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100000009

第9章 儿科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临床表现

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实火与虚火两证,前者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后者治以滋阴潜阳降火。均当配合外治疗法。

1.心脾积热

证候: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较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或伴发热,口干或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2.虚火上浮

证候:口腔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形体怯弱,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或大便溏,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或指纹淡紫。

“方一”半夏连栀敷脐方

“来源”《内病外治》

“组成”生半夏6克,黄连、栀子各3克,醋适量

“功用”清热泻火。

“主治”小儿鹅口疮。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1次量),临睡前敷于脐部,用纱布包扎。重者可连敷2~4次。

“方二”板蓝根方

“来源”民间。

“组成”板蓝根6~9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鹅口疮。

“用法”上药加水煎浓汁。用棉花团或棉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日3~5次,2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注意擦洗时动作应轻柔,用棉签时勿伤及患儿。

“方三”西红柿叶甜瓜皮汤

“来源”民间。

“组成”西红柿叶15克,甜瓜皮10克

“功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鹅口疮。

“方解”西红柿味甘、酸,微寒。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凉血、健胃消食等作用。甜瓜有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通三焦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番茄中的番茄碱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3次。

“注意事项”西红柿甜瓜性寒,凡胃肠虚弱者应慎食。

“方四”乌梅桔梗汤

“来源”张庆年。湖南中医杂志,1991,(2):18.

“组成”乌梅15克,桔梗15克

“功用”止痛,生津止渴。

“主治”鹅口疮。

“方解”乌梅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桔梗有消炎和增强免疫作用,其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同时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张庆年治疗鹅口疮58例,收效甚速,轻者用药即愈,重者3天收功。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用棉签蘸药轻轻涂擦患处,每天1~2次。

“方五”大青叶汤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偏方》

“组成”大青叶15克,黄连6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鹅口疮。

“方解”大青叶能清心胃实火,解毒利咽,凉血消肿。黄连泻火解毒,二者配伍用治心胃火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5次服。亦可含漱或拭口。

“方六”荸荠汁

“来源”民间。

“组成”鲜荸荠汁适量

“加减”加鲜竹叶30克,鲜白茅根30克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心脾积热之鹅口疮。

“方解”荸荠是味甘、性寒的食物,生吃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日用本草》:“泻胃热”;《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

“用法”蘸汁涂擦患处,每日4~6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食。

“疗效”对胃火上炎所致口舌生疮、尿赤、便秘之症有良效,一般3~5剂即可见效。

“方七”地龙白糖浸液

“来源”民间。

“组成”活地龙10~15条,白糖50克

“主治”鹅口疮。

“方解”地龙活血,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的修复。

“用法”地龙10~15条,洗净后置消毒容器内,放入白糖50克,搅匀,待半小时后,白糖溶化,地龙渗出清液,用纱布过滤,黏液装瓶备用。用地龙白糖液涂疮面,3~5分钟后再用盐水棉球擦掉,每日3次,数日即愈。

“方八”茄根陈皮冰糖汤

“来源”《家用偏方大全》

“组成”老茄子根12克,陈皮3克,冰糖6克

“功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鹅口疮。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按”《本草衍义补遗》指出茄子根可治口疮。

“方九”细辛散

“来源”薛维振。河北中医,1987,(6):48.

“组成”细辛3克

“主治”顽固性鹅口疮。

“用法”将细辛3克捣碎,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4小时后再敷。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保持孩子充足的睡眠,保证营养全面,忌食辛辣食物,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疗效”治疗顽固性鹅口疮效果好。

“按”细辛具有抑菌作用,止痛效果也很明显。

“方十”黄连末

“来源”民间。

“组成”黄连末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鹅口疮。

“用法”黄连末填在脐眼,外用胶布封固,1日1换。

“方十一”倍冰散

“来源”薛维振。河北中医,1987,(6):48.

“组成”五倍子20克,冰片3克

“功用”解毒敛疮。

“主治”小儿鹅口疮。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吹于患处,每天2次。

“疗效”薛维振用此方治疗鹅口疮20多例,一般2天即愈。

“按”本方运用冰片解毒,五倍子收肌敛疮。溃疡性口炎

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慢性感染。长期腹泻等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感,口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临床表现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粘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初起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拒食、烦躁、发热39℃~40℃。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常增高,创面渗出液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全身症状轻者约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方一”导赤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15克,竹叶15克,甘草梢6克,泽泻12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金银花15克,桔梗12克,薄荷6克(后下)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除腐。

“主治”溃疡性口炎。

“方解”黄连、黄芩泻火解毒,竹叶、甘草梢引火下移,金银花、桔梗、薄荷清热解毒利咽,生地滋阴。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泻火除腐之功。

“用法”水煎服。

“方二”冬青叶

“来源”民间。

“组成”冬青叶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溃疡性口炎。

“方解”冬青叶苦涩、寒。入肺、肝经。具有生肌敛疮、清肺止咳、燥湿止痢、收敛止血的作用。

“用法”将新鲜冬青叶洗净,放在口内嚼烂,吐出口水,把药渣敷在溃疡处,半小时后吐出。每次用冬青叶1片(重症用2片),每天敷3次,3~4天为一疗程。如复发,可重复使用此法。

“注意事项”如果孩子太小,大人可以帮助嚼碎,把碎末敷在孩子的口腔溃疡处。

“方三”红青黄白散

“来源”赵广兰。开卷有益,2001,(11):35.

“组成”红枣20枚,青黛、黄连、黄柏、白矾、松香各10克,冰片3克

“功用”清热降火,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祛瘀散结,收敛防腐。

“主治”溃疡性口炎。

“方解”因小儿过食肥甘厚味,致心脾蕴热,熏蒸口舌,或复感邪毒,瘀阻气血,腐蚀肌膜,易患本病。本散有清热降火,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祛瘀散结,收敛防腐之功效。局部外用易于口腔溃疡面的粘着和吸收。

“用法”先将红枣去核,再把白矾、松香填入红枣内,用铁丝把红枣串上,置文火内烤焦后加入黄连、黄柏、青黛、冰片,共研极细末,贮于瓶中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面均匀地涂于溃疡面局部,以能覆盖溃疡面为宜,每日3~5次。

“疗效”赵广兰应用红青黄白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百余例,屡用屡验,一般用药2~3天即可痊愈。

“方四”溃疡散

“来源”民间。

“组成”茄子100克,地龙25克,猪头骨30克,侧柏叶20克,灯芯草15克,冰片10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溃疡性口炎。

“用法”采经霜打后的茄子(个小者为佳品)切片晒干或烘干,研细;地龙、侧柏叶焙黄研末;猪头骨放炉灶内煅透,灯芯草直接用火烧成炭后共研细末;再取冰片用乳钵研细,加入诸药混匀同研为细末后,过筛装瓶备用。遇口腔溃疡者可直接取药粉涂撒溃疡面。

“疗效”一般经上药治疗5~6天可愈。

“按”茄子清热凉血,灯芯草、冰片可清热解毒,地龙活血,可改善创面的微循环;侧柏叶凉血,可抑制多种细菌,猪头骨为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生肌。

“方五”吴茱萸细辛膏

“来源”民间。

“组成”吴茱萸、细辛

“功用”引火归原。

“主治”溃疡性口炎反复发作者。

“方解”虚火上炎导致的口疮反复发作,取吴茱萸、细辛贴于双足涌泉穴以引火归原。

“用法”取吴茱萸、细辛各等份研末,调成软膏,装瓶备用。每晚临睡前洗净双脚,擦干,取药膏如蚕豆大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于双足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4~5天有显效。

“方六”黄瓜霜

“来源”民间。

“组成”老黄瓜、芒硝、金银花、甘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溃疡性口炎。

“用法”老黄瓜1条,切去一小段,掏尽黄瓜子后,装入芒硝,再将切下的一小段盖上,悬挂在阴凉通风处,5天以后,可见黄瓜表面附着一层霜,每天用毛笔将黄瓜霜扫下来,装入瓶中。用时先将口腔溃疡面用金银花与甘草煎成的汤洗净,然后将黄瓜霜撒于患处,每天3~4次。

“方七”生地大青叶汤

“来源”民间。

“组成”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溃疡性口腔炎。

“用法”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

“按”生地、石膏、花粉清热养阴生津,大青叶清热解毒,故主要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性口腔炎。

“方八”冰糖

“来源”民间。

“组成”冰糖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口炎。

“用法”将冰糖碾碎,含在口中,一天含4~5次。

“方九”灶心土竹叶饮

“来源”民间。

“组成”灶心土、竹叶等量

“功用”清热泻火除烦。

“主治”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所致口腔溃烂。

“用法”将灶心土煎水澄清,清液煎竹叶,取汁,代茶饮。

“按”灶心土健脾,竹叶清心除烦,导心火从小便而出,故本方主要用于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的口腔溃烂。

“方十”茶叶

“来源”民间。

“组成”新采摘茶叶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溃疡性口炎。

“用法”取新采摘茶叶(地面最老的叶子),1次50克水煎外用。用法:以煎液漱口,每日3次,每日1剂。连漱3~4天即愈。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好发于夏秋季,多数急性腹泻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因消化不良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儿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三次,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或脓血样,有时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病儿体内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而可发生脱水。脱水时常表现为尿少,眼窝凹陷,哭无泪,皮肤干燥和体重下降,严重的出现嗜睡、烦躁等。

“方一”胡椒粉

“来源”马雅彬,等。河北中医,1985,(4):23.

“组成”胡椒粉适量

“功用”温中散寒。

“主治”轻型婴儿腹泻。

“用法”将胡椒粉均匀地撒在婴儿的的肚脐眼上,然后用胶布贴紧,以防漏掉。1~2天更换1次。

“疗效”马雅彬等用此方治疗轻型婴幼儿腹泻209例,治愈139例,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者31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81.3%。

“按”胡椒温中散寒,撒在婴儿的的肚脐上可温中止泻,但仅适用于轻型婴儿腹泻。

“方二”粳米汤

“来源”民间。

“组成”粳米适量

“功用”健脾涩肠止泻。

“主治”婴儿腹泻。

“用法”将粳米放在锅内炒黄、微糊,再加入适量水煮开,给婴儿饮用。

“按”民间常用焦粳米益气健脾,涩肠止泻。

“方三”鸡内金散

“来源”民间。

“组成”鸡内金

“功用”消食止泻。

“主治”婴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用法”将鸡内金放在铁锅里反复炒动至焦黄色,摊凉后碾碎成粉末。用温开水给婴儿喂服。

“方四”大蒜

“来源”民间。

“组成”大蒜

“功用”解毒止痢。

“主治”婴儿腹泻。

“用法”大蒜用小火烧烤并不时翻动,使大蒜外皮烧糊里面烧软,烧熟,然后将烧熟的蒜肉碾碎。再喂给婴儿。

“方五”红糖胡萝卜汁

“来源”民间。

“组成”胡萝卜100克,红糖少许

“功用”健脾补气。

“主治”婴儿腹泻。

“用法”将胡萝卜煮熟后,捣碎挤汁,加水1酒杯,每次喂1~2小勺,每日可喂数次。

“按”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性平味甘,入肺脾二经,具有健脾补气,消积明目的作用,可治疗脾虚诸症,并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方六”败酱草汁

“来源”贺清文,等。陕西中医,1989,(4):174.

“组成”鲜败酱草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婴幼儿腹泻。

“用法”将上药洗净,挤汁。每天服2次,1岁以内每次2毫升,1~2岁每次3毫升,可加少许红糖。

“疗效”贺清文等用此方治疗婴幼儿腹泻72例,治愈68例,好转4例。

“方七”山药粥

“来源”民间。

“组成”生淮山药500克,白糖30~50克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婴幼儿脾虚泄泻。

“用法”先将山药研成细末,过细筛备用。取山药粉约50克,放锅内加适量凉水调匀,加热,搅拌,煮二三沸后成稀糊状,加入白糖。每天服4~5次,每次4~6匙羹。若婴儿小可适当调稀,频频饮之。

“按”山药是很好的益气健脾之品。

“方八”温脐散

“来源”民间。

“组成”肉桂4~6克,丁香、木香各5~10克

“功用”温中散寒。

“主治”婴幼儿泄泻。

“用法”上药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于小儿肚脐上一夜。

“疗效”一般1~3次可见效。

“按”肉桂、丁香、木香均为温中散寒之品,本方主要用于婴幼儿受凉引起的泄泻。

“方九”生甘草

“来源”民间。

“组成”生甘草2~3克

“功用”清解热毒。

“主治”婴幼儿腹泻。

“方解”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生甘草药性微寒,可单用煎汤浸渍,治热毒疮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法”加10~15毫升沸水泡服,每日1次。

“注意事项”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方十”玉米须

“来源”民间。

“组成”干玉米须100克

“功用”止泻。

“主治”婴儿秋季腹泻(蛋花水样便),呕吐、低热等。

“用法”将玉米须干100克加水3碗,煎成汤汁1碗,乘温热时频频给小儿喂服,在1日内服完,症状即可缓解或痊愈。

“按”玉米须味甘、性平,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水泻,玉米须水煎服有止泻作用。

“方十一”五味秋泻饮

“来源”民间。

“组成”土茯苓20~50克,白术(炒)6~15克,葛根(煨)6~12克,鸡内金(炒)3~10克,藿香6~10克

“功用”健脾消食,升阳止泻。

“主治”小儿秋季腹泻。

“方解”白术益气健脾,葛根升阳止泻,鸡内金(炒)消食化积,藿香芳香醒脾悦胃,土茯苓除湿解毒。全方共奏健脾消食,升阳止泻的功效。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小儿厌食

厌食是指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甚则毫无食欲,以致厌恶食物的症状而言。多见于1~7岁的小儿。临床表现以小儿长期不思饮食,见食不贪,甚至拒食,伴有面色苍白,形体消瘦,乏力倦怠为特征。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因素很多,至于消化系统疾患和全身性疾病,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的厌食,非本病范畴。中医认为厌食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方一”肥儿饼

“来源”民间。

“组成”山药、鸡内金各60克,山楂40克,炒麦芽、炒谷芽各30克,面粉500克,香油30克,芝麻15克,白糖15克

“功用”益气健脾,消食化积。

“主治”小儿厌食症。

“方解”山药益气健脾,鸡内金、山楂、炒麦芽、炒谷芽消食化积,全方共奏开胃消食之功。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加面粉500克,用水和匀,再加香油30克、芝麻15克、白糖15克,做成每个约重30克的药饼,在锅内烙焦即成,让患儿以此为食。

“疗效”此方效果颇佳。

“方二”山药芡实苡仁散

“来源”《家用偏方大全》

“组成”山药120克,芡实60克,苡仁100克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小儿厌食症。

“用法”共研为细末,1/2~1岁每次服2克,1~2岁每次2~4克,2~5岁每次4~6克,每日1次,加入米粉或肉丸子,或鸡蛋蒸服。

“按”本方皆为益气健脾之品,药力平缓。

“方三”淮曲散

“来源”杨德明。湖南中医杂志,1988,(3):41.

“组成”淮山药200克,茯苓100克,酒糟曲150克,丁香20克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症。杨德明用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115例,有效率达95%以上。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过筛,装瓶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15克,饭后用温开水或加少许糖调服。

“按”本方重在益气健脾以开胃消食。

“方四”皂荚散

“来源”江贻魁。湖北中医杂志,1987,(1):25.

“组成”皂荚适量

“主治”小儿厌食症。

“用法”取质优之皂荚,刷尽泥灰后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炒至内无生心为度,研细末备用。每次1克,每日2次,用糖拌匀吞服。

“疗效”治疗110例,痊愈86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4.5%。

“方五”胡椒丁香肉桂敷剂

“来源”民间。

“组成”白胡椒10克,丁香5克,肉桂5克

“功用”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厌食症。

“用法”共研为细末,取1~2克调敷脐部或命门穴,外用胶布封固,每日更换1次。

“按”本方的药物均为温中散寒之品,故主要用于虚寒之小儿厌食症。

“方六”黄芪白术散

“来源”民间。

“组成”黄芪3克,炒白术3克

“加减”根据病情可酌加茯苓、山药、薏苡仁等药物。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小儿厌食。

“方解”此方通过益气健脾以帮助恢复脾胃功能,使食欲得以改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注意事项”伤食导致的厌食禁用。

“方七”蚕豆红糖粉

“来源”民间。

“组成”蚕豆500克,红糖

“功用”益气健脾,利湿消肿。

“主治”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

“用法”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入热水调匀食。

“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蚕豆可以促进肠蠕动。

“方八”莱菔子神曲汤

“来源”民间。

“组成”莱菔子(炒)6克,神曲3克

“加减”症状重者加山楂。

“功用”消食化积,行气和胃。

“主治”小儿厌食兼有食积症状者。

“方解”山楂、神曲、莱服子均可消食导滞,和胃行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注意事项”气虚厌食慎用。

“方九”扁豆党参汤

“来源”民间。

“组成”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

“功用”益气健脾,养阴开胃。

“主治”小儿厌食症。

“用法”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

“按”炒扁豆、党参益气健脾,玉竹养阴开胃,乌梅味酸,白糖味甘,酸甘开胃。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方十”大黄砂仁莱菔子散

“来源”民间。

“组成”生大黄3克,砂仁3克,炒莱菔子15克

“功用”行气导滞,泻下通便。

“主治”小儿恶食,腹胀拒按,常伴烦躁哭闹,大便干结者。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0.5~1克,温水送下,早晚各1次。

“注意事项”气虚厌食慎用。

“按”本方用于宿食停积之小儿厌食症。需要行气导滞,泻下通便。

“方十一”开胃散

“来源”民间。

“组成”炒白术、炒扁豆、砂仁、佩兰、鸡内金各5克,焦山楂、谷芽各10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气健脾,消积化食。

“主治”小儿脾虚伤食之厌食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2~3剂显效。小儿呕吐

呕吐是食管、胃肠道内容物经口腔吐出,呕吐时食道、胃或肠道呈逆蠕动,伴有腹肌、膈肌强烈收缩。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消化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急性中毒及其他一些因素。小儿伤食、受惊、发热、受凉都可以发生呕吐。另外,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急腹症等都往往以呕吐为前驱症状。因此,小儿呕吐应首先明确病因诊断,以免延误病情。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胃偏弱,消化器官功能不完善,伤食、受寒等都易造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导致呕吐。治疗原则实证祛邪化浊,和胃降逆;虚证以扶正为主,或温中健胃,或滋养胃阴。

“方一”益胃散

“来源”《仁斋小儿方论》

“组成”木香、丁香、藿香、陈皮、缩砂、白豆蔻仁各0.4克,炙甘草4克

“功用”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呕吐。

“方解”方中木香长于行胃肠之滞气;丁香为暖胃降逆之药,功专辟秽止呕;藿香治呕,有其独特之长,为脾胃吐逆之要药。砂仁醒脾调胃,快气宽中,白豆蔻善理胃冷,行气化湿,温中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和中益气,兼调和诸药。全方有众多芳香之品,善于辟秽、化湿、温中、降逆、宽胀、止痛,故可快肠益脾,止呕进食。适用于脾胃虚寒、湿浊内蕴中焦导致之呕吐不食等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0.5~1克,姜枣煎汤,乘热服。

“方二”呕吐食疗方

“来源”民间。

“组成”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500克(实耗25克),奶汤适量

“功用”温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小儿呕吐。

“用法”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入姜、葱,羊肉焯透起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入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入,倾入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佐餐食。

“按”脾胃虚寒之反胃呕吐。

“方三”麦芽山楂汤

“来源”《奇效秘方偏方大成》

“组成”麦芽6克,山楂15克,神曲3克,鱼腥草15克

“功用”消食导滞,理气和胃。

“主治”小儿呕吐。

“用法”水煎服,1日数次。

“按”本方麦芽、山楂、神曲为消食化积之要药。主要用于小儿乳食积滞所致呕吐。

“方四”橘姜汤

“来源”民间。

“组成”橘皮6克,生姜2片

“功用”温中止呕。

“主治”小儿胃寒呕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

“方五”米姜汤

“来源”民间。

“组成”小米250克,姜少许

“功用”消食导滞,和胃止吐。

“主治”小儿伤食呕吐。

“方解”小米焙焦可消食,故此方适于伤食呕吐。

“用法”将小米焙焦研末。根据小儿年龄,每次服1~2汤匙,姜汤送服,每日3次。

“方六”明矾敷剂

“来源”《中医外治法》

“组成”明矾适量

“主治”小儿急性呕吐。

“用法”研为细末,和米饭作饼,贴两足心,待呕止后去药。小儿遗尿

3岁以上的小儿,经常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排尿,称为遗尿症,轻者隔数夜一次,重者每夜一次或一夜数次,遗尿多发生在深夜,尿后能继续熟睡。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患儿可自愈,也有延续几年甚至到成年的。长期遗尿会出现面色苍白或灰黯,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肢体疲乏等。遗尿小儿平常小便多清长,四肢不温,有的口渴,喜欢喝水。本病多因膀胱炎、包茎、龟头炎、蛲虫病刺激局部或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但很多小儿是因日间长期过度疲劳,父母经常训责,精神过度紧张,傍晚饮大量水等引起。本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此处主要叙述功能性遗尿。常见原因有遗传、泌尿系统解剖或功能发育不全、教养或心理因素等,导致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所致。中医认为由于肾气不足,脾肺气虚或肝经湿热所致。

辨证分型

肾气不足型:小儿白天小便量多且频,晚上每睡必遗,一夜可发生1~2次或更多,平素手足发凉,面色苍白。

脾肺气虚型:小儿遗尿,白日小便量少而频,平素食欲不振,大便稀薄。

肝经湿热型:小儿睡中遗尿,小便黄,常伴夜间磨牙,平素多性情急躁,唇红面赤。

“方一”鸡腰散

“来源”民间。

“组成”鸡腰一具(炙令黄),黄芪18克,桑螵蛸1.2克(炒),牡蛎18克,炙甘草0.5克

“功用”补肾益精,止遗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鸡腰,古方多用之治尿遗。桑螵蛸补肝肾,益精气,缩小便;牡蛎潜阳固涩,为止汗、固精、治带之要品。以上各味共奏补肾益精,止遗缩尿之作用。加黄芪补虚益损,炙甘草和中益气。全方具有补肾固精,益气止遗之作用。

“用法”上药为散末,每服4克,水煎服。

“方二”黄芪桂枝汤

“来源”云南老中医康诚之方。

“组成”黄芪9克,桂枝、白芍各6克,杜仲9克,明党参12克,益智仁5克,补骨脂6克,白果9克,桑螵蛸10克,海螵蛸、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各9克,五味子3克,决明子、枸杞子、炙甘草各6克,大枣3枚,饴糖9克

“功用”补肾健脾,收敛固涩。

“主治”小儿肾气不足之遗尿症。

“方解”杜仲、益智仁、补骨脂、白果、桑螵蛸、海螵蛸、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决明子、枸杞子补肾固涩,黄芪、党参健脾益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注意事项”肝经湿热型遗尿禁用。

“方三”芍药甘草汤加味

“来源”王世彪,等。浙江中医杂志,1992,27(2):58.

“组成”芍药15~60克,炙甘草、覆盆子、益智仁、淮山药各9克,桂枝3~6克

“功用”涩精缩尿。

“主治”适用于小儿遗尿。

“用法”每天1剂,加水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煎30~60分钟。

“疗效”王世彪用此方治疗小儿遗尿症126例,113例痊愈,10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

“方四”小儿缩尿糖浆

“来源”民间。

“组成”桑螵蛸10个,山萸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各15克,红糖100克

“功用”补肾涩精缩尿。

“主治”适用于小儿遗尿。

“方解”桑螵蛸、山萸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补肾固涩缩尿。

“用法”将上述各药加水500克,煎2次,取汁400克,加红糖溶化装瓶。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肝经湿热型遗尿禁用。

“方五”蛸芪乌智散

“来源”张延书。湖北中医杂志,1989,(2):8.

“组成”桑螵蛸、黄芪各15克,乌药、益智仁各10克

“功用”补肾健脾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按”桑螵蛸、乌药、益智仁补肾固涩,黄芪健脾益气。全方补肾健脾缩尿。

“方六”黑胡椒粉遗尿方

“来源”《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组成”黑胡椒粉适量,伤湿膏1张

“主治”非器质性小儿遗尿。

“用法”每晚睡前将适量的胡椒粉撒于患儿的脐窝内,以填满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贴盖,并将其周围压紧,以免活动时将药粉漏掉。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7次为1个疗程。

“方七”枣仁牡蛎汤

“来源”民间。

“组成”炒枣仁12克,煅牡蛎、覆盆子各15克,嫩桂枝10克,肉苁蓉、山萸肉各6克

“功用”补肾缩尿,安神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用法”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可根据年龄酌情增减方中药物剂量。

“按”此方治疗小儿突遭惊吓所致遗尿症有一定疗效。

“方八”遗尿敷脐方

“来源”《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组成”公丁香5粒,八角茴香1个,桂圆核1粒,益智仁3克

“功用”温肾固涩止遗。

“主治”小儿虚寒遗尿。

“用法”共辗成极细面,用老姜捣取自然汁,调和做一小饼,于晚睡前将药饼烘温,敷于脐上,外用纱布敷盖固定,翌晨去掉。

“方九”五倍茯神糊

“来源”《中华脐疗大成》

“组成”五倍子、茯神各等量

“功用”涩精缩尿,益气宁心。

“主治”小儿遗尿,或小便不禁。

“方解”五倍子为涩精缩尿要药,配合茯神益脾气、宁心神则有助于治疗小儿夜尿不禁。

“用法”将上2药研为细末。以米汤调药末,拌和成糊备用。用时取药糊涂布于患儿脐孔中,纱布盖之,胶布固定。每晚睡前2小时涂药,翌晨去掉。

“方十”山药散

“来源”王典钦。四川中医,1983,(2):封3.

“组成”炒淮山药适量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小儿遗尿症。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6克,用温开水冲服。

“按”本方治疗小儿遗尿症,尤其白天睡眠亦遗尿者。

“方十一”车前栀子汤

“来源”《小儿常见病偏方》

“组成”车前草9克,山栀子3克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小儿遗尿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遗尿禁用。

“按”本方用于湿热型小儿遗尿。小儿夜啼

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哭闹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夜啼多见于周岁以下婴幼儿和新生儿。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至于饥饿、口渴等正常生理需求,或尿布潮湿、蚊虫叮咬等外界不良刺激而引起的啼哭;尚有在发烧、伤乳等凡能导致小儿不适或疼痛的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啼哭,都不属于本病范畴。

惊恐:小儿受过惊吓,睡中突然惊醒,哭闹不安,啼声尖亮,依偎母亲怀中。

心热:小儿夜啼,见灯光加剧,睡喜仰卧,伴有烦躁不安,小便黄,面赤唇红,常大便干结。

脾寒:小儿啼声低沉,断断续续,睡时喜俯卧,平素手足偏凉,食欲较差,大便稀。

“方一”木香茴香苏叶汤

“来源”《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组成”广木香6克,小茴香6克,紫苏叶6克

“功用”散寒祛湿,行气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及小儿睾丸肿胀(鞘膜积液)。

“用法”用水浸泡诸药10分钟,再煎5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按”本方治疗症属寒湿而见腹部欠温,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方二”定惊汤

“来源”民间。

“组成”生龙齿15克,蝉衣3克,钩藤6克,茯苓10克,莲子肉10克,珍珠母15克

“功用”健脾安神,镇心定惊。

“主治”小儿夜间啼哭,惊惕不安,胆小善惊。

“方解”茯苓、莲子肉健脾,生龙齿、蝉衣、钩藤、珍珠母镇惊安神。钩藤含多种吲哚类生物碱,水煎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钩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并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党参茯苓汤

“来源”《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组成”党参3~6克,茯苓4克,陈皮3克,白芍6克,蝉蜕4克,钩藤4~6克,菊花3~6克,木香3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气健脾,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遍合药液约50~100毫升,频频喂服,一般服2~3剂可愈。

“按”党参、茯苓、陈皮、木香理气健脾,白芍、蝉蜕、钩藤、菊花平肝镇惊安神。

“方四”炮姜艾叶汤

“来源”《小儿常见病偏方》

“组成”炮姜3克,艾叶3克

“功用”温中补虚,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5次。

“按”脾寒之小儿夜啼。

“方五”干姜良姜粳米粥

“来源”民间。

“组成”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功用”温中补虚,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按”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六”朱砂五倍子敷剂

“来源”《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组成”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

“功用”养心敛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两药共研细末,再与适量捣烂的陈细茶拌匀,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肚脐中,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一般2~6次可愈。

“方七”天麻蝉衣汤

“来源”民间。

“组成”天麻3克,蝉衣3克

“功用”平肝息风,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方解”天麻、蝉衣具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蝉衣含大量甲壳质,并含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惊厥作用,能对抗士的宁、可卡因、菸碱等中枢兴奋药引起的小鼠惊厥死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方八”花椒干姜敷剂

“来源”民间。

“组成”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把

“功用”温中补虚,镇惊安神。

“主治”脾脏虚寒所致小儿夜啼。

“用法”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至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方九”蝉蜕薄荷煎

“来源”民间。

“组成”蝉蜕3个,薄荷1.5克,槟榔3克,枳壳3克,灯芯草10根

“功用”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以上是3~6个月小儿用量。

“方十”安神汤

“来源”民间。

“组成”百合6克,合欢皮6克,远志3克

“功用”养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水煎服。

“按”百合、合欢皮、远志均入心经以养心安神。

“方十一”黄连乳汁

“来源”民间。

“组成”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

“功用”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按”本方主要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者。小儿惊风

惊风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小儿抽风”。多发生干1~3岁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表现为小儿突然肢体抽搐、强直或痉挛,部分患儿伴有神智不清。可发生在儿科多种疾病中,是儿科危重急症之一。若伴有剧烈呕吐多为颅内感染等所致,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中医认为惊风的急惊风是由于外感病邪、痰热内蕴所致,而慢惊风则是由于脾肾双亏或肝肾阴虚所造成,治疗应有区别。

“方一”全蝎蜈蚣散

“来源”《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组成”全蝎3克,蜈蚣3克

“功用”镇惊安神。

“主治”急惊风。

“方解”全蝎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含蝎毒,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尚含钠、钾、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含蝎毒素、抗癫痫肽等。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痫肽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全蝎对士的宁、烟碱、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蜈蚣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用法”上药炒枯研细末,每次0.6克,每日两次,用薄荷6克煎汤送服。

“方二”钩藤蝉衣僵蚕汤

“来源”《小儿常见病偏方》

“组成”钩藤15克,蝉衣3克,僵蚕6克

“功用”熄风止痉。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钩藤入肝、心包二经,有和缓的熄风止痉作用,用于小儿惊风症尤为适宜。其水煎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钩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并有一定的抗戊四氮惊厥作用。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熄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菖蒲汁

“来源”民间。

“组成”鲜石菖蒲适量

“功用”化痰熄风止惊。

“主治”治痰热惊风。

“方解”现代研究证明,石菖蒲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有很强的解痉作用。

“用法”将鲜菖蒲适量,洗净捣烂,用干净纱布包裹,挤出汁液,每次1~2汤匙灌服。

“注意事项”小儿呛咳、呕吐时勿服,以防误吸。

“方四”山桅桃仁泥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2):14.

“组成”山栀、桃仁等量

“功用”清热镇惊。

“主治”小儿高热惊厥。

“用法”山栀为末,桃仁捣成泥。以面粉、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

“方五”睡莲根汤

“来源”民间。

“组成”睡莲根9克

“主治”小儿慢惊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可随时饮用。

“方六”菖蒲生姜汁

“来源”民间。

“组成”鲜石菖蒲9~12克,老生姜各适量

“功用”化痰熄风。

“主治”小儿急惊风。

“用法”共捣烂取汁,隔汤温热灌服。

“按”石菖蒲有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有很强的解痉作用。

“方七”绿茶芙蓉花

“来源”民间。

“组成”绿茶1克,鲜木芙蓉花10克,蜂蜜25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惊风。

“方解”绿茶、鲜木芙蓉花、蜂蜜均可清热解毒,口感好。

“用法”木芙蓉花加水400毫升,煮沸5分钟,加入绿茶、蜂蜜,分3次温服,每日1剂。

“方八”柳枝葱白敷剂

“来源”民间。

“组成”细叶柳树枝尖(约2寸长,去粗皮)7~11根,葱白15茎(连须),米酒糟50克,生姜3克

“功用”熄风止痉。

“主治”小儿惊风。

“用法”诸药混合捣至极烂,用砂锅炒热,布包备用。用时分成2份,1份贴脐上,1份贴头顶,敷20~30分钟,再炒热再敷,至病愈止。

“按”主治小儿急惊风,发作时见目睛上视,牙关紧闭,项背强直,四肢拘急,抽搐昏迷,发作前可有发热,呕吐,烦躁,摇头弄舌,时发惊啼或昏迷嗜睡等先兆症状者。

“方九”芭蕉薄荷汁

“来源”《卫生杂兴》

“组成”鲜芭蕉、鲜薄荷各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熄风止惊。

“主治”小儿急性惊风。

“用法”上药分别捣烂取汁,和匀备用。取汁涂抹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本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尤多。患病以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则病情愈重。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

临床表现

初咳期:初起咳嗽、喷嚏、流涕,或发热等伤风感冒症状。2~3日后咳嗽日渐增剧,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咳嗽以入夜为重,苔薄白。

痉咳期:阵发性咳嗽,日轻夜重,咳剧时伴有深吸气样的鸡鸣声,必待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才得暂时缓解,但不久又复发作,而且一次比一次加剧。并可见眼角青紫及结膜下出血。婴幼儿时期还可引起窒息和抽风。

恢复期:顿咳症状开始好转,咳嗽逐渐减轻,一般需经过3周才咳止。

“方一”黄精百部汤

“来源”沈自尹。上海中医药杂志,1973,(1):29.

“组成”黄精、百部、射干、天冬、麦冬、枳实、紫菀、百合、甘草

“功用”养阴扶正,祛痰镇咳。

“主治”百日咳。

“方解”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抓住治疗百日咳的三个重要环节:抗菌、扶正、治标进行用药。方以黄精、射干、百部三味对百日咳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复方可加强药物协同抗菌作用,也可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用天冬、麦冬、黄精补阴扶正;更以百部、枳实、紫菀镇咳祛痰治其标。全方既包含了西医理论抗菌的长处,也包含了中医理论扶正的长处;既适合于早期有百日咳杆菌传染性的病孩,也适合于较后期因久咳而体质受损的病孩;既适合于预防,也适合于治疗。方义颇具新意。

“用法”水煎服。

“方二”百咳方

“来源”张顶方。山东中医杂志,1989,(3):52.

“组成”百部、射干、枳实、天冬、麦冬、川贝母各6克,紫菀9克,鸡苦胆1个

“功用”润肺止咳,止痉化痰。

“主治”百日咳。

“方解”鸡胆含胆酸、异石胆酸、鹅胆酸等,有润肺止咳、止痉化痰的功能。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百部所含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止咳之效。对支气管痉挛有松弛作用。川贝母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泄肺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有镇咳、祛痰、解痉作用。射干、枳实化痰理气,天冬、麦冬、紫菀润肺止咳。

“用法”前7味药用文火煎取药液100毫升,分2次冲鸡苦胆(将鸡苦胆焙干,研细末,分2次)温服。8岁以下每天服1个鸡苦胆,8岁以上每天服2个。

“方三”镇咳活血汤

“来源”民间。

“组成”百部、炙紫菀各9克,代赭石10克,白附子、白僵蚕、川芎、乳香各6克,胆南星4克(此为1岁患儿剂量)

“功用”镇咳活血。

“主治”百日咳。

“方解”白僵蚕、川芎、乳香活血祛瘀,百部、炙紫菀、代赭石、白附子、胆南星镇咳化痰,降气平喘。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一般服3~6剂可治愈。

“疗效”汪德云用此方治疗40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

“方四”百部蝉蜕汤

“来源”《奇效秘方偏方大成》

“组成”百部5克,蝉蜕5克,全蝎5克,地龙5克,僵蚕5克

“功用”活血化痰,止痉镇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将以上各药研为细末,以瓶贮藏。1~7岁儿童每次服1.5克,每日服3次。

“按”百部所含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止咳之效。对支气管痉挛有松弛作用,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行性感冒病毒,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蝉蜕、全蝎、地龙、僵蚕活血,改善循环。

“方五”桑白止咳汤

“来源”《小偏方治百病》

“组成”桑白皮10克,杏仁10克,马兜铃10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地骨皮10克

“功用”消炎止咳。

“主治”小儿百日咳。

“用法”水煎服,一般情况3~5剂可愈。

“方六”百前汤

“来源”《民间治病小绝招》

“组成”生百部9克,白前9克,炙甘草4.5克

“功用”化痰,降逆,止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方七”沙参百部糖浆

“来源”民间。

“组成”沙参10克,百部(蒸)5克,天冬5克,枇杷叶(去毛蜜炙)1.5克,制半夏4克,橘红1.5克,冬花(蜜炙)5克,冰糖末15克

“功用”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上药除冰糖外共煎,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滤渣再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两次滤液合并,再温热入冰糖溶化为浆即可。每次服5毫升左右,间隙时间不限。咳嗽频作者频服。3~5岁小儿,剂量可频服1~2天。

“按”百部能抑制咳嗽反射,松弛支气管痉挛,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沙参、天冬、枇杷叶(去毛蜜炙)滋阴润肺,制半夏、橘红理气化痰。本方主要用于痉咳期及恢复期患者。

“疗效”一般1剂即愈,病重者2~3剂可愈。

“方八”芹菜止咳方

“来源”《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

“组成”芹菜全株500克

“主治”此方适于百日咳。

“用法”芹菜洗净捣取汁,加食盐少许,隔水温热,早晚各服一酒盅,连用数日。

“按”芹菜性凉味甘,有平肝清热、祛风温、镇静、降压等功效。

“方九”百部煎剂

“来源”刘砚方。河北中医,1987,(5):31.

“组成”百部适量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此方治疗百日咳。

“用法”1岁患儿每天3克,2~4岁6克,5岁以上10克。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约30毫升,加适量白糖,分早午晚3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百日咳效果显著,一般服用3~6天可痊愈。

“方十”麻黄梨

“来源”民间。

“组成”梨1个,麻黄1克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百日咳。

“方解”麻黄宣肺平喘,蒸熟后去性存用,梨润肺止咳。

“用法”将梨洗净,挖去核,切块,与麻黄一同放入碗内,隔水蒸熟,去掉麻黄,食梨饮汁,分2次服。

“方十一”侧柏大枣汤

“来源”《小偏方治百病》

“组成”大枣10克,侧柏叶15克

“功用”镇咳平喘,祛痰。

“主治”适于严重时有痉挛现象之百日咳。

“用法”水煎,滤去残渣,即可服用。

“按”侧柏叶具有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大枣缓急,故此方适于严重时有痉挛现象之百日咳。

“方十二”百部白前汤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偏方》

“组成”百部、白前各6克,沙参9克,川贝3克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水煎浓汁。分次服完,连服3~5日。

“方十三”核桃冰糖梨

“来源”《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

“组成”核桃仁(保留紫衣)30克,冰糖30克,梨150克

“功用”清热止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共捣烂,加水煮成汁,每服1汤匙,日服3次。

同类推荐
  • 男人补肾 女人养肝

    男人补肾 女人养肝

    本书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为依据结合男女生理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男女有别”的养生方式,即男人补肾、女人养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养生方案。从饮食、经络按摩、导引气功瑜伽等方面讲解补肾养肝的实用方法,并对男人与肾、女人与肝相关的常见病症进行了阐释,提供相应的调养方法。本书内容贴近生活,文字叙述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日常保健阅读参考。
  •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皇家,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享尽人间万物的极品待遇;皇家,又是最贪生怕死,最注重养生,最追求长寿的群体;《皇家养生》,集几千年皇室养生精华于一身,博采历代名医养生理论之长,带你领略最顶尖、最权威的养生之道。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大量可直接借鉴的皇家养生法,大量不为人知的巧妙偏方。大量不为人道的皇家养生趣闻——武则天益母草洗面方、宋宫黄精药酒与丹参药酒、永乐公主“沙苑蒺藜”茶、清宫八仙长寿酒、慈禧太后“避瘟丹”……
  • 睡眠障碍一本通

    睡眠障碍一本通

    本书对睡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包括: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健康、完美性爱带来安稳睡眠、打造舒适睡眠环境、破解睡眠障碍的密码等。
  • 家居与健康相克

    家居与健康相克

    本书着重阐述家居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影响身心健康的300个问题,共分为12个部分,涉及家居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以图解的方式介绍符合现代家居生活的健康之道。
  • 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因素的影响,怎样培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相关儿科临床医生和从事儿童保健专业的人士共同编撰了本书,介绍了现代家庭应特别关注的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营养缺乏症、儿童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儿童糖尿病、白血病、近视、身材矮小、儿童铅中毒等疾病。
热门推荐
  • 说郛

    说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娱乐圈:翻滚吧!女配

    重生娱乐圈:翻滚吧!女配

    本文为娱乐圈甜宠文,男女双洁,1V1。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婚夫?霸道总裁?狂傲首长?高冷贵公子?这些特质,安歌的未婚夫都有。但是……有斤斤计较一百块都不给的总裁吗?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的首长吗?有死缠烂打不放手的高冷贵公子吗?说好的甩一脸支票呢?说好的宠宠宠呢?说好的性子清冷不喜人近身呢?未婚夫如此多变,安歌只想说一句话,妈蛋!我要退货啊!———————————————三流小编剧穿进书中成了恶毒女配,带着多出来的未婚夫最终走上娱乐圈巅峰。
  • 溺宠天才王妃

    溺宠天才王妃

    染雪,一个杀手,一个不甚冷酷,甚至时常犯迷糊的杀手,但,就是这个杀手,却拥有别人没有的强大的精神力!就在染雪准备结束她的杀手生涯的前一天,她死了!许是老天垂怜,她穿越了!只是,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我,以神的名义,革新这个世界!
  • 墨然流年

    墨然流年

    在朋友推荐下被拐进剑三,继而又拐了三个姐妹,之后的之后,四个人在剑三里可谓是笑状百出。一切都在两个姐妹的失恋中停止,四人的关系也不再想以前那般,白清墨淡然的答应一个浩气丐的“求婚”,却在不久之后分手。心灰意冷的她本打算就此离开剑三,但是却因为他,以及三个姐妹的挽留,从而继续她的剑三之旅。
  • TFBOYS遇上千金小姐

    TFBOYS遇上千金小姐

    他们三个是现在最火的明星,却在粉丝见面会上看见那两个戴面具的女孩,那三个男孩本以为是在引起他们的注意,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互动时候,那两个女孩却被其中一个男孩点上了名。主持人说着游戏规则“这个互动有两轮第一轮,三只让这两个女孩做某件事,第二轮这两个女孩让三只做某件事”游戏开始了,王俊凯就说出了一个让这个女孩做的一件事,而这件事是他这辈子都难忘的。到第二轮的时候其中一个女孩让这三个男生吃冰。这个女孩说完就引来一大帮粉丝的尖叫。也就因为这样他们与她们才相识,也就因为这样这颗奇妙的种子也在他们【她们】心里慢慢的发芽
  • 帝王的巨星夫人

    帝王的巨星夫人

    她出生于帝王家,但却没有享受那种待遇,终于,有一天她成为影后,叱咤娱乐圈,却一直被那个叱咤整个帝都的人纠缠。场景一:夏沫道:“我不喜欢你,你再有钱也没用。”季临晨说:“为什么?我有名气,有地位,还有钱,况且我们还有感情。”“因为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谁?我去杀了他。”夏沫汗。场景二:夏沫道:“我已经嫁人了。”“谁?有我好吗?”蓝宇问。“是冷修,你说呢?”场景三:“老婆,我们来造人吧。”夏沫汗:“我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来得及告诉你。”夏沫就奇了怪了,这个人在外人眼中那么冷漠,但在自己眼中为什么就是个禽兽?
  • 道疯我魔

    道疯我魔

    浩浩星河我为主!万古青史我来书!脚踏轮回掌乾坤!苍茫世道我为尊!看一位少年如何报仇雪恨,如何踏上武道巅峰,如何为自己、为家人、为众生求长生!此书既是故事,也是人生。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挫折、有失败、有伤心、也有遗憾。但同样也有喜悦、有成功、有欢笑。有点路有朋友相伴,有的路只能自己独行。
  • 因为,遇见你

    因为,遇见你

    “什么?TF解散了?”欧乐媛看完了视频,有点惊讶。看着旁边哭得死去活来的闺蜜,她只能给她一个肩膀让她靠。
  • 霸道总攻遇上绝世小受

    霸道总攻遇上绝世小受

    陆晓受,陆晓受,顾名思义绝世小受一枚,他不仅有个奇葩的名字,还长着一张男女都嫉妒的脸,当他遇到m大的高材生,(据说家庭背景还不简单哟!)尊严神马的都洗洗睡吧。他就不信,他钓不到这个冰山……某男泪汪汪地看着楚墨“你就真的这么讨厌我吗?”“……”
  • 废材之玩转异界

    废材之玩转异界

    异世大陆,因为一个奇异少年的降临而发生天大的改变!你说你武功厉害?我一个大炮打死你。你说你是符文大宗师?那你懂什么是圆周率吗?你说你是最聪明的?好啊,我们比比看!君无痕,世间世间第一天才,也是第一废材,而这个废材却有着最强老爸,且看,这个所谓的废材如何逍遥异世,异世,有会因他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