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900000014

第14章 燃素说的推翻者——拉瓦锡

安东·尼罗朗·拉瓦锡,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者。

安东·尼罗朗·拉瓦锡,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后来升入法政大学,21岁毕业并取得律师的资格。在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天文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

35岁时,他成为法国皇家科学院18名正式会员之一。也是从那年开始,他逐渐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步入化学家的行列,逐渐成为科学界的一位新星。

初进法国皇家科学院,拉瓦锡选择的一个研究课题是验证水能否变成土。在当时,许多人都相信水能变成土。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土互变的提法。17世纪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曾以栽柳树的实验(海尔蒙特将一柳树栽入一个土盆中,盆中的土是经过烘干称重的。除了经常给树淋水之外,不给树提供其他营养。5年后,柳树长成大树了。泥土经烘干,重量并没有减少。于是他认为柳树长大所增加的重重,只来源于水,因此水能转变为土,并为树所吸收)来支持这一观点。人们也时常发现在容器中煮沸水,时间长了总会有沉淀物生成。

拉瓦锡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为此他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他采用一种欧洲炼金术中使用过的很特别的蒸馏器。这种蒸馏器能使蒸馏物被反复蒸馏。他将蒸馏器称重,然后加入一定重量的经3次蒸馏后的蒸馏水。密封后点火加热,保持微热,同时进行观察。两周过去了,水还是清的。第三周,水开始出现很小一点固体,随后慢慢变大。第八周,固体因增长而沉淀下来。就这样连续加热了101天,蒸馏器中的确产生了固体沉淀物,冷却后,他首先称了总重量,发现总重量与加热前相比没有变化。后来他又分别对水、沉淀物、蒸馏器进行称量,结果是水的重量没变,沉淀物的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所减少的重量。据此拉瓦锡著写论文,驳斥了水转化为土的谬说。

氧气的发现是对拉瓦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的馈赠。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科学家触到了氧气的鼻尖,令人遗憾的是,囿于传统理论的束缚,他们都半途而废,从而将撩开氧气面纱的殊荣让给了拉瓦锡。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拉瓦锡以前,就通过实验制取了纯净的氧气。但是,作为“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他错误地把这种气体叫“火气”,并且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未能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也通过实验制取了这种气体。他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4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空气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他没有继续研究。

当科学的珍珠出现在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眼前的时候,他们没有鉴别出来,与机遇女神失之交臂。

于是机遇女神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锡。他发现“燃素学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破绽。比如,既然金属在煅烧中逸出燃素,那为什么重量反倒增加呢?而蜡烛呢,燃烧之后,竟一无所剩,似乎全部消失了。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拉瓦锡开始了严格的实验。他首先仔细地称量了装有空气和固态物质的密闭容器,然后用放大透镜将阳光聚集在物质上,或者用火加热。当物质燃烧完后,再重新称量装有反应物的容器。他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反复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密封容器的重量在燃烧前后都不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拉瓦锡的大脑开始了紧张的思索。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气体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随后,他对这种新的气体元素的本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确认这种元素除了助燃、助呼吸外,还能与许多非金属物质结合生成各种酸,为此他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酸素,现在氧元素的化学符号O就是来源于希腊文酸素:oxygene。

对氧气作系统研究后,拉瓦锡明确地指出:空气本身不是元素,而是混和物,它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他进而提出,燃烧过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燃物质与氧的化合,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吸收了氧而增重。拉瓦锡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终于使人们认清了燃烧的本质,统一地解释了许多化学反应的实验事实,为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之后,拉瓦锡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研究。

在这以前,波义耳曾对几种金属进行过煅烧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后的增重是因为存在火微粒。在燃烧中,火微粒穿过器壁而与金属结合。

德国化学家斯塔尔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中放出了燃素。斯塔尔将有关燃素的观点系统化,并以此来解释当时已知的化学现象。由于燃素说的解释较过去的说法合理,很快被化学家所接受,成为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化学理论。尽管一些实验研究的进展已披露了燃素说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但多数化学家还是设法调和这一矛盾,以维护燃素说。

18世纪70年代的一个秋天,拉瓦锡称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里,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用来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即六氧化四磷),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

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给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因此称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

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前后,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的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拉瓦锡指出:“由于人工的或天然的操作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任何东西,所以每一次操作中,操作前后存在的物质总量相等,且其要素的质与量保持不变,只是发生更换和变形,这可以看成是公理。”这番话体现了“物质不灭定律”的基本精神。

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拉瓦锡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碳酸(CO2) 酒精,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

拉瓦锡的思想超越了他的同时代人,因为他不仅注意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性质的变化,而且注意到了数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化学科学割断了与古代炼金术的最后一根纽带,以一种崭新的面目蓬勃发展起来。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拉瓦锡被诬陷犯有叛国罪,并处以绞刑。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规则,接受着权威们的评价和解说,我们总是认为那是正确无误的。实际上,权威的言论和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拉瓦锡化学成就的取得就源于对权威的挑战。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知识博览2

    青少年知识博览2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 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本书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的其中一本。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走不出的数字迷宫(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走不出的数字迷宫(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走不出的数字迷宫》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两场意外和两对情侣(我是个笨女生第3季)

    两场意外和两对情侣(我是个笨女生第3季)

    和开裁缝店的女人的一次意外相识让奇奇竟然做起了月老;和土匪的小别让奇奇意识到了知己的重要;春游中意外被毒蛇咬伤让奇奇见证了人间真情的存在……天性憨直、善良、仗义、乐观的奇奇坚持珍惜着一切她认为值得珍惜的;坚持以她独有的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化解着生活中的悲苦,坚持以乐观的精神和豁达的态度欢度着青春岁月……
  • 女人墟

    女人墟

    (上卷)女人墟因它的神秘和独特成为杜月和等男孩子好奇、向往、探究的地方,最后还成了一方恶霸杜德威的帮凶,杜德威假借女人墟的名义,将誓死不从他淫威的漂亮女子张兰娇烧死于火中……(中卷)女人墟因为人为的原因,被关闭了,女人们没有了可去祈祷、祭拜的地方,只能偷偷地去祈祷、祭拜。文新玉的女儿钱新莲与杜文青结婚了,虽预先跟亲友们和村人们发出了敬告,钱新莲还是象母亲一样遭受了闹新娘的男人们的侮辱,于是她愤而起诉。杜月雨的儿子也到结婚年龄了,可他身为一个农村青年,却谈到了在省城工作的女子李映香……(下卷)女人墟在改革开放后兴旺起来了。美女周君娣先和孟水桥谈恋爱,分手后改与刘韶功谈上恋爱并结婚,她的父亲周代辉则因车祸惹上了官司。贱妹已老了,儿子接她去城里住她不去,杜月和因闹洞房第三次被人起诉……
热门推荐
  • 誓不为妾

    誓不为妾

    为了逃避被养母送去给老男人为妾的命运,简妍费尽心思的想为自己谋划到一个合适的良人。然后她一不小心就勾搭上了那位据说是最年轻有为的首辅大人。
  • 那年夏天初见面

    那年夏天初见面

    小时候青梅竹马因为一场误会她家破人亡,他父母不愿帮助她,他被迫离开了她。这一切都只怪三个字:我以为。3年后,她改了名换了姓。两人重逢,已不再认识,男主凭感觉找到了她,后又以为各种误会,女主复仇。男主:“我已经不太记得小时候的你了。”这句话深深的刺进她肉心。她想:“是啊,从复仇那一刻我就不再是以前天真的我了。”他们渐渐做了陌生人。女主渐渐解开了误会,发现男主在后面帮她倍受感激准备想跟男主道歉。不料,看到男主和一女孩亲密的在一起。她心碎了,被打击了,刻骨铭心了。于是她去了另一个城市找寻自己,她认为,这样的她不配喜欢他。
  • 北极玄武真君

    北极玄武真君

    玄武大帝让他在自己腹中孕育了一万年,一切只为了让这个儿子成为这片大地的无上天才!他自一片荒芜的大陆崛起,碾压一切的天才,他注定成为这个世界的至尊……可是他也注定要走向死亡,一个已经被人计划好的死亡,为了这片大地苍穹而亡……他踏上了修炼这条不归路,奔着已知的死亡奋勇而进,一往无前……因为他坚信,他可以破天而立!
  • 暴力法爷

    暴力法爷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立邪恶向的男人专治各种不服的故事。
  • 立志征服茶蛋的女人

    立志征服茶蛋的女人

    鹿笑笑,女配工作者,当她走到这个世界,她的心好像开始悸动了,她会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 醉爱那些年

    醉爱那些年

    你有后悔的事吗,你有难忘的人吗,我穿越而来,只为那醉生梦死里醉爱的那些年的那些人。
  •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男孩将来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社会的脊梁,男孩是否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对男孩的将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崔鹏编著的《培养你的优秀男孩》将从保证男孩身体健康、培养男孩创造力、提高男孩智商、让男孩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男孩情商、提高男孩财商、提高男孩的抗挫能力、走进男孩内心世界八个方面出发,分析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问题,为父母更好地培养你的男孩出谋划策。
  • 袁少宠婚不过期

    袁少宠婚不过期

    一纸契约一场交易,她需巨资帮家族度过难关,他需一个挡箭牌,两个人各取所需。说好一年完约各自相安无事,可他发狂时却把她压在身底,她愤恨,遂打掉他的孩子,没有爱情的婚姻为何需要孩子?不想,婚约到来之前他却撕毁婚约。为何?是继续折磨她还是......
  • 乒乓情缘

    乒乓情缘

    国际体坛周刊记者采访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刘皓:“您已经连续两个赛季蝉联国际乒联排名第一了,请问你有何感想?”“排名第一?这个排名不靠谱!”刘皓苦笑。“国际乒联的排名会不靠谱?”记者愕然。“不管什么排名,只要他没有参加,就没有靠谱的!”刘皓悠然道。“他是谁?”他是谁?他是乒乓天才。他是乒乓怪胎。他的乒乓球水平近乎于恐怖。他从来没输过,无论县、市、省会、全国、国外,一路过关斩将。他只想过平凡人的普通日子,可是麻烦却总是找上门。他拒绝了国家队的邀请,因为他喜欢这项运动。他向往简单的爱情,可却总事与愿违。他只想把乒乓球当作业余爱好,可始终也没能离开乒乓圈子。他以一己之力向乒坛数十年弊端挑战。他……且看一个乒乓天才的爱恨情仇和酸甜苦辣。
  • 霸道总裁:爹地,妈咪跑路了

    霸道总裁:爹地,妈咪跑路了

    一次竞争,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他也给她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一张照片,让他对她的心更加坚定,而她,却一无所知。一张照片是他们爱情的起点,也是,他危机到来的罪魁祸首。一次意外,她被他逼得不得不让他们“天人两隔”再见之时,她已然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他的执着会感化她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