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000000001

第1章 明代诏敕的类型(1)

——以明初外交诏敕为例

万明

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布告文书,统称为诏令,宋人编辑有《唐大诏令集》和《宋大诏令集》,可为例证。诏令也称诏敕,明代诏令文书中最常用的是诏与敕两种类型,行用最多的是诏。诏令文书的史料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是我们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也是研究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遗憾的是,迄今鲜见对于明代诏令文书的专门研究,关于诏令类型的探讨尚属阙如。外交诏令文书是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有关外交事务的布告文书,是诏令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一切对外关系大事、要事、相关法律命令、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都是以皇帝名义,以诏令文书来颁布处理的。中外史籍中所见明太祖外交诏令,涉及的种类有诏、敕、谕、制、册、书、诰、祭文、祝文等,几乎囊括了明代诏令文书的全部种类,也大体上反映了各类诏令在明初外交上的使用和传达情况。故在此以外交诏令为例,撰文略述之。

一、诏敕的源流

在中国古代,诏令文书的起源很早。《尚书》表明,根据不同的功用,古代文书的形式有誓、诰、祝、命等。秦统一六国之后,“皇帝御寓,其言也神,渊嘿黼康,而响盈四表”。当时“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制”和“诏”遂成为皇帝所颁命令的专称。汉代的诏令文书进一步发展完善。东汉蔡邕的《独断》和南朝梁时刘勰《文心雕龙·诏策》里,均对诏令的名称特点有所论述。《独断》记载: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对于名目类型的划分和变化,后者更为详细。但是所谓“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也就是说汉朝皇帝的御用文书分为策书、制书、诏书、戒敕四类,这一概括是没有变化的。此后,皇帝的下行公文的文体历代相沿,出现各种名目,唐朝有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7种形式。《宋大诏令集》收集有制、诏、赦、德音、册文、敕书、御札、批答等类。北方民族建立的金朝,皇帝颁发的诏令文书有多种名目:诏、制、册、敕、谕、诰、令、旨、口宣、祝文、祭文、铁券文等,已形成更为复杂的分类。元朝的版图辽阔,适应多民族国家的统治需要,颁发的诏敕不仅有蒙文,也有汉文,并有诏书、圣旨、玺书、册文、宣命、制书、敕书等多种名目。主要的有四种:诏书、圣旨(玺书)、册文和宣敕(或制敕)。其中,诏书与圣旨是比较重要的两种形式。发展到明代,诏令文书在继承历代的基础上,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根据《明太祖御制文集》(下面简称《御制文集》),可以大致了解明代诏令文书的种类有以下8种:诏、制、诰、书、敕、敕命、祝文、祭文。实际上,正如陈高华先生指出的,《文集》中所收的诏令是明太祖所亲撰,包括的种类并不完全。鉴于外交诏令是诏令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应用于外交方面的诏令文书,基本上涵盖了诏敕的所有种类,为我们了解明初诏敕的使用与发布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下面以外交诏令为例,结合明代有关文体的两部专门着述,对于明代诏敕的类型进行初步考察。

二、所见外交诏令文书的类型

关于古代文体的专着,主要有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明代,又出现了论述文体的集大成专着: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二书虽然不及《文心雕龙》那样着名,但是却在文体类型上反映出发展到明代以后,文体伴随时代发展而丰富演变的轨迹。《文章辨体》五十卷,外集五卷,编辑者吴讷采集了古代至明初诗文,分体编录,反映了前代至明初文体的发展变化情形,包含了59类;《文体明辨》的作者徐师曾,他的《文体明辨》反映了晚明文体的发展演变情形,包括了127类。文体的发展变化,有着时代的印记。二书的《序说》,言简意赅,考论了诏令文书各种类型的性质及其流变,对于明代诏令文书类型的了解很有帮助。下面结合明人的阐述,不避繁复,逐一举证明太祖外交诏令的各种类型,探求明代外交诏令文书的源流、存在形态及其特征。

(一)玺书

玺,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之印,名玉玺。玺书是加盖皇帝印玺的文书。明代文体专着《文章辨体序说》中说:古代玺书是尊卑共用的,“至秦汉,臣下始避其称。汉初有三玺,天子用玉玺以封,故曰玺书”。这就是说,作为帝王专用的玺书产生于秦汉以后,汉代天子之书以玉玺加封,故有了玺书之称,为后世所沿袭。徐师曾亦云:“天子之书,用玺以封,故曰玺书,又曰赐书。唐以后独称曰书,亦玺书之类也。”他说明后世天子之书,具有玺书的性质。对于玺书的特点,吴讷曾评论:“夫制、诏、玺书皆曰王言,然书之文,尤觉陈义委曲,命辞恳到者,盖书中能尽褒劝警饬之意也。”明代玺书,正是继承前朝王言而来,与古代玺书属于相同的系统,代表王言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以皇帝本人名义发出的给予外国国王的书信。明朝初年,明太祖发出的对外交往第一通文书,就是玺书,也即国书。这通玺书的发出,说明明太祖对于高丽关系的重视和两国交往的隆重开端。

《明太祖实录》(下面简称《明实录》)载,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帝“遣符宝郎偰斯奉玺书赐高丽国王王颛”。这一玺书全文保存在《高丽史》中,书曰:

大明皇帝致书高丽国王:自有宋失御,天绝其祀,元非我类,天命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陨绝其命。华夷扰乱十有八年,当群雄初起时,朕为淮右布衣。忽暴兵疾至,误入其中。见其无成,忧惧弗宁。荷天之灵,授以文武,东渡江左,习誊民之道十有四年。其间西平汉王陈友谅,东缚吴王于姑苏,南平闽粤,戡定八蕃,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今年正月,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惟四夷未报,故修书遣使涉海洋入高丽报王知之。昔我中国之君与高丽壤地相接,其王或臣或宾,盖慕中国之风,为安生灵而已。天监其德,岂不永王高丽也哉。朕虽德不及中国古先哲王,使四夷怀之,然不可不使天下周知。

这通玺书,是明朝开国以后发给外国的第一通外交文书,全文保存在《高丽史》中。《明实录》中也保存有这通玺书,各别语句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不同之处,是《明实录》书前缺“大明皇帝致书高丽国王”,即没有收入玺书的起首句。

从中外文献中留存的这通玺书,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玺书是专门文书,作为皇帝亲自发出的书信,并不颁给天下公布,是颁发给某国国王的国书,属于专用类文书。明初的玺书保留了古代玺书的特点,是玺书的规范写法与明初沿袭对外交往习俗相结合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明代对外文书的初期面貌。

(二)诏书

诏,即诏书,是皇帝颁发的文告。明人吴讷论述了诏的渊源:“按三代王言,见于《书》者有三:曰诰、曰誓、曰命。至秦改之曰诏,历代因之。”徐师曾则说明诏就是文告:“夫诏者,昭也,告也。”《明太祖御制文集》首列《诏》,说明诏书在明朝诏令文书中的首要地位。

根据《明会典·开读仪》所记:

朝廷颁命四方,有诏书,有赦书,有敕符、丹符,有制谕、手诏。诏赦先于阙廷宣读,然后颁行。敕符等项,则使者赍付所授官员,秘不敢发。开读、迎接仪各不同。

也说明了在对外颁发的诏令文书中,诏书是在第一位的。

上文已经述及,秦时皇帝御用文书是“制诏”,根据《独断》的记载,汉代诏令文书的类型划分中,诏书是排在第三,并不是在第一类,排在前列的是策书和制书。策(册)书在前列这种情形相延至唐未改,宋朝是“制”排在最前列。由此可见,明代的变化是明显的,这种变化至少在元代已经形成。

一般来说,举凡重大事件发生,都要诏告天下,是一种广泛行用的文书性质。从公告的意义来说,这是广义的诏书。明代诏书用途颇广,也存在并不广而告之的诏书,或者可以称为狭义的诏书,即为专门的人或事颁发的诏书,这种实例相当多。

徐师曾还说明,诏的文体虽一,而写作方法具有多元的特色:“古之诏词,皆用散文,故能深厚尔雅,感动乎人。六朝而下,文尚偶俪,而诏亦用之,然非独用于诏也。后代渐复古文,而专以四六施诸诏、诰、制、敕、表、笺、简、启等类,则失之矣。然亦有用散文者,不可谓古法尽废也。”明代诏书在对外关系上的采用,也的确具有多元的形式,成为其基本的特色。

明代外交诏书的颁发,始自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帝遣知府易济颁诏于安南。诏曰: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尊安,四方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自元政失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四方遐远,信好不通。朕肇基江左,扫群雄,定华夏,臣民推戴,已主中国。建国号曰大明,改元洪武。顷者克平元都,疆宇大同,已承正统,方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惟尔四夷君长酋帅等遐远未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从内容来看,这一诏书是明太祖在建立明朝以后,对外发布的通告性的诏书。一般来说,汉代以后诏书的形成往往分为三部分,一是臣子之奏,然后是诏书本文,最后是诏书下行于内外各官署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明代的诏书只有本文,这是明代诏书的一个基本特点,省去了奏事原文和诏书下行于内外各官署文,直书其事,既简洁,又清楚。这是元朝诏令文书特点的继承。明代诏书,由明太祖开创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起始语,从而有别于元朝的“上天眷命”。元朝诏书的起始语,用的是“上天眷命”,而明太祖改为“奉天承运”。《实录》载:

上以元时诏书首语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谓天之眷佑人君,故能若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命易为“奉天承运”,庶见人主奉天命,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这一诏书的起始句式,为清朝所沿袭,在中国行用了500多年。但是从上述诏书我们了解到的是,当时还没有行用。诏书最后,采用了“故兹诏示,想宜知悉”的语句,是为诏书的典型结尾形式。从下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明代诏书并不都以这种典型形式出现,而且往往以没有典型语句出现为常态。值得注意的是,颁发给外国的诏书,加盖了皇帝玉玺,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玺书。

一般而言,诏书是布告天下的,具有公告的性质,属于通行文书一类。但是在专门颁给一国的情形下,也具有专门文书的性质。所见明代诏书中有大量属于后一种情形。如果说前一类文书属于广义的诏书,那么后一类文书就是狭义的诏书。

(三)册封诏

册,源于周代的策命。《周礼》云:“凡命诸侯及公卿、大夫,则策命之。”发展至汉代,策书是汉代天子所下四大诏令文书之一。根据吴讷所述,“汉承秦制,有曰策书,以封拜诸侯王公”;又曰:唐代王言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则用之”。他以为:“盖册、策二字通用,至唐宋后不用竹简,以金玉为册,故专谓之册也。若其文辞体制,则相祖述云。”徐师曾进一步申述了册书的由来,引述《说文解字》云:“册,符命也”,说明本字作“策”,汉代“惟用木简,故其字作策”;到唐代以后,“逮下之制有六,其三日册,字始作册”。重要的是,他指出了册书的流变:“又按古者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后世则郊祀、祭享、称尊、加谥、寓哀之属,亦皆用之,故其文渐繁。今汇而辨之,其目凡十有一……”又曰:“今制,郊祀、立后、立储、封王、封妃,亦皆用册;而玉、金、银、铜之制,各有等差,盖自古迄今,王言之所不可阙者也。”他指出了明代册书的广泛应用。

明代册封以诏书的形式,即是古代用法的延续,又有所变通,或者说发展。现举例如下。

封占城国王诏

皇帝诏曰:咨尔占城国王,素处海邦,奠居南服。自乃祖父,世笃忠贞,向慕中朝,恪守臣节。今朕肇承大统,抚驭万方,欲率土之成宁,尝驰书而往报。而尔能畏天命,知尊中国,即遣使称臣,来贡方物,思法前人之训,以安一境之民。眷尔忠诚,良可嘉尚。是用遣官赍印,仍封尔为占城国王。于戏!以内制外,朕方一视同仁;以小事大,尔尚慎终如始,永为藩辅,益勉令名。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在这里,明朝采用的是诏书的形式来颁发册封,由此形成用途宽泛的诏书之一种。至于封诏之外,还有专门的诰文,下面将谈到。

(四)制书

吴讷云:“汉承秦制,有曰策书,以封拜诸侯王公;有曰制书,用载制度之文……迨乎唐世,王言之体曰制者,大赏罚、大除授用之……宋承唐制,其曰制者,以拜三公三省等职。辞必四六,以便宣读于庭。”徐师曾追溯渊源更为详细,云:“按颜师古云:天子之言,一曰制书,谓为制度之命也。蔡邕云:其文曰制,诰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此汉之制也。唐世,大赏罚、虑囚及大除授,则用制书,或褒嘉赞劳,别有慰劳制书,余皆用敕,中书省掌之。宋承唐制,用以拜三公、三省等官,而罢免大臣亦用之。其词宣读于庭,皆用俪语,故有敷告在庭、敷告有位、敷告万邦、诞扬休命、诞扬丕号等语。其余庶职,则但用诰而已。是以以制命官,盖唐宋之制也。”明代沿袭了唐宋制书这一文体,但是却已不像唐宋那样用法严格,制书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而且应用不多。今所见明代制书用于册封外国国王一例,举于下。

册辛祸为国王制

制曰:尔高丽地有三韩,生齿且庶。国祖朝鲜,七来遐矣。典章文物岂同诸夷。今者臣服六宾,愿遵声教,奏袭如前。然继世之道,列圣相承,薄海内外,凡诸有众德、被无疵,古先哲王所以嘉尚,由是茅土奠安,袭封累世。尔王祸自国王王颛逝后,幼守基邦,今几年矣。尔方束发,智可临民。朕命吏部如敕召中书精笔朕言,钦天命尔,尔弗感礼违,仍前高丽无大小,授必土穹,当斯要任,岂不阙位,艰哉。自袭之后,母逸豫以怠政,母由猎以殃民。洁祀境内以格神明,精丞尝之若奉。尔祖考循朕之训,福寿三韩永矣。尔其敬哉。

同类推荐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外交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热门推荐
  • 独道九霄

    独道九霄

    一剑苍穹亘古伤,天涯沦落任沧桑。这是起始于沧海界的故事,讲述的是兄弟二人踏入他乡,在乱世之中残存,随后哥哥的离去使得他更是无依无靠,开始只身一人修仙法,夺机缘,踏苍穹的故事。
  • 都市伯爵

    都市伯爵

    ……我是一个吸血鬼,这是属于我的故事……
  • 莲台空梦

    莲台空梦

    大唐初年,妖魔纵横,百鬼出世,出道不凡的孟醒携手众仙,降妖除魔,开创盛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谁能穿破迷雾,追寻亘古的真理?谁能抵抗诱惑,坚持千年的信仰?一场盛世空梦,不敌你一眼万年!
  • 鬼伏灯

    鬼伏灯

    一卷来自古国的神秘骨简,一段扑朔迷离的家族宿命,当年那个盗墓贼在墓穴中打开的最后一道石阶究竟通往何处?他打开的,是通往神国的圣途,还是堕入地狱的死亡之门?神秘骨简,山海诡画,南疆蛊术,神国密藏,都市【尸守】…………所谁能告诉我,藏在我身体里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千年的轮回究竟在守护着什么?
  • 灵忆诡计

    灵忆诡计

    人死后灵魂归向何处,不是天堂或地狱。灵魂是整个人生存,存在的核心,它像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操作中心,我的世界里称之为人体的内核。我们负责回收内核将其格式化后寻找新的宿体,宿体包括任何有生命的机体,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又诞生了。不管哪个世界,一旦生产变成批量流水线,那么一定会有例外存在。故事的开始便是因为内核流水线上的一个失误所引发的蝴蝶效应,究竟是穿越还是前世的记忆,是失误还是蓄谋,种种超越科技认知的事件,主人公几经周折才发现终点不过是起点的诱因。
  • 通天战仙

    通天战仙

    我悟性逆天,我如战神再生,修仙路上披荆斩棘,我必通天。
  • 时空枢纽之王者归来

    时空枢纽之王者归来

    凯瑞甘:我即是虫群,大军灰飞烟灭,世界在我脚下燃烧。终于,我要在这颗行星上完成我的复仇,因为我是刀锋女王!伊利丹:我被囚禁了一万年,又被逐出了自己的故乡!现在,你们竟敢闯进我的领地?!真是自寻死路!!!泰瑞尔:你无权审判我!我,即是正义!裂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2030年11月5日,暴雪嘉年华发布会上,暴雪经典游戏CG画面逐一闪过,也就在这一天,暴雪宣布,经过十年开发,新的游戏大作时空枢纽即将问世,虚拟头盔,游戏仓式的高沉浸式游戏体验出现,虚拟游戏进入新纪元。昔日的天才电竞王者雷昊,消失五年后归来,虽已身患残疾,家庭也出重大变故,但雷昊相信只要自己大脑双手健在,那他就决不是一头没牙的狼。
  • 武玄炎天

    武玄炎天

    修炼一途,本是逆天而为,与人斗,于天斗。一位来自天玄世家少年,逐渐踏上巅峰,演绎无敌的传说。
  • 武戟天下

    武戟天下

    地球上的孤儿,李轩逸李大学生,因为在网吧打英雄联盟,最后因为踢到了插板电源,居然离奇的穿越到了天域大陆。而且巧合的是,被穿越的人也叫李轩逸。看我们的大学生如何在异界修炼神功,成为异界主宰。
  • 和友人新居园上

    和友人新居园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