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5600000002

第2章 刘项原来不读书

后代人议论起秦始皇来,第一个话题,就是他的暴政,他的焚书坑儒,多半想不到他作为千古一帝的辉煌业绩。其实,焚书,是始皇帝三十三年的事;坑儒,是始皇帝三十五年的事。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坑于咸阳,是赢政下令干的,因为他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气急败坏,便对知识分子大开杀戒。但焚书,却是李斯给他出的主意,若要分清罪责,至少在焚书这件事上,秦始皇够不上主谋。

1933年,鲁迅先生于《申报·自由谈》上,写过一篇《华德焚书异同论》。因为当时,德国的希特勒上台执政,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政策,纳粹分子焚烧书籍,禁止所谓“非德意志”(即不符合纳粹思想)的书籍出版和流通,弄得柏林、莱比锡等城市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所以,一些报章就把希特勒与秦始皇相提并论,鲁迅先生觉得这样比法,“实在冤枉得很”,他认为,秦始皇“吃亏是在二世就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这场焚书的无妄之灾,先是几位博士的闹腾,后是李斯的出谋划策,秦始皇才画圈的。

秦代的博士,都是大儒,不同于现在的博士,只是某一专业达到一定水准的学位标志。如今的博士多如牛毛,那时的博士全国才几十位,所以,地位非常之高,政府对他们相当礼遇。始皇帝过生日,特地在咸阳宫置酒,专请博士们赴他的寿宴。显然,赢政很愿意听这些有学问的博士,唱一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然后吹蜡烛,切蛋糕。

这就是中国特色了。在历史上,所有朝代的皇帝,打心底里不待见知识分子,他们宁肯要愚民,因为愚民好统治,知识分子有头脑,好思考,就比较难管理。但有时候,像蛋糕上必须有几粒红樱桃点缀那样,少了装点门面的知识分子还不成,这就是秦始皇一定要请博士们来喝寿酒的隐衷。这本应该是个愉快的集会,想不到,却酿成焚书的悲剧。一怪那个山东老学究淳于越,二怪那个投机分子李斯。

历代文字狱,皇帝固然是罪魁祸首,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倘若没有想借帝王之手,屠灭同类,出坏主意,打小报告的小人,这台戏根本就唱不起来的。李斯在秦国,是外来户,一些人(自然也包括这些博士),一直想把他轰走,他很恼火,耿耿于怀,所以,憋着劲要收拾他们,何况,他是地道的小人。这样说,也许有些过分,但从他最后与赵高沆瀣一气来看,至少,说不上是君子。

其实,吃完甜点,果盘也端来了,博士们就该一抹嘴,抬腿走路。但知识分子中的文化人,如作家,如诗人,在灵魂里都会有不那么肯安生的习性,由此就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我原先以为“人来疯”是儿童多动症的表现,长大以后,就不药而愈的。后来,我渐渐品出来,有的人,这种“人来疯”的毛病,到了年纪一把,胡子一把,说话泄气漏风,走路跟头把式的老先生,也会像老儿童一样,到了人多的场合,按捺不住要表演,使大家注意他。否则,将老人家旁落于镜头之外,焦距没有对准他,会五急六受,十分痛苦的。

这就是文化人与生俱来的弱点了,从这些秦代的博士起,一直到清代康雍乾嘉文字狱的当事人,常有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有这种没事挑事的嗜好,生怕人家把他当哑巴卖了。譬如,说些帝王不中听的话啦,做些领袖皱眉头的事啦,与领导唱一唱对台戏啦,故意不买上峰的账拿一把啦,等等等等,自以为得意。结果呢,往往是请得了神,送不了神,鸡蛋碰到石头上,惹恼了官家,弄不好,就有可能付出头颅为代价。真到了那时,又磕头如捣蒜地求饶,上陈情表,写悔过书,深刻检查,认真忏悔,就不禁令人为之叹息,阁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那是公元前213年,咸阳宫外,小轿车停了一串,共有七十位博士被接来给陛下贺寿。博士跽在下面,赢政坐在上面,主持团拜会的仆射周青臣,自然要讲一通颂扬的话。“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日月所照,莫不宾服。”这也是人情之常,顺水推舟,谁过生日,愿意人家没头没脑浇一盆洗脚水吗?博士淳于越在这场合跳出来,指责人家拍马屁,实在是既没有眼力,也没有什么道理。如按贾谊《过秦论》里描绘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的祖龙神威,周青臣的赞颂,虽有谀词之嫌,但说的也是实话。

现在很难了解淳于越一定要发这次难,所为何来了。是学问太多了的呆气,还是四六不懂的迂腐?是跪得腿疼,心火上升,还是蛋糕块小,嫌分得不公平?依我忖度,很可能是文化人的耐不住寂寞,受不了冷遇的天性所致,文人的出风头欲望,有时候是控制不住的。他之这样做,而且用故意唱反调的办法,完全是希望引起始皇帝的注意。他跽着趋前一步,发了一通“事不师古,而能长久”哉的今不如昔的感慨,然后话锋一转:“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这意思,谁都听得出来,他才是顶呱呱的诤臣。

我很佩服秦始皇的雅量,对这位山东老夫子的指责,并未火冒三丈,而是“下其议”,让大家讨论,够风度。坏就坏在李斯身上,提出了焚书的主意。所以,严格来说,焚书的发明权,应该属于李斯,而不是秦始皇。

不过,李斯立论的基点,师今而不师古,是绝对正确的。他的名言“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很具辩证法,很符合时代发展的逻辑。生活不会停滞不前,它要发展,它要向前,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前人的阴影里。无论那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辉煌,在历史上留过多么了不起英名的大人物,过去的,也就过去了。若是后来者,仍旧抱着棺材板不放,说相同的话,做不变的事,走一模一样的路,连放屁也是一式的气味,那就只能是一代没出息的腐儒而已,而腐儒是绝成不了气候的。

但他出的焚书这一招,实在够糟、够恶、够讨厌,谬种流传,贻患无穷,不但希特勒学得很是地道,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红卫兵小将,也一个个无师自通地成为他的衣钵传人。那些连笔都握不好的手,在华夏大地上点燃起的焚书之火,不知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啊!秦始皇焚书,多少还有些选择,医学的书、农耕的书,是不烧的;而革命小将们的焚书,凡线装书,凡直行排印的书,凡文言文的书,凡外国人写的书,凡他们认为可以归之于封、资、修的书,一塌括子都往火里扔。这种焚书的极端主义,那才叫干净彻底。如果赢政借尸还魂的话,对小将的这份革命洁癖,也会钦佩得无以复加,而自愧不如的。

秦代的书,是竹简,不大好烧,但烧起来,火光烛天,肯定更壮观些,但灰分较大,残留下的灰烬,也肯定会堆积成山的。据说,在陕西省的渭南市境里,一条叫做“沋河”的河岸边,至今还有暴露灰层的秦焚书灰堆的遗迹。在唐代,一位叫章碣的诗人,可能到此一游,写了一首《焚书坑》的七言绝句:“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的后两句,脍炙人口,人们常常引用来说明,无论暴政多么持久,高压统治多么严酷,但思想是无法禁绝的,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不会断根的。秦始皇把书烧了,接下来的汉代,却是继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后,中国出现的又一次文化高潮期。

赢政以后的皇帝,好像悟过来了,焚书无用,焚了还可以再出版,出版了还要再焚,多费事啊!不如坑儒,把你脑袋摘了,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干脆,治标不如治本,收拾知识分子为上上策,重则杀头,轻则充军,让你写不成书,朕还用得着焚吗?这世上不就只有一个司马迁,敢在受了腐刑以后,还有毅力去写《史记》的吗;绝大多数的文人,都会为了上保头颅,下保卵子,俯首帖耳地做顺民的。

中国皇帝好焚书者,此后还有过好几位,但都不具秦始皇那种统一思想,传之万世的雄图大略,多为陷于困境中的歇斯底里大发作,纯属玉石俱焚的自弃自毁的行为。如梁简文帝萧纲,在侯景兵围建康期间,曾经“募人出烧东宫,台殿遂尽。所聚图籍数百,一皆灰烬”。他的弟弟,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被围城破之日,下令焚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其中包括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八万卷书,梁武帝收藏的内府书画数万卷,统统付之一燔。昭明太子的这两位弟弟,真可谓一对难兄难弟。

后来,萧绎被北魏俘虏了,有人很奇怪地问他,你干吗要烧书,你不是手不释卷,爱书如命吗?他的回答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谈到这件事时,不禁叹息:“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日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

皇帝焚书,固然十分可恶,但应该看到,在中国焚书史上,他们焚的书,只是冰山可见的一角,而不可见的水面下的那九分之七,全是非皇帝的焚书者,对于中国文化所造下的罪孽,那才是罄竹难书的恶行呢!

就以今渭南市焚书坑所能看到的残留物,何其可怜巴巴;对照近年来发现出来的兵马俑遗址的焚烧规模,再联想史书所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两相比较,秦始皇焚书,真是小儿科得很,而不读书的刘邦先生,特别是西楚霸王项羽先生,放起火来,那才是大手笔。项羽西屠咸阳,连咸阳宫、阿房宫、六国离宫、秦陵都烧得片瓦不存,什么竹简都不会留下来的。

秦始皇焚书时被例外允许保留的医学、农耕书籍,从此荡然无存,连片简只字都找不到了,这不是项羽干的好事,还有谁?所以,是秦始皇烧书厉害,还是西楚霸王和他的江东子弟,还有那些趁火打劫的老百姓烧书厉害,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果上吉尼斯纪录大全,秦始皇是第一位官方焚书者,那么,第一位民间焚书者的桂冠,给项羽戴上,是当之无愧的。

项羽那么勇敢地放火,因为他实际上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粗人。虽然他做过“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诗,与现在一些附庸风雅的先生,胡诌两句打油诗的水平,相差无几。正因为他没文化,不读书,所以比谁都恨书。

别看项羽是楚贵族,但满脑袋装的全是小农意识,在咸阳捞了一票以后,就要衣锦荣归,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拥着虞姬回江东去了。在中国,凡具有小农意识的阶级或阶层,都对知识,对知识分子,存有一股狭隘的排斥的警惧心理,若说爱屋及乌的话,自然也就恨人及物,这是他能够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地大焚其书的内心动机。也就可以理解红卫兵,像疯了似的一定要踩上千万只脚,让老师、教授、学者、专家、“走资派”,一切有文化的人,永世不得翻身,恐怕也是这种拒绝文化的偏执心理在作怪而已。

由此可知,不读书的人,造反可能是把好手,革命也许可能坚决,做一个冲锋陷阵的痞子,可能是块好料,但指望他们尊重知识,爱护文化,珍惜图书,摆脱愚昧,无异于“与虎谋皮”。当时,“文革”发动者不会让读书人去焚书,因为他的手必定会抖,即使在胁迫下,手不敢抖,良知也会战栗不已的。所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大破“四旧”的“文革”狂飙中,大量发动红卫兵和工人造反派,一马当先,成为焚书的积极分子,道理就在这里。越无知,越愚昧,越没有头脑,越容易迷信,越个人崇拜,越便于驱使。我记得,在那个颠倒的岁月里,一群小将在一个小县城的百货商店门口贴出一纸勒令,不许他们出售一种名叫“太妃糖”的糖。可笑的是,大家对这种无知不敢笑,更可笑的是,商店居然将一块块糖纸剥掉再卖。

现在重提旧事,仿佛天方夜谭,所以,项羽进咸阳后,带着他的江东子弟,杀人放火,大家觉得正常;而萧何到了关中,第一件事是派出人马,四处搜集秦国的文书档案,反倒令人感到蹊跷。谬误成为真理,书籍投进熊熊的火中,也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史称,项王“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他只要金钱和女人,这也是中国五千年来造反起义,亡命奋斗的不读书的领袖们,所追求的目标。达到了物质上的大满足和性欲上的大满足,项王还会顾及其他吗?在他的心目中,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恐怕连擦屁股的手纸都不顶。所以,一部“二十四史”,像刘项这班不读书的英雄,才是焚书的真正主力。

前面提到鲁迅先生写的那篇文章,我想不是给秦始皇平反,只是觉得将他与希特勒比,不合适。要当真地算一算账,皇帝焚的书,远不如无知老百姓焚的书多。《大学衍义补》这部古籍里,就提出秦火和汉火的区别:“书籍自经秦火之后,固已无复先王盛时之旧,汉兴,多方求之,至哀帝时,刘歆总群书著《七略》,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古书渐渐出也。不幸遭王莽之乱,焚烧无遗。盖秦火之烧,有意而烧,其祸由于君也。汉火之烧,无意而烧,其祸由于民也。”

从此,君之焚书,远不如民之焚书,继王莽之乱后,董卓之乱,八王之乱,侯景之乱,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一乱接着一乱,无论哪一乱,都是不计其数的书籍付之一炬的悲剧时代。

如果我们沿着焚书的历史线索推寻下来,就该数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动乱了。我不知道在将来修史者的笔下,这“十年浩劫”,会记载在第“二十?史”中。但肯定会标明为“乱”,是无法翻案的。因为即使在“二十四史”中,也难找出一场类似的能够波及到全中国范围的乱。我那时劳改于偏远省份的一个极闭塞的山城里,老百姓连火车都未见过。一日,忽然从省城串联来的红卫兵,加上本地的忙不迭戴上红袖箍的响应者,把大堆的书,加上从县剧团抄出来的戏装、头面、盔甲、唱本,浇上煤油烧掉,那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以这样一个小地方的焚书规模看,小将们那些年里,该焚掉多少书啊,这数字,恐怕神仙也统计不出来的。

所以,我想,谁要有兴趣写一部《中国焚书史》的话,真希望这书的最后一章,就在“十年动乱”这一节打住。由秦始皇开始的第一把火,到红卫兵的最后一把火,从此结束中国焚书的历史,倒不失为一种饶有兴味的组合。不过,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可以将整个大英图书馆的全部藏书,存储在一张巴掌大的光盘上,那么秦始皇,或者刘项,或者革命小将又杀将回来,还能焚得成书吗?

估计,这一回,这些焚书者,大概是不会有什么戏了。

同类推荐
  •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理性与意趣的融合,温暖和沧桑的调色。经过旧时明月,看透当世风景。江南才子偃月公子倾情新作,写尽宋诗的美感和苍凉。宋诗之美在气骨,言在意外,理在趣中。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是一个朝代的繁华和落寞。当时的风景,灿烂了诗人的眼眸,也灿烂了一个时代。回到千年前的宋朝,陪你倾听彼时的清幽雅韵。在过往的文字中,在春花秋月的诗意之旅里,一起触摸乱世中守望的幸福温度。此去经年,心动依然。品清淡的诗,做安然的自己。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

    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是考取第一层次(重点本科)必考内容,又属“史”无前例的新题型。我们参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卷、台湾高考卷以及具有探索性质的海南等省高考卷,确定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以有一定限制性的开放性主观题为主,其难度略大于常规高考题,题目细分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四个板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困境与突围——新时期散文缘起”、“传统与创新——新时期散文说”、“思想突围——新时期散文变革之社会反思”等。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热门推荐
  • 阁楼有只鬼

    阁楼有只鬼

    阴差阳错看见鬼,但光能看见毛用啊!既不是茅山道士也不是驱魔散人,作为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碰见个八岁小鬼,都得分分钟被撂倒好嘛。拜师无门,捡神器又点背,既然抱大腿无望,还不如自身奋发图强。生不逢时鬼作门,笑傲群魔看今朝。
  • 微爱岁月

    微爱岁月

    故事美好结局悲伤,一段恋情就这样结束,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忘记过去,亲接受现实吧!????
  • 绝世战神纪

    绝世战神纪

    诸圣大陆,宗门家族林立!曾经的天才折翼凡尘沦落废物,面对嘲笑和打击,叶天何去何从!五域十四州,天才辈出,百万年的沉寂一朝爆发!叶天犹如一粒石子,在这波澜壮阔的大陆上带起点点涟漪!
  • 不能相念,那就怀念

    不能相念,那就怀念

    如果不能相念,那就怀念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仙雨记

    仙雨记

    数千年前,人类在翱翔天际的龙身上发觉,后领悟出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念力。数千年间,这股力量带来了无数的奇迹,但因人心贪婪好斗,最终这股力量却引发了无止境的战争。数千年后,仙域一分为七,战争因契约平息。但魔道组织黑血花为一己私欲,再次挑起战争,一场场阴谋开始在这看似平静的仙域中慢慢崛起。
  •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全集5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囚爱之撒旦的情人十二

    囚爱之撒旦的情人十二

    十二?她是他的第十二个情人?还是……?十二岁的她为了父母、弟弟过早的学会了隐忍和坚强……她毅然决然地递上了那一纸“十年合约”……微笑着决定用自己“十年的青春”去偿还三百万的赌债……他“恨”她,就因为她家的“不幸”和她签下的那荒唐的“合约”,将他拉进了这场让现代社会啼笑皆非的“冲喜婚姻”之中……他决定化身“撒旦”,狠狠地折磨她……将她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可是……看着她痛苦的隐忍着,他应该带着“嗜血”的笑啊……为何心底深处会隐约感到一丝“不舍”呢……?十年了,她始终带着笑对他……当她终于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走到绝望的时候……她绝然地选择了离开……望向那一抹凄然的浅笑……此生……他真的能放得开她的手吗……?
  • 在这个悲伤世界里

    在这个悲伤世界里

    被神控制的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变得麻木不堪。不断挣扎着,不断是失去着。只为了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归宿。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藤蔓间的幸福

    藤蔓间的幸福

    他们本是青春年少时期人人称羡的一对爱侣,最终却各自天涯。再次相见,身份悬殊,是否能再续初恋情缘?她外表坚强,内心却温柔似水。她不想做坚强的乔木,只想像依附于乔木生长的藤蔓一样,有着缠缠绕绕间被呵护、有依傍的小幸福。此生心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虚空战皇

    虚空战皇

    当神话成为历史,当历史成为现实。当未来成为过往,当过往成为现在。这是属于荒古的故事,这是一段强为刀俎,弱为鱼肉的岁月。这是一段属于人族的黑暗动乱,唯有战血不灭,战魂之不熄。·········谁敢言“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生当做人杰,血战六合,平定八方之敌,扬我人族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