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4600000009

第9章 锦州—兵家必争之地(1)

东北的咽喉要道

锦州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置辽西走廊之上。提到锦州,人们都知道它的地理位置重要:它是辽西地区交通枢纽,也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

辽宁省的西部,主要包括葫芦岛、锦州、朝阳、阜新等地区,那里是一片丘陵,因位于辽河的西部,所以又称辽西地区,南与华北的七老图山、燕山相接,是华北与东北联系的必经之地。辽西丘陵由努鲁儿虎山脉、松岭山脉、医巫闾山脉等组成。努鲁儿虎山脉位于辽西丘陵的西北侧,是内蒙古高原的东部边缘,平均海拔在1000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上道路少,植被差。在努鲁儿虎山脉的东南方向,与其基本并行的是松岭山脉,它东北起于辽宁省阜新,西南至建昌县,纵长约260公里,其靠近西南一段,海拔高且险峻。

医巫闾山脉自阜新起,止于北宁市(曾称北镇),位于北宁与义县之间,略成东北——西南走向,纵长105公里,东接辽河平原,成为进入辽西地区的一道屏障。在辽西丘陵内,有大凌河川和细河川,两大河川交汇于义县,由此可北上阜新,西通朝阳,南达锦州等城镇,是辽西丘陵腹地内的一个枢纽,锦州是进入辽西丘陵通道的入口。

辽西丘陵的东南侧至渤海湾之间,有一条较平坦的狭长地带,宽8~15公里,自山海关起至锦州,长185公里,这就是著名的辽西走廊,处在辽西走廊上的重镇锦州,正是随着走廊的形成、发展而变化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华北有三条古道通往东北,即:无终塞道,从今北京经通县、蓟县、迁安,越冷口长城进入青龙河谷地,翻过大煤岭(今凌源市刀尔登附近),再入大凌河川,直达朝阳;卢龙塞道,自今蓟县东北经遵化,循滦河河谷北上,从喜峰口附近出塞,沿大凌河谷通往朝阳;傍海道,是秦代驰道的无终至碣石(今绥中境内)段,接六股河川上溯,可到达大凌河谷。

这三条古道都连着辽西地区的朝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华北进入东北的必经之地,从这里过义县,跨医巫闾山,经北镇,渡辽河至辽东腹地辽阳,由辽阳可通向朝鲜半岛和北疆的黑龙江流域。而当时的松岭山下的渤海岸边,由于海浸海退是一片沙塞不毛之地,长期荒无人烟。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做了全族的首领,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为辽太祖。契丹建国后,不断发动掠夺战争,南侵汉民族时获得了土地,俘虏了大批汉人为奴隶,其中一部分归国家公有,一部分属于皇帝和贵族私有,构成一个独立的军事与经济的实体。为防止奴隶反抗和逃亡,他采纳降臣韩延徽的建议,建立州县让汉人定居下来,使他们娶妻生子,发展农桑经济。

约公元924年,辽太祖将所获汉俘建立了五州一县,其中檀州供皇家的膳食,银州供皇家用器,而把中原地区善于养蚕、织纺的丁户,编在一起建立了锦州,专为皇家生产绫帛绸缎,这就是锦州地名的由来。也就是从这时起,锦州又设了临海节度使,管辖严州(今兴城南)、兴城县、安昌县(今葫芦岛市境内)、永乐县(今锦州),由于各州县及城堡的设置,促进了辽西走廊的开发。

辽世宗天禄元年(公元947年),辽灭后晋,将其帝石重贵流放至黄龙府时,曾走过傍海道,《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中有这样的记载:“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山海关附近)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主所命安置之地也。”由此可以看出,这时的辽西走廊已经有了可以通行的道路。辽圣宗太平元年(公元1021年),在绥中前卫设立了来州归德军节度,下辖来宾县(今前卫)、海滨县(今兴城境)和3个刺史州,即隰州(今兴城)、迁州(今山海关)、润州(今山海关西)。在锦州西又增设了神水县、永和县(均在今葫芦岛市境内)。女真建国后,原通中原的卢龙塞道(经朝阳入关道路)亦被辽所扼,宋、金使节往来于关内外,只好于辽西走廊通行,使走廊沿线居民不断增加,出现了驿站(差役途中歇宿、换马处所)。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秋,朱元璋令京师左军都督府,自山海关至辽东设置了14处马驿,其中在走廊上设有山海关、高岭、沙河、东关、曹庄、连山岛、杏山、小凌河、十三山(今凌海市石山)等驿站,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皇子朱植为辽王,坐镇广宁府(今北宁市城东北隅万寿山),以后又驻有巡抚、都御史、总兵、镇虏将军、镇守太监,广宁当时成为辽西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夺取了其侄惠帝的政权,自立为帝,即明成祖。为赏谢帮助发动“靖难之役”有功的蒙古贵族,明成祖将大宁都司所辖之地,划给了蒙古族的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史称兀良哈三卫,即现在的辽西朝阳、赤峰地区),但由于民族政策上的问题和元残余势力的干扰,民族纠纷不断,为防止蒙古和女真等民族对汉族居住区的侵袭,明英宗采纳了辽东指挥使司毕恭的建议,修建一条边墙,将蒙古族与汉民族隔离开。

辽西边墙自山海关抵开原,建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石墙、土墙,也有利用峭壁为墙或用木板做塞墙,五里设堡,十里为屯,规定严禁边民私越边墙。

兀良哈三卫及边墙的建立,将通往中原的古道划到边墙外,外人不能自由通行,明朝出入关内外只能依靠辽西走廊,为了保证通行方便,宣德三年(1428年)修建了宁远州城(今兴城古城),接着又建立了广宁中前所(今绥中前所镇)、广宁前屯卫(今绥中前卫镇)、广宁中后所(今绥中县)、宁远中右所(今兴城沙后所)、宁远卫(今兴城市)、宁远中左所(今葫芦岛塔山)、广宁中屯所(今凌海市松山)、广宁中屯卫(今锦州市)、广宁左屯卫(今锦州市)、广宁中左所(今凌海市大凌河镇)、广宁卫城(今北宁市),从明朝开始在走廊上卫所与驿站连成一线,成了出入关内外的主要通道,被称为驿路。

清世祖入关后迁都北京,以盛京(沈阳)为留都,由沈阳经辽西走廊入关,是两地相联系的主要道路,被称为驿道。清朝历代皇帝回盛京谒陵多次经过此路,故又有御路之说,或为大御路。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6月,清政府由李鸿章督办,从英国借款,接延(天)津(古)冶铁路,修筑“关东铁路”(山海关到沈阳),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铁路的关外段开始动工,第二年7月,当铁路铺至绥中高岭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工程被迫停下。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银1600万两,于次年继续兴工,1899年10月修至锦州。1900年6月当铁路修至大虎山时,义和团运动兴起,被迫第二次停工,1902年10月复工,1903年9月铁路修到了新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用重金收回了日本人于1905年擅自修建的新(民)奉(天)军用轻便铁路,改用标准轨距,铁路修到了皇姑屯,宣统三年(1911年)京奉铁路工程全部完成,至此,辽西走廊集公路、铁路为一体,成了出入关内外的交通干线。

随着辽西走廊通道的不断变化,也使得锦州在辽西地区的区域中心地位得以形成。清初,盛京将军在辖境内设有三员副都统,其中一员就在锦州,全权统领辽西沿海一带练防的八旗兵丁。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设广宁府,同年12月撤销改设锦州府,至清末,锦州府下辖义州(义县)、锦县、宁远州(兴城)、广宁县(北宁)、绥中县、锦西厅、盘山厅,锦州府在辽西地区存在了近250年,使锦州成了辽西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沟通关内外的枢纽要地。

1923年张学良在葫芦岛创办海军学校,建立了东北第一支海军,1928年修建了葫芦岛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9月23日,张学良在北京通电宣布,在锦州设立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行署和辽宁省政府公署,将东北的军政中心从沈阳西迁至锦州。

日伪统治时期,锦州设有伪锦县(当时锦州之称)公署,1934年12月,日伪将东北划为10个省,成立了锦州省公署,1937年12月,实行市、县分治,又设有锦州市公署,省、市、县三级政府集锦州于一地,成为日伪在辽西的统治中心。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党中央派部队挺进东北,9月4日,在锦州成立了中共辽西地委、专署和锦州卫戍司令部。11月26日国民党军进占了锦州,使锦州成为了进攻东北的基地。国民党辽宁省政府设锦州,1946年3月29日迁到沈阳。为加强辽西地区的军事斗争,1945年11月初,冀热辽军区在凌源建立了热东军分区(后称十八军分区),1946年2月又在大凌河以东地区建立了热辽军分区(后称二十一军分区),解放战争以来,辽西地区一直是国共两党两军在东北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

辽西古战场

由于辽西走廊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作用,一直是战争中双方争夺和控制的焦点,围绕着锦州地区战事频频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战争史上留有重要影响。

历史上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原的屏障,古时候,众多少数民族的兴衰与争斗,在辽西地区一直不断。东汉末年,中原群雄并起,北方乌桓族势力猛增,在上谷、右北平、辽西郡为最强,公推辽西郡乌桓首领丘力居为盟主,史称“三郡乌桓”,并以柳城(今朝阳县十二台子)为政治、军事中心。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逃到了北方的柳城,投靠乌桓势力,企图东山再起。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伐乌桓,阴历五月在无终(今天津蓟县)遇雨受阻,沿海道路无法通行,于是,曹操一面佯装撤军,一面找当地向导引路,主力北出卢龙塞,沿大凌河川直插柳城。阴历八月,两军在白狼山(今喀左县大阳山,一说在建昌县大黑山)相交,乌桓军队大败,首领被杀,曹操乘势攻下柳城。阴历九月,曹操俘掠20余万人,沿松岭山南麓,经辽西走廊回师中原,途经碣石宫(绥中县境)时,面对大海,感慨万分,写下了《步出夏门行》四篇诗作,其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成为千古名句。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败退奉天,第二年奉军积极备战,训练军队,加强特种兵建设,实力大增。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之战展开,奉军分两路进攻,一路沿朝阳、叶柏寿、凌源向承德方向;一路由张学良和郭松龄率第三军沿辽西走廊向关内方向,双方实力相当。

在山海关方向,直军凭借山海关险关要隘,相持一个多月,郭松龄一面在山海关佯攻,主力转向翼侧迂回,乘直军松懈之机,偷袭九门口,炸开石门寨,歼灭守军,直插山海关直军侧背,逼其退守秦皇岛,山海关一战双方将士死伤数万,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立下大功。由于受民主思想的影响,他越来越不满张作霖亲日祸国的内战政策,同冯玉祥结成反奉联盟,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布讨奉通电,组成“东北国民军”,带兵7万沿京奉路回师东北,一举突破山海关奉军防线,在绥中万家寨展开激战。

11月29日,张作霖在奉天召开军事会议,宣布讨伐命令,在锦西一线严阵固守,与郭松龄决一死战,并派张学良到前线任总指挥。

郭松龄出关后,原计划直取锦州,再夺奉天,不料原来参与反奉的第一军团李景林部被张作霖收买,向东北国民军宣战,封闭了郭松龄驻天津的办事处,扣押了郭松龄在天津的钱款和6万套冬服,使东北国民军失去了后方。为防意外变故,郭松龄一面调第五军魏益三部据守山海关,防备李景林部从背后进攻,加紧在奉军未完成防御准备时突破连山、锦州防线。张学良到达锦州前线,与第五军团长张作相共同研究了防御部署。连山是辽西走廊上的要地,第一次直奉之战时,为防止直军的追击,奉军曾在这一带构筑了防御阵地,现无大的破坏,仍可利用,所以张学良决定在连山进行阻击。

为防郭松龄偷袭,奉军将连山镇焚毁,令城镇居民迅速搬迁,当时正赶上百年不遇的大风雪,雪深达1米,搅得百姓惊恐不安,被迫疏散。奉军的防守部署是:第九师在笊篱山至东山脚一线,十五师、骑兵旅在东山脚至小虹螺山一线,第十六师及1个骑兵旅在韩家沟至寺儿堡一线。与此同时万福麟旅、汤玉麟旅相继到达连山、锦州一线,奉军自认为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兵力可以守住连山。

12月2日,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20多度,又有大风雪,海面结冻,郭松龄亲临阵地指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出动3个师,发动全面进攻,逐渐占领有利地形,发扬炮火优势,逼近奉军阵地。在白马石、连山、沙河营等几处主要战场双方死伤甚多,与奉军第五军团战成相峙之势,4日夜,郭军一部由炮连长佟德成(连山人)带领,乘大风雪,从大小白马石南面封冻的海滩上迂回偷袭了奉军第九师的阵地,九师猝不及防,阵地陷入混乱,交战几个小时,九师溃退,由此牵动了奉军全线败退。张学良试图夺回左翼阵地,调预备队逆袭,没能成功。

张作相下令全线向锦州撤退,炸毁了女儿河桥,力图凭河据守,连山之战,奉军死伤1000余人,被俘1个旅,投降1个师。郭松龄攻占连山后,一部包围葫芦岛奉军,同时夺取高桥,主力向锦州推进,高桥的张学良指挥部退走,5日,郭军的先头部队对锦州发动了攻击,锦州守军系退下来的部队,没有来得及很好的组织,战斗一相交大部溃散,向北撤去,沿途将铁路、水塔及大凌河桥破坏,7日晨,郭松龄部队进入锦州,同时,先头已进到沟帮子,12日,占大虎山,18日,占白旗堡(今大红旗),20日,攻下新民,在巨流河会战中,张作霖联合日军将郭松龄战败,郭松龄夫妇俘后被杀。

1931年,日军在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接着向东北发动了全面的进攻。9月27日,辽宁省政府和东北边防长官公署移到了锦州,锦州成了东北临时的政治、军事中心。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坐镇锦州,将步兵第十二旅、十九旅、二十旅、骑兵第三旅及炮兵一部调至大凌河岸布防,骑兵第一、二、三总队集结在锦州城北三屯整训,另有部分民众义勇军。

10月2日,日本关东军决心要覆灭锦州政权,驱逐张学良至关内。

10月8日13时40分,日军以“集结兵力,企图暗杀日本军官及在满的反张人士,利用土匪散布谣言,扰乱治安”为由,出动6架侦察机、5架轰炸机对锦州交通大学(今锦州铁路一中)、二十八师兵营(今市场里)、张作相私邸进行了轰炸,投弹75枚,炸死炸伤平民多人。10月10日,国际理事会在巴黎开会,通过了《劝告日本迅速撤到满铁附属地的决议》,但同时又同意了日本提出的《保留讨匪权的宣言》,关东军司令部以此为由,13日,制定了《进攻锦州的方略》,为掩人耳目,日军参谋本部15日发出训令,进攻锦州“要与讨匪同时进行”。

同类推荐
  • 布衣卿相

    布衣卿相

    现实的羁绊,还有对命运的探究,夏元鼎游走在得与失的边缘,是乾坤在手,还是放鹤南山……
  • 承运奉天

    承运奉天

    “还请公公里头坐,饮一杯茶罢。”那公公将玉轴轻放在牧野两手:“牧将军客气了,今咱家是为圣上传旨,怎好意思。”牧野摩挲着手中温润浑然天成的卷轴,三龙腾飞之图。卷末六字:锦衣卫指挥使。
  • 大唐太子爷

    大唐太子爷

    高明穿越成为了大唐的太子,并且还拥有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太子妃,但却发现满朝文武都看他不顺眼,就连他的弟弟都盯着他的位置,本以为屌丝穿越高富帅,结果发现太子的位置不是那么好做,因为总有刁民想害朕!
  •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 生命不息,探寻不止

    生命不息,探寻不止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浩瀚的历史洪荒里,那些瑰丽文化,荣耀时代究竟有多少神秘和绚烂,又历经多少风雨和沧桑?而今踽踽独立于盛世,呈现出无声光亮的,都是我们将要探索的求证的。
热门推荐
  • 中国科技史速读

    中国科技史速读

    历史有助于我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建立民族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将中国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资料经过提炼,横向分割,纵向发展,纵横交错,全面而系统地阐述相应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内容涵盖中国宫廷历、政治历、军事历、科技历、文化历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上古世纪之真灵界

    上古世纪之真灵界

    一个小小的广告策划,领着微薄的薪水,即将迎来人生中苦苦维持的婚姻。然后,当他发现一直恩爱的未婚妻竟然跟老板有染,愤怒之下,手刃仇人,纵身跃楼。穿越,又见穿越。他来到了上古真灵的世界,这里没有狂暴的斗气,没有绚烂的魔法,有的只是真灵!当他醒来时,迎接他的是满目鸟语花香,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和地球从未有过的真灵气。后来有个叫神算子的老头告诉他:“小子,我号称神算子,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但你的命...我看不透。”
  • 网游之勿念凡尘

    网游之勿念凡尘

    他身家不凡却甘愿低调为人;他是富家公子却单纯如白纸;他是游戏菜鸟却能只身闯荡江湖;单纯如他却赢来美女如云,他是我们当今所有人的梦想,所有人追逐的目标;。。。如今你就是他,他将带着你走向命中的未来
  • 惑世妖颜:枭王盛宠小魔妃

    惑世妖颜:枭王盛宠小魔妃

    她是古灵精怪的森林之光,怜悯众生,善良单纯。他是战场上的不败传奇,斩妖除魔,统领三军,绝处逢生。机缘巧合之下,懵懂少年与出尘精灵一见倾心……
  • 那年,正青春

    那年,正青春

    美好的故事来自惊鸿一瞥的灵感,或遗忘、或珍藏,遗忘是雨融池塘的波澜不兴,珍藏是随性而记的三言两语,不愿遗忘所以珍藏,写给自己。
  • 纨绔少爷

    纨绔少爷

    曾经,越战越勇的不屈强者,斩尽杀绝的严酷作风,把嚣张与猖狂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有嚣张才是存在的证明,现在,他大隐于市,与世无争。
  • 清微仙谱

    清微仙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仙带着空间

    修仙带着空间

    本来就没有依靠,最后疼自己的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抛弃所有熟悉的去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席念念被外婆留下的木戒子空间,带到异界,开始了她的新旅程……看念念的异世奋进史……?(?????)?
  • 霸宠嗜血狂妃

    霸宠嗜血狂妃

    她是现代的顶尖职业杀手,一朝穿越,成了不受待见的太子妃。面容丑陋不堪?身体废物如柴?没关系,打怪升级炼丹一个不落,打脸作死渣渣一个不差。她性情决绝,手段狠辣,却唯独对他有情。他杀伐果断,冷漠无情,却唯独对她深情。问他苍生与她孰重孰轻?他道:“谁若敢非议半句,你杀了他便是。杀不了的,我来。”某女:“哼,你以为你说两句好话就不用挨揍了吗?现在知道错哪了吗?”他怒言:“你什么意思?难道我没错就不能被你打了?”身高八尺身份尊贵的某帝尊乖乖呈上打神鞭。总之,这是一个宠到没有天理王法的故事。
  • 极品修仙:逆天嫡小姐

    极品修仙:逆天嫡小姐

    一个美的不可方物的女人横空出现,一路的温顺柔和那是因为没有人碰到了她的逆鳞!当逆鳞被触碰,她可以秒化身成为恶魔,吃人不吐骨头!仙魔的世界,凡人只能做被主宰者!仙境收徒,她被录取,一路的坎坷终于抵达仙境!拜师求仙,在努力和汗水的累积下,一代女仙风华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