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46

第46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17)

宋代是我国民间百戏繁荣兴盛的时期。百戏演出的场所,宋代遍布城乡,其中最主要的当属瓦舍勾栏。北宋汴京瓦肆遍地,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南宋临安城内外瓦舍有数十处。《梦粱录》“瓦舍”篇曰:“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瓦舍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杭城绍兴间,驻跸于此,殿严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并立瓦舍,招集伎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今贵家子弟郎君因此破坏甚于汴都也。”瓦肆勾栏有各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杂技的演出,节目可达百种,尤以说话、傀儡戏、影戏、舞旋、杂技、杂剧为盛。在瓦肆演出的,不仅有固定的艺人队伍、艺林高手,也有少数外地来的流动艺人。而“或有路岐人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周密:《武林旧事》。所谓“路岐人”,即指穿州过府、浪迹江湖的艺人,他们的流浪演出,被当时社会习惯贬称为“打野呵”。《武林旧事》载曰:路岐艺人在清明节前后,云集西湖边,甚至登上画舫游船献艺,节目丰富多彩,“至于吹弹、舞拍、杂剧、杂扮、搬弄、胜花、泥丸、鼓板、投壶、花弹、蹴鞠、分茶、弄水、踏混木、拨盆、杂艺、散耍、讴唱、息器、教水族飞禽、水傀儡、鬻水道术、烟火、起轮、走线、流星、水爆、风筝,不可指教,总谓之赶趁人,盖耳目不暇给焉。”

除此之外,宋代伎艺人,尚有“村落百戏”艺人,多为破产农民,举家流浪卖艺。《梦粱录》载曰:“又有村落百戏之人,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百戏伎艺,求觅铺席宅舍铺酒之资。”下面对宋元时期娱乐习俗,择其要者加以分述。

1.百戏杂耍演出职业化

“百戏”是指散处民间的乐舞、杂技、幻术、武术等表演节目的总称,也称“散乐”。南宋以后,对百戏中的各种节目,逐渐以专名称之。

宋元时期,各种“百戏”伎艺在前代的基础上得到蓬勃发展。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时的“散乐百戏”有18种;到南宋时,民间百戏伎艺仅《梦粱录》有记载的,就多达35种。宋元宫廷每逢圣节、御宴、大朝会,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百戏演出。在民间,宋时“百戏”也颇为流行,除每逢元宵等佳节“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者嘈杂十余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在勾栏和街头也广为演出;元代时,统治者为防百姓“聚众造反”,对民间百戏活动采取了严厉的态度,但仍难改变百戏风行的风俗。

宋元时期的百戏杂技根据其表演性质,可分为马戏、魔术、走索、上竿、踢弄、口技与水秋千等。马戏原指马术表演,骑手在马上表演“立马”、“跳马”、“倒立”、“拖马”、“飞仙膊马”、“镫里藏身”等。宋时则用以泛称动物表演有驯兽驯禽表演,如驯熊、驯猴、驯狗、驯羊、驯鸟等,和水族表演,如乌龟踢弄、鱼跳龙门、七宝之戏等。驯兽表演,《东京梦华录》载曰:汴京“相国寺前,熊翻筋斗,望春门外,驴舞柘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此外,还有飞鸟认书、乌鸦下棋、猴演百戏、狮豹随人“坐作进退,奋迅举止”,以及蜡嘴鸟“拜跪走立,俨若人状,或使之衔旗而舞,或写八封名帖,指使衔之,纵横不差;或抛弹空中,飞腾逐取”,如此等等。水族表演,有“虾蟆说法”,“蓄虾蟆九枚,于席中置小墩,其最大者乃踞坐之,八小者左右对列,大者作一声,众亦作一声;作数声,亦如之。既而小者一一至大者前,点首作声,如作礼状而退”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七宝之戏”,桶内养有龟、鳖、鳅、鱼、蟹等七种水族,表演时,艺人手敲铜锣,口呼动物名,被呼者即应召而出,浮至水面,同时头戴假面具边游边舞;有“乌龟叠塔”,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曰:“余在杭州日,尝见一弄禽者,蓄龟七枚,大小凡七等,击鼓以谕之,则第一等者先至几心伏定,第二等者从而登其背。直到第七等小得,登第六等之背,乃竖身直伸其尾向上,宛如小塔状”。还有教虫蚁,即训练虫蚁,使之听人调度,表演各式动用。《宋稗类钞》载曰:“又练细蚁黄黑两种,各有大者为之将领,插旗为号,一鼓对垒,再鼓交战,三鼓分兵,四鼓偃旗归穴。谓之蚂蚁角武。”

魔术表演,汉时叫“鱼龙曼衍”,其节目虽变幻无穷,但万变不离一个藏字,如藏人、藏舟、藏剑等,至于吞刀、吐火、吃针、取眼之类,也无非是藏;因而魔术又被称为“藏去之术”吕祖谦:《宋文鉴》卷二。宋元时期的魔术品目,刘筠《大酾赋》曰:有“吞刀璀璨,吐火荧煌,或歊气而为雾,或叱石而成羊。”蔡绦《铁围山丛谈》载曰:“元丰中,有艺人善藏舟,用数十人举置之,当场万众不见”,“上下莫不骇异”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当时临安有位叫杜姓七圣的魔术艺人,能当场“切人头下”,“少闲依元接上”,名曰“七圣法”《西湖老人繁胜录》。北方的辽朝,也流行魔术表演,张舜民《使北记》曰:“契丹上京有人忽见二牛驾赤犊出耳中,别有天地,花木繁茂,云兜玄国也”。所谓“兜玄国”,即魔术表演。

走索至迟在东汉已有之,“以大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比肩而不倾”高承:《事物纪原》卷九《高》。到了宋时,走索不仅“行于绳上”,而且能在“索上担水、索上走装神鬼”吴自牧:《梦粱录》卷二0《百戏伎艺》。有的艺人还将走索与踢弄表演结合,叫人触目惊心。司马光《走索》诗曰:“伎儿欲夸众,喜占街路交。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却行欠肤寸,倒挂连秋毫。”《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三《走索》。

上竿,又曰“寻撞”、“缘竿”,表演者在竿撞上表演双足倒挂、身子飞旋等惊险动作。《宣政杂录》载曰:宣和初年来居开封的“辽民”中,“有伎者,以数丈长竿系椅于杪,伎者坐椅上。少顷,下投于小棘坑内,无偏颇之失”。伎者边表演还边并念诗曰:“百尺午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东京梦华录》曰:“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彩服。殿前自有石镌柱窠,百戏入场,旋立其戏竿”。另据《宣和乙已奉使行程录》记载,在北方的辽朝及继之而起的金朝,也有“踏索”、“上竿”等杂技表演。

踢弄因表演时,一招一式总离不开踢与弄的动作而得名,常见的有踢瓶、踢磬、踢缸、踢钟、踢笔墨,以及弄碗、弄花钱、弄花棒鼓等。弄花棒鼓,《古杭杂记》载曰:“花棒鼓者,谓每举法事,则一僧三四棒鼓,轮流抛弄,诸妇女竞观之,以为乐。”

口技系模仿飞鸟、禽兽的吟叫声,当时叫“百禽鸣”。教坊乐人中有以此见长者,他们“效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民间口技名角则有姜阿得等。

水秋千之戏,始见于宋代。架秋千于船尾,表演者借助于秋千的悠动,使身体凌空腾起,飞跃入水,在空中还可以做出一些动作。《东京梦华录》载曰:宋徽宗“驾先幸池之临水殿赐燕群臣……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侯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宋代还常举行这一类跳水比赛,王珪《宫词》曰:“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2.歌舞戏曲流行朝野

宋代宫廷舞蹈主要有“队舞”。“队舞”的主体是宫廷舞队,并有“竹竿子”与“后行”。“竹竿子”又称参军色,相当于现在的报幕人,因手执竹竿而得名。队舞演出前,先由竹竿子向观众介绍节目内容,多用骈文,称“致语”;接着引导舞蹈队出场,称“勾队”。演出结束时,召唤舞蹈队再度出场,称“放队”或“遣队”,类似于谢幕。“后行”则是演出时伴奏的乐队。宋代队舞已出现角色分类,并加入歌唱、致词等,已出现向舞剧发展的趋势。如《勾南吕薄媚舞》为书生郑六与“狐狸精”任氏的爱情故事;《勾降黄龙舞》为名妓灼灼与裴质的恋爱悲剧;《五羊仙舞》为五仙骑羊降临羊城的神话。

宋代民间舞蹈发达,民间表演性的称“舞队”。民间“舞队”每遇节日则在街头演出,一边游行,一边表演。民间舞队所表演的节目,仅《武林旧事》所载,就达70种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如“旱龙船”系在陆地摹仿水中划龙船;“十斋郎”系讽刺卖官卖爵的腐败现象;“村田乐”表现农村的愉快劳动,范成大诗曰:“轻薄行歌过,颤狂社舞呈。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三《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舞鲍老”是滑稽舞,鲍老系滑稽角色,杨亿《傀儡》诗曰:“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陈师道:《后山诗话》引。另有“讶鼓”,《类说》引范正敏《遁斋闲话》曰:“王子谆初平熙河,教军士为讶鼓之戏,遂盛行于世。”《宣和遗事》曰:十二月预赏元宵时,“讶鼓通农,华灯竞起,五夜齐开”;元张可久《折桂令·幽居次韵》曲曰:“撺娄着小丫环,舞元宵讶鼓”。

此外,民间自娱性舞蹈主要有踏歌,系传袭唐代踏歌而来。即一面踏地打拍,一面欢唱舞蹈。南宋马远《踏歌图》,画中四位老农踏歌于山路上,画上有宋宁宗题诗,曰:“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此俗北方也有流传。王曾《王沂公行程录》曰:“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

戏剧包括傀儡戏、影戏、杂剧和南戏。傀儡戏即木偶戏,题材广泛,能表演情节复杂的历史故事,深受民间欢迎,并逐渐进入宫中,如宋理宗生辰时,曾招艺人卢逢春进宫表演傀儡戏《踢架儿》。周密:《武林旧事》卷一《圣节》。傀儡戏,根据艺人操纵木偶的方式及表演场地的不同,有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和水傀儡等品目。艺人以线牵提傀儡表演的叫“悬丝傀儡”;用木棍操纵傀儡动作的叫“杖头傀儡”;表演时爆炸火药以增强音响效果的叫“药发傀儡”;在船上或水上进行表演的叫“水傀儡”,杨侃《皇畿赋》曰:“浮泛傀儡之戏,雕刻鱼龙之质,应乐鼓舞,波出没。”吕祖谦:《宋文鉴》卷二。另有“肉傀儡”,以女童骑在大人肩上作各种舞蹈,约南宋时首创,《梦粱录》曰:“街市上有乐人三五为队,擎一二女童舞蹈,唱小词,专沿街赶趁。”宋元时期,傀儡戏表演的题材非常广泛,“凡傀儡敷衍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以敷衍故事为主,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都城临安有“大小全棚傀儡”名目共达70种,可见当时民间傀儡戏之盛行。

影戏,始于北宋初年,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载曰:“仁宗时,市人有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至今传焉。”南宋时,影人已发展成影戏,当时民间有专门从事雕镞皮影的行业——镞影戏,影人材料也由纸雕镂改为皮革镂刻,《梦粱录》曰:弄影戏者“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不致损坏”;“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以寓褒贬之意。吴自牧:《梦粱录》卷二0《百戏伎艺》。艺人在表演时,边讲唱故事内容,边摆弄“羊皮雕形”,透过灯光折射,在布幕投射出活动人影,“儿童喧呼,终夕不绝。”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当时有诗赞影戏曰:“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洪迈:《夷坚三志辛》卷三《普照明颠》。

木雕杂剧出现于北宋前期,由唐代参军戏发展而来,但情节已较复杂,通常有五个角色,即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杂剧分为艳段、正本、杂扮三部分,正本是其主体。艳段是正本演出之前的小段,又称焰段,意思是如火焰,易明易灭,相当简短。杂扮则是正本演出之后的小段,可取可舍,亦可单独表演。杂剧演出时有音乐伴奏,以锣鼓为拍节。宋时杂剧爱好者颇多,按照开封的习俗,每年从七月七日起上演《目连救母》杂剧,一直演到十五,“观者增倍”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到了元代,杂剧得以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一大批出色的戏剧家和《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一大批传世名作。元代杂剧的演出多以城市的勾栏、瓦舍为场所。元代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描写当时城市演出杂剧之二盛况曰:“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绿绿纸榜,不似那答儿闹嚷嚷人多”;“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全元散曲》,第31页。可见,当时杂剧演出颇受市民欢迎。

辽、金也有杂剧。据《辽史》记载,辽朝庆祝皇帝生辰及宴请宋朝使者时,席间均穿插演出杂剧。《辽史·乐志》。金代杂剧又称院本。所谓院指行院,有艺人、剧场、流动戏班等多种解释。金军伐宋,俘获大量杂剧艺人,这些艺人为金代杂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墓中出土的戏台模型,不仅戏台设备完善,而且末、旦、丑、净角色齐全,神态逼真。可见金代杂剧艺术已相当成熟。

南戏又称戏文,两宋之际兴起于南方温州等地农村,起初以村坊小曲演唱,结构简单,出场人物较少。太学生黄可道将南戏引入临安,以致“戏文盛行于都下”刘一法:《钱塘遗事》卷六《戏文诲淫》。南戏进入城市后,在杂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下逐渐完善,其演出体制与杂剧大体相同。它和杂剧并驾齐驱,标志着戏剧由萌芽走向成熟。

宋元时期的曲艺,主要有说唱,包括“说话”、“杂说”和“弹唱”。说话即讲故事,讲故事的艺人称“说话人”,系唐时的讲经变文演变而来。到宋时说论内容包罗万象,讲说经书称“说经”,讲说参禅悟道称“说参讲”,还有“小说”与“讲史”等。小说系讲说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事,一般篇幅较短,有说有唱,大多使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先以诗词或议论开头称“入话”,再讲一两个故事称“头回”,正文说唱毕,以诗词或议论收尾,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讲史系讲说历代兴废战争之事,一般篇幅较长,只说不唱,并有议论,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田舍即事》诗曰:“儿女相携看市优,纵横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真是愁。”《后村集》卷十。可见讲史在农村很受欢迎。金朝也有说话人,《金史》载曰:张仲轲出身“市井无赖”,曾“说传奇小说,杂以俳优诙谐语为业”。《金史·张仲轲传》。

杂说以机敏、诙谐的语言引人入胜。如“学乡谈”学说各地方言;“背商谜”,商指本人心口相商或与他人相商,琢磨如何出谜、猜谜;“说诨话”系滑稽诙谐语言表演,或说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或吟咏语含讥讽的歌诗。

弹唱艺术种类繁多,“小唱”声调重起轻落,“嘌唱”音调曲折柔曼,“叫声”摹仿各种叫声,“唱赚”兼容小唱等多种声腔,“合生”主要演唱诗词,即景演唱。而“乔合生”为乔装打扮,演出滑稽之事。演唱艺术以“诸宫调”、“鼓子词”与“陶真”最具代表性。诸宫调兼用多种宫调演唱长篇故事,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演唱时,用琵琶等弦乐伴奏,因而又称“掐弹词”。诸宫调在金朝同样深受人们喜爱,无名氏《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流传至今。

鼓子词说用散文,唱用韵文,使用同一曲调反复多次,以鼓伴唱,或写景或叙事。北宋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迄今仍存。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曰:“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陆游:《剑南诗稿》卷三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写的是农村盲艺人用鼓子词说唱东汉蔡邕故事。陶真以琵琶伴奏,演唱小说、平话,深受乡下人欢迎。《西湖老人繁胜录》曰:“听陶真,尽是村人。”

3.竞技博弈盛行上下

五代宋元时期比较流行的竞技娱乐活动有竞渡、弄潮、斗草、斗禽等。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吾道司天

    吾道司天

    以前有人为我落子,我认,今日之后的每一步我要自行无悔!
  • 拽皇后:天师皇后戏冷帝

    拽皇后:天师皇后戏冷帝

    不就是偷了爷爷的几张符,想要去收个怪物来显显自己上官世家的威名,也用不着这么狠,一下子将自己给扔到了怪异的时空吧?一醒来就有一个自称是‘朕’的怪异男子在疯狂的脱自己的衣服,说是要赶紧时间,赶紧将这周公之礼给行了。好歹也是皇后之尊,后宫主宰,怎么轮到这群妃子来作主教训自己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赐支曲

    赐支曲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知人生再见亦如歌如风。他在沧河遇刺后隐于市间,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一心要将他忘却的她;她在偏远的蜀地悬壶乡间,似乎寻到了内心的平静,却总有锁不住的记忆从心间逃逸而出;他是疏朗侠义的的羌族“闲”王子,路见不平带她穿越羌中险地。大汉和西羌间的一场战争将他们的命运纠缠在了一起。本书为《云中歌》的续写,构建了新的故事格局,以汉宣帝时的汉羌战争为背景,孟珏和云歌的重逢为主线,以骥昆,丙汐,刘贺,阿丽雅,霍曜,丽史,雕库等角色为辅线,描绘了汉羌两族儿女为了和宁,在爱情,亲情,战争,部族,阴谋间挣扎与拼搏的广袤画卷。
  • 真爱的证明

    真爱的证明

    “以前你总是笑,我就想将你弄哭;现在你总是哭,我就想将你弄笑……这个世界上要控制一个人我要设下天罗地网大大的局,只有你……轻易我就操控你的喜怒——这是世上最轻松、最大的成绩。我便为此着迷。”他终于说:“赵如如,我爱你。”她哭泣:“我已经没有自信了……就算这一刻你爱我,下一刻呢,明天、下个月、明年呢……你还会爱我吗?人心总在变动……孟铭泽,我害怕受伤。”
  • 益寿全书

    益寿全书

    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各地区、各民族益寿的经验和方法、集益寿资料、验方、益寿经验之大全。该书从人体基本知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到人体的衰老及寿命都作了详细的阐述。
  • 玉芙瑶

    玉芙瑶

    一念情生,至死不渝;一念情灭,逍遥自在。她死了两次,脱胎换骨,成了天庭一个弹奏玉芙瑶的小仙娥,无忧无虑,却感情迟钝。谁知,一向冷心冷面,心怀六界的玉泽上神,竟将她从紫微星宫调到净梵宫。她每天如履薄冰,一次贪杯,醒来后,却躺在玉泽上神的身边。那清俊无双的人竟带着邪魅道,“娘子,为夫昨晚的表现你可还满意?”她瞪着无辜灵动的双眸娇喝道,“小仙自问与上神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上神这般捉弄小仙,这下那群女神仙们的口水要把小仙淹死了。”而玉泽上神却又云淡风清地一笑,“娘子,你这是不认帐了么?”她惊悚得连忙摇头,用尽全力将玉泽上神踢到地上,向净梵宫外跑去。心想,她可不敢和上神相恋,赶快逃才为上策。
  • 异能王之天上人间

    异能王之天上人间

    传说中有一个与人类世界相交的世界名字叫异能界在这的人都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普通人将这种力量称之为异能,将这些人叫做异能者。一个平凡的少年在一场打架中获得了异能,而我则看到了他,我将他的经历写在了这本书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少年的历程。
  • 绝色玄灵师:纨绔大小姐

    绝色玄灵师:纨绔大小姐

    作为26世纪神的最后遗产,萧岚烟一直过着衣食不愁的滋润日子,却不想在一次历练中居然被一道闪电电死,还穿越到晋国摄政王府中成为了第一废物。嘁,废物?一个封印甩过去让你永远动不了信不信?花痴?分分钟把晋国中少女的全民偶像,她的渣男未婚夫甩的远远的,还一脸嫌弃地甩他一堆银票,把人家气的吐血。只是……那个因为一场交易而宿在她灵境内的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突然多出来的高大上身份又是什么鬼?她有点方怎么破?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