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9800000015

第15章 寻找突围

偶尔回到老家的村里,不经意就会接受虔诚的刨根问底,究竟当了个什么官?赚了多少钱?

其实,回去的派头最能说明问题,是坐班车再走路回家,还是坐小车回家的,一目了然。根在乡村的人,不管是打工的还是吃国编的(现在分化成公务员、事业编、国企人员),都想体体面面回故里的那个家。

记得当年在县城时,我的一个乡下朋友受聘于县里某令人羡慕的单位抄抄写写,薪水微薄,然而村里人却很羡慕他,教育孩子都以他为榜样,他家住得很偏僻,离县城至少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坎坷路,他又不想坐那一天只有一趟的班车回家,逢年过节就上街租辆面包车回家。

司机的驾驶室挡风玻璃前挂了“出租车”的牌子招徕生意,他却取下了那块牌子,利索地从包里拿出自己早就制作好的牌子摆上去,上书“单位专用车”,看着他高大发福的身姿,慢慢缩成坐垫的姿势,我并没有揶揄他,觉得他为了回家的尊严,在用一种东西掩饰内心的脆弱。我佩服他在我面前的真实、坦荡,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成为朋友。有时回家,我何尝不想像那位朋友一样,风风光光,但我不会像他那样做,还是老老实实选择混合各种气味的班车。

这样显然削弱了我在村里人心中的形象。

曾经也混迹于市委党校科干班,那段日子,有人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总是把声音提高得很虚伪,中气十足地回答:“在市委党校科干班学习。”似乎我与副处已是咫尺了,其实又不是二三十年前,进党校就意味着提拔,现在许多行业都有任务,党校同样有培训指标,与提拔是毫不相干的事情。

而每次回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谁提拔了,谁赚了大钱,谁名利双收……相比之下,我无颜汇报更无话可说,年年如故,千军万马里只配穿“勇”字甲,单位小科长,充其量就一个类似九品的芝麻点大官。

连年迈的父亲,每次回家唠叨最多的就是当官、赚钱话题,看到他由期待到失望、叹息的神情,离家时饱含期望的叮咛,我感到自己特别不争气,以至于我有些厌倦回家。但是,在孝顺的指挥棒下,我还得硬着头皮回家,哪怕耳膜接受老茧的亲吻。他看过一些关于修家谱的要求,《古今人物卷》编纂方案规定当代入选人物为正、副县(处)级、团级以上。

为了满足他的望子成龙心理,我就告诉他我有了副高资格,与县处级别相当,他就像孩子一样显得高兴。而我的眼睛像进了沙子一样,揉一揉,微微泛潮。

我能怪人家的世俗吗?我能怪人的劣根性吗?我从内心千百次诅咒封建残余,又能改变什么吗?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的,本来是平起平坐的同窗、同事、战友,因为其中某人提拔成为干部了,似乎他就和朝夕相处,或情同手足的同窗、同事、战友对立起来了,大多数人就自觉地和他保持距离,他也觉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越是提升,朋友就越来越少了。高处不胜寒哪!

原先,我在这方面特弱智,牢记心中的“苟富贵,无相忘”让我无辜地单纯了许多年,总是依然如故地同地位升迁了的人称兄道弟,可人家不乐意了,拉着一张政治脸。有了多次的交往失败教训,我总算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潜规则。后来,我在这方面就显得很自觉。玩的圈子里,只要谁提拔了,我就把祝贺转化为敬而远之,自觉地和他划清界限,自觉地疏远,不去讨人嫌。他的人生坐标点移位了,视野扩大了,你根本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人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等“安知鸿鹄志”。万一遇上一个注重以官为本的人,你的热情必将换来一盆冷水,何必自讨没趣呢?况且身边小人得志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那种不可一世的样子,令人作呕,何必重蹈覆辙呢?甘心做个“燕雀”又有什么不好呢?多少表面繁华的背后上演着无数肮脏的交易,“前腐后继”的案例举不胜举,我常常惊诧这样的官场传说,《国画》的描述实在是九牛一毛。

令人感到诡异的是,这样俗不可耐的人屡见不鲜。一次举办全市旅游文学创作座谈会,是我张罗的,从省里请了一位杂志的主编来进行文学辅导,同时还邀请了市文艺界的一位行政人员参加。她居然没头没脑地问我,主编是什么级别,好对等接待。我白了她一眼,扔了一句话回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感觉良好的人啊,每天活在行政级别上沾沾自喜,后来闻听些许这位干部在仕途并非空穴来风的闲言碎语,我从内心可怜她致命的失败。在报社当副刊编辑时,一位退休多年的国有企业老人,已过古稀之年,偶有文章见诸报端,晚年生活算是有所乐、有所为了,但是,见面他每次都要强调自己当年是“正科”干部,其实,他与我这个小编交往,是不是“正科”真的不重要,想请他原谅我没把科长当干部。

有则在餐桌上听来的荤段子,颇具讽刺意味。一副处级官员去娱乐场所,见一三陪女长得十分妖艳妩媚,于是晓之以理,惑之以利,很快就给搞到床上了。事后,该女问官员的身份,答曰:“按级别论,我也是个副处,但活得很窝囊,没有实权啊。”该女像是找到知音似的,颇有感触地说:“看来我俩身份相当。我没有结婚,名义上也应该是个处女,可是你看我是干这活儿的,至多也就是个副处吧,同是天涯沦落人。”

现在地方上,许多办公室(厅)都编有一本《领导干部手册》之类的电话号码本,能进电话本的人,都是有头有面的人物,乡科、县处、地厅级……以上的才能入编,虽然上面大都有一句“仅供内部工作联络用,不作其他参考”,但是多少人倾其毕生之力,挖空心思钻研,想在《领导干部手册》中露脸。那种努力,不亚于争上各行各业岁末年首发布的光荣榜、排行榜。那种成功后的喜悦,不亚于范进中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此是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平盛世,何为成功?官本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行政级别成为衡量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的抬头是文明进程的倒退。就拿平时请客吃饭来说,坐主座者不是官最大的,就是埋单者,倘若其他人不懂得这个游戏规则,就要被人偷偷耻笑,甚至当面奚落。《容斋随笔》里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洪迈同一帮朝廷重臣出席欢送宴席,主客薛季益职位最下,宴会主持请其客位就坐,薛说:“常时固自有次第,奈何今日不然?”坚持不肯。担任史官的洪迈更逊,居最末座,默不作声,大家正在为敏感的主座而谦让时,最后一举推荐足智多谋的洪迈出面说话,才学过人的洪迈以“斯须之敬”典故缓解了僵持的局面,遂就席。繁缛的礼节、森严的等级在封建社会尤为彰显,演绎得一丝不苟,以致如今仍然阴魂不散。

总觉得,一个人在单位,若能遇上一个开明贤达、知人善用的领导,当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情。倘若遇上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甚至有点变态的家伙滥竽充数领导岗位,则会痛苦无比,放眼渺茫,唯有独自品味郁闷、彷徨、孤独。来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要与苦难同行。喜欢文学,是因为它喂养了一颗苦难的心。除了并不能为我带来荣耀却能为我舔舐伤痛的文字,我已经所剩无几。每个月扳着指头数存折上不多的工资,靠降低生活质量(老实说温饱尚有余),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才在城里有了一套仅仅用来遮风避雨的房产。

生活中的一点小感动,也会改变心情,比如,庆丰路上那个开五金水暖店的夫妇。偶然聊起家里的三角阀漏水,夫妇俩立马派人到我家查看并及时修好,解决了笼罩在我家一年多的水患阴影,并没有收其他手续费。好人哪!纵然我写不出好文章,但是,让我多遇上一些好人吧,也努力去学会做个好人。站立信江畔,遥望西去的江水,请带去我对鄱阳湖西岸彭令的景仰,一千六百多年前,他就毅然决然地卸袍返田“归去来兮”,醒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那仙风道骨的身影成为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假如到今天我还沉浸在无谓的惆怅里,乞求以低声下气换回颐指气使,幻想实现以公权兑换财大气粗,实在愧读陶公。我不应该把一本《领导干部手册》当做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眼睛。我应该努力做的是,调低分辨率去面对随时可能遇到的丑态,寻找心灵的突围之路,退隐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爿永远的精神高地。

同类推荐
  •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三十五年前,我曾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我手拿着鹤嘴锄,带着淘盘,背着号角,成天跋涉。我走遍了各处,淘洗了不少的含金沙,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树木葱茏,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很多年前,这儿人烟稠密,而现在,人们早已消失殆尽了,富有魅力的极乐园成了一个荒凉冷僻的地方。
  • 历史与文明

    历史与文明

    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弘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坛批判的专著,部分章节已经在期刊发表过,涉及到当代热点文化现象探析、当代文学代表作家批评、当代文坛弊端批判、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探讨、当代期刊观察、作家协会制度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等。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文楼村纪事

    文楼村纪事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福莱轩咖啡馆点燃火焰的姑娘我想看见光词语的变迁墙根之雪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等。
热门推荐
  • 活着之上

    活着之上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
  • 风里情怀

    风里情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种一粒诗的种子;我喜欢;给我一个空间;给我一把伞;新雪;雪的洗礼·雪的情怀等。
  • 重生之厨女当家

    重生之厨女当家

    穿越了,原主竟是被饿死?破屋一间,侄儿一个是所有家当?吃不饱?穿不暖?不怕!咱有厨艺傍身,不愁吃,不愁喝,开店大把把钱捞,数钱数到手抽筋,小日子过的幸福又美满。清粥小菜有之,满汉全席亦有之,美食美色动人心,这相公咱可得好好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注定的恋人:非你莫属

    注定的恋人:非你莫属

    一场时装发布会,耀眼却冷漠的亚洲第一男模拾天羽,看似花心但却对感情充满不信任的经纪公司老板程米洛,美丽而率性的歌坛绯闻女王花朵朵因为一个替班的换装助理的出现搅乱了既定的生活轨迹。一场迂回了7年的情感追逐,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恩怨爱恋,他们是否都能在爱情的迷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 重生之豪门世家复仇千金

    重生之豪门世家复仇千金

    既然你们无情,可就别怪我无意了。――by浅初夏/冷冰凝哼,浅初瑶,你终究是斗不过我。――by素依瑶
  • 古神世界

    古神世界

    鸿蒙之初,洪荒世界由盘古大神开辟,但是鲜有人知道,盘古大神乃古神一族神王,古神一族三千祖神是为大道三千的化身。三界开辟后,古神一族莫名族灭,而后数次大劫,至今日才由人族统一三界。两千年前,天地巨变,大道消隐,圣人避世,群仙消失。两千年后,叶林死后封神,恰逢大道重现,三界重新现世,百族现身,太阳系面目全非。一个凭借信仰香火成神的小人物,机缘巧合继承生命古神的尊位,一个波澜壮阔的新世界就此展开!--致爱与牺牲
  • 宠妻之残魂

    宠妻之残魂

    一段穿越生死的大爱,一场抢劫,让他们相遇,一场考试让他们相爱,一场车祸却让他们从此天人相隔。为了再遇见,徐枫选择学习医学,为了再重逢,辛月选择从阴间逃离,来到他身边。即使辛月失去了有关徐枫的所有记忆,但是戒指还在她的手上,她的心就不会变。即使徐枫失去了有关辛月的所有消息,但是回忆还在他的脑海,他的心亦不会变。历经沧桑,辛月来到了徐枫的身边;受尽凄凉,徐枫遇到了辛月。他们的爱情虽然历经了波折,但是老天有眼,还是给了他们重逢的机会,就看辛月和徐枫能不能把握这次时机了。。。
  • 李依依穿越记

    李依依穿越记

    李依依穿越记:整天幻想自己穿越的女孩终于如愿穿越了。。。。
  • 烈风颂

    烈风颂

    李家立国三世而乱,南方贵族叛乱导致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个被发配至边军的年轻人开始被无意识的扔进历史的洪流。
  • 默都

    默都

    公元1980年,军事卫星探测到一艘无国籍的破冰船经格陵兰海驶入北冰洋,后神秘失踪没人知道它从哪里来,没人知道它去向何方。有人说,它早在北冰洋中沉没,有人说,它驶入了精灵的国度——阿瓦隆30年后,夜色中的都市五光十色,人潮熙攘,车水马龙,却沉默无言,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也许彷徨,也许孤单一场扑朔迷离的梦,映出一个被世界遗忘的种族的影子;一次荒诞虚无的冒险,为李文沧叩开了“彼方世界”的大门沉默的都市背后,在人与魔的战场上,命运丝线紧绑,不信命的少年们不期而遇,踏着孤独的步子,紧握刀剑,在乖离和绝望间彷徨,寻找命运的漏洞,试图——改变命运!也许,他们的归宿是硝烟四起的战场,也许,还是这一座座沉默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