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8900000007

第7章 从宝带桥到苏州古桥

要看宝带桥,就不得不到苏州。而到了苏州,你又怎能只看这一座桥呢?要了解宝带桥,你得先了解苏州和苏州的古桥。

宝带桥,不是苏州古桥册的终点,而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起点。宝带桥,只不过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局部的卷轴,真正的面貌还有待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

和人一样,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苏州有着二千五百年的文明历史,更有名扬四海的古典园林和文物古迹。但苏州园林,都深锁于高墙之内。若想领略唐代诗人杜荀鹤笔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水城风貌,唯有踏访具有古城特色的一座座外形优美、线条柔和、气势雄伟、给人以美感且各具特色的古桥了。

(一)有趣的对比

上文已经提到,宝带桥正是以其桥孔之多、桥身之长、结构之精巧成为苏州古桥中的一朵奇葩的。

而在苏州古桥中,还有哪些特点显著的桥呢?

苏州最高的桥是吴门桥,位于盘门外,跨古运河(南护城河),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建。宋《平江图》载,原为三桥相连,下设三洞,故名“三条桥”。南宋绍定年间改建为整体石级拱桥。盘门系当时苏州正南城门,此桥乃“步入吴门第一桥”,故名吴门桥。它与附近的水陆古盘门、千年瑞光塔一道,组成盘门三景。吴频迦云:“古桥耸立誉吴城,傲视磐关势更英。千载胥涛桥下过,奔流不尽古今情。”

苏州最古老的桥是乌鹊桥,始建于春秋,因其地设有吴王乌鹊馆,故名。直至清末民初,其规模之宏伟,仍属城内石拱桥之冠。据称,拱桥之顶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体用武康石构成。雨后斜阳,明丹莹紫,至为壮观。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之句,明代高启亦诗云:“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到天边织女行。”

苏州最有名的桥是枫桥,位于寒山寺旁,跨古京杭运河。据传旧时皇粮北运,经该河段时禁止其他船只通行,故名“封桥”。后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衍为今名。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云:“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唐代杜牧云:“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高启亦有“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之句。枫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同治六年(1867年)又重建。

苏州最漂亮的桥是行春桥,位于城西上方山路。始建年代无考。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修。范成大《行春桥记》云:“吾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幢幢,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明代成化、崇祯年间先后重修,并增石栏。桥为半圆九孔连拱,全长54米,花岗岩砌筑。长系石则为武康石,端部雕兽面系宋代旧物。条石栏板,各望柱头雕蹲狮。桥身平缓,势若长虹。旧时苏州农历八月十八日有游石湖、看行春桥下串月之俗,其时,明月初起,桥洞中月影如串,游人倾城而出,游船如织,歌舞音乐通宵达旦。元代郑元《行春桥》云:“醉拥捧心过,韶华艳绮罗。至今湖嘴上,彩霞卧沧波。”清代顾希亦云:“行春桥下午风和,画舫楼船次第过。”清代尤侗又云:“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吹箫。”

不仅是长度,宝带桥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有桥孔的数量及结构的巧妙。而在苏州城内,还有一座桥——觅渡桥,也值得一书。尽管它是座单孔石桥,但就规模巨大、雄伟壮观和结构轻巧而论,丝毫不输于宝带桥。

觅渡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体为东西走向,在桥东有南北向五级石阶,登上台阶是一个四米见方的平台,转向西侧就上了正桥。正桥东侧有四十四级石阶,西侧有五十一级石阶。现因年久失修,台阶上已有裂痕,在西侧台阶半数以上及桥顶和东侧台阶上皆有杂草丛生。桥两边有一米多高的桥栏,桥栏上南北均有十七根石柱,每两根石柱间的栏板上各有六个平行四边形石孔,大小约三十厘米见方。

据《苏州旅游经济大全》一书记载:“觅渡桥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当时的苏州已是江南重镇,城市经济相当发达,过往商旅众多,赤门湾是去葑门的必经之地,可是仅有渡船可供来往。渡船则借以横暴,欺凌行人,或趁风晨雨昏之机,颠越取货。相传当时有昆山僧人敬修几遭其厄,遂发起募捐建桥,历时两年,桥方建成,名灭渡桥,后人皆称为觅渡桥。该桥气势不凡,工巧精致,市民及南来北往的商旅无不为之称庆。由于觅渡桥地处水陆要冲,历史上为军事据点和税卡所在,曾发生过多次重大斗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税吏黄建节驻镇于此,凡乡民人等路经这里,只鸡匹布都要征税。市民领袖葛成率众发动了震惊明王朝的反税监斗争。1862年太平军重兵驻守该桥,重创了戈登领导的洋枪队。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这里又成了‘租界’的要津,由洋人任税务司的‘苏州税关’也设在觅渡桥西堍,扼守税关,俗称‘洋关’,激起苏州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苏州》一书中记载:“明正统年间,苏州知府况钟重建觅渡桥,清同治重修。”现在的觅渡桥为1985年重修的。

(二)苏州古桥的讲究

宝带桥上建有石狮和碑亭,既丰富了桥的内容,又显示了官府造桥的气派。原来桥埦南、北两端各竖有石狮一对,而在北堤和自北数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孔之间的河道上,各建有石塔一尊,做镇水之用。

这些都是建桥的讲究。但要提到苏州古桥的讲究,可不止建塔、镇石狮子这么简单,其中的内容蔚为大观。

单从流于表面的装饰手法上了解,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1.桥身装饰。桥身装饰具体题材有动物纹样、宗教纹样、吉祥纹样等几种类型: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狮子等形象,这些动物纹样作为装饰的一种表现题材,始终存在于人们的传统意识之中,并常常被装饰于各种建筑物上,以借助它降妖伏魔,去邪呈祥。

常见的宗教纹样有“轮回”和“莲花”两种。在苏州古桥梁上,“轮回”图案多见于桥面上,把“轮回”图案刻在桥中心,时时告诫人们要抑恶扬善、广积功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莲花有仰莲和覆莲之分,苏州古桥梁上所刻的莲花,多在望柱头,常见形状是向外开放的莲瓣中再刻一个莲蓬。在苏州桥梁的排柱或券石上也都有莲花的图案,玉盘似的荷叶托着含苞欲放的莲花,刻工精细、层次丰富,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吉祥纹样在古桥梁上运用非常多,而且题材广泛。常见的有“八吉祥”“如意”“八宝纹”“暗八仙”等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多见于装饰在苏州古桥梁的船鼻子上或锁石上,有些图案偶尔会出现在两块桥面的石梁之间。

2.附加装饰。附加饰纹一般都直接刻在桥梁建筑本身上,作为桥梁的附属石刻的石塔、石幢、石敢当虽然与桥梁分开,但也属于桥梁装饰的一部分,它们具有敬佛意味,并能起到镇百鬼、压灾殃、保安康、起辟邪的作用。这些附属装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安康生活的渴望。

从总体上看,苏州古桥有自己的装饰特点:

1.装饰结构多样且多变。古桥装饰表现具体形象,以单位纹为主,且结构形式随表现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有球心、放射、对称、相向、平衡、交叉、穿插诸式等,均以圆满为基本特色。如上津桥桥面上的轮回装饰纹样,形成充满张力的环形结构,当中刻有一个圆圈表示圆心,外围的光束是围绕这一点旋转的,同时在光束的表现上又多富于变化。西园寺桥面上的五福捧莲花的装饰纹样,以圆满为特色进行具体的雕刻,以适应桥面外方内圆的装饰形式特色。

2.装饰造型生动、简练、富于变化。造型上的生动简练,富于变化是古桥装饰中的又一特点。如相门桥桥墩上龙的塑造,如用几根相对细弱的线条来画出水涡的形状;苏州莫邪路上的永林通贵桥,抱鼓石上的旋涡,以极其简练的刻画,表现出龙的腾飞之态和涡形旋转的力度。

3.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古桥梁的装饰表现手法上,除浮雕的块面造型外,还有浅雕、深雕、镂雕等其他造型形式,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如同里乌金桥桥面上的“马上报喜”装饰纹样,采用浮雕的形式;上津桥的抱鼓石上的“太极”装饰纹样,采用浅线刻的形式;灭渡桥桥上龙筋石上的“狻猊”装饰纹样,采用深雕的形式;私家独用的“暖桥”的栏杆上则采用镂空装饰的手法。

装饰只起到美观的作用,对于一座桥来说,真正重要的是结构和造型。而提到这其中的渊源,就说来话长了。

苏州的古桥,在唐代主要是木桥,宋以后多为石桥。结构分为石拱桥和梁式平桥二种,以石拱桥为多,便于桥下通航。大多数古桥在明清时曾修缮过或重新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是宋代桥梁,用料都是花岗岩和武康石,许多桥上的石栏杆还有精雕细刻的各种图案,并刻有桥名、桥联。各式古桥,种类繁多。

从目前来看,苏州古桥大多是单孔或多孔的石拱桥,结构合理、造型精巧,给人以玲珑稳重的感觉。桥身中部驼峰高耸,两端接近步阶,形成环洞桥,结构有有铰拱和无铰拱两种,而苏州的石拱桥大多数属于有铰拱,这种结构,附加应力小,拱圈比无铰拱跨径大而轻巧。这里因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河流平缓,表土层较厚,许多桥梁建造在软弱的地基上,为保证桥身的安全稳定,防止下沉,采取了一些措施,最常见的是采用木桩打地基的办法,以加强基础的牢固。

此外,江苏古石拱桥不单造型优美、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就是古老拱桥的护拱石、栏板、栏杆、抱鼓、桥柱、对联、踏步等雕刻亦相当精美。南京、苏州、扬州的园林水池里的石桥,形式多样、线条简洁、轻巧素雅,由于石桥外形的起伏,随着曲线的上下,展示了不同角度的景致,更增加了园林的幽美景色。

既然造型种类这么多,装饰手法这么丰富,造一座桥时,怎么才能从浩如烟海的样式中选择最合适的那一种呢?

苏州古桥之所以让人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就在于建桥的人们懂得在什么地方该建什么样的桥,同周围的风景配合得相得益彰。

在街坊民居中,有独家使用的“暖桥”和跨河桥;在园林中大多是曲桥和廊桥;在人流或航行频繁的主要航道上,建有“亭桥”,或在桥头建有凉亭,便于行人休息。风格各异的古桥,就像一道道临空飞虹,使水巷风貌更为丰富多彩。苏州最古老的桥是乌鹊桥,始建于春秋,因其地设有吴王乌鹊馆,故名。直至清末民初,其规模之宏伟,仍属城内石拱桥之冠。据称,拱桥之顶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体纯用武康石构成。雨后斜阳,明丹莹紫,至为壮观。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之句,明代高启亦诗云:“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到天边织女行。”

总而言之,江苏古桥梁反映了江南建筑的特色,不管在建筑的技术和艺术上都显示出江苏地区风格,成为江苏水乡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

(三)苏州古桥的历史文化内涵

苏州每一座古桥的命名,都是有来历的。这些名字,成为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个标签。

在今阊胥路上有一座泰让桥,追溯此桥名的历史就要从吴人的祖先讲起。据史料记载,商代末年,居住在西北的周族逐渐兴起,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古公亶父认为季历常有“圣瑞”,想把王位传给他。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图后,都同意让季历继承周族君位。

他俩趁古公亶父生病,借口要去南岳衡山采药为父治病,到了江南,住在梅里平墟(今锡山梅村)。与中原比较,此时江南地区还很落后。太伯、仲雍到吴地后,“断发文身”,改从当地风俗,加入越族。不久他们的德行受到当地居民的钦佩,由“义之”“敬之”到“君而事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勾吴”。

一个弹丸小国“勾吴”国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吴国的历史由此开始。太伯、仲雍也成了吴国的开山鼻祖。

古公亶父病重临死前,遗命太伯继位,太伯三让而不受,所以有“太伯三以天下让”之说。季历即位,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其孙发即武王,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周武王追谥古公亶父为太王,封太伯之后于吴。

泰让桥就是取材于这段历史而命名的。太伯、仲雍以国家大局为重,主动让贤,甘愿到贫穷落后的吴越地区开创基业,这种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皋桥,位于东、西中市交会处,因“汉议郎皋伯通居此桥侧”而命名。探究此桥历史,还有一段夫妻患难与共、相敬如宾的佳话。皋伯通一生无多大政迹,但他做过一件善事,就是收留了恩爱夫妻梁鸿、孟光。所谓“不有贤主人,安识隐君子”。

梁鸿,东汉初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他与妻子孟光隐居于霸陵山中,有一次梁鸿因事出关,经过洛阳,看到宫室华丽,感慨万千,写下《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梁鸿的这首《五噫歌》在京城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了统治者的忌恨。朝廷下令缉拿梁鸿,梁鸿夫妇隐姓埋名,一路逃到吴地的木渎西北山村,在那里耕樵度日,后又寄居在皋伯通的廊下小屋内,“为人赁舂”。沦落至此,夫妇仍旧相敬如宾。每次梁鸿吃饭时,孟光总要举案齐眉,以示对丈夫的敬爱。皋伯通终于发现梁鸿非等闲之辈,便“舍之于家”,待之上宾。梁鸿去世后,皋伯通又妥善安葬了他,“以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花桥,曾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而著名。白居易任扬州刺使期间,非常想念苏州的花桥,写有“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的诗句。花桥与丝织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初年时,桥上建有木结构的桥阁,内供丝织业的祖师菩萨,桥的西堍还有一座土地庙,机匠们找不到工作就常在庙烧香祈祷。

苏州历代一直沿袭思民、爱民之风,有些桥的名称就来源于此。如同里的“思本桥”,桥名取自“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苏州古桥梁不仅有很深的造型造诣,而且建筑工艺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也很完美,这一特点在众多古桥梁的楹联上都有所体现。桥联的内容包括宗教劝善、记功颂德、地理状况、结构特征和民风习俗等。桥联上和桥碑上的书法非常精湛,所以桥联是集书法美、工艺美为一体的桥梁装饰要素。

有的古桥将文学语言巧妙地融入桥梁建筑的设计环境中,为人们鉴赏古桥提供了方向。如苏州著名的枫桥及名诗《枫桥夜泊》,便深化了这座古桥的文化意蕴。

古桥梁的命名还具有深刻的意蕴和丰富的情趣。很多以吉祥的字眼来命名,如富安桥、太平桥、吉利桥、永寿桥等;还有一些因造型形态而得名的。苏州的古桥实在多,传说也多,不胜枚举。总的来说,尽管年代久远,但无论桥名、桥联、建筑特色还是关于它们的种种古老传说,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蕴味。

同类推荐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
  • 相遇的季节花会开

    相遇的季节花会开

    她只是一个孤儿,在现在的家庭里生活的很不好。她不是一个容易动情的人,却对儿时的玩伴念念不忘,甚至为了他而考到他所在的那个城市。她很平凡,没有强大的背景。而他的出现,成功的为她引来了一批批的敌人,她的大学生活注定不平凡。敌人对她来了一招瓮中捉鳖,她无力反抗,只说了一句:“我会让你们为你们的行为付出代价的。”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警告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炙手可热、前途无量。”这是圈内人对他的评价;“冷酷、狠、无情、果断。”这是他的员工对他的评价。无论在娱乐圈,还是在商场,他都是一匹让人不能忽视的黑马。在她面前,他就是一个无耻又毒舌的人,有时却温柔的让她不能自己。
  • The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Seven Against Theb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国村长无双

    战国村长无双

    其实就是一个悲催的胖子穿越到日本战国时期割草无双的故事
  • 黑暗帝皇:皇室公主请珍爱

    黑暗帝皇:皇室公主请珍爱

    女主的恋爱历程波折不断男人若是那眼镜蛇皇女孩便是那眼镜蛇后他一见钟情宠她入骨爱她入髓“我都明显成这样了!不好意思拒绝我吗!?”男人气急败坏道。“我再也不信爱情了”女孩面容严肃,却挡不住眼里的笑意还想开口说话便被一吻封言唇分“你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只能是我的”
  • 顺天

    顺天

    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着不平凡的身世,去普通的见证这个风起云涌的朝代,去历经这个风云变幻的大陆。
  • 魔界缘天才毒医

    魔界缘天才毒医

    万年的魔戒之缘,诉说着谁与谁的缘念;万物的帝尊,到底留下了怎样的秘密,奇幻的异世大陆,会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神秘的日记本,又是谁的呼唤?前世,她遭人陷害。一睁眼,已是另一个世界。今生,她重活一世,不料,却遇见了一妖孽。“这位帅哥,我看你长的有模有样,做我男人如何?”“哦?”某妖孽挑了挑眉,打横抱起某女,笑了笑道“走,洞房去!”某女。。。。。。且看看这两位爷如何玩转异世,上演一场爱恨纠葛。
  • 我本萧遥

    我本萧遥

    百年轮回,千年塑身,万年得以重生,重生之时,天辰变!万兽齐齐下跪,亡灵之塔,封印破!整个元天大陆血染半边天,邪尊重现,整个大陆,是福?还是祸!
  •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在阳泉,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狮脑山,它海拔1160米,是市区最高峰。在这风光秀丽的山麓上,布满山峦的是葱茏茂密、苍翠蓊郁的油松、侧柏、五角枫,还有黄栌、刺梅等灌木。无论朝华夕月,还是晴雨寒暑,这片树林总是显得那么凝重、肃穆、静谧,而在那疏枝密叶间,似乎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韵。就在这片连碧成云的林荫覆盖下的峰顶,有一片开阔地。在这里,耸立着一座“百团大战纪念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还有三座副碑峭然并立。一座锻铜圆雕、两座题字碑以及烽火台和“长城”围绕主碑周围,是一座主题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