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0900000024

第24章 诸葛亮智慧今用(2)

古来能征惯战的良将,无不是针对敌情而采取制胜的方针,他们常能因战场上复杂的变化而施展出无穷无尽的制敌之策。当两军临阵相持之时,也就是双方各擅胜场、争夺胜机之际,谋虑深远者胜,谋略不足者败。

布阵之法,在于临阵时的随机应变。先估计敌人兵员多寡、我军力量的强弱以及敌方的表里虚实,然后看天时、地形的条件如何,采取最适宜的方针。

布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古时圣明的帝王轩辕(即传说中的黄帝)创造了八十多套布阵之法,都画有图形传给后人,但是了解这套阵法的人很少很少。这套阵法的内容,大致说来,或者是以“奇”、“正”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就像首尾相连的圆环一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即所谓的“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击头则尾应,击尾则头应,击中则头尾俱应”。

阵法形态的变化无穷,但总离不开“四奇八正”。一般都是以步兵为“正”军,以骑兵为“奇”军。所谓“四奇”,一为前奇,二为右奇,三为左奇,四为后奇。所谓“八正”,一为先锋,二为左角,三为右角,四为右爪,五为左扑,六为左牙,七为右牙,八为后军。行军作战时通常以一奇搭配着二正。前奇与先锋、左角相组合;右奇与右角、右爪相组合;左奇与左爪、左牙相组合;后奇与右牙、后军相组合。四奇都受命于中军主帅,八正都受命于四奇。因此八正常以四奇为首,所谓以少数控制多数,这便是一例。

平时要注意四奇所驻扎的地方,出发时要注意四奇的行动,行军时四奇通常于前方领兵。与敌人相遇,道先接触的称为首兵。前军与敌人接触,则前奇负责应付;左军与敌人接触,则左奇负责应付;右军与敌接触,则右奇负责应付;后军与敌人接触,则后奇负责应付。行军时前奇居于最前,其次是先锋,再次是左角,再次是右奇,再次是右角,再次是右爪,再次是左奇,再次是左爪,再次是左牙,再次是后奇,再次是右牙,最后是后军。停止的时候,整个部队成为一个四奇为首、八正为尾的阵容。无论哪个方向遇到敌人,与敌人接触的部队即为首兵,对敌应战。敌人进攻后军时,前军包抄支援而至,全军形成一个整体,这是阵法中最重要的一点。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巧妙战争。在这场战斗中,面对曹操乘胜追击的气势,以及兵力和战船上的绝对优势,深藏于诸葛亮肚子里的决胜王牌,就是火攻。

但火攻最重要的是天时,特别是风向和风力。长江水面上经常风起云涌,风力倒不是问题。但赤壁之战前夕,已接近农历十一月上旬,华中地区早进入寒冬,冷气团由西北南下,所以吹的都是强劲的西北风,曹操的巨大船队是由长江顺流而下,属上风方位,东吴的船舰则属下风位置,如果运用火攻,周瑜不是反烧到自己的部队了吗?这便是野史上最有名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以“奇门遁甲”的法术,借东南风的神话,好像这场火攻战完全是他超能力的功劳,以较现实的观点,这应属无稽之谈。但有不少史学家认为,由于诸葛亮深通天文学和气象学,所以能预知东南风的到来,硬把“功劳”往他头上记,其实这种可能性亦极低。古代的参谋人员,懂得天文以及气象学的应不在少数,曹操的军团中,也必然有这方面的专家。凭这种气象学上的常态因素,要欺骗军事天才曹操,绝对是不可能的。

何况,依史料记载,诸葛亮生在琅邪郡(山东省),东面南阳(河南省),距离长江数千里之遥,以当时不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诸葛亮绝不可能熟悉长江流域的地形和气象资料。

正史《三国志·周瑜传》及《黄盖传》中,均记载有“东风”发生。《资治通鉴》更直接记载:“时东南风急,盖(黄盖)以十舰最著前……。”

对东南风的出现,都未作原因的分析或解释,好像只是突生的“变数”而已。但如果这只是偶然因素,周瑜为何会大胆地采用火攻战术,而且很自信地调动兵马,选择此特定的时空,与庞大的曹操南征军团决一生死,其中必有其道理。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夜间到二十三日破晓时刻前。在这以前的数十日间,史籍记载双方的部队在雾夜中发生接触战。曹军由于不习水战,遭到严重挫折,这是曹操下令用铁链组成连环船的主要原因。

在那几天前的凌晨时刻,赤壁附近长江水面上显然有浓厚的雾气发生。这种凌晨的浓雾,常会带来大睛天。随后曹操又于大战前夕(大约是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前后),在船上举办宴会以鼓舞士气,在酒会中,曹操即兴创作《短歌行》助兴,其中便用“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的诗句,表示当时必是万里无云的晴天。

从这些片段的天时资料中,我们可以判断,在赤壁大战的前数天,可能出现过连续的大晴天,气温也势必升高了不少。加上这一带正是长江的急转弯处,其位置又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正西北方,这些因素凑在一起,的确最容易发生临时性的地形风。

原本由中国大陆西北高压带来的西北季风,因气温突然提升,使赤壁东南方鄱阳湖附近地带的温度提高不少。鄱阳湖湖面相当宽广,水有调温功能,所以湖面上的气温必远低于西北的陆地。依气象学原理,气温到某种差距时,湖面上的冷空气会向气温较高的陆地移动,这或许便是东南风形成的真正原因吧!

赤壁战争后,长江北岸开始下大雨,想必也是来自湖面多湿的空气,碰到乌林的森林时,冷却而形成的地形雨了。

周瑜一向有“顾曲周郎”的雅号,表示他的直觉记忆力极好,观察力敏锐,联想力又特别丰富。加上素有搜集情报的习惯,相信他早就知道,赤壁一带在十一月中旬,每年都会出现数日温度较高的大晴天,并且必会产生临时性的东南风。尤其以长江发生的机率最大,风力也最强。周瑜所有的布局策略,似乎是以此而设计的。这种临时性的地形风,每次出现时,或许都只有短暂的一两天,甚至数小时而已,所以一般人不会去注意,气象资料上也不会有记载,想要欺骗军事天才曹操,这可是惟一的秘术了。

日后,黄盖向曹操献诈降书时,并未指定倒戈起义的日期。而且周瑜的军队,在曹操于赤壁附近完成连环船的部署时,反而立即改用坚守战术,不再有积极作战的行动,似乎便是在等待东南风的出现。

由于长江风浪很大,不习水战的北军容易晕船,初步的小型战斗接触下来,吃了东吴水军不少暗亏,因此在幕僚人员的建议下,乃将所有的主力战舰用铁索连在一起,再由小型船在旁边组成护卫队,这便是所谓的“连环船”。

果然,在连环船上的北军,稳固得有如在陆地上,士气因而大振。当时程昱、张辽等先锋将领,也表示应严防对方火攻。但曹操表示西北风正强,周瑜若发动火攻,不但无损于西北方的曹营战舰团,反而可能烧到东吴在东南的船舰。

连环船组成后,水上的强弱形势瞬间的逆转,曹军作战力量大增,东吴的小型船队根本靠近不得。周瑜立刻下令改用坚守策略,双方暂时又形成对峙状态。就在此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重大变化。

当周瑜由后方训练总指挥,成为东吴军前线统帅时,原东吴水军最资深的老统帅程普强烈不满,进而引发少壮派将领甘宁、周泰,和元老级将领黄盖、韩当等意见和情绪上的严重冲突。聪明的周瑜对这种事总是故意装作不知道,一切秉公行事,绝无偏颇,使尚识大局的程普感到不好意思,亲自到周瑜营中表示歉意,周瑜自然好言相慰,不作计较。

这件事情本已告结束,但东吴军中老壮不和的情报,却已传人曹操耳中。

为了应付即将发生的生死大决战,周瑜调最熟悉长江——特别是赤壁一带气候、地形、水情的元老级将军黄盖和韩当镇守第一线,并在赤壁东南岸边布营。以黄盖一向细心及丰富经验,可以看出周瑜有意利用临时性的东南风,发动火攻为主要作战计划,因此当他看到曹操采用连环船战术时,立刻秘密晋见周瑜,提出一个超级大胆的攻击方案。

黄盖建议由他自己率领几十艘小型快艇,携带干柴、硝黄、膏汕,冲人曹操的连环舰队中,发动火攻。为了能顺利接近曹军舰队,他打算先行假装投降曹操。周瑜非常欣赏黄盖的计划,当场批准。接下来是如何让曹操相信黄盖的投降,也就是说,要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东吴营中活动的曹军间谍,把这项情报传人曹操的耳中。

正史对此活动的进行无任何记载,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描写“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的确脍炙人口。接下来,黄盖派遣善辩又有胆识的食客阚泽,秘密送投降书给曹操。信中表示江东文武官员均主张和曹操和谈,只有周瑜、鲁肃和少数少壮派将领积极主战,双方芥蒂已深,因此他准备在东吴水师出阵之日,以先锋舰队及时倒戈,引导曹营兵马,直接攻入周瑜大本营,控制住少壮派军团,以减少不必要的死伤。

曹操对黄盖的投降虽深表疑虑,但对自己所制造出的声势和震撼人心的效果,倒是信心十足。另一方面,情报人员又提供不少东吴元老重臣张昭强烈主和的消息,东吴军中元老及少壮派严重不和的现象,早成半公开的秘密。更何况只要不发生火攻,就是让黄盖的战船接近,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

在权衡各种情况后,曹操只询问黄盖信中为何没有投降的日期。阚泽表示,黄盖并非统帅,而且素与周瑜不和,如何能确知东吴水军出师的日期?提供错误情报,不如没有情报,比较不会导错方向。因此双方约定,以画有“龙”的战旗作信号,当黄盖亲率插有此战旗的快速船队开向曹营时,便是东吴水军发动攻击,和黄盖倒戈行动的开始。

在这场主死存亡的关键战役中,对缺乏作战经验的诸葛亮,大多时候只是冷眼旁观而已。还好这场“战争舞台”的主角,不论是周瑜、鲁肃、曹操或刘备都是当代第一流人才,他们倾尽所属的演出,使诸葛亮上了一堂相当不错的“在职训练课”。

自从由、柴桑返回樊口,诸葛亮全力协助刘备做好陆上作战的准备工作。依周瑜全盘战略所作的任务分配,水上作战完全由东吴军负责,陆上的第一阵线攻击也是由东吴陆上部队负责,刘备军只作第二阶段攻击任务,截断曹军而已。因此,一旦赤壁大战的水战序幕开锣,刘备军便立刻向西北方向移动,渡过汉水后,由赵云、关羽、张飞分三路人马,从夷陵及华容道截断退却中的曹操主力部队。

刘备自然只得服从周瑜的任务分派,全心全力作好配合事宜。但诸葛亮在冷静观察全盘情势后,却提出不同的建议。他认为只分配到二流任务,即使打胜了,只能获得二流的战功和战利品,这样下来一定会白忙一场的。何况凭刘备和东吴在北岸的少数陆上部队,想击溃退却的曹军根本不可能。因此,他认为刘备应趁乱混水摸鱼,去争取一些战利品。至于周瑜的指令,只要虚幌一招即可,不可太损耗自己的兵士,以保持后续工作上所需要的实力。

诸葛亮认为江陵是最重要的目标,但也是曹操和周瑜关心。的焦点,因此不妨鼓励周瑜全力夺回江陵,至于刘备的真正目标,则应趁机平抚长江以南的荆州郡县,先让自己有一个立足的地盘,荆州的光复或许指日可待。

建安十三年,农历接近十一月二十二日黄昏,风向逆转,晚上戌时时刻(九时左右)东南风渐强,黄盖的数十艘快艇出发,展开了决定三国鼎立局势的“赤壁之战”。

曹操的连环船着火后,立刻退入北岸营区,但风势太大,不久连陆上营区也着火了。陆上的部队,又遭到东吴陆上部队及刘备军夹击,逐渐有抵挡不住的迹象。严重的是,若陆上的乐进军团被迫后撤,曹操在乌林的军队和江陵的通路,随时有被切断的可能。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曹操决定不入江陵,而改由华容道直接退向襄阳。他下令程昱军重新组编,作为撤退的先锋部队,张辽和徐晃军损失不大,重行编组后,在乌林一带布防断后,以争取曹操和大批幕僚人员,有足够时间安全地撤回北方。

曹纯的虎豹骑则迅速支援乐进,以巩固华容道上的安全。接着他以书信指示布守在江陵城的贾诩和满宠,直接撤回豫州,军队交由曹仁指挥,尽量坚守江陵城,但若孙刘联军压力过大,仍随时准备撤回襄阳。

赤壁大战中,曹操方面真正遭到击溃的是荆州水军和程昱的先锋军团。张辽及徐晃的主力军,由于曹操见大势已去,便下令提早撤离,所以损伤还算不大。陆上方面,曹纯的虎豹骑为了固守大本营后方,损伤惨重。护卫乌林和夷陵的乐进军团,在吕蒙、凌统及刘备的轮番攻击下,几乎全军覆灭。但骁勇的乐进毫无惧色,即使只剩下少数几人,他仍勇敢地坚守岗位,奋战到底。至于江陵的守卫部队曹仁军团,及镇守襄阳的曹洪部队,几乎毫无损伤。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曹操进行这种几乎是落荒而逃的五百里长线大撤退呢?

《三国志》记载,由于水土不服,各军团中“病号”太多。使曹军丧失战斗力,加上部署在荆州占领区的袁氏陆军和荆州降军,忠诚度大有问题,造成曹操不得不放弃新占领的荆州北半部。

其实,更令曹操担心的是北方防务,如果战败消息传出。北方原属袁氏的州郡和西凉军团,势必趁机蠢动,甚至可能会联合许都的汉室公卿朝臣反叛曹操。到时候,十年来的辛苦经营会化为泡影。因此,曹操必须在情况尚未恶化前,赶回北方坐镇。

不过,由华容道转荆州襄阳的撤退行动并不轻松。十一月三十日午时,下了一场大雨,华中地区气温骤降,空气潮湿而寒冷,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车马难行。

曹操下令由生病无法作战的军士每人抱一堆草,走在前面铺路,才使程昱临时组成的骑兵队,得以护送曹操勉强通过,据说跟曹操第一批抵达襄阳的先锋部队,三百骑都不到。张辽和徐晃两个军团,在撤退中损失不少兵士,乐进和曹纯两个人更几乎是拼着命才勉强逃回来的。

撤退的耻辱,比战场上的惨败更令人觉得丧气,虽然撤退途中并未被敌军追及,但风声鹤唳的心情,使将士流失大大增多。

[今用]:古来优秀的将领,都能洞察敌人的起初情况,掌握敌我双方的目标动向,对于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并能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敌人从这个方向进攻应付。如能看到合适的机会就立即行动起来,根据敌人的情况便马上采取相应的变化及对策,这才算是懂得了什么叫做为将之道。

9.鞠躬尽瘁,贤德服人

同类推荐
  • 快乐有捷径

    快乐有捷径

    本书通过真实生动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乐观生活的真理。
  • 黑厚铁嘴脱口秀(金牌脱口秀全书)

    黑厚铁嘴脱口秀(金牌脱口秀全书)

    《金牌脱口秀全书:社交双赢脱口秀》是一套训练你的说话智慧,让你自由选择有益于你的口才艺术,和你一生永相伴的口才明细宝典。本书重点介绍的是在社交活动中,加强沟通,认识自我、认识他,和对方搭建一座心灵桥梁的“双赢”策略!
  • 一本书读懂说话的艺术

    一本书读懂说话的艺术

    本书以简洁流畅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实际有效的例证,向读者介绍了说话的方式与方法,教会读者如何掌握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把话说到位。
  • 别按常理出牌

    别按常理出牌

    大多数的励志书告诉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可是那些崭露头角的明日之星,最终沦为“万年科员”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如果你爹不是官一代、富一代,那么你仅仅是埋头苦干,努力工作,按照常理,遵循常规,就很难爬上职场的顶端。在职业中,如何才能在初期避免走入误区,快速培养核心能力,成企业的核心人才?成功的人靠的不是天份,不是智商,也不是丰富的经验,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在于技巧,而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不按常理出牌。《别按常理出牌》的作者以自己在跨国大公司的职场经历,手把手地教你走好人生中最关键的几步,让你的职场走直线。
  •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如果把人生比作爬山,那么有的人在山脚下刚刚起步,有的人正向山腰跋涉,有的人已信步顶峰。但不管身处什么位置,都请记住:要“自视甚低”,时时警醒自己。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记住低头。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低头就难免有碰头的时候。社会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能力超群、才华横溢,但也恃才傲物.认为自己不可或缺。因此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相处。这种人虽然优秀,却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因为他们不懂得低头。
热门推荐
  • 噶玛兰厅志

    噶玛兰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科拟之夜半钟声

    科拟之夜半钟声

    短篇,耽美。成文日期是很久以前。我的数物向第一个短篇作品。有人说,科学是高深又美丽的学问。在我眼中,亦然。数学,自然科学的工具与基石。物理学,自然科学的先驱。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作为人类的形态,会上演怎样的故事
  • 诸天谣

    诸天谣

    遥远的宇宙深处,一柄长剑划破星空,指向太阳,沿途星光无不熄灭。面临灭世危机,一位来自不明空间的少年怯怯抬起头,仿佛一只躲藏在阴沟里的惊恐小老鼠。是谁在翻江倒海,涸泽而渔?是谁在千万里外,只手擎天?
  • 出桃花源

    出桃花源

    山中寻宝,我和赵燕妮误入桃花源,一个与世隔绝的女人王国。女人至尊,男人被称妖蛮,甘愿为奴。我决心改朝换代与时俱进,出桃花源,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层出不穷~~
  • 滴水藏海:做事向前看,做人向后看

    滴水藏海:做事向前看,做人向后看

    做事向前看,强调的是一份坚守的理想和执着的决心;做人向后看,则提醒我们一定要常怀谦卑之念,夯实诸事基础,从而使理想更加接近现实。向前看是动力,向后看是保障。如果说失败曾经伤害过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适时地向前向后转转头?追梦的路上,如果不能得到什么,就一定应该学到什么!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成功的人生!
  • 一世情怨,踏碎繁华

    一世情怨,踏碎繁华

    在今生,他们在血泊里离别,在时间浏览中,她为了真爱,去了许多地方,却都与他不期而遇,是手拿古筝的王爷,是霸道的不可一世的总裁,还是在花田里的老农,而命运在现实与梦幻中展开。
  • 震寰今生:来世流年

    震寰今生:来世流年

    回个国被呆萌婆婆诱拐成婚。“诶,欧震寰,我们是交易婚姻好不好,你手往哪里摸啊?”江流年话还没说完,男人就翻身把歌唱,“江流年,我们可以领了证的合法夫妻,你说……我该摸哪里啊?”
  • 嗜宠小毒妃:腹黑冥王宠上天

    嗜宠小毒妃:腹黑冥王宠上天

    【本文男强女强,不玛丽苏不弱受,欢迎观看哦~】哼,我墨琉璃是这么好欺负的吗!?天生胎记丑?没问题!绝世萌宠陪我打怪升级!我可是神医毒女墨琉璃!可是偏偏遇到了他,一下就把我宠坏了,!
  • 夜阑孤山寂

    夜阑孤山寂

    “我当然是你的好朋友啊!”叶阑珊,你知不知道对叶禾说的这句朋友代价有多大。“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依然是她的笑脸一张”叶阑珊,遇见顾莫尘后,你可会一直那么开心的笑下去?“对不起,我们的距离很远。”叶阑珊,只有他在世界遗弃你时,默默陪你。。。。。。。叶阑珊,你现在可还想唤回那遥远的记忆?
  •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