同效应”,也就是在学习时尽量多使用几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这对学习是很有效的。

“感官协同效应”是指人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参与的感官越多,所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扎实。也就是说,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过一个实验。他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学习《圣经》的一些段落。不过,第一组所在的屋里只有5张椅子和5本《圣经》;第二组除5本《圣经》外,还有几本宗教故事画集,并播放宗教音乐。

然后,格斯塔要求两组被试者都背诵《圣经》,结果发现第二组成绩优于第一组。

研究发现,人的器官在获取知识时的识记比重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

获取知识后的遗忘率是:只听不看的三小时后为30%,三天后为90%;只看不听的,三小时后为28%,三天后为80%;边听边看的,三小时后为15%,三天后为35%。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有关器官对记忆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念的记忆在10%,耳听的记忆在20%,眼看的记忆在30%,耳眼结合的记忆是50%,耳眼口结合的记忆是7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的记忆可达90%。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维吉尼亚·贝尔宁格解释,手写不同于打字,因为人们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出字母,而不是简单地按着键盘,敲出整个字母。手写时,手指运动刺激了大脑的大部分领域,包括控制思考、记忆和语言这几个区域。

手写帮助孩子学习单词及记住其的形状,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形成,并且有可能会发展他们小肌肉运动技能。

贝尔宁格的研究发现,二年级、四年级以及六年级的孩子,与打字相比,他们手写能记忆的单词量更大,学习速度更快,并能表达更复杂的思想。

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有关器官协同作用,全力以赴去识记知识,就可能获得大量和稳固的知识信息。如学习外语单词和陌生的汉字,听说读写全面练习,看字形,听字音,动手写,动口念,还要动脑筋,即便时间长了,某一联系中断,还可以通过其它联系将遗忘的知识寻找回来,可谓是事半功倍。

这其实就是感官协同效应的作用。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个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就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验中,第二组学生使用了两种感官——视觉和听觉。眼睛看着,耳里听着,就比单纯用眼睛看学得更快。当今的视听教学,也是利用感官协同原理,把声音与画面、生动形象与情绪感染相结合,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时只有耳朵、眼睛、嘴巴、手、心配合起来,充分利用感官协同效应,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0

高原现象:孩子成绩时好时坏是因为不用功吗?

克服“高原现象”,最核心的策略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努力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时,孩子往往不知所措,父母则烦心焦急、责怪有加,总怪孩子没用功。

孩子的成绩好坏,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呢?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天分上的差异,但是纵向地来看,这可能并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遇到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它是指教育心理学中的动作技能学习曲线的呈现形态。如果以时间为X轴,学习效果为Y轴,将学习者学习时所花的时间和取得的效果连成一条线,我们能从该线条中看出来两点:

第一,学习者所花时间、精力与学习效果有关系,而且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第二,很多时候,时间和学习效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会呈现规律变化。

也就是说,学习者开始学习时,进步快,收效大,曲线斜率也较大,但紧接着会有一个明显的、长短不定的接近水平的波浪线,再往后,又会出现斜率较大的曲线。

这条呈现学习效率与所花时间、精力之间关系的曲线,常被比喻为学习的“高原现象”,而中间呈相对水平状态的那段波浪线,常被比喻为学习的“高原时期”。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时期以后,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孩子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时,常常会经历四个阶段:

1.开始:学习了解新知识,因为一点儿也不懂,所以学习比较费力,进步慢,效率不高;2.进步: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后,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信心开始足起来;3.高原:学习进一步深入,遇到了学习难点,进步开始缓慢,即使费了较大工夫,成绩提高仍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4.再进步:孩子坚持学习,不断努力,克服障碍,掌握新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成绩又会逐渐提高。

这是归纳出来的四个阶段,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某一学科或其它领域的知识时,开始能看出较明显的效果,后来会出现继续努力却收效不大的情况。学习成绩原地踏步,或者进步缓慢,甚至会出现一会儿退步、一会儿进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在学习每一种新知识时都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都会出现。

这种现象和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内容、心理质量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而且会循环出现。有时持续时间短,有时持续时间长。小学好些,初中次之,到了高中阶段,就比较明显。

克服“高原现象”,最核心的策略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要反思在学习中哪些习惯、哪些方法是有效的,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哪些习惯是有害的,必须克服和改进。比如,有的孩子不太愿意复习所学内容而是将学过的知识抛诸脑后,遇到问题不是先独立思考而是急于问别人,对做过的练习不注意分析和总结,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学习。

其次要放松心情,平常心对待成绩的起起伏伏。如果因为精神紧张而休息不好,则精神无法集中,思维能力下降。

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明显下降,“高原现象”就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家长千万不要过分紧张,不要因为怕打扰孩子而处处小心翼翼,这样会让孩子更压抑、紧张,不利于孩子情绪放松。

同类推荐
  •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的素质教育,一刻不能放松!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语:“要理解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由飞翔!
  • 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本书分别从生活、学习、沟通、心理、品质五个方面列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56个大问题,并且提供了详尽实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 关注孩子到18岁

    关注孩子到18岁

    本书从0岁写到18岁,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特征发育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使父母顺利地为孩子奠定一生的能力和品质,让孩子展翅高飞。
  •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真不少,但翻览过后,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还是不多。而可操作性,又是与细节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基本掌握了,才会具备可操作性。做父母的,在“应该帮助孩子”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并无异议,更为关注的是“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哪怕是吃什么、喝什么这样的小事,只要是人家做了,且收到效果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向人家学习。或许,正是这么一件很小、很具体的细节,你做了而别人没做,从而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本书精选了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
  •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内容简介:新妈妈坐月子的好坏关系到一生的健康与美丽。女性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怀孕、分娩,身体耗费了大量的气血,而充足的气血决定着新妈妈以后的健康,对产后的恢复与哺乳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调理对于新妈妈和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产后坐月子不再需要盲目地大量补充营养,而是应该合理地调理身体、促进乳汁分泌、快速恢复体能,以达到产前的窈窕身材。
热门推荐
  • 少林空缘

    少林空缘

    她,出生在护国将军之家,身份显赫,一生下来,便注定此生历尽情劫,是前世未修完的姻缘还是今生自己甘愿种下的孽果...她荒诞的爱上了一名和尚,新婚前一天,她只身前来少林寺,却因他无情的一番话肝肠寸断,无奈嫁给了从小结亲身份尊贵的皇子。拥有着无限荣耀的家族为何败落,看似令人羡慕的人生却被人操纵已久,究竟谁才是幕后主使,而她,最后能如愿的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么??
  • 民国旧影之寒烟沉

    民国旧影之寒烟沉

    她与他倾心相爱,然而繁华飘摇的尘世,如一双力大无穷的手,翻搅着他们的人生。山河破碎,国殇家恨,他们被迫分离,七年后再重逢,却已各自为主,成为天敌……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姻缘,本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究竟什么样的结局,可以没有眼泪,没有惊惶,只有满心平静安详?
  • 碧与闪之狭间

    碧与闪之狭间

    塞姆利亚如同巨大的导力器,民众这个结晶回路引出力量的众多组织、制度是齿轮。而包覆这些的国土就是框架,如果取法掌握确切的形态,终究……众人皆是棋局之上的[棋子]空零碧闪之轨迹同人,历史的轮回又有多少相似、又是多少秘密隐藏与黑暗之中,无奈的事态究竟该如何应对。轨迹同人文同好群:qq167437743
  • 寻仙大冒险

    寻仙大冒险

    仙、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一人一山谓之仙,意为人往高山登,不畏惧困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意。他在异界重生,出生时伴生一颗神秘黑石,自此给家族乃至全镇带来了祸端。他不相信命运,不想被命运驱使。不管前路有多坎坷毅然坚定的走下去。他有情有义,对爱人执着,对兄弟奋不顾身。自修炼升仙诀踏上了寻仙之旅,剧情曲折,紧张刺激,更有美人青睐,有朋友誓死相随,不一样的路不一样的冒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触觉

    触觉

    美好幻想,残酷现实,平凡的人,经历平凡的事,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贫困山区少年,不知不觉闯入这样的现实……
  • 医女手札

    医女手札

    前一刻她还在大秦替父亲挡剑,再睁开眼就来到这个古里古怪的时代,并且被人用匕首抵在喉间……听说澹台先生被人劫持时七少很不屑,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结果见歹徒手里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七少咂咂嘴觉得这小姑娘真是惹人怜爱啊!从此,堂堂都督府的七少就差成了澹台家的倒插门女婿!(如果你喜欢飞飞的小说请收藏一下,谢谢啦!另外我那些可爱的书友们,谢谢你们不离不弃!)
  • 阴丹内篇

    阴丹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寻人大师

    寻人大师

    唐敖的特异功能是通过一个人的贴身物品就能够找到这个人。白色镜框的眼镜找活人,黑色镜框的眼镜找死人!无论生死,只要有寻人大师在,都将无所遁形!
  • 我绝不罕有

    我绝不罕有

    本作为我绝不罕有系列第三部,亦是全作系列最核心的作品可不仅仅要咬文嚼字那么简单哟版权谁都不卖,也不想和任何人签约
  • 梦寻三生缘

    梦寻三生缘

    一个残冷狠绝杀气重,实则纯洁别扭天然呆的吸血鬼少女;一个坏藏着许多往事的傲娇萌系统;穿越中的穿越往事慢慢揭开倾尽我的前世、轮回,只愿今生与你擦肩再续三生缘?珍惜眼前人?结局真的只能是永恒的沉睡,无尽的轮回...(好吧,原谅偶实在是不会写简介。简介无用,咱是奔内容来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