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8800000005

第5章 中华姓氏的郡望和堂号(2)

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为秦代名将王离之后。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琊王氏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四分之三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

琅琊王氏在汉唐间担任宰相者共有一百零四人次,除那些因任相两朝而重复者外,实际有宰相共九十二人,这是古今中外所仅有的。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从有氏族以来,没有一个氏族有王氏这么兴盛。”

历史上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琊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琅玡王氏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在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身于琅琊王氏。有盛必有衰,南梁侯景之乱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

6.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为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继琅玡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及谯郡桓氏之后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玡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士族,直到谢万出任官职,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

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保住了东晋。淝水之战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梁朝谢氏共有十二代一百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

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两百余年。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南北朝显赫一时的王谢两家没落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游金陵时发出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当时王谢两家的郡望之高。

7.清河崔氏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姓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从汉代到宋代,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清河崔氏,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崔氏。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地位显赫一时。

8.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源自古郑国。春秋末郑国灭亡,公室子孙迁他地,但均将国名冠于名字之前。此方式称为“以国为氏”,形成郑氏之姓。后世郑氏族人在荥阳大发展成为望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南北朝时荥阳郑氏中高官累世不断,荥阳郑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中国四大望族。唐以后荥阳郑氏连续出了九位宰相,其他尚书、侍郎、节度使等更多,声望达到鼎盛。其先贤或勤政于朝堂,或教化于州郡、或建功于边陲,都为社会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9.范阳卢氏

卢氏历史上自称来自范阳。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十八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

到唐代卢氏尤为突出,不仅有状元、进士还有帝师,大出人才,有“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大历十才子”的卢编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八百四十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乾隆皇帝因此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

10.太原温氏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此为温氏。后来温氏迁到太原,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太原温氏家族的历代名人最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杰: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兄弟三人。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高祖李渊镇太原,对他们特别优厚,李世民更是跟他们有很深的交情。温氏三兄弟辅佐李氏父子,西征南伐,立下了汗马功勋,为初唐开国名臣。温氏三杰的后人等多为唐朝的公侯守吏,其中温庭筠为唐末著名的“花间派”文学大师。

太原祁县温氏望族,人才辈出,数世昌盛,从汉代到宋代,代代有名吏贤士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巨匠。温氏家族是皇家最宠幸、百姓百官争相攀附的门第之一。连唐文宗都感叹:“李氏君临天下二百年,但想和皇家联姻的人竟然比想和王、温等望族联姻的人还少。”由此可见,温氏的社会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皇族李氏。

(二)姓氏的堂号

宋代堂号开始兴起。宋代一些有势力、有经济的家族开始编撰家谱、族谱来抬高自己家族的声望。由于这个时候距离汉魏已经近千年,即使追到门阀时代祖先的郡望,由于支系繁多,也不足以表明本宗族今天的地位。于是有必要在郡望之后,再加一个表明是哪个支系的称号,这就是堂号。

堂号的本意就是祠堂的名号。所谓一族就是在一个宗庙里祭祀同一个始祖的一族人,宗庙后世称为祠堂,因此堂号也是这一族人的名号和标志。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一个家族给自己取一个堂号。既有说明本支系家族具体状况的涵义,也有标榜本家族的荣耀和地位的涵义。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是比郡望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增加。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依据各姓氏堂号的来历、特色,堂号可分为几大类型:

1.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六个南方家族,虽然姓氏不同,但却是出自同一个祖先。他们共用一个堂号说明六姓同源。

2.以地域命名堂号

以地域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也就是以郡望或自己家族长期生活的地名作为堂号。如前述之陇西李、太原王、琅玡王等皆是其例。此外,如陈氏的“颍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名为堂号。这实际是郡望的延伸。

3.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中国人向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流芳。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据文献记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没人会知道这件事的。”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是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后代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拒腐蚀,不受贿的先祖杨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为堂号。

而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一次范仲淹让儿子纯仁到姑苏运麦,在路上遇见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就把麦船赠送给石曼卿。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4.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因功绩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他的子孙就以“汾阳堂”为堂号。

5.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某个家族特别推崇某一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家族的长辈就用这一伦理观念的精华作为堂号,以劝诫训勉后代子孙。

比如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堂,唐高宗祭祀泰山,经过张公艺的家,询问他何以能九世安然相处。张公艺在纸上连写一百个“忍”字,后来张氏家族就成为“百忍堂”。还有像李氏“敦伦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各氏自立堂号中,十分普遍。

6.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以“青莲堂”为堂号。

7.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玡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8.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9.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10.以垂诫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

11.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12.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王总堂号和自立堂号。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第六卷)

    孙子兵法(第六卷)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丰富,逻辑缜密严谨。全书分为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本书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由吕不韦主持,其门客编订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名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文章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集中体现了吕不韦的思想。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遗文逸事和诸子百家思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热门推荐
  • 僵尸王爷,快到碗里来

    僵尸王爷,快到碗里来

    世界那么大,我只是其中一粒尘。遇上僵尸的机会很难!爱上僵尸的几率是万分之一,而我……就是那万分之一!她是21世纪上古灵血族龙家继承人,他是墨羽国唯一的异姓王爷。一个是表面刁蛮活泼可爱,内心孤独骄傲;一个是拥有不为人知的异族身份,冷心冷情,却只为她温柔……
  • 梦镜录

    梦镜录

    如果有兴趣的话,找个时间,和我说说你们的故事吧!和我说说你们的梦!我想试着写写看。
  • 清浅 笑靥如花

    清浅 笑靥如花

    【IM红领巾小分队】男生喜欢粘人喜欢的女生吗?喜欢?还是不喜欢?凉小柒追了顾阳有两年,这两年里,顾阳一共拒绝了她不上三百次,可是,她却还有动力追他!到底有什么动力!因为他没有女朋友!“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凉小柒抓住他的手,这两年来,问的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了吧。然而,顾阳却云淡风轻,“因为我有喜欢的人了。”在校园的时候,她只求让顾阳多看自己几眼,和他交往的时候,她只求顾阳可以浪漫一点,到结婚了之后,她只期望顾阳可以多爱自己一点,这样要求,对于凉小柒来说,是不是太奢侈了?
  • 异界重生契冥宫

    异界重生契冥宫

    一步一陶棺,寸步寸伤心,数千年前定下的契约,将她拉回与魔妖鬼为邻的异界,被钥灵守护她和宫门数千年感动,甘愿拿灵魂为注,赌改变异界结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慢慢揭开,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再次重演,感伤次次别离,却让相见,永成伤害。
  • 当初里下的那个誓言

    当初里下的那个誓言

    投胎转世时,竟投到了一个玄幻的世界,为何喝了孟婆汤,却依旧记得那段令人伤心的前世回忆?但,做好现在的自己才是!我出生低微?我照样可以俯瞰世界!但即使这样,我依旧忘不了当初的誓言。你放心,我永远不会忘……那是我一辈子会守护的
  • 双剑化龙之传说

    双剑化龙之传说

    身为一个铸剑师,铸成绝世好剑是其毕生的追求。他为此,赔上了深爱的妻子的性命。干将莫邪双剑由此得以出世。他一直在苦苦寻觅她的踪迹……六百年后,已是物是人非。经过数次轮回的他已尽忘前事,也忘了心中的那个执念。然而干将宝剑的现世终究促成他们的相遇。干将宝剑问世,引起骚动。妖魔出动,混迹世间。小鬼儿们紧追不舍,千年魔君横刀夺爱。为他们的相守带来重重的考验……守护宝剑,佑护苍生,是他不容推卸的责任。面对她的爱,彼时身为道士的他,也只能隐忍……后来……他和她可还会有后来?
  • 弱音大人的悠哉日常

    弱音大人的悠哉日常

    致:我亲爱的二次元这辈子也不会忘记有一位歌姬,名叫弱音有一个故事,名叫衍生有一番感动,名叫《E班》有一种宏伟,名叫《FATE》有一片欢乐,名叫《野良神》有一面温馨,名叫《飞翔的魔女》有一本智慧,名叫《境界上的地平线》.........此生无悔入动漫,来世愿生二次元
  • 纪异者

    纪异者

    中世纪时期,黑武党家族林立,而其中有十个家族被十大神器选中,悠久传承至今……五年前,十大黑武党家族之一的卡斯罗尔家族发生巨大变故——当任族长在一次族间争斗中不幸坠崖而亡,其妻与其子怀元澈被迫迁居于广城这个平凡的城市,不久之后怀母又悄然出走,只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孤身面对着陌生的一切……五年过去了,心灵上的旧伤也该被如水般的岁月抚平,岂料青梅竹马又被一群神秘黑衣人带走。这一次,失去重要之人的痛意终于激起了怀元澈男儿的血性,从此他毅然踏上了成为传奇异者的荆棘之路!为夺回挚友,怀元澈携伙伴闯难关;年轻人们儿女情长,却又各自背负着家族的宿命。然而在一切看似尘埃已定之时,这个世界的秘辛才开始浮出水面……
  • 王俊凯之爱你有何不可

    王俊凯之爱你有何不可

    爱他是需要勇气的,被他爱是需要运气,我有这个勇气,可我没那个运气。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心就已经死了他为了找她宁愿放弃他拥有的所有光芒她对他说:我结婚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哦,因为我看到你才会有安全感。他们真的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吗?他们的命运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有情人真的不能终成眷属吗?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