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9100000023

第23章 九儒十丐

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当时属较落后的游牧族,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曾大量掳掠包括儒士在内的汉人为“驱口”(即奴隶),使得儒士社会地位一度下沉。但从户籍制度史角度考察,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其一,蒙古族入主中原后不久,有识之士认为,把儒士贬抑为奴隶自古罕见,应该革除此法。元太祖醒悟,下令放儒为良,有的则由官府赎还为民。到元宪宗时又明确规定,所有儒士,不准隶入奴籍。其二,为保证儒士地位,还曾明令凡属儒士之家,另立户籍,以区别于其他编户。其三,凡入儒籍者,除验地缴粮外,有时可免杂役。凡此种种,表明至少在元朝中后期,儒土地位虽不及前代,但也不像俗称“九儒十丐”那样低下。

所谓士,本意是指男子,在春秋以前的宗法分封制中,又指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有时也指习武的军士。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有的诸侯国将一些有才干的人供养起来,以便随时使用,称为“养士”。如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还有秦国的吕不韦,都养士成百上千,天下闻名。有些有为之士,则到处游说诸侯,展现自己的才能,抬高自己的身份。如商鞅就是从卫国到秦国当官的,苏秦、张仪更是身兼数国的要职,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有点像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当时的思想理论界,也是百家争鸣,各显其能。而那些习诵儒家经典者,就被称为儒士。

靠变法强国的秦国,历来重视法家学说,史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那些强调仁义道德的儒士颇为反感,最终酿出“焚书坑儒”的事件来。“焚书坑儒”不久,秦国便发生动乱,刘邦和项羽起来争夺天下。后人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嘲讽秦始皇只知道严刑峻法,坑杀儒生,结果“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起来造反的不是儒生。而“原来不读书”的刘邦得了天下后,起初也不把儒生当回事,甚至把儒冠当尿盆用。但治国的几个回合下来,觉得儒家学说毕竟有些长治久安之道,便对儒生刮目相看了。到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干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儒士的社会地位也日见其高,成为士、农、工、商的四民之首。魏晋南北朝时,以儒士为主体的士族阶层,成为当时各种户别中最显赫的一类。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确立,为儒士进入仕途铺平了道路。从此,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当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之中,士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一个类别。先秦时期,贵族降而可为士。秦汉以后,农、工、商人,特别是农人,经过科举考试可以为士。为官者可以称为士,在学者也可称为士。因此,在历代户口管理中,情况不一。

据《周礼》,周朝时设有“司士”官,专门管理“群臣之版”,即各级官员的名籍,每年都要登录增减情况,以及各人的年龄、出身等。秦代则有“宦籍”,史载当年赵高犯罪,秦二世命大臣蒙毅依法惩处,蒙毅判赵高死罪,并“除其宦籍”。但后来秦二世又认为赵高办事忠心,赦免其罪,“复其官爵”。可知当时为官者有专门的名籍。当然,可能也有人认为赵高是个宦官,起初被蒙毅除去的是当宦官的名籍,不一定就是官籍。但既作为一种惩罚,应该是有特殊待遇的名籍,单纯的阉人名籍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汉代的官员,肯定有专门的名籍,官员若有过失,“除名”即除去为官之籍,是极大的处罚,相当于今天的开除公职。而秦汉时期,官立学校中的学生,也有专门的名籍,称“弟子籍”。入“弟子籍”者,一般都是官僚权贵们的子弟,有时可能也有一些其他出身者挤入其中。

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地方豪强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主体的门阀政治。尤其是南朝,当时的户口制度中,除了不入民籍的僧道、奴隶等人口外,只有“士户”和“庶户”两大类别。士户的户口登记十分详细,以区别于庶户。这一时期的士族籍,与秦汉时期的官籍相比,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士族籍是豪强大族把持仕途或官宦人家的产物,士族多为大官僚,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士族籍就是官籍。但官籍是现任官员的名籍,官员离任或被革职后,其子弟若不为官,便不能再入官籍,而士族籍不是这样,只要祖上做过官,只要祖上是名门大族,其子弟就可人士籍。因此也可以说,士籍实际上是世卿世禄制的翻版,而官籍则是官员任命制的产物。

隋唐时期,保证门阀士族垄断做官特权的“九品中正制”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科举取士制度。通过科举之途入仕者,大都是儒土,因其出身和地位,这些人的家庭被称为“衣冠户”。虽然在唐代的官方户口登记中,好像没有正式的专门户籍或特别标记,但在当时社会中,它实际上成为一个类似于前代官籍、士籍的特殊户口类别。当然,唐代衣冠户中,也有一些其他人户混迹其中,不完全都是儒士品官之家。

宋代以奉行优待官僚士大夫的国策而为后世所称道。宋代法律规定,凡是建安七子图品官之家,一律称为“官户”,待遇不同于其他编户。其中有些品官之家,以及州县的一些吏役人员和地方豪强势力,常常借势把持当地权力,被称为“形势户”。在当时的国家户籍特别是税籍中,凡是这类人家,要特别注明“形势”二字,以示区别。

明清时期,则有“官绅户”,包括跟随皇帝打天下以及后来建立过功勋的大臣之家;外戚即皇后家族;缙绅,其中有通过科举取得官职的现任官员及其恩荫子弟,退休家居的乡绅,虽未当过官但具有生员、贡生、监生、举人、进士等功名地位和政治身份者,有时也有一些捐纳官。虽然在明清的户口制度中,官绅户不是一个法定的户口类别,也没有专门独立的户籍,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并有很高社会地位和影响的户口类别。

虽然元代有“九儒十丐”之说,但作为一个户别,士类人口在历代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些特权。一般说来,凡进入士族类户籍者,可优先入仕为官。在朝廷和社会活动的礼仪之中,如居住、车马、用具、服饰、婚丧、宴会等,都优于普通民户。在经济上,“名登科第,即免征徭”,一旦科考成功,进入仕途,即可免除本人及其家庭全部或部分徭役赋税。在法律上,凡品官之家,根据官职大小,可不同程度地享有请、议、减、免、赎、当等特权。所谓请,就是司法部门在定罪量刑前,须报请皇帝批准;议,就是要由朝廷几大司法部门和有关官员合议,不能由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主管官员说了算;减,是量刑时,可由重减轻;免,即可酌情免于处罚;赎,即可以用钱物赎罪;当,即可用官爵抵罪。

除了这些法定特权外,一些时期的士类人口,还往往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谋求其他法外特权。如唐代的“衣冠户”,本已享有不少特殊待遇,但仍不满足。唐僖宗时有人指出,当时一些衣冠户,“不差不科,无畏无忌”,既不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又无法无天。推行均田制时,衣冠户已经享有一些优惠待遇,但他们还要突破法定限额,额外占田,于是地方上的一些奸猾之徒,荫庇在衣冠户的户籍之下,逃避国家赋税徭役。州县官虽然知情,也不敢纠正。宋代的“官户”和“形势户”中,荫庇农户、假名匿田、偷逃赋税的情况更为严重。这些非法行为,直接影响到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故历代都有一些限制性措施,但在官贵民贱的封建社会,始终无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黄陵文典·民俗卷

    黄陵文典·民俗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7卷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希腊,是传说中天神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的故乡,也是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是天地间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故乡;是绝色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千古诗人荷马的故乡;是科学和民主的故乡,也是现代文明的故乡。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热门推荐
  • 精明女人会当家

    精明女人会当家

    《精明女人会当家》主要内容:朱德庸说:“女人天生灵敏。”在琐碎与俗常的家庭生活中,女人的“灵敏”更会发挥得恰到好处。它只需要女性将自身的温柔、内敛、善解人意、沉着、细腻、坚忍挖掘出来,只需女性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打磨和修炼自己,达到从内而外的提升,成为精明女人,成为聪明女人,营建幸福家庭。
  • 靳先生,你老婆改嫁了

    靳先生,你老婆改嫁了

    “三年后,我们离婚,互不相欠!”婚后两年,她爱他如命,他却从不碰她,视她如空气。她空有一个靳太太的名分,默默忍受丈夫心里装着其他女人。直到丈夫携着初恋情人出现,她才认清楚,这场婚姻,从头到尾,都是她的一厢情愿。她决心离开,一纸离婚协议递上。多年后,她荣耀回国,一手儿子,一手新婚丈夫,趾高气扬的出现在前夫面前,“靳先生,你老婆改嫁了!”
  • 忆然长欢亦成殇

    忆然长欢亦成殇

    这部小说是两个相同人物在两个不同世界之间的邂逅,用两条截然不同的线索贯穿小说,但命运的丝线还是把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织造出两个不同的结局,当回忆起前尘往事,才发现彼此曾经都错过了许多。
  • 杂病治例

    杂病治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悲葬花

    青春悲葬花

    她,永远的她。我不在了,你也要好好的,我会守护你,直到我生命的结束......
  • 神仙都去哪儿了

    神仙都去哪儿了

    星门:一个流传千万年的神秘传说!一个顶尖科学家的疯狂幻想?一个超级大国严守的惊天秘密?2010年10月近千艘军舰开赴亚丁湾,真的是为了对付仅有数千人的索马里海盗?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敕魔录

    敕魔录

    很多人在思考遥远的星河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历史长河中的传说都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人类会在同一时期诞生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耶和华、穆罕默德、、、、他们的使命仅仅是给我们留下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当那个种族再次入侵,我们的世界将演绎出怎样的传奇?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瑰色小妖在现代

    瑰色小妖在现代

    女中学生被玫瑰花妖附体,从此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到底该由谁掌控这具身体?强大的那个说了算!乖乖女的形象屡被颠覆。花妖别闹,乱告白,瞎打脸的行为是不对滴~
  • 逆时针:曾经再见

    逆时针:曾经再见

    什么算是出轨?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抑或两者都算?而我所认为,当我已经不相信他的时候,他就已经出轨了。不管他是否是真的。而暗恋也是一样,当我认定他已经有对象之后,不管他是否真的有对象,他都已经有对象了。于是,我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