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9200000005

第5章 《清明上河图》离奇沉浮记(1)

《清明上河图》的收藏可谓是历尽磨难。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在图上亲笔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然而此部分今天已不复存在,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作品流传太久,经常被人玩赏,慢慢地开头部分就坏掉了,后人重新装裱时就干脆把这一段破损处裁割掉;一是有人故意将此部分裁截下来,单做一幅画另卖高价,这种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强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一)靖康之难,流出宫外

在《清明上河图》题跋当中,今天能见到最早的是金代人张著的题跋,以后便是元朝人的题跋,而无南宋人的题跋和任何收藏印记,证明该图未曾流传到南宋而仍然留在北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牵涉到一桩特大的窃夺案。

北宋王朝的建立,始终没能解决与北方辽、金、西夏等政权的纷争。先是与辽、金连年不断地发生战争,割地赔款,屈膝求和。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直抵汴京。金兵破城以后,杀人放火,搜刮财物,把宋徽宗、钦宗、后妃、公主、宗室、大臣三千余人,以及各种文物、图书、档案、天文仪器和技艺工匠等全部掳掠而走。

在这一次掠夺中,就包括了《清明上河图》。但奇的是,《清明上河图》却没有归入金朝皇宫,而是流传在民间。现卷后贉纸最早的题跋,是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都是北宋灭亡后留下的遗民。他们展视此图,缅怀故国,昔日的繁华今已成瓦砾,感慨系之,题诗以咏。但是此图为何人所有,他们在何处观看,谁都没有说明,以致今日难以查考。想当时金兵入城,一片混乱,有人趁火打劫,将宫中财宝藏匿,据为己有,是情理中的事情,《清明上河图》可能就是这样从皇宫中被偷盗出来,第一次流入民间。

蒙古人灭金吞宋,建立元朝之后,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宫廷,为皇家所有。

(二)装裱匠以假易真,二次出宫多辗转

到元代后期的至正年间,宫内有一个装裱匠看准了《清明上河图》,趁装裱这件作品的时候,用了一个调包计,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悄悄地卖给了某贵官。贵官后来被派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驻守,负责保管这幅画的人,又偷偷把它卖给了杭州人陈某。陈某保存了数年,因为家境窘迫,想得到一笔钱用,并且又听说某贵官快要从真定回来了,害怕事情败露连累到自己,因此急急忙忙要找一个买主,秘密卖掉。恰好这时寓居北京的江西泰和人杨准,是个博雅好古之士,在京搜访古名家笔迹,得到这个消息,倾尽囊中所有,以重金收购。

杨准得到《清明上河图》是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不久即回到老家,画也随他到了南方。他得到这一作品,喜不自胜,第二年,就把得到这一名作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记录在图后的尾纸上。《清明上河图》第二次从皇宫里偷盗出来的细节,就这样被清晰地记载下来。同年秋,江西新喻(今新余县)人刘汉在杨准的家里见到这一作品,他是行家,对作者高超的技艺钦佩得五体投地,在杨准之后也写了一个跋,称这一作品为“希世玩”,要杨氏子孙永远“珍袭”。可是,仅仅隔了十四年,即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清明上河图》已经到了静山周氏的家里。究竟是杨准自己卖掉的,还是在他死后子孙卖掉的,不得而知。

根据图后李祁、吴宽、李东阳、陆完等人的题跋,以及有关文献记载,《清明上河图》在静山周氏之后,曾经为蓝氏、吴氏收藏,到明弘治年间,则为大理寺卿朱文徽所有,吴宽见到此图,和李东阳三十年后再见此图所写的跋,都是在朱的家里。其后就到了徐溥的手里。徐溥,江苏宜兴人,景泰时中进士,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在他临终前,说是李东阳的叔祖李祁的字迹在上面,就命他的孙子中书舍人文灿把这一名作赠送给李东阳。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天顺时中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是一名书法家,也是鉴赏收藏家,他的长诗和长跋,对《清明上河图》推崇备至,评价极高。

(三)陆夫人绣枕藏画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1465—1488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曾经接受宁王朱宸濠的巨额贿赂,为其在朝廷说话。后来因朱宸濠谋反作乱被抄家时,发现有与陆完往来信件而被捕入狱,本当处以死刑,因念及他镇压河北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有功,改判为谪戍福建靖海卫,最后死在卫所。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四)云笼雾罩三次出宫

《清明上河图》第三次入宫以后不久,社会上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严嵩的家产被查抄,图书字画都送入皇宫。隆庆皇帝不大喜欢这些玩意儿,而成国公朱希忠却嗜好书画,想得到这批字画,谋于内廷,当事人奏请皇帝,皇帝指示估成高价,算是抵他的薪水。当价估好以后快要发给朱希忠时,有一个小太监知道《清明上河图》估价最高,就私自打开箱子将画偷窃到手,正要往宫外走时,管事的人来了,小太监一急,就把画藏在水沟的石罅中,恰好当天晚上下大雨,水涨将石罅淹没了。这大雨一连下了两三天,等到雨停云散后,小太监去沟里取画时,画已腐烂得再也收拾不起来了。

故事被明朝人詹景凤记录在他著作的《东图玄览编》一书中,绘声绘色,好像是他耳闻目睹的一样,其实这个故事完全是捏造出来的,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清明上河图》今天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而且没有任何泡水的痕迹。按故事中的说法,它应当不复存在,即使存在,那也是破烂不堪、污迹斑斑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来呢?它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中间又包含一桩大的阴谋盗窃案。

今人考证《清明上河图》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陆完题跋后,紧接着就是明万历六年(1578年)太监冯保的题跋。两跋相距五十四年。在这五十四年中,《清明上河图》已五易其主,即从陆完家到顾鼎臣家,再到严嵩家而入内府,然后落到冯保手里。冯保的题跋全文是:“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宜珍藏之。”冯保跋再一次证实,《清明上河图》确实进入到了明朝内宫,并且还经皇帝亲自过目。但是,冯保的题跋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即这件名画如何从皇帝那里转到他的手中来呢?如果是皇帝的赏赐,他必会大书特书,因为这是他最大的荣耀,然而他没有这样写,那么只有另一种可能,即偷盗!

冯保是何许人,他有没有这个作案的动机和条件?查一查他的身世,便一目了然。原来这冯保是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号双林。嘉靖时为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危,立即召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高仪等至乾清宫,同受顾命。冯保当时已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不能说话,即由他来宣读顾命。穆宗死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年仅10岁,冯保假传遗诏说是“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意思是大臣和太监共同来辅佐年幼的皇帝。这样的遗诏是违反常理的,大臣们都觉得奇怪。在小皇帝登基举行仪式的时候,冯保始终站在皇帝宝座的旁边,当大臣们向新皇帝跪拜朝贺的时候,当然也面向了他,满朝文武无不感到惊骇。之后,冯保即把司礼监、东厂大权都揽了过来,兼总内外大权,势力越来越大。冯保何以能如此?在宫内他所依仗的是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宫外结交的是权臣张居正。张居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挤政敌,推行改革,也需要冯保的力量。直到后来皇帝长大亲政、李太后不干预朝政、张居正也去世,冯保才失去依靠被逐出了宫廷,在南京安置,后来死在那里。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热门推荐
  • 我要屠龙

    我要屠龙

    摄影记者夏大德穿越到异界,却因为一张随手涂改的照片成为了众人热捧的屠龙英雄。在这个美好腐败的异界,他可以干点什么?=====================蒙冲2009年度最受期待畅销书《我要屠龙》火热面市,不日各大新华书店有售,起点独家电子抢先版,最新章节内容,尽在起点中文网。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火影之小樱忍传

    火影之小樱忍传

    穿越到火影世界之后,各种崩坏,各种脑洞,新人新作,请诸位看客见谅
  •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君别跑之妖妃追夫

    圣君别跑之妖妃追夫

    不就是找阎王去他地府里玩玩,怎么就进入轮回隧道了呢?进入轮回隧道也就算了,心想不就是变身成人嘛,可是呢,居然睁开眼却成了一只狐狸“母后母后,你看七妹好可爱”一个小男孩的声音,手还不断地抚着小狐狸身上的毛小狐狸眼睛瞪着这个小男孩,心里在狂骂着“可爱,鬼才可爱呢”小男孩看着小狐狸瞪着他,笑着抱过来“七妹,放心以后你就是妖界的七公主,六哥会保护你,父王说你现在还小,等几百年就可以幻化人形了”小狐狸听着心里都快崩溃了,从天上九公主变成妖界七公主就算了,还要等几百年才可以幻化成人形这不是和她开玩笑吧小狐狸望着天心里不断的呐喊着“父皇母后快来救救九儿吧”天上正在用琼浆雨露的王母一个喷嚏接着一个喷嚏的打着
  • 花千骨之甜蜜桃花

    花千骨之甜蜜桃花

    花千骨成为了女娲后人,拥有绿荫净化之力,称为“绿荫令主”。再遇长留上仙白子画。和好之后漫骨和好。情敌的出现让他们的爱情路上有了许多考验。云儿第一次写书,可能不好,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 挚我深爱着的小怪物们

    挚我深爱着的小怪物们

    这是一个小童话,送给我的童年,那些柔软而又孤独的时光,本文是小怪物瑞德,收到一封失踪多年的杰克船长的信,进行冒险,寻找到许多伙伴摆脱孤独,解开自己身世之谜的故事。本文是童话,,各位看客老爷我是高中生,读过一两本小说。。见谅
  • 做个处处受欢迎的女人

    做个处处受欢迎的女人

    现代女人在社会上要扮演着很多角色,如何把不同的角色演绎好并且处处受到欢迎,是每个女人关心和努力的目标。本书针对女人所要演绎的不同角色和所处的位置分为十二章,分别是与朋友、异性、恋人、老公、家人、陌生人、客户、面试官、上司、同事、下属之间,告诉女人怎样做才能受到各种交往对象的欢迎和认可。
  • 侯门恶女

    侯门恶女

    落水?失忆?林璃表示这都是小事,本姑娘经受得住,但是落水失忆之前跟当朝探花郎示爱被拒?!开什么玩笑?!
  • 逸兰劫

    逸兰劫

    问,千般璀璨,可抵得上你谈笑中的明媚如风?叹,万种风情,不及他一世间的风华绝代。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誓言,终究是用来违背的。我救赎了天下人,唯独我自己。今生今世,我愿天地覆灭,也再不愿意再看你一眼。爱上你,让我痛的鲜血淋漓。这颗心,早已是千疮百孔,满目苍夷……也许,我一出生,就注定是这个不死不休的结局。这一世,本无意穿上那袭丹衣,亦是大过。这一生,本无心恋上一人,亦是执念。这一切,却都被世人说成是一场劫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