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96300000017

第17章 探索生命的需要(15)

例如在罗杰斯、弗洛姆、霍尼等人的疗法中,这些重要的事实可以使他们直接宣称自己能使患者恢复自己内在本质。因为这意味着,人格本身具有某种固有的本质,它不是由治疗家新创造的,而是由他挖掘出来的,以便按它自己的风格成长、发展。如果顿悟和压抑的解除会使反应消失,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反应是异质的,不是内在固有的。反之,如果顿悟使反应更强烈,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本质的。同样如霍尼所推论的,假如解除焦虑使患者变得更富有感情或更少怨恨。对于人的本性来说,这就表明爱是基本的,而仇恨则不是基本的。

关于动机、自我实现、价值、学习、一般认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适应与反文化适应等等理论,从原理上讲有一批宝贵的资料。遗憾的是,这些关于治疗转变的有意义的资料还没有系统地积累起来。

基本需要的重要地位,已经由对自我实现者进行的临床以及理论的研究证明得很清楚了。健康的生活取决于这些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其他,并且,很容易看出,对于似本能假设所要求的满足,自我实现者是在接受冲动而不是控制冲动。总之,我们还必须深入下去,就像研究治疗效果一样。

研究现场调查的工作者们最先表现了对人类学中文化相对论的指责。他们感觉到,文化相对论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夸大了,把这种差异说成是相互敌对和不可调和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在一次旅行中获得的第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印第安人首先是人、个体、人类,然后才是印第安黑脚族人。虽然区别的存在不容置疑,但与共同点相比,差异是表面的。不仅印第安人,而且记录文献中描述的所有种族几乎都有自豪感,愿意受人喜爱,追求尊重和地位,回避焦虑。另外,我们自己文化中可观察到的素质上的差异,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如智力的高低,意志的强弱,积极性或惰性,沉静或激动等等。

甚至在区别很明显的地方,也可以证实这种人类共性。因为这些区别往往可以马上为人所理解,并被认为是任何人在同样情况下都会有的反应,与对失败、焦虑、沮丧、胜利以及临近死亡的反应一样。

这种感情有点模糊不清,无法肯定是科学的,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上文已经提出和下文还要提出的假说,例如:似本能需要的微弱声音;自我实现的人的不同寻常的超然与自主力,以及他们对文化习俗的反抗;健康概念和适应概念的区别等等,那么,重新考察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从而更加重视机体内部力量的决定权,看起来就是成效卓著的,至少对于较健康者是这样。

假如一个人在成长时并不考虑这一结构,他的确不会摔坏腿脚,也不会立即出现明显的病态。然而,得到大家一致公认的是,或迟或早,或隐或显,病态将会出现;可以引用普通成年人的神经病作为说明早期对机体内在(虽很微弱)需求挫折造成有害后果的例子。显而易见这是确切的。

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品质不被破坏而与文化习俗抗争,则应该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快就能顺从于自己文化中的摧残力量的人,即适应性强的人,也许还不如那些违法者、罪犯、神经病患者健康,这些人也许正是以自身的反应显示了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反抗折断自己精神支柱的文化。而且,思考这一理论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荒谬之极的反论。

教育、文明、理性、宗教、法律、政府统统被大多数人解释为本质上约束本能的压

制力量,但是,假如本能惧怕文明比文明惧怕本能更加严重,假如我们仍希望产生更完善的人、更完善的社会,我们就应从对立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教育、法律、宗教等至少应起保护、促进、鼓励安全、爱、自尊、自我实现等似本能需要的表达和满足。

似本能的基本需要有助于解决和超越许多哲学中早已提出的矛盾,例如自然性与社会性、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独特性与普遍性之间的矛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揭露治疗、自我寻求治疗、个人成长、“灵魂寻求”技术都是一条发现自己的客观生物本性、动物性和神经性,即自我价值的道路。

不管是哪一个学派,它的大多数心理治疗学家都认为,当透过神经病症深入到那个原本存在,但却被疾病的表层所覆盖、掩藏和抑制的核心的时候,他们是在揭露或释放某种更基本的、更真实的、更实在的人格。当霍尼谈到透过虚假自我深入到真实自我这一问题时,她的这一论述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关于自我实现的论述也迫使一个人内心的状态变得真实或实际,虽然是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对认同的追求与“成为自己真正是的那个人”一样,也是同样的意思。使自己成为“充分发挥作用”或具有充分的独特性的和具有真正自我的人含义也是一样。

中心任务显然就是要意识到自己真正是的那个人是在生物上、气质上和素质上作为一个特殊族类。这正是花样繁多的心理分析所要做的事,即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冲动、情感、快乐和痛苦。但这是一种个人自己内在的生物性、动物性和种族性的现象学,它通过体验生物性而去发现生物性,我们可以把这种生物性称为主观生物性、内省生物性、体验生物性等等。

但是,这就等于是对客观性的主观发现,即对种族所特有的人性特征的发现。它还等于是对一般的和普通的事物的个人的发现,是对不受个人影响的超越个人的(甚至超越人类)的东西的个人的发现。一句话,我们可以通过“灵魂探索”,通过科学家的大量的外部观察去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研究似本能。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客观的科学,也是一门主观的科学。

如果我把麦克利什的那首诗略加释义,我可以说:一个人并不想要成为什么,

他本来就是这样。

我曾沿着心理病理发生学的路线进行探索,从成年人的病态进行分析追溯到它的早期起源。我的问题是,使人患神经症的原因何在?神经症从哪里来?我不断提出新问题,品格纷扰和价值畸变从哪里来?同样,人性丰满的、心理上健康的人从哪里来?这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或者,更进一步,人类能达到的最完美境界是什么?妨碍他达到高峰体验的原因何在?

判断需要类似本能的标准

就像弗洛伊德那样,而不是动物行为论者那样,对人类最深刻的希望冲动和需要的发现进行研究。我曾沿着心理病理发生学的路线进行探索,从成年人的病态进行分析追溯到它的早期起源。我的问题是,使人患神经症的原因何在?神经症从哪里来?我不断提出新问题,品格纷扰和价值畸变从哪里来?同样,人性丰满的、心理上健康的人从哪里来?这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或者,更进一步,人类能达到的最完美境界是什么?妨碍他达到高峰体验的原因何在?

我的结论大致是这样的:神经症也像其他心理病态一样,主要是由于缺乏某些满足

(客观上和主观上可觉察的需要或希望的满足)。我认为这些基本需要是似本能的,因为它们必须得到满足,不然病态(人性的萎缩,即,那些规定人性的特征有某些丧失)就会出现。这表示,神经症要比早期意义上的更接近于缺失性病症。进一步的假设是: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健康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但缺少了他,是不可能有健康的。

在生物学和医学中,这一改造生物学方法的历史是令人尊敬的。例如,它曾被用来搜寻隐匿的生物性需要,如营养学家,他们曾发现我们对维生素、矿物质等等的“类似本能”的需要。在这里,溯源也是从面对一种疾病(如软骨病或坏血症)开始的,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种缺失,它于是被称为一种“需要”、一种对“维生素C的需要”,表示它对于达到健康和避免疾病是一种必要的条件。这能进一步核实,假说也能用其他有控制的实验印证,例如,用预防控制、替代控制等测验,这些方法同样也能应用于基本的心理需要。

概括地说,我提出的主要论点是:

人的机体有它自身的本性,要比过去我们所了解的更值得信赖并更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假设,人有一种天生的趋向自我实现的成长倾向。

大多数心理治疗专家都承认有某些类似本能的需要,它们的受挫会导致心理病态。

这些需要为他提供了一种现成的达到生物性终点、目标或价值的基础框架。

早期我曾列出旧时本能理论的错误,并认真考虑过这些错误能否避免的问题。那时得出的结论是:

试图用行为的概念说服人的本能是难以成功的。行为(在人类中)可能是而且往往是针对冲动的一种防御,它表现的不单是冲动,而且是多种冲动合成的行动,是对这些冲动的控制及其表达,是意动因素,是驱力或需要。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有可能是先天的。

在人类中没有发现类似于动物的原始的本能。在人类中似乎只有动物本能的部分残余,例如,只有驱力,或只有能力。

无法说明为什么人不应该具有人类特有的需要或能力,而且,实际上,已有某些临床证据表明,人确实具有一些动机(可能是先天的),那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中类似本能的驱力一般是较弱的,不像动物本能那样强烈。这些驱力很容易受文化、学习、防御过程的克制和压抑。精神分析可以看作是恢复这些似本能需要的冗长、费力的过程,直至它们能成长壮大到足以抵抗畏惧和习惯的压制。那就是说,它们需要帮助才能出现。

在大多数关于人类似本能需要的讨论中一直隐藏着这样一种信念:人体内在的动物性是邪恶的,我们最原始的冲动仅仅是贪婪、坏念头、自私、破坏。很显然,这是错误的。

由于长期废置不用,人类中的似本能冲动可能会完全消失。

本能不应该因与学习、理性有区别而二歧化。理智本身也是意动的。往往,在优秀人品中冲动和理智倾向于协同而不是敌对。而且,似本能的驱力能非常迅速地纳入手段行为和趋向目的的渠道,即,它们会变成“情操”。

我认为,许多有关本能和遗传的混乱看法都来自一种无意识的和错误的设想;遗传论者必然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或反动的,而环境论者必然是开明的或进步的。虽然曾经是这样,但并不存在着必然性。这是由于错误的认知而造成的。

据调查,在精神错乱者、神经质者、酗酒的人、低能的人、儿童及动物身上,深层驱力表现得最明显。这是一种误解。这些驱力也许在最健康的、最进化的和最成熟的人身上才能表现得最明显;在这样的人身上,能看到这些最深层的驱力和需要可以“下降”也可以“升高”,例如,探索真理,审美的需要等等。

用来判断一种需要具有类似本能性质的概率的种种标准陆续提出。我现在要讨论的正是这些标准,并连带谈一谈可以附加的修改意见。我还想就每种标准对几种需要的适用性进行比较:首先是对维生素需要的适用程度;第二,是对爱和归属需要;第三,是对好奇需要;最后是对神经质需要。你将看到在维生素需要和爱的需要之间各项标准的

适合程度非常接近。否认其一,也许就必须否认其二。好奇或认知需要,是我称之为一

种成长性的需要(或超越性需要或存在价值),是和缺失性需要相对照而区分开的,因为它在性质上虽然是类似本能的,但和基本需要仍有明显不同。至于神经质需要,并不符合这些标准,因而不能说是类似本能的。嗜好需要和由于习惯而形成的需要与此类似。

如果一种需要是类似本能的,那么它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满足的长期缺乏会引起病态,特别是这种缺乏在早年生活中发生时。但不容忽视的是,满足的短期缺乏也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效应,如,食欲,挫折忍受,健康性延迟的能力,自制等等。

维生素:符合标准爱:符合标准好奇:符合标准

神经质需要:满足的缺乏引起焦虑和其他症状但并不引起品格病态;相反,某种神经质需要的满足剥夺可能引起心理健康的增进。

关键期的剥夺能引起有关欲望和(或)需要的完全而长久的丧失,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学到或复原;个人从而会长久萎缩,并由此而丧失人类的一项标志性特征:他不再具有丰满的人性。

维生素:我们的所知还不足以说明它的正确性。各种维生素的剥夺会引起不同的后果,我们对此了解得很少。

爱:符合标准(由心理变态者所表明的)

好奇:对此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能使我们做出可靠的判断,但文化的资料和临床的证据相当明显地表明,在生活程序化的孩子中,自身可能丧失甚至长久丧失好奇,例如,早期好奇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弄得愚钝,满足于无知,呆滞,蒙昧主义,迷信等等。

神经质需要:标准不适用。直接剥夺的影响,例如,罗森茨威格所说明的。维生素:维生素缺乏症等等。

爱:渴望爱和情人;D·M·莱维所说的“亲吻迷”。好奇:强烈的好奇,不由自主的好奇,好奇的持续不绝,视淫等等。

神经质需要:神经质满足的缺乏能引起焦虑,冲突,敌意等等,但也能导致冲突缓解,焦虑缓解等等。

人性的萎缩;人性标志性特征的丧失;本质的丧失;倒退;向自我实现成长的障碍。维生素:符合标准(有沿基本需要层次倒退的趋向,向任何一种遭受挫折的优势需

要倒退)

爱:符合标准

好奇:不符合标准神经质需要:不符合标准

品格、价值系统和世界观的畸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和病态化。为了和这种缺乏打交道,机体发展出一种应付系统。

同类推荐
  • 别听父母的话,过你想要的生活(新精英生涯001)

    别听父母的话,过你想要的生活(新精英生涯001)

    谁是新精英?不是高薪!不是权利!不是别墅!而是那些——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的人!最大牛的精英们组成写作团,为“毕业新鲜人”们提出最实用有效的热辣建议!读这套书,至少少走三年弯路!互联网改变世界。拜马云、马化腾等人所赐,实体店铺、商场,正在萎靡,并将纷纷倒闭。能通过互联网解决的,谁还通过线下?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越来越松动,上班时间不规律的自由工作者,会越来越多。未来的世界,人们要么工作宅在家,要么旅行走天涯。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眼界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
  • 每天懂点心理学(全集)

    每天懂点心理学(全集)

    心理学跟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可是至今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心理学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东西。如何把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以更易懂、更贴心的方式讲述给读者听,是做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
  • 没有人可以不说谎

    没有人可以不说谎

    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骗人,又为什么被人骗?为什么很多时候说真话招人嫌、说假话反而惹人爱?为什么太诚实的人常常原地踏步、而不太诚实的人却步步高升?为什么你常常纠结于要不要说谎或要不要诚实的问题?“德国最励志的交际心理学传播者”告诉你:说谎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是高智商的表现,没有谎言就没有这个交际的世界。诚实地回顾一下:这辈子,就因为太老实,你吃了多少亏?《没有人可以不说谎》通过解析人际交往、职场上位、两性对话等方面的谎言,引导你重新认识谎言,进而学会破解谎言、驾驭谎言,让事业更成功、爱情更圆满、人生更幸福。
  •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读心理故事,品心理智慧,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地了解心理常识,心理入门,人际心理,职场心理,爱情心理,调节情绪,透视人心,操作心理,搭建人脉。
  •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为了帮助老年人消除负面心理,更好地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我们特意编写了《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这本书。书中对老年人在情绪保健、心理问题、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指导,以帮助老年人从心理上尽快走出这些问题的困扰。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读物。这本书会让我们更了解父母之需,更懂得与父母和谐相处。 愿我们的老爸老妈享受到充实、快乐、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热门推荐
  • 特工至尊

    特工至尊

    特工的世界瑰丽多彩,神秘莫测,但特工也来源于最普通的人。本书讲述一名普通大学生,从一开始生活落魄,到创业打拼,但却机缘巧合进入华夏超级特工组的故事。不仅有主人公的奋斗历程,更有智斗国际间谍情报组织,捣毁毒枭大鳄,挫败国际恐怖组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最终赢得最高国际特工荣誉,捍卫华夏安全。
  • exo之罂粟绽放

    exo之罂粟绽放

    吴晚心,中你的毒,我心甘情愿。世勋吴晚心,你已走进我心里,拿不出来了。亦凡吴晚心,我想再叫一次你的名字。灿烈吴晚心,时光荏苒,我爱你如初。鹿晗吴晚心,二十年前我夺取了你的记忆,二十年后,你抢走了我的心。钟仁
  • 爱上妖孽老公

    爱上妖孽老公

    他是妖,蛮横地将她扔在了一个奇怪的世界。妖怪的世界,却只有她一个人!直到有一日,这个山谷不再平静。无数的大妖从空中飞来,她也看到他的影子。她原本想过去讨回一个公道的,没想到却吞了一块人人抢夺的石头。于是,她的人生不再平静,和那“头“酷酷”的帅妖走在了一起。她决定嫁给他,不曾想自己的小腹却渐渐隆了起来。可恶的小黑犬笑嘻嘻地告诉她:"恭喜你,怀孕了。"她却欢喜不起来,因为他从未碰过她,而她也一直守身如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重生冷妻总裁擒爱

    重生冷妻总裁擒爱

    上辈子的顾念是c市首富的独女,却因为白莲花表妹的到来,自己的爱人被抢走,父亲也因为听信白莲花的挑拨而离疏远自己,原本的天之娇女,却最后轮落到惨死的下场。重活一世,顾念狠下心肠,誓要将害自己的人生不如死,原本经过上一世的惨痛教训已经变得冷心冷情的她,却遇见了他。
  • 我是班透明

    我是班透明

    在市中心的某个学校,那个青春的年纪,那个充满故事的初一六班,神秘的小芷和老成的时森,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第一次见面,绝没想到后来这么喜欢你。这部作品记录了,那个不懂爱的年龄,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
  • 天都转——不败归来

    天都转——不败归来

    山脚下一个村子里有一座草堂,草堂是一座私塾,里面有一名老学究和一名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村子里小孩读书识字全靠老学究,只是村子里寒来暑往几代人唯有老学究和小女孩没有改变。玄域历三千二百三十年、四月望日,一道红光划过天空,上古仙宗的老祖苏醒、不灭古国内逝去的帝皇从陵墓中踏出、曾经不败的天都,唯一剩下的二代弟子凝望天空,草堂里的老学究拿出尘封千年的神剑,小女孩一夜长大,末世来了。
  • 我的豪门

    我的豪门

    段干睿出身平凡,本生活在一个与世无争的小村庄,过着安逸的日子,奈何世事多变,村子一朝沦为废墟,村人尽几近灭绝,侥幸不死的段干睿听闻外界有仙人仙门无数,欲前往修行,誓要向这天地要回自己的一切。
  • 世界古文明

    世界古文明

    本书共分三章,内容包括:发掘神秘的史前文明、5亿年前的人类脚印化石之谜、贾鲁人为何遗存食人习俗、寻觅远古文明的渊源、悉数遗留的古国文明。
  • 谪星录

    谪星录

    魔星降世,祸起人间,懵懂少年,拜师临仙。天地不仁,我便无需仁慈,上苍不公,我便屠尽九天!
  • 行爱

    行爱

    一个爱与不爱的故事,一个信爱与不信爱的故事,一个残破与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