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2600000032

第32章 20年业余时间出版 7部译著

访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董惠铭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董惠铭翻译的《巨人》一书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正式出版,另一部60多万字的《战士》也已基本完成初译稿。至此,由董惠铭翻译的长达500万字的《肯特家史》共八部,已有七部完稿。身为单位里的一把手,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他是以怎样的毅力历时20年,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翻译这一套皇皇巨著的呢?

男儿深夜译书时

“我是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的,最初的想法是离开英语教学工作岗位以后,不能把英语这个专业给丢了,而翻译外国名著,肯定是个好办法。”

董惠铭的想法没有任何功利色彩。他翻译的第一部书《总统谋杀案》是以肯尼迪总统遇刺为背景的。这部书的英文版是董惠铭的一位外国友人送的,他看到这部书好的地方便将其翻译出来,供同事友人欣赏,也没有想到出版。但也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董惠铭开始了译著生涯。

他的翻译工作,大多是在夜深人静时进行的。很多时候都要翻译到一两点钟,靠喝浓茶和咖啡提神。董惠铭说,那时年轻,晚上睡觉很迟,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去上班。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旅馆里,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被他利用起来。那时没有电脑,数十万字的译稿,全是用工工整整的铅笔字写成。最早的一部译稿脱稿以后,董惠铭将其寄给了海南人民出版社。不想这部书的出版几经波折,当时甚至连原稿和译稿也差一点找不到了。为了找回书稿,董惠铭还特意飞了一趟海南。

1988年,董惠铭的大学同学即将从美国回国,临行前从大洋彼岸给他打来电话,问需要给他带点什么。他要求老同学帮他把《肯特家史》整套书都带回来。在研读的过程中,董惠铭与书的作者有了一次次超越时空的心灵交流和共鸣。从那时起,董惠铭便暗下决心,把这部反映美国变革发展的优秀小说介绍给中国读者。

也许当时的董惠铭并不知道,他的这一决心要付诸实施,差不多贯穿他此后的整个工作生涯,可谓是“二十年磨一剑”。

《肯特家史》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杰克斯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200周年而创作的系列长篇演义性小说,分别是:《私生子》《叛逆者》《探索者》《复仇者》《巨人》《战士》《不法之徒》《美国人》,以肯特家族七代人的奋斗历程为纽带,描绘了美国从1770年至1890年之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肯特家史》系列长篇小说将美国的殖民地史、拓居边疆史、种族冲突史、工业农业贸易发展史、政治制度发展史、多元文化史等全景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将美国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北美殖民地以及独立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情、风俗、贫富、爱情、社交等等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一开始为了不把英语这一老本行丢掉,到后来对译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到后来把译著当成了自己孜孜以求的事业,董惠铭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他不懈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社会留下点精神财富

董惠铭坦言,译书是“带着镣铐跳舞”,尽管行政工作很忙,但他在译著过程中享受到了旁人没有的快乐。谈到译书过程中的收获,董惠铭说,一是提高了中英文水平;二是边译边学,使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对世界历史知识,尤其是对美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译著中的注解部分就是其个人研究的成果。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贴近原著、更具现场感,董惠铭还深入美国境内进行考证。

“当官只是昙花一现,学术性的事业才是永久的。人这一辈子,能为社会留下一点精神财富是很值得的。翻译工作虽然很枯燥,但一想到译著出版后的社会价值,我就感到很欣慰。”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而肯特家的历史,则是美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一幅美国社会的壮丽画卷。

董惠铭以高超的翻译水平,将该书的内容准确、妥帖地表达出来。这部系列长篇小说的翻译较好体现中文的层次感与内涵,在当代译林中是属于出类拔萃的。

在谈到如何处理译书和工作之间的矛盾时,董惠铭谦虚地说,他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学生时代曾经读过爱因斯坦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他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是勤奋,不懂的查字典,向各种人甚至向晚辈请教。”

20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董惠铭的手提包里都放着一样东西,那就是正在翻译中的《肯特家史》的部分篇章。用浙江省教育厅一位领导的话来说,董惠铭的业余时间是“免检”的。为了翻译,董惠铭谢绝了一切可以谢绝的应酬。

从座右铭到行必果

“我并不是什么天才,也并不比别人聪明,我只是勤奋而已。我觉得,只要勤奋,善于学习,还是可以做点事情的。”谦逊和低调,是董惠铭一贯的风格。

酷爱读书的董惠铭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看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深受触动的他把这段话也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并成了他的“心之铭”。他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无论是在学校当老师,在教育行政部门当领导,还是在新闻单位做负责人,他都牢记自己的座右铭,踏踏实实做事,平平淡淡做人。正是这样的一种人生理想,引导、支撑着他把20多年的业余时间全都交给了翻译事业。

书是董惠铭须臾不能离开的伙伴。他看的书很多很杂:哲学、宗教、名人传记、古典名著、历史演义、当代作家的名篇? ?他最喜欢看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董惠铭的老家萧山跟鲁迅的故乡绍兴毗邻。语言文风、风俗习惯等都有相通之处。也许是书的雨露滋养,使“混迹”官场多年的董惠铭始终保持着一种儒雅和西方绅士式的风度。一位基层校长这样描绘他的形象:“一举一动都适度有节,精力充沛而不鲁莽,感情丰富而不轻浮,任何时候都从容、谦恭和富有理性。”很多人则称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

董惠铭家里书房的空间很大,双休日他一般都在家里看书、译书,很少出去。他的藏书很多,因为译著的缘故,他书房里的英汉大辞海等工具书很多,比中小学的图书馆的外语工具书还要多。除英语以外,还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工具书。还有很多《圣经》及介绍美国历史的书籍。

翻译工作是一门艺术,翻译者的学识、修养都能在译著中体现出来。董惠铭认为,文章千古事。一个人来到这个美好的世上,学了些东西,总得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受他的影响,他的女儿董洁心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便出版了颇受学术界关注的《提前到来的春天》一书。“父亲平时工作非常非常忙,休闲娱乐基本跟他无缘。他一回家,吃饭前哪怕是只有10分钟,也会跑到书房里去,开始翻译。”董洁心如是说。有时候凌晨一两点钟,董洁心会突然收到父亲的一个短信,问她某一个英语俚语单词的使用情况。碰到她也回答不出的时候,一定会帮父亲去问复旦大学的老师或其他朋友,甚至是国外的朋友。

前段时间,董惠铭去南京参加一个亲戚的追悼会,时间很紧。董洁心看到父亲在收拾行李时,把译著的书稿放了进去。就劝他:“就住一宿,晚上又那么忙,书稿就不要带了吧!”“书稿又不重,万一有时间了呢!”董惠铭坚持要带上。

在漫长的翻译过程中,董惠铭要感谢很多很多人,他说,再好的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相中它,也不能大展宏图。他十分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是他们的欣赏和鼓励,使董惠铭的译著得以接二连三地问世。当然,最值得感谢的是他的夫人黄诚华。她是典型的东方贤妻良母,在单位里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家里默默无闻地支持着老董的事业。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0月16日08版

2009年10月30日《浙江日报》转载

同类推荐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福利分化:比较社会政策批判导论

    福利分化:比较社会政策批判导论

    本书是一本比较性的专著。它探讨了四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瑞典、德国、英国和美国。从社会等级、种族和性别等视角探讨社会政策,本书表明了在这些区分当中福利衡量显示出了重要性。作者描绘了四个国家的福利政策,分析了各自的利弊,指出了每个国家面临的五大问题。本书浅显易懂,主要阅读对象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教师,是一本非常好的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专著。
热门推荐
  • 偷偷爱着你

    偷偷爱着你

    我叫范小溪,因为小时候眼睛失去了光明,我什么都看不见。父亲被抓后,奶奶成了我唯一的亲人,每次在外面,都会受到周围伙伴的欺负,一个叫黄浦念川的小男孩保护了我,一直到我十二岁复明的那天,黄浦念川离开了。很幸运的是,我十八岁就进入的大学,我再一次遇到了黄埔念川,他忘记了我,我不顾一切的追求他,想帮他找回属于我们的记忆,一切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我和黄埔终于走到了一起,就在我们订婚宴上,我的好朋友美纶解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我一直追寻的小海豚,一直追寻的那个人并不是黄浦念川,而是另外一个人,一个偷偷守护着我,爱着我的人。
  • 旋转岛

    旋转岛

    秩序社会,讲求人性。野性社会,讲为人性。信仰与法制在人与人之间,一软一硬地引导着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方向亦是信仰,契约亦为法制。世界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命运。
  • EXO时至

    EXO时至

    这场谎言游戏,我输了,你赢了,而你胜利的代价,就是永远失去我……我不喜欢欺骗,不喜欢伤害,可我却做尽了一切我不喜欢的事…就算我们注定不能在一起,但,你爱我,而我也刚好爱你,这不就够了?!
  • 六叔的店

    六叔的店

    一家神奇的店,让你做一场最苦的梦,破坏最美的记忆
  • Black Rock

    Black R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以退为进,太子的天定缘

    以退为进,太子的天定缘

    “朕这几个儿子,各个皆有帝王之才,就是将其他人贬为庶民,将来也难保被有野心的朝臣扶起。一山难容二虎,身为皇子,这就是他们的命!即使最后只能剩下一个,这也是命!”“如果先皇后还在,朕也许没有这么儿子。”“太子是朕认为最符合当前形势的未来国君,有手段有目的也有仁善,但倘若时局有大变动,他未必最合适。朕也可以拉他下去!朕谋的是江山!”“朕不会再犯先皇那样的错误!没有野心的皇子,守不住千秋霸业!与其待朕百年之后让他们分裂国土,倒不如在朕还有实力之时,坐视他们如何分胜负!”********一个读书识礼的善良姑娘,莫名背上‘得此女子得天下’之名,被卷入皇子斗争,遇到几个命中与之纠缠不清的人,共同成长蜕变的故事。太子:阳刚,身负未来国君重任,有责任有压力,感情慢半拍,太晚才捋清自己的感情。大皇子:腹黑,五行缺爱,满腹算计,感情至少慢了一拍。文阔:执着,感情细腻且浪漫,只是看过一眼她的画,就知道那是他要找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当皇子们的争斗从开始的一点小心机,变成手足相残,拼死搏斗,谁中谁的计,谁是谁的棋?谁是最终胜出的那一个?********本文中心思想:一、女人要自强,有实力才能与强者并肩。二、责任和自私,得到和失去,进和退,总是难两全。本文由故事情节推动情感发展,有烧脑,有甜蜜,有搞笑,有虐,有狗血三观正,无肉,喜欢的请收藏。
  • 永待花开公主的专属王子

    永待花开公主的专属王子

    据说,他是一个耀眼的连星辰都黯淡的王……据说,他是一个妖孽到人神共愤的魔……据说,他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神……无意中,他们的心早已丢失在一个如芭比的萝莉女孩手中,他,是她的未婚夫,她不知。他,为她早已将所谓的防线降到最低,她不知。他,为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不知。早已拟定好的结局,他们却一一陷入其中,永不能自拔,只能做公主的骑士,也无怨无悔……公主说:“你们爱吃冰激凌吗?”他们却说:“我只爱你,不爱冰激凌。”公主说:“爱我必须要爱冰激凌。”他们说:“好,那我们爱冰激凌。”
  • 修真长生

    修真长生

    一个修炼世家的子弟,意外的遭受灭门惨案,一封家族密信令他加入修仙宗门,偶然捡到的神秘小鼎,令其命运产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是如何令李青一步一步走上修仙大道,称霸人界,飞升灵界,乃至成就真仙之位呢……ps:凡人流传统修仙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活着之上

    活着之上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