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000000025

第25章 太宗晚年(5)

贞观十年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在这以前为贞观前期,以后为贞观后期。太宗的为人和治国,在贞观后期都逐渐走下坡路。正如魏征在贞观十年上疏中所指出的那样:“自从王道美好,有十多年了,威力遍及全国,万方来朝拜,国库一天天充实起来,领土天天扩展。但是道德没有更加深厚,仁义没有更加广博,为什么呢?因为对待臣下的态度没有完全诚实信用,纵然做事有良好开端,却不见得能善终的缘故。它的形成是逐渐的,不只一早一晚。过去贞观初年,听到好事惊喜赞叹,到贞观八9年间,还高兴地听取劝谏。自那以后,逐渐厌恶直言规谏;即使勉强容纳,不再像过去那样宽宏大量。正直敢言的人,逐渐避免触犯君王;邪佞的小人,无所顾忌地施展花言巧语。认为同心同德的人是独揽政权,认为忠诚正直的人是诽谤别人。说人家是结党营私,即使他忠实诚信也觉得可疑;说人家是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觉得没有过失。坚定刚直的人担心独揽政权的罪名,忠诚直言的人忧虑诽谤别人的过错。甚至毫无事实根据地乱加怀疑,听信谣言而造成疑惑,使正直的人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意见,大臣没有谁能直言规谏。迷惑自己的视听,使理想的准则闭塞,妨碍施政,损害德行,恐怕就在于这里吧?”“如今要想求得到国家的治理,总是把国事委托给君子;而国事处置的成功失败,却又去向小人咨询。对待君子的态度是严厉而疏远。对待小人的态度是随便而亲近。亲近小人就无话不说,疏远君子就使下情不能上达。这样就是褒贬决定于小人,刑罚施加给君子,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能不慎重吗?”

贞观11年,向太宗进谏的人特别多,光魏征就进谏三次;此外,刘洵、马周、岑文本等人也都进谏过;就连一向不敢进谏的长孙无忌也破例开口。这就说明这一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这以后太宗的为人和治国渐渐下滑。

聪明的太宗对此并非毫无觉察,他在贞观11年间魏征道:“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德义为什么反而更大?”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劝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些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

贞观11年之后,魏征不断地指出太宗在为人和治国方面的缺点和失误,仅据《贞观政要》记载:11年就有三次、十二年有二次、13年有一次、14年有四次、十五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二次。其余大臣,也不断对太宗提出规劝:刘洎11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二次;褚遂良十五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一次;房玄龄十七年有一次、二十二年有一次;马周、岑文本、长孙无忌11年各有一次;刘仁轨14年有一次;高季辅十七年有一次;尉迟敬德十八年有一次;充容(九嫔之一)徐氏二十二年有一次。

在以上这些劝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魏征13年的上疏。这篇奏疏,全面、具体、深刻地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下滑的情况。该奏疏即着名的“十渐疏”,又称“十渐不克终疏”,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十条不如前期,即十条不能坚持到底:

“贞观初年,陛下不烦扰百姓,没有贪欲,清明宁静的教化,远远遍及荒僻地区。现在来考察一下,这种风气渐渐丧失了。听陛下的言论,远远超过上古的英明帝王,论陛下的作为,还没有超过中等品德的君主。凭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古代的英明帝王,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烧掉雉头毛制的裘衣。现在陛下却派人到万里之外去寻求骏马,去外国购买珍奇之物,被沿途的百姓责怪,被外族所轻视,这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一条。”

“贞观初年,陛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身上的伤口一样,关心倍至,怜悯他们勤恳辛劳,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自己总是保持简朴节约,没有营建什么宫室。近几年来,心思在奢侈纵欲方面,一下忘记了谦虚节俭,轻易地使用人力,还说:‘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劳累就容易驾驭他们。’自古以来,没有由于百姓清闲安乐而造成国家倾覆败亡的,哪有反而害怕百姓放纵而故意去劳累他们的呢?恐怕这不是振兴国家的正确言论,又怎么是安抚百姓的长远办法呢?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二条。”

“贞观初年,陛下减少自己的享受而使他人得到好处。到了现在,放纵个人的私欲而劳累百姓。谦虚俭朴的作风一年年地改变,矜骄奢侈的性情一天天地不同。虽然口中不停地说着关心百姓的话,心中却非常关切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有时想营建宫室,担心臣下来规劝,就说:‘如果不这样做,对我自身不方便。’碍于君臣的情面,臣下怎么能够再诤谏呢?这是一意封住劝谏人的口,还能说是选择好的意见而照着实行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三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注意磨炼名誉节操,对人不偏私,只要贤良就接近,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斥退小人,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轻率地狎近小人,很有礼节地尊重君子。名为尊重君子,实际上是敬而远之;名为轻视小人,其实是亲热地接近他们;亲近小人就看不见他们的坏处,疏远君子就不知道他们的好处。不知道君子的好处,不用别人离间就会自己疏远他们;看不见小人的坏处,有时就会自己去亲近他们。亲热地接近小人,决不是国家达到治理的办法;疏远君子,难道是振兴国家的作风?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四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行动遵循尧、舜,抛弃黄金美玉,回复了淳朴的本性。近年以来,特别喜爱稀奇怪异的东西,难以获得的物品,再远也要弄到手;珍奇玩物的制作,没有停止的时候。陛下爱好奢侈浪费而希望群臣百姓敦厚俭朴,过多地兴办工、商业而求农人丰足厚实,这不可能办到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五条。”

“贞观初年,陛下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人,珍惜别人举荐的人,相信并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还担心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近年以来,凭着心中的喜好和厌恶,有时众人说好而被举荐任用的人,只要一人诋毁就抛弃他们;有些多年相信而任用的人,有时一旦怀疑就疏远他们。行为有一惯的做法,做事有一贯的表现。诋毁举荐的人,不一定比被举荐的人可信;多年的作为,不应该一下子就否定。君子的胸怀,屡行仁义而发扬盛大的功德;小人的本性,喜欢挑拨是非为自己谋利。陛下不审查其根源,而轻易地对它进行褒贬,这使得奉行道义的人一天天疏远,钻营利禄的人日益提拔,因此人人只求苟且无过,谁也不愿尽心竭力。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六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处在高位看得深远,办事只求不烦扰百姓,心中没有嗜好欲望。在内除去毕、弋等猎具,在外禁绝一切打猎的根源。“几年以后,就不能固守心志了。虽然没有长时间的逸乐,有时也超过了天子一年三次田猎的礼制。于是使游猎的欢乐被百姓讥讽,猎鹰猎犬的贡献远到四境外族。有时候,教练武艺的地方,道路遥远,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来,把驰骋当作欢乐,不考虑难以预料的变故和发生不测之祸,来得及挽救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七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用恭敬的态度接近臣子,君王的恩惠向下流布,臣子的想法上达君王,君臣都想竭心尽力,心中没有什么隐讳。近年以来,有许多忽略了的地方。有的地方官充任使节,上奏事情来到朝廷,想见见天子,要陈述见到的事情,又不能和颜悦色地倾听,有所请求,又得不到恩准。有时由于臣子有不足之处,严责他的细小过失,这时,即使有聪敏善辩的才能,也无法表明他的忠诚,而希望上下一条心,君臣融洽,不也太难了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八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勤奋努力,不敢懈怠,委曲自己顺从他人,常常还觉得做得不够。近年以来,稍微有些骄傲放纵,仗恃功业伟大,心中轻视前代帝王,自负圣哲英明,心中看不起当代人物,这是骄傲在滋长。想要干什么,都要称心如意,即使有时控制情感听从规劝,始终也不能忘记想要干的事,这是私欲在放纵。志趣在嬉戏游乐,心情没有厌倦,虽然没有完全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国家大事,这是过度的娱乐。天下安定,外族诚服,仍然在远方劳苦军队,向边远的外族进兵,这是过分地满足心愿。亲近的人迎合陛下旨意而不肯陈说,疏远的人畏惧君威而不敢规劝,如此积累下去而不停止,将要损害陛下高尚的品德。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九条。”

“贞观初年,连年霜灾旱灾,京郊的百姓全都流向潼关外,扶老携幼,往返几年,没有一户人家逃亡,一人抱怨痛苦,这确实是因为百姓体会到陛下怜悯抚育他们的关怀,因此到死也没有逃离的人。近年以来,百姓被徭役弄得疲敝不堪,关中的百姓,劳苦疲困尤其厉害。各种手工工匠,结束服役期限后,全留下来继续受官府雇用;正在服役的士兵,大多调到京城去做别的事情。在乡间采购物资,接连不断,道路上押送物资的差夫一个接一个。已经有了弊端,百姓就容易被惊扰,如果由于水灾旱灾,谷麦无收成,恐怕百姓的心,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宁静安稳。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十条。”

五、迷信长生不老

唐太完晚年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也与历史上一切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愚蠢地追求长生、服食丹药。直接的原因当与其情绪的消沉与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从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以前多次外出围猎,精神焕发,骑射娴熟,说明他有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然而,从贞观十七年开始直至二13年临终的七年当中,仅见外出围猎一次的记载,这从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健康状况趋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黜,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精神上的郁郁寡欢影响了身体健康。以前根少服药的唐太宗,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当时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唐太宗认为其言有益于国,“特赐锺乳一剂,谓曰:‘卿送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元戈直注曰:“锺乳,产于石,食之使人通气生胃。”由此可知,唐太宗这时已患了消化不良症。

影响唐太宗健康状况下降的另一个事件,是贞观十9年征代的失败,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所谓“不康”,是指“病痈”。年底退至并州,以作休整,次年2月起程,3月返京。据胡三省注云:“并州至京师一千三百六十里”,由于长途跋涉,归程劳累,再加战争失利,心情郁闷,到京后再次病倒。“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为此下诏太子李治处决军国大事,李治于听政之暇,“则入侍药膳,不离左右。”同年10月病虽愈,然而体仍虚。返至灵州,又“冒寒疲顿”,打算子年底前,“专事保摄”。至次年正月,“上疾新愈”。一切感冒竟然需要三个月的“保摄”,其虚弱可想而知。到2月,唐太宗又“得风疾”,直至11月“疾愈,三日一视朝”。可见,唐太宗自贞观19年秋冬以来,连续一年多患病,当时除早年的“气疾”外,又患“痈疾”、胃病、感冒、风疾等多种疾病。积极的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便滋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的消极想法,寄托于方士的丹药,希望能收奇效。于是从贞观二十年年底开始服食丹药了。

贞观二一一年正月,高土廉去世,唐太宗困死者系开国元勋兼贵戚的关系,极为哀痛,决定亲临其家吊丧,行至中途,被长孙无忌挡驾。长孙无忌劝告:“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服药不得临丧的禁忌,似非医方所立,当为方士的玄言诫语,“金石”则为方士所炼的丹药无疑。可见,唐太宗至迟在贞观二十年底已经吞服丹药了。

然而,国内的方士丹药并不见效。又进一步欲求国外的方士丹药。大臣为了迎合太宗的这个心理,于是向他推荐了一名印度方士。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罗,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婆婆寐。同年5月,王玄策将方士进献唐太宗。这个方士“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于是“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经过近一年的炼制,“药成,服竟不效”,以致丹药中毒暴亡。

这个教训直至高宗咸亨年间还在某些大臣中记忆犹新,当时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高宗勿服胡僧炼成的“长年药”时说道:“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所谓长生药,纯属谎言。设使唐太宗不服丹药,还可多活若干年。然而服食之后,病情急剧恶化,名医束手无策,以致提前结束了唐太宗的生命。宪宗时大臣李藩曾云;“文皇帝服胡增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谓“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可知中毒之深、药性之烈。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的:“太宗之崩,实由于眼丹药也。”方士丹药害人已有明验,胡僧理应治罪,但是可笑的是,大臣对这个曾夺去太宗生命的天竺方士不治其罪,竟“放还本国”。据郝处俊解释,“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出于担心天竺传为笑柄,对饵药毒帝致死的胡僧,不加刑典,未免迂腐可笑。

回顾贞观初年,唐太宗一再嗤笑秦皇祁求神仙、冀其长生的荒唐,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贞观五年,他反对图谶迷信,认为“此诚不经之事,不能爱好”。直至贞观11年2月下节葬诏时还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讲得何等精彩!不料晚年竟重蹈秦皇的覆辙,这是历史的悲剧,一代英主也不能摆脱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终于在贞观213年3月发病,5月去世,享年五十二岁,8月安葬于昭陵。

同类推荐
  •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本书为"大家丛书"之一。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本书记载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杰出成就。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卓文君(文墨生香泪成诗)》是流芳百世的浪漫传说。一代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用自 己的坚毅、勇敢褪下华服,冲破世俗,奔向自己的爱 人。人们透过纸张感受心灵的温热,惊叹共鸣。若爱 情是场赌局,她险些血本无归。当他洗尽铅华,回头 找寻自己心爱的人时,她已泪流满面。一场圆满的倾 世爱情,迷倒了后世太多的痴情怨女。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览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热门推荐
  • 我不是很懂你们地球人

    我不是很懂你们地球人

    严肃正经脸:本文讲述一个外星村姑穿越到地球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主角1V1,双C,慢热,以事件为主。严重警告:作者三观不正,因此世界观设定就很奇葩,请注意避雷。
  • 难缠王爷逍遥妃

    难缠王爷逍遥妃

    一朝穿越,原以为能尽情享受米虫生活的我当天就梦想破碎。是相府小姐不假,可是没人知道相府小姐里有这么一个她。给点钱让我自生自灭是吧,好,既然当不成米虫咱就自己创造古代小康生活。这人是怎么回事,我好象跟他不熟吧,干吗一天到晚缠着我。啥?他是个王爷,这怎么行,好不容易韬光养晦这么些年就是要远离是非远离宫廷朝堂。
  • 初中生医生遇见霸道校草

    初中生医生遇见霸道校草

    一个不是一般的女生遇见一个霸道校草,会发生什么呢?一个年龄只有14岁的初中生女生是一名大医院的医生。一个只有16岁的高中男生,是一名校草,是学校的王子,霸道到让人窒息。当美女医生遇见校草会发生什么?_?
  • 天才麻将少女之五月

    天才麻将少女之五月

    少女在另一个世界【悠闲】生活的故事啦~少女和少女一起推到【麻将】的故事啦~少女和少女互相争抢【点棒】的故事啦~好吧为什么和之前的简介一样就不要在意了这只是《天才麻将少女》的一本同人罢了此书或许是日更,或许是周更,当然月更,季度更,半年更,年更,年代更,世纪更……或许都是有可能的。(后面几个不可能啦)假如看到咱更新的话,很希望大大们能在那天给咱票票如果能有人可以给咱留个言的话,咱会变得很有动力的说!
  • 板帝

    板帝

    浩瀚星空,可怕的不是对宇宙的未知,而是在这星空中发现了另类的文明。本书将带给你不一样的仙侠体验,敬请期待。
  • 魔意凛然

    魔意凛然

    兽者以灵核为基,纳世间之灵气,修者以力源为媒,夺天地之造化。一个无法修行的废物小子,却能获得人造力源,是上天眷顾,亦或是命运使然……
  •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本书是在坐着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南宋初年三位名相李纲、吕颐浩和赵鼎的探讨,主要介绍名宰相的为政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措施,论述了李纲、吕颐浩和赵鼎在南宋建国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可供南宋历史研究者参考。
  • 妖世时语

    妖世时语

    你知道被最信任,最深爱的人背叛是什么感觉吗?笑着,是因为不能哭。活着,是因为不能死。带上面具,是因为,不想承认真正的自己。
  • 猛鬼学哥

    猛鬼学哥

    李倚露痛失男朋友后,追求者马维久伺机想占有,正在危急之际,学哥雷大鸣的魂魄出现了,并用了一招鬼上身,让想占有李倚露的马维久自己掴自己耳光。马维久怀恨在心,请出隐匿江湖许久的大师,来和李倚露身上的雷大鸣一较高下,演绎出许多既诡异又曲折的故事……
  • 凌尘尽乔樱之落尽樱花却无凌

    凌尘尽乔樱之落尽樱花却无凌

    陷入爱情海的郁百樱该如何抉择,究竟是爱了她三世,心甘情愿为她受伤的郁镜尘。还是爱了三世,却又一次次伤害她的苏瑞凌呢?三世姻缘,该如何逃出爱情海的漩涡呢!