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400000047

第47章 光大良知(3)

守益来信将这些事情告知了阳明先生,守仁于三月间回信称赞了守益,其中道:“先王制礼,皆因人情而为之节文,是以行之万世而皆准。其或反之吾心而有所未安者,非其传记之讹阙,则必古今风气习俗之异宜者矣。此虽先王未之有,亦可以义起,三王之所以不相袭礼也。后世心学不讲,人失其情,难乎与之言礼。然良知之在人心,则万古如一日,苟顺吾心之良知以致之,则所谓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矣。”

在这里,守仁再次强调了礼乐的根本在于合乎人情,也因此摆明了他对于大议礼之争的态度。

四月,守仁又复信南大吉。此前,大吉入觐,见黜于时,他致书阳明先生,千数百言,勤勤恳恳,惟以得闻道为喜,急问学为事,恐卒不得为圣人为忧,略无一字及于得丧荣辱之间。

守仁读过大吉的信后,于是感叹道:“此非真有朝闻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看来大吉真的已经步入圣人之门。

欧阳德一向为守仁所器重,在中进士后他出守六安州。几个月后,他来信告诉先生说:自己初政倥偬,后稍次第,始得于诸生讲学。

阳明先生不禁对身边的门人说道:“我平生讲学,正在政务倥偬中,难道必先聚徒而后才讲论学问吗?”

此后,守仁又在致欧阳德的书信中说道:“良知不因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则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门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落在第二义矣。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也。”

还是那个宗旨,吾性自足,良知当不假外求。

这一年,钱德洪与王畿并举南宫,但当时大议礼之争闹得正凶,朝廷没有举行殿试,于是钱、王二人偕黄弘纲、张元冲同舟归越。

钱德洪是守仁的余姚同乡,他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德洪仕途坎坷,嘉靖十一年才成为真正的进士,但此后在险恶的政治漩涡中被两度下狱,后被斥为民。德洪既废,遂周游四方,宣讲良知之学。直到明穆宗继位,德洪才得以复官,进阶朝列大夫,致仕。神宗嗣位,复进一阶。卒年七十九,学者称“绪山先生”。

王畿,字汝中,山阴人。弱冠举于乡,跌宕自喜,悟性非凡,但有点狂者性情。后受业于守仁,阳明先生闻其言,无底滞,不禁大喜。后守仁征思、田,便留下他与钱德洪主持书院。王畿后来也在险恶的仕途中遭废黜,从此他益务讲学,足迹遍东南,吴、楚、闽、越皆有讲舍,年八十余不肯已。其人善谈说,能动人,所至听者云集;每讲,杂以禅机,亦不自讳也。

当时士大夫为博取虚名争相讲学,而钱德洪、王畿以守仁高第弟子,尤为人所宗。德洪彻悟不如畿,畿持循亦不如德洪,然畿竟入于禅,而德洪犹不失儒者矩矱。

王畿被学者称为“龙溪先生”。后来,士之浮诞不逞者,率自名龙溪弟子。王畿门徒之盛,与泰州王艮相埒。

看到几位弟子回来,守仁非常高兴,总比陷在是非之地无辜受牵累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引”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安排:凡初及门者,必令引导,俟志定有入,方请见阳明先生;而每当临坐,阳明先生却只是默对焚香,并无一语。

正像此前守仁对黄绾的忠告,总是重复自我的观念是没有益处的,而且心学归根结底是一位道德实践的学问,学生还当以悟为主,然后落实到行上,这才能成为“真知”。

尤其弟子们的禀赋、性情、志趣各有不同,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NO.5 良知本体

在诸氏死后,为了照顾自己的起居,守仁不得已又续弦了年轻的张氏。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守仁,以久病之躯,对于生育自己的子女早已断了念想。可是,就在新婚不久,张氏却怀了孕,嘉靖五年的十一月,更顺利地产下了守仁的亲子。

看着自己这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老来得子的守仁自是喜不自禁,看来上天还是待自己不薄的!同乡中有两位年逾九十的老者,还特以作诗向守仁表示祝贺。

当时,守仁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正聪”。守仁死后,黄绾为了照顾这个孩子(悯其孤而抚之),于是认他做了自己的女婿;就在正聪七岁时,黄绾为了避皇帝(朱厚熜)的讳,便将正聪改名为正亿。

不过此前守仁已经过继了正宪为子嗣,如今又添亲子,正宪将如何安排便成了摆在守仁面前的一个现实棘手问题。由于守仁有爵位在身,正宪的亲生父母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原封不动地退回,他们自然希望守仁能给他们一个不错的交代。

可是,由于守仁死得太过匆促,一应后事都未得作妥善安排,正聪的出世反而成了王家不少人的一块心病。

十二月,守仁作《惜阴说》。

此前他的门人刘邦采在家乡吉安(安福县)聚合了一帮同志,取名为“惜阴”会,他们来请阳明先生书写会籍,守仁便作了这篇《惜阴说》。

其中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其所以学如不及,至于发愤忘食也。尧、舜兢兢业业,成汤日新又新,文王纯亦不已,周公坐以待旦:惜阴之功,宁独大禹为然?”可见圣人都是珍惜光阴的表率。

次年,守仁奔赴广西的时候路过吉安,他还记挂着“惜阴”会的事,于是又寄安福诸同志书道:“诸友始为惜阴之会,当时惟恐只成虚语,迩来乃闻远近豪杰闻风而至者以百数,此可以见良知之同然,而斯道大明之几于此亦可以卜之矣。(程)明道有云:‘宁学圣人而不至,不以一善而成名。’此为有志圣人而未能真得圣人之学者,则可如此说。若今日所讲良知之说,乃真是圣学之的传,但从此学圣人,却无不至者。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守仁在信中还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番忧虑,那就是担心有些人急功近利、贪慕虚名,而不能真正下功夫去遵从良知、学至圣人。

在左顺门事件后,张璁、桂萼、席书、方献夫、霍韬等人由于在议礼中支持了皇帝,事后都得到了升迁。

其中方献夫从翰林学士进为少詹事,但他对朝臣们对自己与张、桂诸人的蔑视心理深感不安,没几年就告病还乡了。

嘉靖皇帝已经隐隐感觉到朝廷上下仍旧存在的反抗情绪,为此他一方面他更加依靠支持议礼的诸臣,尤其是张、桂二人;另一面也开始抓起皇权这把利器,通过狱案严厉打击反对派。

嘉靖五年,延续了达八年之久的“陈洸案”起,凡攻击陈洸及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几乎无不被牵连得罪,逮捕至百数十人。

陈洸本是个无赖之人,曾官居给事中,乡居时常横行不法,被人揭发。当时身为吏部尚书的乔宇在得知陈洸的秽行后,便将他出贬为湖广佥事。

后来,陈洸见张、桂等人因支持皇帝而骤贵,于是也加入了支持皇帝的阵营,并得以官复原职。但他很快就遭到了言官们的弹劾,狱案由此而起。

由于诸多主审大臣不能完全迎合皇帝的意思,结果纷纷遭到贬黜,这其中也包括了良知未泯的黄绾等人,他因参与审判此案受到了不小的牵连。

就在嘉靖六年的正月,守仁便致书黄绾道:“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工夫难十倍;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平日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弛然日就颓靡者。

近与诚甫(黄宗明)言,京师相与者少,二君必须彼此约定,便见微有动气处,即须提起致良知话头,互相规切。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也。

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魍魉自消矣。《中庸》谓:‘知耻近乎勇。’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今人多以言语不能屈服得人,意气不能陵轧得人,愤怒嗜欲不能直意任情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古之大臣,更不称他知谋才略,只是一个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而已。诸君知谋才略,自是超然出于众人之上,所未能自信者,只是未能致得自己良知,未全得断断休休体段耳。

须是克去己私,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实康济得天下,挽回三代之治,方是不负如此圣明之君,方能不枉此出世一遭也。”

只有致得自己良知,做事才有充分的自信,才能一往无前。这算是守仁的经验之谈。

不过他如此谆谆教导,显然是对于黄绾一些举动的担忧;虽然不是玩火,但二黄被卷入巨大的政治漩涡中,一来不容易全身而退,二来也容易迷失良知。

尤其是黄绾与张璁走得太近,明显有朋党的嫌疑。

四月,邹守益刻阳明先生《文录》于广德州。

此前,守益录先生文字请刻。守仁于是自标年月,命德洪类次,且遗书曰:“所录以年月为次,不复分别体类,盖专以讲学明道为事,不在文辞体制间也。”

不久,钱德洪又掇拾先生所遗文字请刻,守仁有些不悦道:“此便非孔子删述《六经》手段。三代之教不明,盖因后世学者繁文盛而实意衰,故所学忘其本耳。比如孔子删《诗》,若以其辞,岂止三百篇;惟其一以明道为志,故所取止。此例《六经》皆然。若以爱惜文辞,便非孔子垂范后世之心矣。”

德洪解释说:“先生文字,虽一时应酬不同,亦莫不本于性情;况学者传诵日久,恐后为好事者搀拾,反失今日裁定之意矣。”

于是守仁许他刻附录一卷,以遣守益,凡四册。

在守仁的晚年,据王艮所说,阳明先生已经不再重申“致良知”之教,而是只讲“良知”。

比如阳明先生曾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彼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明末的大儒刘宗周指出:所谓“去人欲而存天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实都是阳明先生在不同阶段教导学生的用功方法,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己的学说不断进行总结的过程;“而先生之言良知也,近本之孔、孟之说,远溯之精一之传,盖自程、朱一线中绝,而后补偏救弊,契圣归宗,未有若先生深切著明者也。是谓宗旨。”

可见“致良知”只是功夫,良知才是心之“本体”,守仁自己也说:“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功夫。此理为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

而回复到本体,大概也就表明了守仁心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热门推荐
  • 复仇风暴来袭:末日卷土再重来

    复仇风暴来袭:末日卷土再重来

    羽颜樱,羽家小姐。柳溪,柳家小姐。千纤,千家小姐。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复仇之路,却因为遇上了他们,渐渐冰封的心,温暖了她们的心。却因为一次误会,是她们的心沉入冰川,离去3年,再次回归,就已是奇迹。三年前没报的仇,报了。在阴差阳错之中误会结了,她们能原谅他们吗?
  • 时光和爱,都予你

    时光和爱,都予你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青春的伤痛,总有人来为你抚平。故事的主角是青梅竹马,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便注定了缘分。但人生的过程总是聚散分离,结局怎样一直都是个谜……
  • 第一玄幻

    第一玄幻

    如果天地无情,我则荡平诸天万界。如果诸神阻挡,我则弑尽世间仙佛。亿万年苦修,斩断天道因果,只为你红尘一笑。寰宇亿万族群,天道轮回,诸神消逝。来自一个小部落的姜萧如何步步称皇。
  • 罗果人生

    罗果人生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我确定那只是个梦,一个恐怖的,痛快的梦。但是他真的死了,难道这些都是巧合??认识我的朋友们,也可能有你的故事哟!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虚归何处

    虚归何处

    杳士平在窥虚了道之时终是借着界元之力窥见了过去的一切因果,更感受到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如今却被天道之门阻隔在外的存在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天道不公啊!”“他杳士平不过是个山野草民,资质又是极差的四个半,要出身没出身,要资质没资质,要资源没资源,一路修行更没遇到过什么逆天的机缘,他凭什么就能修成正果!”“我们又凭什么不能?”杳士平轻轻一叹忽略了这些无妄之念,目光坚定的穿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投射到那无尽的虚无之中,那里才是自己该追逐的方向吧,可这些虚无又将归于何方?
  • 他和她:冷少寻妹

    他和她:冷少寻妹

    “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找到她”“我陪你”“她为什么要离开我?”“也许她有她想要的生活”
  • 无双风华:魔妃倾狂

    无双风华:魔妃倾狂

    世间何为最痴?爱恨如何?生死如何?苍生阻,吾为他,覆六界,反转轮回;天道拦,吾为她,倾南华,颠倒乾坤。这一世,九天神佛,冥渊鬼刹,谁也休想阻我半分。神挡弑神,鬼拦杀鬼,魔阻屠魔!“本座的女人何时轮到你们评点?”红衣男子笑得妖魅潋滟,绝世倾城:“她若为仙,本座便为她铺就一条仙灵之路,她若堕魔,本座便予她一条杀戮之道。即使覆了这天下苍生,四海繁华,又,当是如何!”白衣公子如玉,笑意清浅:“辞颜,你梳妆,我递簪;你执笔,我研墨;你杀人,我挖坑;你屠天下人,我堵悠悠口!”花辞颜垂眸不知所答:“何苦,何故?”“不苦,无故,只是想。”
  • 梦幻界之主

    梦幻界之主

    想要获得强大的力量吗?想要开启一段传奇的冒险吗?想要成为马猴烧酒救世主吗?快来和我签订契约吧!最后,欢迎来到梦幻界。这是一个作者(小透明)穿越到自己书中世界的故事,无比了解这个世界的她又将会开创一段怎样波澜壮阔的传奇呢?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