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9100000018

第18章 作法自毙

不少读者可能都知道“作法自毙”的故事。据《史记·商君列传》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遭到追捕,商鞅赶紧出逃,到边关的一家旅馆躲藏。旅舍的主人不知道他是谁,不肯收留,并说:“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意思是,商鞅规定,投宿的人如果没有官方发给的身份和出行证明,旅舍主人就要受处罚。商鞅听了这话,长叹一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意思是,我立法的弊端,竟然到了这个程度。后人于是把“自己出的主意,反使自己受害”称为“作法自毙”。

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实在悲惨。商鞅的悲剧,主要与他在变法时伤害了一些权贵,尤其是和伤害了太子的师傅有关。而他出逃藏匿时被旅馆主人拒绝,却证明了他所推行的新法是得到严格执行的,他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而不是后悔。商鞅像因为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令民什伍”,即按5户为伍、10户为什的办法把人口编制起来。其功能之一,就是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尤其是防止作奸犯科之人到处游荡。为了更有效地达到目的,还规定了连坐之法。如秦律规定,若有人进入某甲家中,将甲杀伤,甲呼喊有贼,四邻(即同伍之人)和伍老、里典等负责者外出不在家,没有听到甲的呼救声,四邻可以免除处罚,伍老和里典虽不在家,也要处罚。秦律还规定,同伍同什之中,出了作奸犯科之人,知道而不告发者,处以腰斩之刑;告发者,可按杀敌斩首之功受赏;隐匿作奸犯科者,按降敌之罪受罚,同样也是杀头。立法之严,可谓空前。故后人在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户口编制时说,虽然二者形式上差不了多少,但主旨大相径庭,前者重在教人们互助互爱,后者则重在“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大失圣人君子以德治国的原则。

实际上,周朝的户口编制,也有维持治安的意思在其中,只是没有连坐的酷法而已。到春秋时,各诸侯国兴衰不定,传统礼教设防已不起作用,人口自由迁徙和逃亡情况严重,不得不加强人口管制。如管仲在齐国推行“三国五鄙”的户口编制时就明确说,善于治国者并不单纯依靠城郭防范,而且要辅之以什伍之法,使人们互相监督,这样,“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即逃亡者没有地方躲藏,游荡者没有可容留之处,这样国家的政令才可以畅通无阻地贯彻,百姓不敢到处乱窜,召之即来,一心向上。

什伍其民的作用,是否真像管仲说的那样大,缺乏更多的史实来证明。但,从管仲到商鞅的这套办法,在秦汉以后的历朝都实行过,则是事实。比如,汉承秦制,在汉代的乡亭组织中,照样有伍老、什长,百姓中的善事恶事,都要向上司报告。而且,汉代的亭长,主要职责就是捕捉盗贼,并且有亭佐、求盗、亭父等吏员协助。乡的负责人叫三老,职责之一就是听取诉讼,排解纠纷。有的乡亭中还设有监狱,那些犯有过错和小罪者,乡亭的头头可以让他进去呆几天。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乡亭组织遭到破坏,而对重建基层户口编制,各朝都比较重视。在重建户口编制中,尤其注重相互监督和连坐之法。如南朝刘宋政权重建乡里组织时,规定同伍中有人逃亡,其余人家代出租役;同伍中有人犯法,其余人都要受罚,甚至牵连一村之人。

号称一统盛世的隋唐时期,对户口编制中的社会治安功能也毫不放松。如唐律明确规定,里保组织中若有以“巫蛊”(即用巫术毒虫等法)害人者,除同居之人要受处罚外,里正如果知道而不及时纠正者,要流放3000里。而流刑在唐宋以后,一直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维持治安功能体现得最为集中的,还数宋代的保甲法。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条例规定:每一大保(50户)每夜轮差5人,在本保范围内巡逻,遇有盗贼,须及时击鼓报告,本保大保长须率同保之人前去救应和追捕。如果盗贼进入别的保内,巡逻人员要接递击鼓相告,并配合邻保人员捕盗。如果捉到的盗贼属犯有徒罪以上罪行者,每捉到一名,赏钱3000;属杖刑以上者,赏1000.赏钱由犯罪人的家产充抵。还规定:同一保内,如有人犯抢劫、盗窃、杀人、谋杀、放火、强奸等罪行,知而不告者,按保伍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处罚;如果容留强盗3人以上达3天,同保中的邻人虽不知情,也要处“不觉察之罪”。

通过彰善惩恶和裁决纠纷来维持基层治安,是元代户口编制的一大特色。元初,在乡村推行社长制,每50~100家为一社,设社长,在城市中则称巷长。元朝法律规定,社内若有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遵父母兄长教令、凶徒恶党之人,先由社长叮咛教训,如果不改正,要记录在案,等到上面的提点官到来时,在社内众人面前审问,如确有不轨行为,就在该家门上用大字书写“不务本业,游惰凶恶”等字样。如果本人知耻改过,由社长报告上司,可擦掉所写内容。如果不改正,遇到本社有差役时,就派他去当差。什么时候悔过自新了,才可擦掉所写内容。除此之外,还授权社长调解和裁决社内婚姻、家产、田宅、债务等不属违法重罪的纠纷。

对于可能发生的盗贼非法等事,元朝对社长及时觉察的要求也很具体。元朝法律说,凡是为盗非法之人,肯定都有个住处。如果住在社内,社长一定能够发现。因为这些人或不务正业,或出入不时,或服用非常,或饮食过度,或费用无节,或原贫暴富,或安下生人,或交接游惰,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生盗之由,社长应该及时觉察并报告官府。如不能发觉或知而不报,则要受连坐之罚。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维持社会治安的任务很重。清初,康熙皇帝就说,消灭盗贼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前的保甲法,应该仿效古法,并加以适时变通。因此,清代保甲法实行范围很广,全国各个地方,各个民族,从城市到农村,从旅馆到寺庙,一律按保甲法加以编管。特别是清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剧,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更是强调保甲法的“弥盗”即消除盗贼的作用,加重保甲长失察盗贼的连坐责任。一些地方“能吏”,也往往不遗余力,对人民实行高压控制,这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但同时也增添了人民的反抗心理。

古代户口编制中的维持社会治安功能,在现代国家中也或多或少地保留下来。它的积极作用,自不待言,而它的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鼓励相互告发和连坐之法,实施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或者,邻里之间各存戒心,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你,大家都不得安宁;或者,苦头吃够后,都学乖了,看见不三不四的事情,干脆大家都不吱声,使上面什么也不知道,免得你我连坐。所以,古代户口编制中的这一功能,在实施中往往是先严而后松,甚至是先有而后无了。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热门推荐
  • 途中口号

    途中口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义小哥

    道义小哥

    万众瞩目的校花,要我陪她住酒店!高冷的女神邀请我吃饭!清纯小妹要我对她负责任。。。。发生在都市的一幕幕奇怪事件。。。。都与我的前世有关。。。。记得来起点收藏一波
  • 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全书共分14章,涵盖了高等院校体育课及课外延伸所需内容。在前5章中,分别介绍了体育教育,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等;从第6章到第14章,分别介绍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内容。
  • 月倾天下:腹黑夫君淡定妻

    月倾天下:腹黑夫君淡定妻

    她一次意外穿越时空,助兄长好友渡难关斗天道,傲世天下,不成想一次偶然与他牵扯。他,清冷、孤傲、绝世出尘,一次好奇心的唆使下遇见了她,至此以后上穷碧落伴其左右。Q群:576945133
  • 国民风情之战火风云

    国民风情之战火风云

    上世纪20年代,出身没落皇族之家琉璃与恋人夏天,丈夫杜子建,友人黎嘉敏,仇人黎彦修,孪生姐妹青溪、青梅之间产生了一系列情感纠葛,也经历了一系列权、利、欲交织的阴谋。经过烽火岁月。最终琉璃在烽火乱世中参透盛衰离合,为革命捐出全部身家,与丈夫杜子建隐居东北小镇。百岁时又再次回到琉宅,但未见到初恋夏天最后一面。
  • 武道天门

    武道天门

    人极长生路,一念叩仙门。这是故老相传的话,相传描述的是武道修行的最高境界。乔鸿飞,一个有着两颗心的人。一颗是自己破碎的心。一颗心里住着千百年前的魂。魂说:“你这心好啊。有这心,你就是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拯救世界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乔鸿飞说:“狗屁,证明给我看!”于是,一个武道强者诞生了。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不灭元灵

    不灭元灵

    宗玄来到一个陌生的修真世界,发现这里的修士还在使用老套落后的修炼方式,什么?练气,筑基,,,?那也太落伍了!圣人不出,天道残破,万族入侵。看宗玄,如何创新法,登天路,驱万族,补天道,逍遥万界,百世独尊。
  • 灵界鬼院

    灵界鬼院

    他是灵界的灵,生于天地,长于天地,没有心,没有情,却看遍了天道循环,阅尽了人间常情,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你愿意交换与之相等的代价,他就可以实现你所有的愿望,只因他是灵,不在三界内,脱离五行中。然而他仍是不明白,他不明白什么是情。C大恐怖传说排名最末——灵界之门。所有传说中最不切实际的鬼故事,最不恐怖的鬼故事,最没有杀伤力的鬼故事。直到暖阳所在的414宿舍真的进入了灵界,开始永无止境的奔跑……男厕所莫名出现的女声,手持巨斧的黑色人影,图书馆无限延长的书架,学院里层层涌动的鬼潮……持七星踏罡步,运灵石镇八方。她们一直不知道,所谓的灵界,不过是一个鬼,对情的执念……
  • 鬼术门

    鬼术门

    姥爷带着一本《鬼术录》隐居莫家沟…可谁曾会想到?那一年,莫家坟地发生尸变,姥爷为了族人,不得不做一件惹众怒的事。也在那一年,姥爷死了。我…也被姥爷的族人赶出了莫家沟,从此开始了我的灵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