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7800000011

第11章 生活习俗的变迁(2)

长期以来,同姓不婚在中国几乎是一条不争的禁规,80年代以前平西人一直恪守这条规定,而且当地的规定颇多,例如,梁姓原先不许和何姓通婚,传说何姓是入赘过来梁姓这边的。原先平西人不和“友爱村”(今天的衡阳路附近)的人通婚,传说解放前友爱村有个女的嫁过平西作风不正派,而对那里的人抱有成见。而当今平西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只要不是同一个宗族也可以结婚。1950年颁布了婚姻法,特别突出婚姻的基础是男女自觉自愿。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政府宣传,同姓不婚的禁忌和地域偏见进一步遭到了挑战,人们对同姓结婚和跨地域结婚的宽容度大大地增加了。虽然如此,对于同姓结婚,“五服观念”仍有其巨大的约束力。同姓氏的男女,只要超过五代,又属于相同的辈分,他们的婚姻还是容易被接受的。同姓但不同辈分的男女的结合往往会招来非议,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例如,平西曾经有一对夫妇同姓陈,虽然超过“五服”,但是从世系上来说,不属于同一辈分,双方属于扩大了的姑侄关系,所以老人都对其议论纷纷。中国传统的“五服”礼教正好暗合了近亲不宜结婚的自然法则,这是古老智慧的继承和延续。然而,就像例子中的夫妻血缘距离非常之远,是扩大了的亲属称谓,远远够不成“近亲结婚”,归其原因是古老的家族辈分观念和自古以来“老夫少妻”的思想惯性在作祟。

解放前,平西存在着“一夫多妻”的现象。据说,当地有个姓梁的娶了九个老婆,真可谓“妻妾成群”。当时,比较富裕的人家娶两个老婆的比较多(妻被称为大婆,妾被称为小婆),大婆和小婆的家庭地位非常不均衡。一般情况下,大婆主宰着家庭的内务。据说,平西当时有一家大婆没有生养,小婆生了孩子,还要由大婆抚养,家庭地位的差异可想而知。

解放前后,“童养媳”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女方家里穷,子女多,没钱养;男方家里缺少劳动力,所以在女孩7、8岁的时候,就到夫家居住,这就是“男尊女卑”封建观念的体现。当时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男方和女方年满16岁,双方就可以缔结婚约。不过,当时婚姻的门第观念相当严重,讲求“木门对木门,朱门对朱门”,这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并且十分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占绝大部分。

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婚姻法规定,必须严格地实行“一夫一妻制”。法定的婚姻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由于近年来城市化的影响,年轻人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平西人的结婚年龄比较大,一般女的在24~26岁,男的在26岁左右,崇尚自由恋爱,落后的门第观念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改观。

“文革”时期,结婚非常节俭。那时不用请客吃饭,也不用轿车接送,只要登记领取结婚证,然后买些糖果,自家人吃顿饭,亲戚朋友分些“喜糖”,就把事情办了。但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在摒弃落后观念的同时,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嫌贫爱富的人为数不少。例如,平西一个姓邓的小伙子与本村姓黄的姑娘结婚,女方父母不仅要了聘礼金2万元,而且要求男方买“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结婚时要高级轿车迎娶新娘。街坊四邻议论纷纷,对其嗤之以鼻,都认为与其说是嫁女,不如说是卖女了。

平话人传统的婚俗非常讲究,甚至有些繁复、苛刻。这正代表着这个古老的汉族族群对传统的坚守,他们以此来界定着自己族群的特征。尽管这些传统的婚俗或多或少的被平西人保留并传承着,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推进,平西流动人口的增加,传统族群内的婚姻圈被打破了,这些婚姻观念淡泊了许多,除了同族通婚的禁忌以外,婚俗里的诸多规定很多已经失去了效力。例如“踩火盆”、“哭嫁”等已经很少见了,现代西方的婚姻礼俗,例如结婚照、婚纱、订婚戒指、乐队、酒店婚宴等元素,只要符合年轻人口味(年轻人才意味着平西的未来),已经被整合进平西人的婚嫁仪礼当中。现在平西人的一场婚礼就是一场中外婚姻礼俗文化的交响曲。

平话人传统的思想里也存在着“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的观念,但是随着社会的开化,思想的转变,“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平西人在“婚姻观念”方面完成了那种“先结婚后恋爱”到“先恋爱后结婚”的现代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的扩大,平西人在婚姻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换,而且在婚嫁形式上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传统婚礼、旅游结婚、单位结婚、现代婚礼等,通婚地域也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的推进。

二、人生礼仪

(一)求子

平西的求子风俗至今不衰。凡是结婚几年,没有小孩的,或者是有女孩想要抱养男孩的,都有求子的例子。据说,解放前,有一对夫妇为了求男孩,跑到50里外的一座庙里去求子。在庙里点着香后步行回家,路上为了不让香燃尽灭掉(寓意是“断香火”,香火,本意就是传代的男丁),要时刻注意用事先准备好的香接着点,一直到进了家门口,把仍然点着的香插到祖先的牌位前面。这里有延续“香火”之意。

除此之外,平西人有在农历二月初二的“土地诞”(民间庆祝土地公的诞辰)向土地公求子,或者农历三月初六的“花婆诞”(民间庆祝花婆娘娘的诞辰)向掌管生育的花婆娘娘求子的风俗。仪式的过程基本相似,只是“花婆诞”不做“赊优”(泼水饭,把饭菜泼到十字路口,让游魂野鬼来吃,并把他们送回“扬州”,以达到地方安宁的目的),这种仪式叫做“做好事”或者“做祈福”。师公戏中有一剧目,称作“送鸡米”,以求子为目的,唱的是家婆为儿媳妇求子的故事。所谓的“鸡米”是奶奶或外婆事先买好的一套物品,包括一条背带一床毛巾被或被面,两套男孩衣服,一对项鸡,一串芭蕉,一块姜,一袋大米约5、6斤,背带、花婆牌、花婆罐(用来插花婆牌的罐子,内装有桂子数颗、利市一个、5颗莲子,意思是早生贵子)组成。唱完戏后由师公将“鸡米”挑给事先预定好要“鸡米”的人,让其将“鸡米”挑回家。要是当年儿媳妇生了子,第二年须还愿,请师公戏班唱戏的钱就由他家出。而且奶奶还要把花婆罐送给外甥,将花婆罐用香炉盆供奉起来,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要上香供奉,意思是感谢天姬送子的恩惠。要是当年没人预定“鸡米”,唱完戏后就由师公将“鸡米”送还给土地爷。

在土地诞的时候,外公、外婆和家公、家婆可以在土地庙前面“赞花”。师公把一支纸扎的花传给他们,这支花插在糯米做的饭团上,上系用红头绳利市钱,扎着五朵白花和两朵红花,代表着“五男二女”。

(二)贺生

妇女在怀孕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和忌讳。一直劳作到生养那天止(当然也不是干重活,有一个说法是让未出世的孩子和母亲一样健康、勤快)。孩子出生原来有接生婆,现在一般到医院生,这样才有出生证明。但是,生完孩子以后,在做十二朝之前,只有家婆和自己的母亲可以到孩子母亲的卧房;其他人,包括自己的丈夫一般不允许进去,除非得到主人的允许。男孩子出生十二天一般过“十二朝”,有的人家过“满月”,就不过“十二朝”了,而女孩子是不能过十二朝的。也有较富裕的人家是有贺“百日”的习俗。

做十二朝的时候,外婆、舅娘等带着活鸡、小孩子穿的衣服、一大盆的糯米,红包来到添丁的家中做十二朝。十二朝的一个仪式就是“拜庭堂”。具体是请一位男的好命人抱着孩子拜祖宗,拜祖宗的时候要道“四句”,就是说四句好话。笔者的报告人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好命人。他当时的四句话是:“手抱侄儿拜祖宗,全家大小笑融融。保我侄儿快长大,将来读大学,发大财。”好命人道完“四句”之后,孩子的父亲就会拿一个红包给他,一般里面包10块钱。另外,有钱的人家还会请师公来唱戏。

十二朝以后,母亲就可以抱着孩子随意进出了。小孩出生一个月后,一般剃掉胎发,也没什么仪式,只为了让头发长得粗黑些。于母亲身体的调养,主要是三个月内不要参加劳动。如果是生男孩子,得到的照顾会多点,生女孩子,就会相对冷落点。

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第一胎生的是男孩的,就不能再生;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隔了四年以上还可再生一胎。孩子在起名时,一是看五行缺什么而取名,一是名字里有表示辈分的排行字,而女孩可按排行字起名,也可不按。而且同一辈人用的排行字是五代之内不同祖,就分开排字。现在给孩子起名字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只要好听、吉利就行了。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平西人在“生育观念”方面,一改以前那种“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观念,慢慢向“晚婚晚育,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转变。

(三)祝寿

至而且按照老人的说法,平西一般甲子岁(60岁)不过生日。过了六十岁后逢“一”过大寿,一般61岁、71岁、101岁做寿,中间的81岁、91岁是不做大寿的。他们认为70岁已经是大寿,因为古时候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如再做寿,吃过头了,反而不好了。101岁再做寿,是因为100岁以上不易,有返老还童的意思。

做寿要报外家,请姑爷他们过来。外家来的时候要送面包、寿饼、寿面、寿粥等。而且面包和寿饼的数量要和寿星的岁数一样。族里面60岁以上的老人要请他们来吃,最起码要邀请60岁以上的男人;如果钱多,摆的酒席多,就把60岁以上的女人也请来。这些老人来吃寿酒,不需要送红包来。其他的人并不需要特地的通知,只要他们知道了自己来吃就可以,但是他们要封个红包来才行。红包的钱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关系好的亲朋好友还会集资做“过江龙”来送寿星。“过江龙”是一条二丈长的红布,上面写着“八仙贺寿”,绣有八仙图,下边挂小红球,另外写有对寿星的贺词以及出资者的名单。也会有人送鞭炮来祝寿。每个来拜寿的人,寿星也会依次发个红包回去。事实上,做寿基本上就是自己家花钱比较多。像笔者的报告人的寿辰就花了10000多元,包括台面上的物品以及煮菜和安台的人劳务费用等。

全村的60岁以上的的男女做寿需要女婿或婆家舅舅来念下面的祝寿词。具体记录如下:

点香时念:

寿香成柱在堂前,点起如龙烟上天;今日八仙来祝贺,寿比南山千万年。

点蜡烛时念:

寿烛光辉在堂中,寿星高照满堂红;寿比南山千古秀,寿看儿孙五代逢。

开酒瓶时念:

成饼寿酒在堂中,今日开来敬祖先;先敬祖先后敬客,荣华富贵千万年。

敬酒时,如果寿星是男的,就念:

成饼寿酒在堂中,今日开来敬寿翁;饮了寿酒年年在,还看儿孙五代逢。

如寿星是女的,就念:

成屏寿酒在堂中,今日开来敬寿娘;饮了寿酒年年在,双寿齐眉寿无疆。

扎红带时,寿星是男的,就念:

今日福禄寿红开,扎成福禄寿齐开;福如东海年年在,寿比南山岁岁来。

如果寿星是女的,就念:

红布做成红寿带,寿带今日扎身中;扎在身中春不老,白发齐眉笑容容。

带寿镯时,是男寿星就念:

寿镯带寿手,寿元九十九(九百九);再加一个九,百(千)零八岁寿。

如果是女寿星,就念:

金银打成金寿镯,寿镯今日带手中;带手寿镯年年在,丁彩贵寿五代逢。

拜寿时,寿星坐在堂中,由一位好命人安排前来祝寿的人在厅堂排好队,一起拜“某某高寿”或“恭喜高寿”。个别来迟的人,就个别拱手讲一句“高寿”或“恭喜高寿”的话。之后就放鞭炮,就餐。

庆寿的亲友们聚在一起,杀鸡、杀鸭,加菜喝酒,还吃长寿面。有意思的是,70岁以上或儿孙满堂的办寿,客人们吃饭后,还把碗筷拿走,这叫“偷寿”。客人们一般拿鸡来作为礼品,也有的送蛋糕的。过大寿,外家(舅舅、外婆等)要送整条的“烤猪”。而现在的年轻人赶时兴,也有自己买蛋糕,几个朋友相聚一起过生日的。平西雷姓的钟氏老太过“百岁”大寿,第一年请了一个粤剧剧团庆祝,第二年则请了一个现代的歌舞团庆祝。

三、丧葬习俗

有关丧葬方面习俗,过去和现在变化不是很大。这一点很能反映出平西人对于自己祖先的一种重视,同时也与婚姻习俗巨大的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婚姻的象征着“新生”,丧葬象征着“终老”,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相对老年人为主宰的丧葬活动,变迁的脚步自然就慢了很多。

人死是一件大事,然而过去由于受风俗习惯的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得隆隆重重。一般说来,人死后能将尸体放在祠堂停灵的,就表示死者是很受村民们尊重的。但这又与死者的死亡地点和死亡年龄有关。改革开放以前,如果人是死在平西之外的,比如死在医院里,那么死后是不能进祠堂的;只有在村子里咽气的人才能将尸体抬进祠堂停灵。一般的青年人死亡是不能抬进祠堂停灵的,上四十岁为寿,不上四十岁的人死后,其棺木上不能刻“寿”字,且“不寿”者不能进祠堂,要把他们直接抬进山中埋藏。夭折的小孩只能偷偷埋掉。

现在,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有点儿“不人道”的习惯基本上都废除掉了。按当地人解释说:人终有一死,离开现世已经是莫大的不幸。谁又会安排好自己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从这里可以看出平西人“通情”、“达观”的一面。

一般而言,父母病故后,先将他们简单地在“祖山”里土埋。这种土埋不立碑,只用一小块青砖放在坟边,上面就刻一个名字,作为标记,这样做的坟叫做“生坟”。等到三年或更长的时间,要进行二次葬。

(一)第一次丧葬的一般过程

虽然第一次埋葬是临时性的埋葬,但并不意味草草地简单了事,它也包涵种种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步骤:

当人准备咽气的时候,族里人就把人抬进祠堂(现在没有祠堂,只能摆在家的正厅中),头要朝外,脚朝里(据说,这是人的灵魂走进屋子的姿势,有“挽留”之意)。屋里供着祖先牌位或遗像都要用红色的布或是竹子编织的大席子遮盖起来(当地人解释是怕祖先看到后人死去伤心)。等死者咽了气,村民们马上将他的身子调换方位,头朝里,脚朝外(已经挽留不住,只好让他(她)走了)。然后就在祠堂(家屋)门口贴讣告,公告全村。

1、报丧

一般而言,当父母身亡,直系的亲人守灵,由堂叔堂婶等人去外家报丧。过去是派人把信息送过去,现在一般用电话或手机通知。外家在接到报丧的消息之后会直接来。只有外家到场了之后,家里才会放死者入棺木,表示对于外家的尊重。外家似乎格外受重视,而且舅舅在整个仪式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当地人解释是因为解放前许多女子在出嫁后在婆家受气,有的甚至出人命,所以娘家人必须要检验以后才能入殓。在丧礼过程中,死者也怕外家挑茬闹事,坏了自己家的名声,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对外家必恭必敬,尤其是对外家主事的男人--舅舅更是要高看一眼。因此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

2、入殓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热门推荐
  • 子安旭阳

    子安旭阳

    故事女主林子安,中考考进市重点一中,第一天和男主程旭阳认识后,两个新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 四十四岁必读书

    四十四岁必读书

    本书共分六章,包括:以一个分号给44岁做个总结、寻找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十面埋伏的情感危机、身心健康是你的头等大事、可怜天下父母心、继续修炼你的处世之道。
  •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青春会散场,时间会变成流水,流水会带走记忆。即使无法牵手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却很庆幸,我们曾经拥有同一段青春。
  • 彼岸的恶魔,绽放吧,复仇的彼岸

    彼岸的恶魔,绽放吧,复仇的彼岸

    回国、认亲、复出各界,归国复仇为家族,看她书写一代传奇。那么多年过去了,她从来没有奢望他能够活着,只是她的心尖一直都是她的师兄,早已容不下任何人。她身上有太多他不知道的谜团,好多年不见,她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依旧是他的小姑娘。他只想保护好他的小姑娘,若她要与整个世界为敌,那么他一定会先她一步将世界毁灭。洛泠,他的小姑娘,欢迎来到他的心尖。
  • 青春作死记

    青春作死记

    你们曾经说好一起征服的世界呢?你们曾经说好一起追到的女孩呢?你们曾经说好一起考取的学校呢?你们曾经说好一起远游的地方呢?你们曾经说好,现在……因为年少,我们是否错过了太多。(注:本书只是不定期更新,完全心情随笔那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婚内缠绵:陆少的私宠妻

    婚内缠绵:陆少的私宠妻

    “老公,我想要那个包包。”“买。”“老公,我肚子饿了。”“吃。”“老公,在家没事干,好无聊!”陆耀斯迅速的剥光了她的衣服,将她丢上床:“既然没事干,就一起造小人吧。”
  • 那一份美好

    那一份美好

    青春的灿烂,校园的美好,我们的故事,都是那一份美好。
  • 真灵战士之五行属神

    真灵战士之五行属神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它的名字叫真灵大陆。这个大陆有真灵战士、圣灵兽、炼丹师。真灵斗气。然而,在一万年前,五个天魔被五行属神——火神、水神、土神、木神、金神五位神以自我牺牲的封印大降封印在了这个位面。一万年后,封印降松动了,五个天魔将冲破封印!而一但封印被他们冲破,那人这个位面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谁能当这救世祖?我来!欧阳嘉,我乃火神的传承者!我将和我的四个多伙伴一起守卫这个世界。
  • 苍霜歌

    苍霜歌

    少年郎,长剑行,烈酒放歌随风笑。痴情郎,驭风之,为爱入狱猖狂年。神魔界,通天体,碎山断江立天地。仙人地,缥缈云,不在六道脱轮回。永恒者,故已逝,躯化万界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