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2200000046

第46章 附录

陈已到了习惯上该结婚的年龄,她父亲为她物色了一个青年,她得知后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求知欲望和独立生活的追求同对父亲尽孝的思想发生了痛苦的冲突。

——陈鸡泽《陈衡哲传略》

陈衡哲传略

陈鸡泽 译

〔译者前言〕今年是我二姊陈衡哲(1890—1976)诞生100周年,她于1976年1月7日在上海逝世,终年86岁。生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历届委员。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中华民国人物传记词典》(Bioq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有“陈衡哲”条(见该词典第一卷第183—187页)。大约1961年前,衡哲曾示我她用英文写的自传前几章,这篇辞条完全可能大量采用这自传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它对陈衡哲生平的陈述是符合事实的,对她的评论也属公允的,可供研究她的人参考。特译出以纪念她的百年冥寿。对原文中的个别疏漏和谬误,在译文中作了修订补充和说明。

陈衡哲(1890年7月12日—1976年1月7日)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任教。她是胡适早年的合作者,用白话文写短篇小说和诗。她还在很多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创办了《独立评论》。她和任鸿隽(叔永)结婚。1949年在上海定居。

她原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常州。祖父陈钟英(槐庭),父陈韬(季略)都做过地方官员,也都是知名学者和诗人。陈韬的母亲(赵氏——译者注)和他的夫人庄曜孚(宦史)都是有造诣的画家。陈衡哲就在这样一个有学术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内成长。她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和四个妹妹。

陈衡哲1903年初次离家时才十三岁,此后七年里她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她的三舅父庄蕴宽(思缄)对她影响很大。庄的家族是常州一个望族,有着悠久的学术和社会工作传统。他精通国学,其探索精神促使他研究西方科学和文化,并对之备极推崇。他将两种妇女作对比,即那些离开祖国来中国服务的受教育的西方妇女和处于从属地位的中国妇女,他认为前者应是衡哲的榜样。庄思缄有一种理论,认为有三种人: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一种满足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一种对自己的遭遇忿恨但无能为力。他预言陈衡哲会成为第一种人。他告诉她,要做一个自由人必须有知识,不仅要有中国的传统知识,还要进新式学校以便求得西方的知识。他强调:年轻一代人,必须力求比老一代人更多地了解世界。她听了舅舅这番话,产生了学习和独立的愿望。

1911年之前,当她父亲被派到四川任官职时,父母知道陈衡哲有接受现代教育的抱负,同意她跟着在广东的舅舅庄思缄生活。可惜她还太小,不能进入那里仅有的一个接受女学生的新式学校,这是一个医科学校。舅舅只好亲自教她读报、读杂志、读新式课本。他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她算术。她从舅舅谈话中还学到很多包括从科学到道德行为的各种观念。庄思缄后来调到广西南部廉州做新军的官员。他虽然忙,却没有忽略对甥女的教导。但家庭教育只能是权宜之计,因此当她舅母回江苏探亲时,就把她带到上海进学校。他们送她去的学校是庄的朋友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学。不巧蔡离开了上海,这所开展女子教育的先驱学校关闭了。陈衡哲转到新办的另一所学校,上了三年学。这所学校水平低,她只学了一些英文,其他学得很少。

陈已到了习惯上该结婚的年龄,她父亲为她物色了一个青年,她得知后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求知欲望和独立生活的追求同对父亲尽孝的思想发生了痛苦的冲突。最后,她得到父亲的许可,退了婚约。1912年当她仍为自己反抗父亲这一行为而感到不快时,经济上的困难和对所读的那所上海学校的不满使她离开上海。她从上海到苏州附近的一个小城(常熟——译者注)大姑母家。比她父亲大二十岁的大姑母(名陈德懿——译者注)是一个非凡的女性。她身体健壮,精神饱满,整天忙家务之后,晚上还读书到清晨三点,六时起床服侍公婆,她是一位好书法家,一个主持大家庭极有效率的主妇,做一手好菜,熟悉中国诗词、历史和传统医药。但由于丈夫和儿子们都吸鸦片,家庭生活不愉快。她钟爱陈衡哲,坚强的姑母鼓舞了失望中的侄女。1914年春,她在一个朋友的家馆里为陈衡哲找到一份教学工作。

1914年夏,清华学校在上海举行招生考试。当时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它的学生将由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保送赴美深造。这是第一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竞争。姑母的鼓励促使陈参加并通过了考试。庄思缄那时在北京,见报上消息十分高兴,没等她来信就去信祝贺她,表示对她的信任和为她骄傲。

1914年陈衡哲乘船到了美国。这年她在纽约Poughkeepsic一所名为Putnam Hall的女子学校学习,准备进瓦沙(Vassar)大学。1915年秋她进了瓦沙大学一年级,用的名字是:Sophia Hung-che Chen(莎菲·陈衡哲——译者注);她是这年获准入学的两个中国女生之一。她不久就愉快地完全适应了学院生活,学习进步快。随即以历史为主系,指导她的是两位能力强的教授:历史系教主任Lucy M·Salmon和欧洲史系教授Eloise Ellery。

1916年夏,她到了纽约州的Ithaca度假。在那里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任鸿隽(叔永),那时他刚从康乃尔大学毕业并将开始在哥伦比亚做研究生。从那以后,两人就经常通讯。当时,任和另一中国留学生胡适是《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他们约陈撰稿。在通讯中,他们三人经常讨论胡适的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文字表达工具。陈赞同这个想法,她的第一篇创作标题为《一日》的散文就发表在季报上。这篇半文半白的散文生动地构思了大学的一天生活。此后,她又用白话文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和诗登在《新青年》上,这是一本鼓吹革新中国文学的杂志。

在陈衡哲毕业的1919年,她被选为φβκ会员并获得可到芝加哥大学当研究生的瓦沙奖学金。1920年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但是她不满意芝加哥的强调课堂讲授甚于独立研究的做法。

1920年秋,陈回到中国,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那时胡适在该校任哲学教授。她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获得这样荣誉的妇女。1919年的“五四运动”动摇了很多旧的思想方法,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杂志为中国读者引进了西方关于政治、文学等理论。对于中国知识分子,那是一个激荡的时期。陈衡哲为很多杂志写作,诸如《新青年》《努力周报》《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现代评论》,她也向一些重要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

1920年,她和任鸿隽结婚。两年后任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她辞去了北大教授职务和丈夫到了上海。1924年至1925年,她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西洋史,当时任鸿隽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以后,她放弃了教学工作,从事于家务和写作,但1930年她曾回到北京大学讲授西洋史一年。

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陈衡哲对国民政府没有解决的大量社会问题就很关切。对于诸如教育、青年和妇女的地位等话题,她作了尖锐、有时是很愤怒的批评。她的文章在《独立评论》上发表,而她是这个有很高地位的杂志的创办者和编辑之一。她为中国读者写了《西洋史》和《文艺复兴史》。评论者赞扬她运用便于她同胞领会的方式叙述西方文化的能力。她的《西洋史》于1926年出版,1932年出了新版,两版都印了多次。

陈衡哲也是把中国介绍给西方世界的能手。作为太平洋学会的中国理事会代表,她出席过几次该学会的会议——1927年在檀香山,1929年在日本京都,1931年在杭州,1933年在加拿大Banff。而1929年在日本召开的太平洋学会期间,中国代表团计划出版一本书以增进西方对当代中国文化的了解。陈衡哲编辑了《中国文化论文集》(Symposium of China Culture)。该书1931年由太平洋学会中国理事会在上海出版。在她写的一章里,陈衡哲提倡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要采取合理而有选择的步骤。虽然她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但她希望这些改革能够通过明智而负责的领导进行,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在1933年太平洋学会的加拿大会议后,她重访美国,这是她1920年离开后第一次再到美国。瓦沙学校领导和学生对她的热烈欢迎使她激动,由于汽车时代造成美国生活的变化也使她惊奇。她在加拿大和美国共逗留了三个月,10月底回到中国。

1935年任鸿隽被任命为国立四川大学校长。这年12月,全家到了成都,只有大女儿以都留在北京上学。这是一个沉闷的冬天,天气寒冷潮湿,屋子又透风,她病了。民国以来,四川被地方军阀统治着,四川的贫困和社会落后使她震惊。她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地方的政治和社会作了摧毁性但善意的批评。这些文章引起四川报刊对她人身攻击的风暴。1936年7月,她离开了充满不友好气氛的成都回到已安家多年的北京,任鸿隽则仍留四川。虽然在报刊对她展开攻击之前已决定离川,但离川的时机则可能受其影响。

1936年她回北京后,就留在那里直到次年夏天中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她带了孩子们到上海,任鸿隽在那里和他们会合。1939—1941年,他们住在昆明,那时任鸿隽在昆明任中央研究院秘书长。1941年11月,陈衡哲带了第二第三两个孩子到香港,准备让他们就学。同年12月,香港被日本侵占,她同在重庆的丈夫和在美国留学的大女儿失去联系,直到1942年6月,她才同她次女和儿子逃出香港,并由旱路到中国西部。战争的其余岁月,她住在重庆。她看到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大范围的经济崩溃,以及官员和商人的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1945年以后的困难局势,使她进一步疏远国民党统治,以致1949年共产党胜利后她决定留在大陆。

陈衡哲这一代受过教育的妇女亲眼看到中国的巨变,包括由帝制到民国的转变,和妇女们由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到积极参与国家的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的变化。她是那部分妇女的杰出代表;她们的成就丰富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和大多数同时代人一样,她是对中国在现代世界上的积弱地位感到耻辱的民族主义者。但她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她对世界历史的知识相结合,使她能站在较高的位置来观察国家的问题和国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生活在一个变动而不安定的时代,她欢迎使中国人民能从贫困、愚昧和独裁的政治与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变革。和其他开明知识分子一道,她告诫国民党领导人,在中国要避免激烈的革命,就必须作根本性的改革。她的努力失败了,而战争时期和战后时期的经验促使她确信中国需要从根本上与传统的社会模式决裂。她接受了1949年后的新秩序,但此后不再有公开的言论。

政治和历史之外,陈衡哲写得很少。不过,1928年出版了一本她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1938年出版了一本《衡哲散文集》。她的小说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观点,但因她不熟悉学术界以外的中国生活而有局限。她虽然对穷苦人和弱者怀着自然的同情心,但她的创造缺乏来自直接观察和个人体验的力量。不过,在早一代的现代作家中,她能从自传材料中超脱出来,以较广阔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社会,在这方面,她是独一无二的。此外,作为胡适的早年合作者,她应该被列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同类推荐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黄裙子,绿帕子”“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一天就是一辈子”“小扇轻摇的时光”“有美一朵,向晚生香”“风过林梢”“当华美的叶片落尽”“花都开好了”等六辑,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书中文章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热门推荐
  • 遇虎逢龙

    遇虎逢龙

    人们常说,细览人间三千年,最勇还数是公孙!后来又有好事者在下面加了一句——霸王已从昨日去,公孙之后问寒龙!很多年前,顾寒龙上韩山讲道理,打得那些自诩为天才的世家子弟抱头鼠窜。很多年后,顾寒龙的儿子手持一纸婚约再上韩山讲道理,这一次又会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啦?遇虎逢龙,说战便战;豪杰草芥,当死即死!三尊、九姓、十六世家的天之骄子们齐聚韩山,他们都在韩山等顾寒龙的儿子,他们要为他们的父辈们报仇雪恨!但是啊!他们不知道,顾寒龙的儿子这一次上韩山不是来退婚的,是来打脸的!
  • 霸道少爷的萌宠妻

    霸道少爷的萌宠妻

    她是一个被四个哥哥宠爱的小公主,四个哥哥对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有我自己的梦想,我才不要听你们的安排,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 你的生活可以很禅(上)

    你的生活可以很禅(上)

    无杂念,内心不乱才能禅定。禅定者,能放弃外界色相诱惑,超然物外,保持一颗安定的心,才找到真实的自我。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安定,就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因为禅定给智慧提供了孕育的空间。
  • 闲中今古录摘抄

    闲中今古录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异怪谈档案

    诡异怪谈档案

    自从我在乱葬岗上捡到一个古怪吊坠后。怪事便接连发生。比如,一起读了一个多学期的同学竟然是个鬼,众目睽睽之下向校花表白的同学竟然没来由地断了头颅,还有,奇怪的梦,诡异的枯井,闹鬼的宿舍,女鬼夜泣,鬼王出巡,夜叉上身……太太可怕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些恐怖的事件。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这个世界真的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是真实存在的吗?
  • 砍头的刀

    砍头的刀

    不问爱不爱,不问恨不恨。只问己心。心只问:“刀,斩不斩?”刀只答:“斩!”这是一个少年与刀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慢慢慢的道来。
  • 罗汉传

    罗汉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凌天踏歌行

    凌天踏歌行

    少年凌天,一腔热血,身怀凌天梦,欲屹立天之巅。横推四方敌,辉煌踏歌行。终成一代强者,问鼎苍天!
  • 神奇的三叶草

    神奇的三叶草

    三叶草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可是却被魔龙王抢先一步,我还有我的朋友被带进了这个黑洞里,我和皇家守卫冲出了黑洞,可是到了时空之城后,地面一片狼藉,我想;我们来得太迟了。
  • 非你不可:邪王绝宠妻

    非你不可:邪王绝宠妻

    她是和亲的皇妃,却在抵达天玄国之日被指婚给摄政王——君天羽。天玄国的用意她又怎会不知,无非是想要侮辱她罢了,殊不知她本就无意关心自己所嫁之人是谁,只要她的义父和师尊可以安然无恙,只要她在乎的人可以平安无事就好。她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任何人,可是为何自己所嫁的人却屡屡招惹自己,非要将自己惹怒不可呢!她是他见过最能忍的人,亦是最让他心疼的人。从最初的厌恶到最后的相知相许,她早已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存在。爱上她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独善其身。如果只有天下大统才可以保护她,不让她受伤,那么他就为其争那天下。待到天下归一之际,带她遨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