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2300000012

第12章 训蒙之败笔

王重民先生将赵嘏《读史编年诗》与《新刻搜集群书记载大千生鉴》、《百岁叙谱》等小型类书相提并论,刘业先生将之与《大千生鉴》作对比研究,是很有道理的。看上文有关《读史编年诗》的内容介绍,与作为训蒙用的类书确有密切的联系。

唐自中叶始,科举取士日以进士为重,而进士考试日以诗赋为重。于是,一批为年轻学子写诗作赋时便于检对,以及青年士子应对科考的小型类书应运而生,其中不乏当代明公编写的此类读物,如徐坚有《初学记》三十卷,陆贽有《备举文言》二十卷,白居易有《白氏六帖》三十卷,温庭筠有《学海》三十卷,等等。《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子部类书类著录尚多,可参。另外,马总撰《通历》十卷,是一部自上古迄隋代的小型通史,虽非类书,但性质相通,用途相同。《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史部编年类著录尚多,可参。而在此同时,与此相应地出现一批以方便蒙童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蒙书,且以韵文形式编写,如《古贤集》、《蒙求》等等。尤其像《古贤集》,是以历史故事为内容、七言古诗为形式而创作的一部诗体型训蒙作品。《蒙求》也以历史故事为内容,而形式上仍沿袭前代蒙书的体式,四字为句,二句为联,上下对偶,成文叶韵,每隔数句,平仄互换。因此,《全唐诗》将其作为一篇四言诗而收入,是有道理的。再结合后文将要论及的胡曾《咏史诗》、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等蒙书来看,创作诗体类型的训蒙作品,盖为一时风气。《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子部杂家类,周谷平《敦煌出土文书与唐代教育研究》。这些蒙书大多发现于敦煌遗书,而《读史编年诗》也曾藏身于敦煌石室,大概不是一种巧合,当是以其蒙书性质而传到敦煌。

正如王重民先生所论,岁谱型类书,“自始生至百岁,依其事迹,按年编次,”,“皆写之以文”。同为此种内容,而《读史编年诗》不仅变换样式,“皆写之以诗”,且为大型组诗。以目前掌握的以诗歌形式编写的训蒙作品而言,《读史编年诗》可谓之独创一格,别具特色。如李峤《杂咏》的形式为五律,内容为咏物;李翰《蒙求》的形式为四言,内容为历史故事;佚名《古贤集》的形式为七古,内容为历史人物;胡曾《咏史诗》的形式为七绝,内容为历史事件;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的形式为五律,内容为儒家经典《孝经》;《读史编年诗》一百一十首,均为七言律诗,虽以历史人物为内容,却不以其生活时代为序,而是逐岁地按其各自在某岁所做某事来写,将类书与诗歌合而为一,实乃众多历史人物岁谱的诗歌版。那么,赵嘏及其《读史编年诗》本应在蒙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部以七言律诗形式创作的、以大型组诗构成的训蒙作品,事实上却未获得成功。何至如此?

先看外在事实。

赵嘏的诗歌作品,除此集外,都编在《渭南集》中。在宋元史志及公家书目上,此二集均有著录,而在私家书目上,《渭南集》有著录,《读史编年诗》则一无著录。明代以后,《渭南集》原编虽不存,但诗篇基本传世,而《读史编年诗》就再也无人识其庐山面目了。另外,在《文苑英华》、《瀛奎律髓》、《唐诗品汇》等大、中型诗文总集中,赵嘏的诗歌作品多有选录,而《读史编年诗》则一首未及。赵嘏在晚唐诗坛上,历代认为其以七律见长,而《读史编年诗》正可谓七律专集,却落得个诗集既少被收藏,诗篇也不为选录。由此可见,《读史编年诗》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实不为人看好。

再看内在原因。

上文已谈到,一首七言律诗,一般是描写七人在某岁中的事迹。如此狭小的文字空间,却要容纳如此庞杂的史籍信息,同时还要受格律的约束。这样势必对文字要高度压缩简约,语言又难免呆滞晦涩,当然不利于儿童阅读。如《廿七岁》一首颔联的出句云:“南阳丞相礼自重”,乃写诸葛亮在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由南阳隆中请出之事。胡曾《咏史诗》中有《南阳》一首,也是写这件事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又如《十四岁》一首颈联的对句云:“谁论为后月横天”,乃写西晋大臣王衍在洛阳一见十四岁的石勒即预知其日后将要雄霸天下之事。胡曾《咏史诗》中的《洛阳》一诗亦写此事:“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晋朝不是王夷甫,大志何由得预知。”案王衍字夷甫。如将赵诗与史事对读,感觉是在凑字,不知所云,也无诗意可言。而胡诗叙事完整,语言通俗,意思浅显,对于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记诵,故能成为受欢迎的儿童读物,详参后文。此其一。

《蒙求》用四个字描写某人某件事迹,也是十分简约。但它有个补救办法,即作者给正文附上注,讲清来龙去脉,二者参读,既能理解,又易记诵。赵嘏既未下此功夫,别人也未代之补作,而诗中却有许多生僻的人事,需翻检有关典籍,方可弄懂。当代学者有对敦煌本《读史编年诗》作研究注释工作的,尽管很认真,也很谨慎,但仍有闪失。如《廿岁》颈联对句:“祢生方喜定交新”,注者认为应入二十二岁诗,并引《汉东京记》为之注。其实原诗入二十岁不误,见《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下·祢衡传》。再如《十七岁》颔联出句:“辞婚自有四方志”,注为春秋时郑国太子忽事。其实此句是写东汉末人王粲事,见《三国志》卷二〇《魏书·王粲传》。又如《十五岁》尾联对句:“独自辛勤太学中”,注引《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而谓为张衡事,然细检其本传,并未记年岁。其实此句乃咏三国时魏人钟会事,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裴注。这些虽为小疵,但能说明《读史编年诗》无注的话,确不易理解。作为儿童读物,显然是个缺限。兹各对举五例,便知然否。

人物事迹出处《读史编年诗》《蒙求》西晋人卫,事见《晋书》卷三六《卫传》附《卫传》《五岁二首》之一首联出句:“卫风姿秀入神”。叔宝玉润晋卫,字叔宝,风神秀发。舅王济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东汉末年人王粲,事见《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六岁一首》颔联出句:“繁星几认覆棋处”。王粲覆棋《魏志》: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盖局,使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西晋人羊祜,事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五岁二首》之二颈联对句:“羊公探德弄年”。案“德”,通得。羊祜识环晋羊祜,字叔之,年五岁时,令乳母取金环,乳母曰:“汝无此物。”祜访邻人李氏东园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余亡儿所失之物。”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东汉末年人祢衡,事见《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下·祢衡传》《廿四岁》颔联出句:“祢衡徒欲比一鹗”。祢衡一鹗后汉祢衡,少有才辩,孔融上书荐之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三国时人诸葛亮,事见《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廿七岁》颔联出句:“南阳丞相礼自重”。葛亮顾庐《蜀志》:诸葛亮奉表于后主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作为儿童读物,二者孰优孰劣,略作比较,即见分晓。正因为《蒙求》既有正文,又有注文,纲目结合,适合于儿童学习记诵,故其能作为训蒙课本而与封建社会相始终。此其二。

诗歌创作,讲究形象,自不待言。赋咏历史人物,如果形象鲜明而完整,既具艺术欣赏价值,又使读者记忆深刻。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读者,后者则显得更为重要。《读史编年诗》以年岁为类,描写某个重要历史人物,事迹往往被分在若干首诗里,形象既难突出,又不统一,遑论其栩栩如生。仅是一至二十八岁之间所写人物,在两首诗中反复描写的,就有好几位。如卫在《五岁二首》之一、《廿七岁》分别有描写。又如管辂在《八岁二首》之二、《十五岁》分别有描写。再如祢衡在《廿岁》、《廿四岁》分别有描写。复如诸葛亮在《八岁二首》之一、《廿七岁》分别有描写。其例尚多,不必再举,仅此已足够说明这种写法造成的使人物形象零乱的问题。而且,依此体例,像诸葛亮这类人物,在那些二十九至百岁佚诗中肯定还有描写。若欲在《读史编年诗》中获得一个较完整的诸葛亮形象,定要将前后多次描写的诗句兜在一起。作为一种诗歌体式的训蒙作品,这样来读,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此其三。

仅此三点,足以判定《读史编年诗》难以受到塾师蒙童的欢迎,结果成为蒙学史上的一部败笔之作。四胡曾《咏史诗》考论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同类推荐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 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 《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 》、《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 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 中国863

    中国863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当代高科技领域发展历程的纪实作品,作者采访了863计划的各个领域,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战略眼光的新型科学家。
  •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讲述了不可停止思考,不可停止表达,但不要以为你的思考和表达就有什么结果。表达有什么关系。真正想说的话,对着真正想听的人,一辈子说出不来。在我们灵魂的遥远处,自己永远孤独。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热门推荐
  • 双世年华同生缘

    双世年华同生缘

    没有资格接受爱和被爱,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有回报。不过有一个人,是她孩子气的神。一个不该出世的灾星,偏偏老娘舍身为她继命,惊的天下动颤,仙界大乱。飞升之前,怒问:“凭什么?”答曰::“凭我就是这天神的命!”
  • 创世无敌系统

    创世无敌系统

    是阴谋,还是机缘。金天宇带着创世系统穿越到玄冥大陆,却被人告诉宇宙中不只一个位面,而有两个位面。混沌界和苍穹界。这片大陆遭遇血雨腥风。仙门的灭亡是谁搞鬼。妖神带领妖族卷土重来。大陆三分,天荒,仙土,广陆。三片大陆之争。看金天宇如何带领仙土广陆对抗天荒。
  • 恰逢回眸的你

    恰逢回眸的你

    中年女教师遭遇渣男老公的出轨背叛,一气之下离婚,净身出户。巧遇高干的垂爱,成就一段佳缘。
  • 从圆走到圈

    从圆走到圈

    兜兜转转,以为走到了终点,却发现不过站在当初的起点——一个圆的完美,一个圈的空洞,兜住了此生所有的叹息、遗憾,还有思念。流年辗转,岁月颠簸,碾压了过去,颠掉了将来。最后的最后,若是重逢,也不过叹一声:花自飘零,水自流。你孤守沧海,我独伴桑田,各自天涯,总容得下彼此安好。
  • 重生之网王苏筱笙

    重生之网王苏筱笙

    苏筱笙,《神启》首批内测玩家,也是《神启》人人听到都闻风丧胆的女魔头。当有一天,女魔头,哦不,苏筱笙重生了,重生回到神启刚开始的时候,一切噩梦还没来临的时候,苏筱笙发誓,她这辈子都不要再瞎了,可渣男jian女怎么老是甩都甩不掉。这辈子,爱情我丢了,你也该喂狗了,可这酷炫叼的大神又是怎么一回事,难不成姐重生了还附带玛丽苏女主光环?。。。。
  • 碎隙

    碎隙

    大陆没有名字,因为只有这么一片大陆。大陆的东南端,横绵着冷月岭。一条横贯东南的河川从这里发源。碧波无痕,静静的流淌。由龙袖城西城而入,在接近上城区忽然急转东南,随后划了一个旋儿,斜斜的流出东城。北岸立着很多人马,为首的男子英武挺拔,眉峰汇聚难以言状的失落凝视着桥上渐行渐远的背影。男子已快入中年,岁月在他的眉宇间凝成了霜,脸上的轮廓如同刀削斧刻,嘴角抽动着似乎想说什么。他终究忍住了。马背上坐着一位女子,女性化的铠甲打造出了柔和的身段,马蹄作响,一缕长发飘飘。另一队人马整齐肃穆在南岸整军,上城区广阔的花园排满士兵。一排排发亮的女式铠甲和坚挺长枪在余晖下散射柔和的光。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本书以哈佛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依托,运用心理咨询术对调整人们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皇帝攻略

    皇帝攻略

    本世界主基调:自由发展、多势力并存、诸侯争霸、任务、大陆对抗……因为未知的存在、未知的原因,连同慕鸿在内的地球人,恍惚中就出现在了这样的世界中。就在慕鸿“幸运”的成为势力主其中一员之时,一份神秘遗产从天而降。…原本的城市攻略类的小说大家也看腻了吧?所以我在设定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希望大家喜欢。
  • 真符天地

    真符天地

    宇宙自诞生之日起,演化三千大道,三千大道又辐射出千万记的法则,法则又演化无数宇宙奇观,浩瀚宇宙诞生了无数智慧生命,人族正是那无数智慧生命中沧海一栗,智慧种族中又诞生了无数的强者,那些强者们用自己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感悟着宇宙,创造了无数的功法。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任何人在这片世界中都有着创造奇迹的力量,不过却又无奈的消失在宇宙历史的长河中。天地真符并非人造的法宝,是大道的投影,法则的化身,其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无缘者失之交臂,唯有缘者可得。得三千真符,则可逍遥宇宙,无所不能。
  • 九剑之上

    九剑之上

    九剑之上,还有晴天;三少年聚,天下变色:鬼画神笔,独爱信仰;没钱可以抢,谁让我称霸乱世,却独爱浊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