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7800000015

第15章 生活习俗的变迁(6)

据老人们说,解放以前他们没有鞋穿,多数喜欢打赤脚,即使穿也是穿自己编的茅草鞋。解放初,由于穷很少能穿上鞋,冬天小孩也都是打着赤脚去上学。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当地人多数是穿一种叫“轮胎胶鞋”,是用废旧轮胎皮做成的鞋,比较结实,6毛钱一双。穿布鞋都还是很少,只有少数家境比较好的人才能穿得起布鞋和“北京鞋”(一种塑料底的布面鞋)。改革开放后的几年,大家都喜欢穿便宜耐用的“解放鞋”了和“北京鞋”。直到1978年底才穿上皮鞋,当时卖22元一双。80年代人们流行穿一种叫“三接头”的皮鞋。

现在平西的年轻人穿衣服花样翻新,西装、牛仔裤、女性的吊带装、露脐装等等。街上流行什么,这帮小青年就穿什么。鞋的品种样式也很多,拖鞋、凉鞋、布鞋、“波鞋”(运动鞋)、皮鞋、女士高跟鞋、“火箭鞋”等等,人们追求样式新颖别致,追求时尚个性。只有老一辈的平西人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穿着风格。

(三)居住方式:“住”的变迁

1、老式民居

平西传统的住房形式是大屋,也叫厅底。一个大户建有一个厅底。厅底的核心之处在于它设有自己这个大户祖宗的神位。一般,他们的厅底会建成“三进二廊”、“五进二廊”、“三进一廊”或者“两进两廊”等形式。越是大户的或者越有钱的人家,“进”数越多。这里的“进”其实就是厅的意思。“三进二廊”是比较常有的形式。现存的大屋一般是用青砖砌墙,木构梁架,小瓦盖顶。“进”与“进”之间为露天的庭院。最后一进正中为厅堂,是主家待客、就餐、祭祀用的,左右两侧为卧室兼储藏室。中间一进为堂屋,两侧也是卧室兼储藏室。两侧的“廊”用作厨房、猪圈、牛栏等等。

传统的平西人居住的都是青砖房,因为青砖可以抗盐碱。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一栋房相当的辛苦,如果家里人自己烧砖,必须找亲朋好友帮忙,挖窖,制砖坯,然后把晒干的砖坯码在窖里,因为那时没钱买煤,所以用柴草烧,为了烧砖必须提前一年来储备柴草。基本上,一块青砖需要1斤8两至少2斤的干草才能烧好。烧砖时,把窖封好,然后在火道里塞满柴草,点燃,一般要烧上7、8天,把砖坯烧得通红,就挑水来向窖里灌水,泡过水的砖就变成了青砖。一窖才刚刚能烧7千至一万块砖,而要建一栋房子至少要十万块砖,所以其辛苦可想而知了。

当时如果自己不烧砖,也可以去到上窖(窖头)去买砖,不过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只能用船运,一天只能挑8担。当时没有水泥,用一种称为“吉水糖浆”的东西代替,所谓“吉水糖浆”用甘蔗榨出来而未过滤的汁,拌上石灰和沙子而成。

解放前后,平西的老房子还是青砖瓦房,也有极少建新房。建不起房子的农民则要住泥土房。当时一个大家庭住在同一个院子,每个院子三进房居多,最多可达五进房。政府建的搬迁房都是两进房,前几年,平西人在原有房的基础上都加盖了房子,多则8层,一般为4、5层。

过去平西人建房子很讲究,过程纷繁复杂:首先要立方向。比如,如果当年“东西大利”则需建面东座西的房子,如果“南北大利”则需建面南背北的房子,如果方向不符,则需要等一年再建。建房子必须请风水先生看地形、选日子,也就是选黄道吉日挖地基。砌墙也要选日子,砌角用砖搭成“L”状的四个角,砌角的时候要烧阳纸(纸钱),放阴钱(原先用古钱币,现在也用硬币),用对砖压好。墙砌到一米左右装窗框,砌门头。要在窗口和门口挂红,一般是3尺6或6尺6长的红布,把柏树叶(取长青之意)、香葱(取发家、发财之意)、利市用红头绳系在两头,挂在门口和窗口。

墙砌到了一定高度,就要上梁。上梁也要挂红到大梁中间,放鞭炮,并道四句,如:“吉时吉日挂门红,门口挂在本家中,子女进出成双对,世世代代满堂红。”这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新房建好后,请风水先生来“评”,看日子“入火”。主要准备好炉、米、酒、柴火,点燃柴火,越旺越好,代表着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的意思,用扁担挑进新房。一般由男子先进门,进门后烧香,跪拜祖宗和众神。等仪式完成了就请“入火酒”,意思是请亲戚朋友吃饭“贺新房”。屋子里的摆设还是有些讲究的。一般正屋安放神位或祖先的牌位,床要摆放的与横梁平行,脚不能伸出门口(当地人认为只有死人才是脚伸出门口的),床要面朝窗口。解放前,老屋的瓦要两到三年就修一次。盖瓦的房子有“八留二”、“七留三”之说,前者的瓦较后者更密。这种老房子通常采光不够,通风也不好。为了增加采光,则在建房子时放一快玻璃瓦在屋顶的中间。现在平西一般的人家基本上建自己的小楼,只要有钱就会请专门的建筑队,专门定好砖、水泥、沙石料、钢筋、木材等等,一个月时间就能完工。自建的小楼一般前后都有阳台,找专门的装修人员进行内部装修,居住环境好多了。只是建房子的一些仪式和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就算是老曲新唱吧。

2、现在的住房

现在平西的住房基本上都是搬迁后的再建房,以前的老房子已经基本被拆完了。以前平房居多,现在基本上都是加盖到三四层的楼房,有的还保留着天井和小院子。在平西我们还可以看到那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房屋。这些房屋,仍然以传统样式为主,即有堂屋、神龛等,只是建筑材料有所变化,但结构布局仍基本保留了传统格局,从而有利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

但是就算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房屋也越爱越少了,新建的房子中更是没有了。因为在平西人眼里,土地就是金,房子就是金,租房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城中村”征地和改造的主要阻力。从利用土地种植到利用土地的空间价值的变迁,平西人获得的收益更高,也更轻松。他们集尽财力去加盖楼层,为了取得更多的“征地”赔偿,加紧加盖、装修,甚至违章搭建占地,因此原先讲求宽敞、讲求“风水”的村落格局和居住格局被打破了。因此房子大都不考虑通风、采光等环境因素,为了尽可能的腾空房子来出租,平西人自己的居住空间也并不宽敞。到处是钢筋混凝土的“鸽子笼”,楼与楼拥挤着拔地而起,出现了“接吻楼”,小巷越来越窄,出现了“一线天”。有的小巷终年见不到太阳,阴暗潮湿。平西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村落环境也被完全破坏了。

3、祖堂(祠堂)

根据平西村梁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他们的族人为了纪念抗清名将梁云生及其战友杨禹甸,在石埠乡忠良村巷口坡建有三进二廊的双忠庙,这座庙曾经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在又重新修复了。到了清代咸丰八年,他们的族人又在今南宁共和路南段购置了三进两廊的祖堂一座,民国二十二年添修时取名叫梁庆一堂。过去每年逢春秋两季收取田租和房租时,都会在以上两处举行祭祖活动。

早年,梁氏普甘公后裔孙在细樟岭龙根底旧井上方建有两进两廊的清水庙一座,1924年拆迁到塘底田处重建塘底庙一座,作为普甘公后裔孙祭祖和议事活动场所。1958年被迫拆毁后,40余年来他们的族人没有正式的拜祭活动场所。

具梁增全先生介绍,在解放前,设置在南宁市城内有好几座平话人的宗祠,除了位于共和路的他们本家的梁庆一堂外,雷氏宗祠在人民西路,邓氏宗祠在人民东路,周氏宗祠在民生路即现在的万国酒家,陆氏宗祠在中山路与桃源路交界处,梁氏宗祠在兴宁路的蚂蝗庙巷,黄式宗祠在共和路,戚氏宗祠在明德街。现在基本上全部拆掉了。

(四)工具器具:“用”的变迁

1、生产工具的变迁

解放前,平西人种菜也是靠天吃饭,解放后,1951-1952年在原南宁市市长莫文华主持下,政府出钱修建了一条主灌溉渠,据说当时用了两万大洋(这是当地人说法,按道理,解放后应该通用人民币),然后每个小队自己组织人把水引到田间地头,而饮用水就是从邕江里挑回来的江水。1964年,“四清”工作组帮助村里修了自来水,结束了不经过处理直接饮用邕江水的历史。当时,全村只有两个水龙头,一个在一桥头,另一个在平西村口。70年代,由于人口的增多,增加了几个水龙头,到了1985年,村里才把自来水引到了各家各户,从此结束了平西人挑水喝的历史。

长期以来,平西人种菜采用传统的方法,主要靠人力、很少应用现代的机械设备。

20世纪70年代初,每个小队都有两台喷淋机,大面积的菜地可以应用喷淋机浇水、施叶面肥。但是,由于平西的菜地面积的减少,而且非常划分零散,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沿用着挑水浇菜的劳动方式。

1964年以前,邕江一桥还没有建好,出去卖菜都要坐船过渡,按每人2分钱计算,单人2分,可以加一担菜。菜农们养成这样的习惯,卖菜时顺便在扁担的两头各系两个空桶,卖了菜以后,顺便在街上挑粪水回来,做肥料浇灌蔬菜。

邕江一桥建成以后,平西村人自己打造木箱,用板车拉着去市里街上拉粪水回来浇菜。到了六七十年代,平西的畜力主要是牛,养牛主要用来耕地、拉车,由于牲畜不能进城,所以平西人送菜进城,用人拉板车,三个人拉一车菜徒步几公里去送菜,很是辛苦。1967年以后,平西村基本上每家都有一部板车。文革以前,梁氏家族100多口人只拥有4部单车(即自行车)。1967年,梁增全先生家买了一辆半成新的单车,38块钱,相当于其父亲(其父当时在平西小学教书)一个月的工资。1968年以后,平西人单车的占有率逐渐提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家里都有了一部单车。

70年代初,平西大队有了第一部手扶拖拉机,属于集体财产,当时每个小队可以预先上报申请用这台手扶拖拉机。

1975年冶金设计院征收平西村的土地,不仅安排了平西的十个劳动力,而且用一辆美式“道旗车”(四轮汽车)作为土地赔偿费,送给了平西大队,从此平西大队有了第一部汽车。随后,大队办了一个机修厂,主要承接焊接、机加工等业务,这辆车为机修厂的创办与发展出力不少。80年代,大队买了一辆半新旧的解放牌汽车,用来运菜、运货,因为自80年代末直90年代,平西村先后投资建立了“南宁自行车八厂”(帮助总厂加工自行车的“五件头”)电镀厂、面粉厂、印刷厂等,资金比较雄厚。到了90年代中期,平西人出门的代步工具变成了摩托车,百分之五十村民家里都拥有一部摩托车,当然面包车、小轿车也出现了。不过2000年后,南宁市“禁摩”,所以平西村的摩托车的拥有量也成快速下降趋势。

2、家庭用品的变迁

文革以前都是用铁锅烧柴草做饭,吃饭用圆桌、四方板凳,房间多为四角桌,称为“八仙桌”,床是三面封的马脚“牛栏床”。多数人家的床还是两条长凳,上面搭块木板即成,床上搭蚊帐。过去的门是两扇木门,老人常给小孩打谜语说“两兄弟一样高,身后背把刀”,其谜底就是木门。直到1975年以后才出现合叶门。近几年大多数楼房已经装上外观精美,安全实用的双层防盗门。没有衣柜,用木箱装衣服。改革开放以后,到了1980年左右才有衣柜,当时多为两开门的,1985年以后才有三开门的衣柜,到了90年代才有组合柜。这一期间,平西有三个人做木工家具发了财。解放前家家户户用的多是木头做成的碗柜,一直延续到90年代。2000年以来,许多家庭已经用上了消毒碗柜。

80年代以前平西没有家庭有电风扇,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大蒲扇。1981年南宁风扇厂建立以后,平西人用上了摇头扇,85、86年用上吊扇,87年是鸿运扇,近六年有的平西人用上了空调。

以前平西洗衣服大多是用洗衣板搓洗,洗衣机是到了80年代才出现在平西的。根据梁增全师傅说,他1982年到南宁市洗衣机厂做工,但是厂里的效益非常好。1986年左右,他就在厂里买了一台单缸的洗衣机,一直到前4、5年的时候才换上全自动的。

冰箱也是到了80年代以后才出现在平西的家户中的,最早的牌子是“容声。”电脑出现则是90年,这一两年才逐渐多起来。

3、传播工具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四清”工作组把有线广播到拉倒了村里,由大队部统一播放节目,六七十年代的“样板戏”十分流行,例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十送红军》等都耳熟能详。空闲时,大家在大树下听戏。当时的梁姓只有一部老式的留声机。1978年以前,村里还没有电视机,当时体育馆征地用了平西大量土地,所以体育馆和许多村民成了邻居,体工大队就把电视机搬出来,让晚上乘凉的老乡们围拢起来看。

80年代,村里的电视机开始逐年增多。81年时,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售价375元,当时笔者的报告人梁增全的父亲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了一台,每个月从工资里扣10块钱,扣了一年。1985年左右,电视机的台数逐渐增多,从12寸到14寸都有。1986年村里,有了第一台彩电,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西基本上家家都有了黑白电视机。进入了90年代以后,彩电逐年增多,90年代中期时,彩电普及率达到了80%。

20世纪60年代,大队里有了一部手摇式电话,80年代有的家庭安装了电话。报告人梁增全开了一家商店,装了一部电话,费用是2千块。他把这部电话作为公用电话,生意还不错。当时也出现了“大哥大”,一部上万元。2000年左右,村里开始普及电话,同时也流行call机(寻呼机),一台call机最早需要一千块钱,随后降到五六百,现在只需上百块。不久,村里人开始拥有手机,到了2004年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有一台手机了。

同类推荐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择吉文化——祝福求祥良辰同庆——节日择吉衣食住行——日常择吉建房搭屋——建筑择吉比翼齐飞——婚姻择吉等。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星辰之中拥抱你

    王俊凯星辰之中拥抱你

    王俊凯和奈落原本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肯能有交集,可是命运就是那么奇妙,让他们两个相遇了。腹黑的王俊凯和高冷的奈落会有什么故事呢,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感情又是否会破裂呢?
  • 废材逆天:邪王宠妻无度

    废材逆天:邪王宠妻无度

    【1v1女强】她是二十一世纪暗夜女王,一朝背叛,一场宿命的纠缠。穿越为幻灵大陆上有名的丑颜废材。当她变成她,废材变天才,逆天功法我有,极品丹药不屑。魔兽?坐拥魔兽之主勾勾手指万兽臣服!算计她的人,百倍还之。渣男恶妹,让你不得安身。我丑我骄傲,你打的过我吗?他本是大陆上杀伐决断的邪主,却化身与她齐名的废物草包。强强对决,世界为之一颤!纳兰冷情:世人皆说我恶毒、善妒、丑颜、废材,配不上你!某男勾唇一笑,揽她入怀:你缺少的,我都有。咱两天生一对!
  • 神灵奥义

    神灵奥义

    神学院学生雷克斯偶然在家里发现了一本《无信者手札》,从此打开了崭新世界观的大门……对教廷的失望,对神灵的犹疑,对“神之所以为神”这个大命题的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着雷克斯一步步走上了揭开神灵奥义的道路。PS:本书以主角雷克斯的游历大陆和探索轶闻的经历为主,战斗经历和种田情节为辅,至于其他的内容,只能期待作者的即兴发挥了……本文每天两更,日更6000字,请放心阅读!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票……新人新书,需要您的鼓励与支持!
  • 节能:从小事做起

    节能:从小事做起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各种小知识。全书分为能源常识、科学节水、建筑节能、日常生活能源4章,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量和能源、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节能的方法和途径等。
  • 风华如歌:魔君别乱来

    风华如歌:魔君别乱来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他为了救她,自愿出卖灵魂与终身自由,却换来整整七十年的分离……一场无期徒刑的爱,一对为爱拼杀的金童玉女。错的究竟是爱,还是命运?
  • 网游之真幻

    网游之真幻

    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我来到这里就只是为了玩游戏吗?我们真的来到的假的世界,还是假的来到真的世界,我不知道!
  • 魔在现代

    魔在现代

    被车撞了在医院躺了49天却做梦穿越了48次,经历了48世,医院已经给出植物人的判定后,第49天直尘醒了。醒来的直尘有什么样的改变呢,请关注魔在现代。
  • 琴韵成泪酌酒月下

    琴韵成泪酌酒月下

    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畅音楼名妓陶慕月竟阴差阳错的摇身一变成为堂堂郡主。她的身份之谜鲜为人知从一个微贱的名伶成为了一代母仪天下之人。她的亲人,离她而去;她的爱人;离她而去充满仇恨的她,入了宫,誓要报此仇......看陶慕月悲惨而又坚强的,仇恨的一生、看陶慕月从一个清纯的女孩变为充满心机的腹黑女、香消玉损,重遇故人......
  • 圣地传说第一部圣女之泪

    圣地传说第一部圣女之泪

    法耶娜,亡灵族大巫师瑞恩与精灵族魔灵法师法莲娜之女,拥有被称为“天之罪孽”的禁忌血统。亡灵族没落已久,噶拉尔提斯帝国在皇族统治下逐步迈向繁荣的巅峰。冷漠沉静的亡灵族大祭司企图利用“天之罪孽”血统的逆天之力来实现亡灵族的黑暗复兴,毁灭与“天之罪孽”一切相关之人,将其收为己用,培养成亡灵族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巫师,并在十年之后将其以噶拉尔提斯帝国最崇敬的光明女神代言人的身份投入帝国之中,以实现亡灵族的复兴。人类,亡灵法师,六翼精灵,妖灵族,苍炎狼族,迦楼罗族,水族,名为“噶拉尔提斯”的神话大陆。曾经亲密的兄弟因为王位而反目的两位王子;制造战争缘由却因此而深陷与其中的妖灵族圣女;被束缚于亡灵族却身处族人之中的六翼精灵神殿祭司。扑朔迷离的剧情,缠绵悱恻的爱情,震撼人心的战争。
  • 重生之盛世君宠弃女逆袭记

    重生之盛世君宠弃女逆袭记

    宏伟辉煌的大殿上坐着一名绝色美男,他的眸子望向空荡的婚轿里,冷厉的脸上挂着渗人的笑容,薄唇微启:“人呢?”前来报告的将领随即吓得跪在了地上,恐慌道:“殿下,王妃让末将跟丢了,据手下来报,说是王妃在调戏美男。”报完便抬头看向座上的男人,可座上连人影都没有了。男主:邪魅腹黑/女主:玩世不恭+腹黑/遇上彼此/男主:“跟我回去吧。”微娇……女主:“功能不齐全,比黄瓜还瘦,还和闹饥荒一样……”掰着手指头一根一根地数着。。某男:“为夫一定喂得你合不拢腿,呵呵”低笑着,还不忘抱上愣住的某女。【男主女主/身干心净/绝对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