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7000000018

第18章 民间婚俗常识(1)

由于婚姻关系的确立,改变了已婚男女的某些身份和角色,也因为男女婚姻关系的确立带来了其他一些角色和行为的产生,这就带来其他一些需要人们加以认知的新概念,这些与婚姻关系有关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

媒妁

媒妁是说合男女结成婚姻的中介人。男为媒,女为妁。早在先秦时,媒妁社会地位很高,声望好,很受尊重。唐宋以后媒妁社会地位衰退,颇受鄙视。

事实上,媒妁在中国婚姻发展史中,几乎具有扛鼎作用。

周代建立起来的礼制社会,使得媒妁登上历史舞台,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担负“合二姓之好”职能的媒妁,成了衡量婚姻是否合乎礼法的一个重要尺度。婚姻中有媒妁,才合礼合法,否则即违背伦理道德。所以,先秦时的媒妁非常受人尊敬,是一种神圣的社会角色。

秦汉以后,礼崩乐坏,官媒衰落,私媒发展,由于媒妁自身的表现,使其原有的神圣性受到怀疑,社会地位滑坡。直到唐朝之前,媒妁作为民间婚姻保证人的角色功能增强了,而名声可谓毁誉参半。

由唐至清,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增加,媒妁的商品性和腐朽性更为突出。尽管这段时间出现了不少为人称道的良媒,但积重难返,其整体社会声誉江河日下,人们对媒妁投来鄙夷的目光。封建文人甚至把媒妁列入诲淫诲盗的社会渣滓。称其为“淫盗之媒”。

根据媒妁在说合婚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将媒妁分成官媒、专职媒妁、兼职媒妁三种类型。

官媒: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任命的管理婚配的人。官媒可以有一定官职,他们职权范围广,责任重大,如周代的“媒氏”;也可以是一般的衙役,没有多大实权,如明清时的“官媒婆”。

专职媒妁:指在民间专以说媒取得报酬以维持生计的人。多由老年妇女充任,这是媒妁职业化最典型的代表,出现在唐宋以后。

兼职媒妁:指在民间有一定职业和收入而间或从事说媒的人。这一类型的媒妁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三百六十行几乎都有担当媒妁角色的可能。他们要么受人之托,不得已而为之;要么出于成人之美的考虑,间或有一些其他目的,说媒是偶尔的。

媒妁从产生到发展,在每个历史阶段都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名称,而且名目繁多。比如媒、媒妁、媒人、妁、行媒、掌媒、媒婆、媒妈、媒妪、媒媪、媒氏、媒互人、媒官、官媒婆(头)、牙婆、牙嫂、牵头、皮条、月老、红媒等等。

后来有些媒妁发展到唯利是图,为得媒金不择手段。正像旧时俗语所说:媒婆吃,则吃托媒家之饭;穿,则穿托媒家之衣;油嘴滑舌,刮人骨血,乃一群讲吃讲穿之懒婆、恶婆。

但多数媒妁作为职业人,特别是那些一心成人之美的良媒,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和成就感。

如今,专职的媒妁几乎已经没有了,而且称呼也几乎是固定在媒人、介绍人上,这些媒人、介绍人的身份又几乎都是男女双方较知心、信任和崇敬的长辈、首长及朋友。专业的媒妁多由各种类型的婚姻介绍所来担任。

结发

古代做为汉朝使者曾出使匈奴的传奇人物苏武有诗抒发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说明汉代已把结发和夫妻关系联系在一起了。唐宋两朝承袭前代风俗,婚礼中流行举办结发仪式。敦煌女夫词中有合发诗一首,其词云:“本是楚王宫,今夜得相逢。头上盘龙结,面上贴花红。”杜甫《新婚别》中写到:“结发为君妇”。北宋欧阳修在谈到婚姻礼俗时,也曾提到合发之俗。

但对于结发的具体表意,前人有几种理解:一种认为,古代男女幼时披头散发,到成年时才把头发束起来。成年男女刚将头发约束起来,即表示是刚进入婚期的新人。而刚一成年就结婚,夫妻双方自然都是元配初婚,这样的夫妻称为结发夫妻。

第二种解释说,古代女子许配给人家后,便用一根丝绳把头发束起来,表示自己已有婆家。到举行结婚典礼时,由丈夫亲手解下头绳,重新梳理头发。这种仪式被称作结发。

还有一种解释说,新婚时男女双方各剪下一绺头发,结在一起作为夫妻恩爱的信物。许多冲破封建礼教而自由相爱的青年男女,为了表示对有情人的忠贞,常模仿婚礼中的结发仪式,剪下头发绾作同心结。这种由头发挽结成的信物,大多保存在女方手中。

这三种解释各有其情理。因其并没有官方的规定,事实上很可能是每个人或每对夫妇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对待,但有一点是共识的,它与夫妻关系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对夫妻关系的褒义的称谓。

媵妾

媵妾的称谓通俗称呼就是“小老婆”。如严格区分,媵与妾两者还有所区别。

媵,是因为随嫁而形成的男人的性伴侣。《尸子》日:“尧闻舜贤,征之草茅之中,妻之以妲,媵之以英。”则虽属姐妹同嫁,但姐姐是妻,妹妹是媵,即随嫁者。媵就是后来的正妻之外的“副妻”,既现代意义上的小老婆。

应该说,我国在历史上很早便已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家庭,特别是在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家庭中,还存在一夫多妻制的形式,那就是媵妾制。

媵妾制是一种根据特权者和贵族们的需要而制定的婚姻制度,它不仅保证特权者和贵族们的特别权力,同时,通过这种权力的体现,达到对现实社会不平等的确认。媵妾制从一开始就存在于特权者和贵族等统治者当中,所以,它一直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相伴随,直到二十世纪上半期,这种与整个社会的婚姻制度极不协调的婚姻习俗,仍然存在于一些军阀和富裕者的家庭之中。

媵制在西周和春秋时非常盛行,但是,出嫁媵以侄娣的习俗仅盛于贵族之中。《独断》中说,皇上可以一起娶十二个女子为妻,就象大年中有十二个月一样,而诸侯可以娶九个妻子,这象征着九州。这即是现实的写照。

出嫁陪媵,实行多妻制,对于过去的天子诸侯来说,目的是为了防淫、息妒,这似乎是非常滑稽的事,但古代人却很认真地加以对待。

陪媵制度寿终正寝是随着贵族阶级的没落,平民阶级的不断兴起促成的,但随着媵退出历史舞台,另一个角色妾又产生了。

所谓的妾在《释名》、《汇苑》中都诠解为侍候人的、听使唤的人。

妾在家中没有地位,没有名分,“奔则为妾”或“买则为妾”,她与家长只是奴婢与主子的关系,不能像妻子一样随着丈夫的身份获得亲属身份,父亲的妾可以许配给儿子为妻。家庭成员都叫主人的妾为姨太太或姨娘,她自己也像仆人一样,称自己的主人为老太爷、老太太或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少奶奶。只有自己所生子女有母子关系,才能直呼其名。因为妾的地位低下,以致她的父母、兄弟姊妹也不能与家长来往,即使来往也不以亲戚的礼遇相待。

过去妾不能去宗庙,在宗法社会里只有正妻才能与丈夫共同祭祀祖先。妾死后也不被祭,有子的或作别祭,但不能人庙。从汉中期以后实行夫妻合葬,皆指嫡妻与丈夫合葬,妾则无份。

妾的命运掌握在家长和正妻之手,可以任意处置。虽有法律规定,但法律也偏袒家长。总之,无论生前与死后,妾除了为家长履行生育奴仆之职以外,在家庭中既无宗法家族地位,也无法律保障。

妾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强行劫夺、媵陪、私奔、购买和受赠。

强行劫夺。既通过部落、诸侯国间的争战劫掠的妇女,或通过强权强行从属下和民间抢夺而来的女子。

媵陪。在一夫一妻制确立的时代,在一个家庭里除了正妻之外的性伴侣,即使地位很高,受到丈夫的宠爱,也不会受到与妻子一样的待遇,她们都属于妾。媵嫁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高于妾,但仍然是妾的一种,只是在特定情况之下,媵可以转为正妻,而妾从礼法方面去看,是不允许成为妻的。能成为妻的媵是极少数人,因此,得势时媵上升为妻,势落则降为妾。

私奔。《礼记·内则》规定古代的夫妇关系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就是符合当时的婚姻礼俗,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婚姻关系。“奔”则根据男女双方自己的情感需要而自己确定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不受社会、父母和亲属的承认。《左传·成公十一年》载,鲁宣公的哥哥未举行结婚仪式就与妻子同居,因此说什么也得不到宣公夫人承认。致使这位嫂子在鲁国待不下去,只得另嫁到齐国去了。

购买和受赠。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妇女的地位进一步被剥夺,那些因家贫或夫家犯罪而被籍没的妇女,因随意买卖而成了低人一等的妾。用金钱买妾的方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存在。至于赠送则更为普遍,在当时诸侯纷争,群雄并起,婚姻联络和赠送美女,常常成为一种外交策略和方法。秦武王为了安抚西戎,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山东诸侯国,一次就送给西戎首领一百名美女。燕太子丹为了使荆轲死心效命的为他刺杀秦王,不仅封荆轲为上卿,而且“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施也是由越王勾践进贡给夫差的。

续弦

一个男子的妻子去世后,按法定程序续娶一个妻子的行为叫做续弦。因古人有以琴瑟喻夫妇的典故,因而男人丧妻叫断弦,再娶日续弦。

把男女间的结合比作琴瑟始于周。《诗·周南·关睢》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从此,琴瑟便与爱情和婚姻有了关联。

然而,续弦还是源于典故的。张华《博物志》卷三载汉武帝时,西海国有一个人向汉武帝进献五两胶,汉武帝把胶存入库中,留半两由献胶的人带在身边,一次汉武帝在射猎时弓弦断了,随从想为他换把新的。这时,献胶的人拿出随身带来的胶将弦粘上,粘上的弓弦非常结实,汉武帝非常奇怪,称此胶为续弦胶。因此由弓弦联想到琴弦,又联想到续妻。

续弦一词略含有贬义。续是续接,续弦是弦断了再接上,这等于说前妻和后妻加在一起才是一根弦。

续亲

丈夫在妻子死后,娶妻子的妹妹为妻被称为作续亲。续亲用汉族人的说法就是:“小姨子”与姐夫成了夫妻。

续亲之所以为许多人热衷,长期流行,成为一种婚俗,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姐妹共嫁一夫的影响。远古时很流行姐妹共嫁一夫。后来由于社会进步,姐妹共嫁一夫逐渐失去存在的空间,可人们在心灵深处还残存着这种意识。其次是出于生活实际的考虑。男方是女家老姑爷,经过多年交往,比较了解,小女儿嫁过去,不会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男方则要考虑到孩子。娶别家的女子为妻,孩子要面对不熟识的后母,后母如何对待孩子也是一个未知数。妻妹是孩子的姨母,血缘关系使她不会虐待孩子。再有,姐妹从形像及性格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娶妻妹有使人与先妻重逢的感觉。

婚书

婚书就是过去的结婚证书。

可以说,人类自从对于婚姻关系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婚姻关系的管理,婚书即是婚姻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历朝历代都要求缔结婚姻。

男女双方必须到有关衙门领取允许结婚的证明。否则,婚姻是违法的,而且要受到惩罚。

婚书是在文字产生之后出现的。文字是婚书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之前,缔结婚约无凭证等物能够给予说明。婚书的出现,是婚姻在法律程序方面的进步。但同时也表明,因婚姻问题男女双方发生争执在当时已很常见。

据《周礼》记载,周朝管理婚姻事务的官职为媒氏。媒氏负责书写颁发婚书。《周礼·地官·媒氏》中有这样的记载:“媒氏掌管万民之判。”清代学者俞樾认为,这里的“判”即是婚书。周期时的婚书,一般写在一片竹简或木简上,然后把它分开,男女双方各拿一半,作为婚姻的法律凭证。

婚书有官方婚书和民问婚书两种。民间婚书又叫私约,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未经官府,只是双方与中间人签署的婚约。对待私约,各代朝廷态度不一。有的明令禁止,有的默认。其实在民间,私约婚书是大量存在的,甚至超过了官府批准的数量。

古代婚书的样式,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是敦煌发现的婚书,时代大约为唐代。此前的婚书是什么样子,目前不得而知。敦煌婚书分正书和别纸。男家请求婚姻叫通婚书,女家允诺叫答婚书。通婚书和答婚书统称正书。双方正书之外各附别纸。别纸分别写上男女各方的自然情况。主要内容是年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是否婚配过、性格如何等。实际上正书多是虚文套话,真正的内容倒是在别纸上。

宋代婚书与唐代不同。婚书分草帖和细帖。细帖又称定帖。媒人先将草帖转送男女各家,双方都同意,开始过细帖。而细帖所介绍的内容比唐代更细。定帖写好后要装在彩盒里,择日由媒人送给对方。顺序是男先送,女后送。双方送过定帖,婚约便开始生效。

宋代婚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婚书的书写格式。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民国,先草帖后定帖的婚书程序,在民间一直流行未变。

大红“囍”字

结婚办喜事总少不了张贴大红“囍”字,以示庆贺。关于大红“嚣”字,有个民间传说。

相传,从前有个叫有喜的读书人,他苦读十年,就去进京赶考,可连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但他还不死心,这一年又去应试。途中路过一个小村庄,看见一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有喜上前一看,这对联只有上联,下联是一张红纸,一个字也没有。上联写的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灭马停蹄。”有喜站着看了一会儿,也没多想,就赶快上路了。

考完试,有喜就把路上看到的怪事同主考大人说了,主考大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人家那是一副求婿的对联,谁要能对出下联,就能做上门女婿,那家小姐必定有才学,你何不补个下联,上门求亲呢?”有喜一想,主考大人说的也有道理,前两次,都没考中,这次大概也白搭,干脆成个家算了。回去的路上,有喜又走到那家门前,一看,下联还空着,他就拿出笔墨,在那红纸上写了起来。有喜正写着,老员外正好出来了。

这家姓龙,有个独生女儿,名叫龙喜凤,喜凤从小好学,知书达礼,学问很深。早先,女子一过十二三,父母就张罗着给找婆家,可喜凤非要自己找。到了十八岁,她就在家门前写了这副对联,但一直没人能对上下联。龙父一见有喜在写那对联的下联,心里高兴,上前一看,只见那下联写的是:“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再一看有喜,一表人才,就领着有喜来见喜凤。

龙喜凤见有喜相貌出众,言语不凡,知他是个有才有学之人,就满口答应了下来。二人刚要拜堂成亲,忽然听见外头锣鼓喧天,原来有喜考中了状元,主考大人亲自来接他进京。主考大人一看这里正在拜堂,高兴地说:“两趟喜事凑到一起了,真是双喜临门。”龙父一听这话,忙把家人叫来,在门头上写了两个大喜字。主考大人看了又看,说:“两件喜事紧挨着,两个喜字也应当挨着。”于是把两个喜字挨到了一起,变成了沿用至今的“囍”字。

岳父与岳母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置身于信息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会把“鬼神”当作茶前饭后消遣的话题与笑料,报之莞尔一笑。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信仰和观念不会静如此水,沉沙之下依然涌动和摇迹。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妖怪公寓

    妖怪公寓

    楚连山觉的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从小是孤儿也就罢了,只怪自己命不好。修为低也就罢了,只怪自己太懒。大学没毕业了没毕业证也就罢了,只怪自己不是富二代。可是死皮赖脸低声下气强取豪夺好不容易找了个公寓管理员的工作。这公寓里住的还全是tm的——妖怪!这是人过得生活么。看着满公寓的妖怪,楚连山只能悲催的谄笑着一张脸。“猴哥,求你了,以后把人车刮了你就直接跑吧,我是没钱给你赔了。”“狐狸……额,苏小姐最近写文木有思路啊,这个,你可以多看看国产穿越苦情戏……额,这怎么能是抄袭呢,只能说有效率的借鉴,借鉴。”“喂,新来的,虎哥晚上请你吃饭,你记住一定得去,知道不,不去弄死你。啊,不是我弄死你,是虎哥弄死你。”……《妖怪公寓》,一个猥琐男人和一群妖怪的故事。
  • THE WAR IN THE AIR

    THE WAR IN THE A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游二次元

    梦游二次元

    少年原以为仅仅是梦境的世界,陡然成为了确切存在的真实位面。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出现,憧憬着这一切的少年,踏上了属于他和她们的冒险之旅。拿起手中的剑,守护珍视的一切————梦游二次元
  • 蛮古箭神

    蛮古箭神

    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心狠手辣血海滔天,试问天下有情者,谁敢做那无情人!
  • 一生幸福

    一生幸福

    我和他爱情美好悲哀一切全掌控我们自己手中能不能把握爱情是靠自己争取的
  • 再见孤独

    再见孤独

    她与他相识相恋,却因一场误会而两地相隔,再次相遇两人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两人相爱的心
  • 废材嫡女天下临凤

    废材嫡女天下临凤

    什么什么她堂堂华夏一姐king殿下居然魂穿成了第一废材?不对不对什么叫废材?不能修灵?不好意思,姐姐我三系同修,什么什么?不能炼药?丹药什么的姐姐给宠物当零嘴,什么叫废物,奶奶的,才不是
  • 这个女子要逆天

    这个女子要逆天

    她是北冥家不知几小姐,人太多,算不清,但生性懦弱,空有一身修为,因一次魔兽森林之行,摔下山坡,从此香消玉殒。她是现代雇佣兵的王牌杀手,铁血无情,却被同是雇佣兵的他所害。穿越而来,废材也张狂!超级废材?修得逆天神术,成为绝代丹师,古往今来阵法第一人,神兽可以统御万兽是吗?她统御神兽,名震四方。啥,你要抢神兽?好吧,姐就站在这里任你抢,啥,你抢不了?那么就休怪姐的魔兽大军无情,从此,魔兽化为滚滚洪流,所向披靡,她睥睨天下,这也叫废材?你脑袋里装的是浆糊吧?他是一帝国王爷,高深莫测,邪恶而又腹黑,却跑到她们这个穷山恶水的地头来,看见她后,从此眼睛再也不肯为别人转动。
  • 妖孽篮球

    妖孽篮球

    一个NBA爱好者,一个看了很多重生小说,时不时地做着重生梦的大学生毕业生,重生在USA加州,成功赚钱后当起NBA球队老板做着真人版篮球经理的故事。
  • 灵原大陆

    灵原大陆

    一次平常的登山活动,却让温泉路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同学们穿越到了另一个大陆——灵原大陆。于是,他们便展开了一场从未想象过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