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7000000014

第14章 民族婚姻中的奇异礼俗(1)

我国有56个民族,因此,在我国的婚俗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自的差异,它体现着各自的民族生活习惯;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也决定着我国的婚俗也必定存在着差异,它源于地域文化的差别。

奇异的民族婚姻礼俗

我国的民族婚俗尽管因民族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受共同的文化影响较深,因此,表现在婚俗上,就形成了许多相同的程序和特点,而且可以说,这些程序和特点还是主流,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这也正体现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

据考证,我国的每个民族之间在婚俗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而都具体地表现出一种形式。

下面介绍一些较典型的表现形式。

串婚寻偶

“串姑娘”是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寻求恋人的一种方式,它的形式是寻偶的小伙子,在结伴的姑娘中寻求中意的,然后发起“攻势”的方法。

在我国拉枯族青年中,每年农闲,是男女青年串婚寻偶的好时节。串婚都是在晚上,届时,姑娘、小伙都是结伴而行,伙伴应是能说会道的人。一般是小伙子串姑娘,他们打着火把,吹着芦笙,达到目的地后,先在寨内兜一圈,最后在‘寨外生起一堆篝火,吹起芦笙,邀约对方出来。姑娘们闻声知情,不约而同地走出寨,也燃起一堆火,互唱情歌或传统的爱情故事。去“串”的人并不唱,而是由帮的人代唱,对方也由伙伴代答。在他们一唱一答的时间,来“串”的小伙子悄悄绕到姑娘们的火堆旁偷看,姑娘们也趁机窥看男方,小伙子看中后,即去抢走她的包头巾。

姑娘即尾随而去,中意与否,就在他们的窃窃私语中定夺。

赶表

“赶表”是我国布依族青年男女用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的一种活动。在贵阳、贵定等地称“赶表”为“唱歌”,而都匀、镇宁等地则称此活动为“赶表”,独山叫“赶老表”,平塘叫“玩表”,北盘江流域叫“坐表”。以上各地区的称呼都是当地汉语的习惯叫法。布依族叫“扬哨”,“扬”是“坐”的意思,“哨”即姑娘,现在多数地区布依族人都称其为“赶表”。

每逢节日和赶场等机会,布依族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少女们往往是一个村寨或一个地方去的熟人分别聚集在一起,嘻笑交谈。小伙子们则三五成群地环绕着姑娘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找到就直接邀到外边去唱歌。如果看中了不相识的姑娘,就请本村的姐妹或与自己相熟悉的一位姑娘来介绍。人们称这个介绍人为“雀子”,即媒人的意思。媒人向姑娘转达小伙子的心意后,姑娘如果不中意,会婉言谢绝,如果同意,他们就可以离群一前一后地到野外唱情歌了。歌的内容多为自我介绍,表白心曲,互诉情思和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等,信口拈来,随编随唱,直到黄昏时分,才依依不舍地唱告别歌。

凿壁谈婚

居住在我国贵州的黑裤瑶族,当姑娘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就让她单独住到靠近自家正房大门的一间房里,去等待男方的选聘:这房叫“谈婚房”。房子临街的一面墙壁上凿有一个鸡蛋般大小的小洞,叫“谈婚洞”。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求婚男子就用一根叫做“探壁棒”的小棍子悄悄地从洞孔中伸进去把姑娘戳醒,向她介绍自己的身世,表示爱慕之情。姑娘如果同意交往,两人就隔着墙壁的小洞边喁喁私语起来。隔墙相会,不允许开门,也不能请求开门,即使是雨天,小伙子也只能立在屋檐下。若姑娘不同意交往,小伙子要礼貌地辞别。双方多次隔壁相会,确实是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商定成婚大事,如果姑娘有了心上人,“谈婚洞”就要堵上,表示姑娘已有人家。

姑娘追

“姑娘追”是我国哈萨克青年男女表白爱情的一种方式,也是深受哈萨克族青年人喜欢的一种传统游戏。每逢喜庆之日,比如:节日或集会等,就会有一对一对青年男女骑马并辔,在路上搭讪着,这段路上男的可尽情向女方表达爱慕之情,甚至也可调笑女方,姑娘不可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即使羞红了脸,也只能默默地忍受。当从起赛点往终点跑时,姑娘可鞭打男方,男方不得还手。因此,一到起赛点,小伙子就精神紧张起来,纵马扬鞭飞快地逃跑,姑娘紧追不放,如何把握鞭子便是她给予小伙子的回答。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就是追上了,也只是虚晃鞭子,并不抽打。有时,为了掩人耳目,也只好轻轻地“抽打”几下,人们从姑娘手中鞭子的抽打,就知道他们是不是有戏。

丢包

丢包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间一种较为普遍的求偶习俗。每年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男女青年都要进行“丢包”活动。傣族青年的花包是姑娘们用细花布精心缝制成的,包内装上棉绒棉籽等物。花包四角和中心则缀有五条彩色花穗,十分精致好看。

每逢傣历新年,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由“岩冒”(小伙头)与“依少”(姑娘头)带领,来到村寨广场或空地上,各站一边,双方相距一二十米,开始丢包活动。首先是姑娘们把花包掷向小伙子,然后对方回掷。一方接不住就算输给另一方。旧时,男方如接不到女方丢来的花包,就得送钱给女方,少则几角、几元,多则十多元;女方如接不着男方回掷的花包,则要就近采来鲜花送给男方。如今,“惩罚”形式则改为彼此赠送纪念品,如花手绢、笔记本一类。开始丢包时是不择对象,随意乱掷,过了一段时间,男女两方的抛包者即开始锁定对象,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两两单线对掷。如果两两对掷久了而不再改变目标,即证明双方相互中意了。于是,机灵的姑娘会突然将花包抛得更远,远得离开了丢花包的中心场所。这样,双方便乘机离开了众人,躲避到附近的花丛林木中去。一对平时不熟悉或仅是单相思的异性青年,从此就可能转变成情侣。

隆闺

按照我国黎族的习俗,男女孩子从十四五岁起就与父母分屋。男子要上山备料给自己盖“隆闺”,女子由父母帮助建造。“隆闺”是一种木制的小屋,它盖在父母居住的屋旁,正面或侧面开门,“隆闺”内不设炉灶,专用于青年男女睡觉、对歌、玩乐器。“隆闺”有大小和男女之分,小的可住一二人,大的可住三五人。“隆闺”是恋爱活动的落足点,也是丧偶的单身族寻求爱情幸福的乐园。在那里,男女以对歌来倾吐感情。当双方情投意合后,男子便赠送银钱、布衫或腰篓、竹笠等给女子,作为定情的礼物。以后,经常在此幽会。有的相处半月,也有的往来两三年之久。若关系破裂,各自可再找新的情侣。父母对子女这种行为不加干涉,公众也公认是正常的社会风尚。解放后,这种习俗已不多见。

结草幽会

结草幽会是我国傈僳族相爱的青年男女幽会的一种方式。傈僳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常选择不易被人打找的僻静之处去幽会。幽会的方法颇有情趣。有吹木叶、摘树枝、打暗语等。但主要的方法是打草结,俗称打草疙瘩。这是男女幽会的标志,也是忠于爱情的具体表现。

木叶能吹出不同的曲调来,内容一般是通报约会的时间与地点。撇树枝,就是在情人可能来往的路上放一根树枝,上面压上石块或土块,树枝通向上有明显的标志来指明幽会的方向和地点,傈僳语称之为“石前阶”。打暗语,是在公众场合相约有情人的一种方法。如果男的告诉女的,今晚要到某地某处会面,就要对姑娘打一些只有他们俩人知晓的暗号。这种木叶、撇树权、打暗语方法的使用,多是由于不会写信又不便会面,而不得已采用的约会方式。因此,往往有一方失约。在这种情况下,独自前来赴约的一方就会在相约的地方打一个草疙瘩,等下次对方来时,可以向他或她证明曾在这里等候过。有时,常常是一方在一个地方打四五个草疙瘩,有时甚至打十几个。等到下次双方到此处时,失约的一方就会被对方那种炽烈的爱所感动。

窗下求婚

我国俄罗斯族青年男女恋爱特别的浪漫又充满自由气息。当在交往中小伙子对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又猜不着姑娘是否同意时,小伙子就会在夜幕降临后,来到姑娘的窗下弹吉他,用歌声向姑娘求婚。如果歌声能叩开姑娘的心扉,姑娘就会打开窗户送来含情的眼神,如果窗户始终不开,或者从窗内泼出一盆冷水,就说明姑娘没有看中自己,此时小伙子只好悻悻离去。

新娘绝食

彝族姑娘在出嫁前有绝食的习俗,一般在出嫁前10天就开始不吃不喝,特别是婚期前3天,有的每天只吃几口饭,甚至一口不吃。如果口干,就含一口水漱口再吐出来。这种绝食的习俗,彝人称之为“杂空”。哪位姑娘“杂空”的时间越长、越彻底,就证明新娘越能干,越有毅力,越懂得礼节,她会受到人们的赞扬。否则,要受到众人的耻笑。

其实新娘的绝食,主要是避免结婚去新郎家的路上和到新郎家三天之中大小便。如果新娘在结婚途中或到新郎家三天之中大小便,便被认为是伤风败俗,是很不光彩的事,要受到众人咒骂,取笑一辈子。

打女婿

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族婚礼中盛行着打女婿习俗。婚礼的当天,当男方的娶亲队伍到了新娘家门口的时候,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年青人和小顽童,会不断用土块或雪球等朝新郎打去,新郎只能躲避,不能还手。据说,这种习俗源于唐代的安史之乱。打女婿成为当地男女老幼对新郎的一种独特的欢迎方式。

背新娘

在我国的汉族和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一种特殊的婚俗,即新娘出嫁要由人背到夫家。但由谁来背新娘,各地却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比如皖南山区的祁门、黟县等地,娶亲之日,迎亲、送亲的队伍到相约的地方会合,组成一个喜庆场面,是由新郎将新娘背在背上,并将新娘的绣花鞋脱下拎在自己的手里,在迎送队伍的簇拥下踏上回程。一路上不许别人替换,中途也不许歇息,一直背到新郎家里,才由新郎亲手为新娘穿上绣花鞋,当地的人们这样意味着:不畏艰苦者方可获得幸福;妇女的地位不容忽视,日后倘有摩擦时,妻子和亲友均可严辞诘问:“当初是你背来的,不是自己走来的!”这种风俗至今犹存。

而贵州的水族嫁女,新娘辞别父母和姐妹们后,要由族内兄弟背着到夫家。若路途遥远就要几个身强力壮的兄弟轮番背,一直送到新郎家大门口为止。在三都和荔波一带,新娘出阁都打伞步行。倘若新娘所经之路已有别家的新娘走过,或是抬过死人,抑或要过桥涉水,如不是绕道避开,也要族中兄弟背着走过这一段路,人们相信背新娘能使她婚后幸福吉祥,也表示姐妹间情谊深长。

不落夫家

“不落夫家”是指新郎、新娘结婚后,新娘并不居住在夫家,而是客居娘家。“不落夫家”在我国壮族、布依族及苗族婚姻中均有表现。

比如,在壮族婚礼过后,虽说新娘人算是夫家的成员,但她却不在夫家居住,而是回到娘亲居住,直到怀孕或生下一个孩子后,才到夫家与丈夫长居,成为夫家名副其实的“成员”。

“不落夫家”的结束,可以是新娘怀孕、生育也可以是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妻子虽未生育过,但已年过三年,也要回夫家长居。

哭嫁

哭嫁是在民国时期曾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的婚俗。其形式是,正当喜庆的婚礼热闹的进行时,而身着喜装的新娘却在悲哀地又哭又唱,气氛极不协调。

哭嫁最富特色的是土家族。

土家族在结婚日期定下之后,待嫁的新娘就开始哭嫁,哭的时候,声泪俱下,边唱边哭,而且时间长,土家族的新娘哭嫁时间长的达一个月,短的也在10天左右,至婚礼时,新娘要哭得口干舌燥、两眼红肿,全心投入才算是聪明能干。

土家族新娘哭嫁用土家语,哭唱的内容有:哭父母、兄嫂、姐妹、叔伯、媒人;哭梳头、吃离娘饭、辞祖宗、上轿等。

撒谷豆

我国的壮族、保安族、白族人在举行婚礼之时,贺客来宾有向新郎新娘身上、头上抛撒吉祥花粉、红绿纸末或谷豆花瓣等的习俗。许多民俗专家认为,它的源头就是传统婚俗中通行的“撒帐”。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于洞房交拜后,女向左,男向右,对坐在帐幔半启的婚床上,然后由一位有夫之妇手挟一个盛有装满谷豆杂果的簸箕,一边唱着祝福祈吉的“撒帐歌”,一边不停地将簸箕中的谷豆杂栗等往婚床、新人及帐子四周任意抛撒,由此将欢欣的洞房气氛推向新的高潮。具体地说保安族撒“五色粮”、壮族是撒“五谷”、白族撒“辣椒”。可以说,抛撒谷物杂果以贺新人,几乎是中华各民族所共同的婚俗。

奇异的地域婚姻礼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我国的婚姻礼俗因人民居住的地域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

台湾婚嫁习俗

台湾的婚嫁习俗多与大陆同,但有些习俗颇具地域色彩。比如在婚礼程序中的:“比手指办”“礼饼”“谢神”“轿前盘”“罩乌巾”“破瓦”“轿斗圆”“放扇…‘抬子孙桶”“报包”“出厅”“舅仔探房”等习俗都是独特的。

比手指办。又称量戒指寸尺。这是男女双方议婚认为合适后,由媒人通知女方将带戒的手指尺寸量好,以便男方定制订盟戒指。

礼饼。完聘当天男方要专门烙出一定量的大饼由媒人带着送到女家,需要送多少合适由双方约定。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大饼后,再将大饼分别赠送给亲朋左邻右舍。

谢神。完聘前一天男家要悬灯结彩,拜天公三界公及众神,并演傀儡戏。这天女家备送喜帏、喜灯、礼香、礼烛、礼炮、戏彩、发盒、礼酒、桃盏、熏腿、鹿角、燕窝十二种礼品到男家致贺,这叫做贺谢神。男家对女方送来的礼品不能全部收受,仅能收下六种礼品。

轿前盘。又称屎尿盘,它的具体形式是由男家向女方赠送猪脚和面线、饼食等食物为礼,意为酬谢新娘双亲养育之恩。

罩乌巾。新妇乘轿之前,要由紫姑引导上厅,站在竹凳上,穿上新郎带来的围轿裙,然后还要把系肚裙系在身上,接着盖上紫帕又称乌巾,书香之家则盖红巾。

过米筛是新娘上轿后,要悬挂一面彩色米筛,有禳邪之意。筛面画八卦及太极图,象征繁荣,或写百子千孙吉句。新妇出轿门,即由福命妇一手擎竹筛覆盖在上面,称遮米筛或称过米筛,俗称为新郎压服新娘之示意。

破瓦。是轿子停在房前时,在扁平竹器内置瓦一块,以便轿停而破之,亦作禳邪之意。炉上用生炭生火由新娘跨过其上,因“生炭”音谐“生产”亦称为吉祥。

轿头圆。一齐去迎娶的媒人需带轿斗圆及“轿斗猪脚”。轿斗圆是用一斗二升米制成做汤圆的材料。

放扇。新娘上轿后,走出不远的时候,要放下手里拿的扇子和手帕,俗称“放扇”、“送扇”。以此为临别纪念,表示抛弃不好性癖以求和顺。

抬子孙桶。挑夫将子孙桶挑到新娘的房间,念四句吉祥话可享红包。其句为“子孙桶,过门槛,夫家家和,万事成”或“子孙桶,捾人房,百年偕老心和同”。开轿门时亦由轿夫念四句,如“今要轿门两旁开,金银财宝做一堆,新娘新婿人房内,生子生孙进秀才”,以求吉利。

报包。结婚的第二天,紫姑要将新娘的上头衫仔裤包回娘家,并传递新娘新婚之夜的情况。

出厅。婚后第三日,新妇才能出洞房,先到堂上拜神,此称“出厅”。出厅时夫妇先祭拜神明祖宗,而跪拜父母或致茶敬亲族尊长。行完礼后,新娘要马上去厨房,烹饪鸡作为从事家事的开始。

同类推荐
  •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本书从人文、经商、生活、理财、处世等方面解读上海人的生活处世哲学。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热门推荐
  • 刺心之铁树之国

    刺心之铁树之国

    一个凡人处在一群绝世天才中是什么感觉?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一个被主角包围的配角,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坚持什么都做不了”。后地球时代的传奇正在缓缓拉开帷幕,这里有幻想也有现实!
  • LOL英雄魂之殇

    LOL英雄魂之殇

    上帝给你关上门的同时,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一个自称LOL系统的家伙,给蓝色星球的人类,释放了恐怖的外来生物。又给蓝色星球的人类,开通了LOL系统独有的英雄传承
  • 我和神族那些事

    我和神族那些事

    本想过普通的生活,却被人告知自己是世界最后的希望。莫名其妙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一个普通的人拯救世界的路程就此展开。
  • 傲娇竹马宠青梅

    傲娇竹马宠青梅

    -呜哇!我要吃蛋糕我要吃蛋糕!--拿到就给。--不是说嫁给你就可以到蛋糕吗!反悔耍赖!--不是说嫁给我你就给我吃吗?你不也反悔耍赖吗?-某羽邪笑。我竟无言以对。
  • 末世媳妇不好养

    末世媳妇不好养

    末世不可怕,养媳妇太累!关键这媳妇脑袋不灵光,吃东西要靠喂,走路要靠背,不喜欢说话还常流口水。这也就罢了,关键男主是丧尸啊!经常喂媳妇丧尸肉是要把媳妇变丧尸吗!=====求收藏求票票o(*////▽////*)q
  •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本书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础知识和中医治疗的宗旨纲要。具体包括:该说中医诊断、健康与疾病的分水岭、中医怎样诊断疾病等内容。
  • 岁晏一仙

    岁晏一仙

    简介这个东西不好写啊——写的正经了看客不喜欢,写的不正经了又偏离主题,紧凑主题吧,又漏了坑;凑合写几个字吧——身后有背景,但这背景却需要自己一步步去揭开;身后有背影,可悲的是这背影看起来如此弱小。“山上人”道修,流光飞剑;“山下人”创造,机甲科研;“山中人”隐世,千锤百炼;我要讲的故事,是一个有关飞升、科技、武学的故事;我要讲的故事,是一个恩怨情仇的冒险故事。首卷:《诸妖覆城》进行中,旧稿新改,没有太多想说的。
  • 师承何处

    师承何处

    一个少年,一次穿越。一把幽冥剑,一部残决功法。一段追寻师傅足迹的艰辛故事。成就了他的王者之路。
  • 女神的贴身保镖

    女神的贴身保镖

    保护对象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妹妹,然而叶云帆的父亲乃是前任兵王,但这又怎样?当年抛弃他们母子的人渣,有机会一定要亲手咔擦,此刻一幕父与子的争斗即将拉开序幕,而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体里却隐藏着惊天秘密。
  • 还珠之梦镜缘

    还珠之梦镜缘

    新年到了,雁子在此祝福大家:春节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